塑料的介电强度单元电子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63.00 KB
- 文档页数:2
工程塑料的电性能工程塑料的电性能电气材料根据使用电场的高低分为弱电材料和强电材料。
用于通信设备、各种民用电子设备、家电、高频绝缘、印制电路等的电子材料属弱电材料;用于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器及电力输送线路的材料为强电材料。
弱电材料的主要电性能指标是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因数;强电材料主要应满足绝缘性、耐电压和长期使用性能。
1 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因数介电常数ε是表征绝缘材料在交流电场下介质极化程度的参数,它是充满此绝缘材料的电容器的电容量,与以真空为电介质时同样电极尺寸电容器的电容量的比值。
介质损耗角因数表征绝缘材料在交流电场下的能量损耗,是外施正弦电压与通过试样的电流之间的相角的余角正切,又称为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表1-8列出了几种工程塑料在不同频率时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因数。
表1-8几种工程塑料在不同频率时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材料名称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素(x10-4)60Hz 103Hz 106Hz 60Hz 103Hz 106HzABS 2.4-4.5 2.4-4.5 2.4-3.8 30-80 40-70 70-150 POM 3.7 3.7 40 40PA66 4.0-4.6 3.9-4.5 3.4-3.6 140-400 200-400 400PA6 3.9-5.5 4.0-4.9 3.5-4.7 400-600 110-600 300-4002 绝缘电阻、表面电阻率、体积电阻率施加在试样上的直流电压与流过电极间的传导电流之比,称为绝缘电阻,单位为Ω。
试样体积电流方向的直流电场强度与该处电流密度之比,称为体积电阻率,单位为Ω·cm。
试样表面电流方向的直流电场强度与单位长度的表面传导电流之比,称为表面电阻率,单位为Ω。
表1-9列出了一些工程塑料的体积电阻率。
表1-9一些工程塑料的体积电阻率名称体积电阻率/Ω·cm名称体积电阻率/Ω·cmPA6 > 1015 PBT >1016PA66>1015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1016-1018ABS 1015-1016 聚砜>1016聚碳酸酯>1016 聚醚砜>1016聚甲醛1014-1015 聚四氟乙烯>1017改性聚苯醚1016-1017 聚三氟氯乙烯>10173 介电强度介电强度又称为击穿强度,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击穿电压与施加电压的两导电部分之间距离的商,单位为KV/mm。
塑料的电介质强度与击穿强度分析塑料是一种常见的电介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等领域。
在电力传输和储存中,塑料作为电介质的强度和击穿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对塑料的电介质强度和击穿强度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塑料在电气应用中的性能及其应用限制。
一、塑料的电介质强度电介质强度是指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对于塑料材料而言,电介质强度取决于其结构、成分和制备过程等因素。
一般来说,塑料的电介质强度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1. 化学结构塑料材料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分子间的键合强度和稳定性。
对于线性结构的塑料,由于分子链的延展性,其电介质强度较低。
而在环状或交联结构的塑料中,分子链的排列更加有序,电介质强度更高。
2. 分子量分子量是影响电介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具有较高分子量的塑料具有更高的电介质强度。
这是因为高分子量的塑料具有更长的分子链,分子排列更加紧密,能够有效抵抗电场的作用。
3. 含水率塑料中的水分会对其电介质强度产生影响。
过高的含水率会导致塑料发生水解反应,降低电介质强度。
因此,在应用中需要控制塑料的含水率,以确保其电介质强度的稳定性。
二、塑料的击穿强度塑料的击穿强度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发生击穿的最小电场强度。
塑料的击穿强度与其电介质强度有关,同时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影响塑料击穿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料的击穿强度会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使塑料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导致其分子排列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降低击穿强度。
2. 空气湿度塑料材料吸湿后会导致击穿电场强度的下降。
水分的存在,使得空气的绝缘性下降,从而降低了塑料的击穿强度。
3. 杂质和缺陷塑料中存在的杂质和缺陷会降低其击穿强度。
杂质和缺陷会导致塑料内部电场集中,从而降低了塑料的击穿电场强度。
因此,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控制塑料的纯度,减少杂质和缺陷的存在。
塑料的电介质强度与介电强度分析塑料作为一种常见的绝缘材料,在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塑料的电介质强度和介电强度是衡量其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塑料的电介质强度和介电强度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一、塑料材料的电介质强度分析电介质强度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绝缘材料能够承受的电压或电场强度。
对于塑料材料而言,其电介质强度与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要影响塑料电介质强度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子链的取向性塑料材料的分子链结构决定了其电介质强度的大小。
当分子链排列有序,呈现高度取向性时,塑料的电介质强度相对较高;反之,分子链的随机排列会导致电介质强度的降低。
2. 结晶度塑料的结晶度也会对其电介质强度产生重要影响。
结晶度高的塑料材料,其分子链排列有序,结晶区域能够抵御电场的压力,从而提高电介质强度。
3. 含水率塑料材料的含水率也是影响其电介质强度的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都会使塑料的电介质强度下降。
适当的含水率有利于提高塑料的电介质强度。
二、塑料材料的介电强度分析介电强度是指作为电介质的塑料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绝缘性能破坏的临界电场强度。
塑料材料的介电强度与其分子结构、含水率、温度和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下是影响塑料材料介电强度的主要因素:1. 分子极性塑料材料的分子极性会对其介电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极性较强的塑料材料,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增强,使其介电强度相对较高。
