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价格话语权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5
战略性产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战略性产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凸显。
战略性产业是指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
本文将从战略性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战略性产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战略性产业的定义及特点战略性产业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市场前景广阔、对资源和环境依赖度高、对经济安全和国家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
在国家经济中,战略性产业往往扮演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重要角色。
二、战略性产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增加出口收入:发展战略性产业可以提升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拓展出口市场,增加出口收入。
战略性产业的出口产品通常具有高附加值,因此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外汇收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 促进产业升级: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出口,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善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战略性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3. 降低对进口依赖:国家发展战略性产业可以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实现自给自足。
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国家可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降低进口成本,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
4. 提升国际话语权: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国家在相关领域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通过技术优势和产业实力的积累,国家能在国际贸易谈判、产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三、应对措施1. 加强政府支持: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战略性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减税和补贴等方式,推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2. 加强科技创新: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国家应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机制,培养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3. 健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性产业需要健全完善的产业链。
国家应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协同配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矿产资源开发、投资战略、矿产品贸易等的看法和建议。
(原创版5篇)目录(篇1)一、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挑战二、投资战略的建议三、矿产品贸易的发展与建议四、总结正文(篇1)一、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挑战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技术落后等。
这些问题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
二、投资战略的建议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投资战略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摸清家底,为后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最后,强化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推动绿色矿业发展。
三、矿产品贸易的发展与建议矿产品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矿产品贸易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矿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建议加强国际合作,优化矿产品贸易结构,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矿产品市场规则制定,维护我国矿产品贸易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总之,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投资战略、矿产品贸易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优化投资战略,推动矿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目录(篇2)一、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挑战二、投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三、矿产品贸易的发展与对策四、看法与建议的总结正文(篇2)一、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确保资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投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投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至关重要。
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研究矿产资源作为地球上有限的天然财富,其在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已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以期为优化全球矿产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关于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的研究,已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在理论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等。
其中,折现现金流法、重估法等评估方法在确定矿产资源价值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另外,不少学者运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等理论,分析了矿产资源定价调控机制中的利益关系和决策行为。
在实践方面,各国结合自身国情和市场经济环境,探索了不同的定价调控机制。
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采用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机制,而中国则实行了“双轨制”定价模式。
这些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对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和选择缺乏系统研究;对定价调控机制内部的动态博弈关系分析不够深入;缺乏对不同国家定价调控机制的比较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探讨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
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企业、政府和学术界对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深度访谈法对政府部门、矿企和专家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挖掘矿产资源价值与定价调控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矿产资源价值主要受市场需求、品质、开采成本等因素影响,而在评估方法选择方面,折现现金流法更为适用。
定价调控机制在平衡各方利益、保障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实际运行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干预、市场垄断等,导致定价机制的有效性受到制约。
论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安全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经济安全对于我国的稳定与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对各类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然而,我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相对有限,例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对外依存度较高。
这意味着国际市场的波动、地缘政治的变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因素,都可能对我国的矿产资源供应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威胁到经济的稳定运行。
其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原因,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环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一些小型矿山企业的粗放式开采不仅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同时,在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这使得我们在产业链中的附加值较低,影响了资源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再者,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的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了威胁。
国际市场上矿产资源价格的不稳定,受到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关系、金融投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价格大幅上涨时,会增加我国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业的发展;而价格的大幅下跌,则可能导致国内矿产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引发行业的调整和重组。
此外,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可能影响我国获取矿产资源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为了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经济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政策层面,国家应加强矿产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战略,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查的投入,提高资源的探明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
同时,完善矿产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非法开采和违法交易行为。
中资企业海外矿业业务开发策略浅析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明显加剧,矿业市场供求格局不断调整,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
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企业自身发展,中资企业“走出去”从事海外矿业开发需行稳致远。
本文分析了全球采矿业发展现状和中资企业海外矿业开发的机遇和挑战,对新形势下海外矿业开发工作提出了策略建议。
中国矿产资源供应保障形势中国矿业行业的基本特点是需求庞大,但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对铝、煤炭、钢、铜、镍、钴、锂的需求均接近或超过全世界的50%,而国内资源量相对不足,且贫矿多、富矿少,对外依存度高,供需矛盾突出。
如铝土矿对外依存度约50%,锂矿超过70%,铁矿、铜矿、锰矿、镍矿超过80%,钴矿和铬矿超过90%。
尽管我国持续加快海外资源基地布局,目前铜、锂、钴、镍等矿产的海外权益资源量已超过国内资源量,但仍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矿产资源安全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中央在《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中提出要确保能源矿产安全,矿产资源安全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
中资企业拓展境外权益资源之路尽管崎岖,但“走出去”进行海外矿业开发是必然选择。
新形势下,中资企业更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海外矿业开发行稳致远。
中资企业海外矿业开发面临的挑战一、全球矿业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当前全球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多点频发,政治集团冷战思维加剧地缘政治博弈