2. 含水率如前所述,塑料的含水率对介电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都会导致介电强度下降。
3. 温度和频率温度和频率是影响塑料材料介电强度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频率的增加,塑料的介电强度会下降。
三、塑料电介质强度与介电强度的关系塑料的电介质强度和介电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
通常情况下,电介质强度越高,介电强度也会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电介质强度的增加意味着材料能够承受更高的电压或电场强度,同时也表现出更高的绝缘性能。
塑料介电强度测试标准
塑料的介电强度测试标准因材料类型和测试条件而异。
一般来说,介电强度测试是通过在材料上施加一个电场,并测量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反应来评估材料的介电性能。
对于塑料材料,介电强度通常用伏特/厘米(V/cm)或千伏/毫米(kV/mm)等单位来表示。
不同种类的塑料其介电强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在10-30 kV/mm之间。
在进行介电强度测试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按照相应的测试标准进行操作。
具体的测试标准可以参考相关塑料材料的测试标准或者国际标准,例如ASTM D149、ISO 139、IEC 60243等。
需要注意的是,介电强度测试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测试温度、湿度、试样厚度、测试设备等。
因此,在进行介电强度测试时,需要保证测试条件的统一和规范,以便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塑料的介电常数检测单位
塑料的介电常数检测单位通常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也称为相对介电常数或介电常数)来表示。
相对介电常数是一种无量纲量,表示了材料相对于真空或空气的电学性质。
在实际检测中,常用的单位有以下几种:
1. 相对介电常数(εr):这是最常见的单位,用于表示材料相对于真空或空气的介电常数。
它是一个无量纲值,表示材料相对于真空的电场强度。
如果一个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那么在相同电场强度下,该材料的电容将是真空的两倍。
2. 介电损耗因子(tan δ):这个单位表示了材料在电场中的能量损耗。
它是一个无量纲值,表示材料对电能的吸收或损耗程度。
介电损耗因子越小,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
3. 介电强度(E):这个单位表示了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
它通常以伏特/米(V/m)为单位。
介电强度越高,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
4. 介电破坏电压(Vbd):这个单位表示了材料在电场中破坏的电压。
它通常以伏特(V)为单位。
介电破坏电压越高,材料的耐电击能力越强。
以上是塑料介电常数检测时常用的单位,它们可以帮助评估塑料材料的绝缘性能和电学特性。
请注意,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可能因应用和测试设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塑料介电常数检测时,请参考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塑料成型加工基础》单元教学内容
塑料的电性能与电阻率
一、塑料的导电性能
高分子材料可以是绝缘体、半导体、导体和超导体.
塑料的导电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参数:单位体积试样中载流子数目的多少和载流子迁移率的大小。
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测量方法不同,人们又将试样的电阻区分为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将聚合物电介质置于两平行电极板之间,施加电压V,测得流过电介质内部的电流称体积电流。
按欧姆定律,体积电阻:
在试样的同一表面上放置两个电极,施加电压V,测得流过电介质表面的电流称表面电流,同理,表面电阻定义为:
测量表面电阻的不同电极
二、表面电阻率
塑料导电性通常用电阻率ρ或电导率σ表示,两者互为倒数关系。
按定义有:
式中R 为试样的电阻,
S 为试样截面积,
d 为试样长度(或厚度,为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
电阻率的表示方式有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两种方式。
表面电阻率根据电极形状不同,表面电流的流动方式不同,其的定义也有所差别。
对于平行电极:
L——平行电极的长度。
b——平行电极的间距。
对于环型电极:
D1——外环电设外环电极内径。
D2——内环电极外径。
三、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是沿试样体积电流方向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电流密度之比.以符号ρυ表示。
材料重要的电学性质之一
板状试样体积电阻按技下式计算:
Rv —试样体积电阻(Ω)
Ae —平板测量电极有效面积(m2);
t —试样厚度(m)
通常按照体积电阻率的大小,将材料分为三类:。
《塑料成型加工基础》单元教学内容
塑料的介电强度
一、塑料的介电强度
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电压范围内是绝缘体,但是随着施加电压的升高性能会逐渐下降,电压升到一定值变成局部导电,此时称为材料的击穿。
介电强度就是表征材料耐受电击穿的物理量。
介电强度用符号 E b表示。
塑料的介电强度亦称击穿强度,是指造成塑料介电破坏时所需的最大电压。
通常介电强度越高,材料的绝缘质量越好。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对试验施加规定的电压及时间,试样不被击穿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
实际应用“耐电压”指标来表征材料的耐高压性能.
二、测试方法
介电强度试验采用的基本装置是一个可调变压器和一对电极。
试验方法有两种:
(1)短时法,是将电压以均匀速率逐渐增加到材料发生介电破坏;
(2)低速升压法,是将预测击穿电压值的一半作为起始电压,然后以均匀速率增加电压直到发生击穿。
参照标准有:ASTM D3755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固体电绝缘材料介电击穿电压及介电强度标准试验方法;GB/T1408-2007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三、影响因素
(1)电压波形
当波形失真大时,一般会有高次谐波出现,这样会使电压频率增加。
(2)电压作用时间
随电压作用时间增加,热量积累越多,从而使击穿电压值下降。
(3)温度
测试温度越高,击穿电压越低,其降低的程度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4)湿度
因为水分浸入材料而导致其电阻降低,必然降低击穿电压值。
(5)电极倒角r
电极边缘处的电场强度远高于其内部,要消除这种边缘效应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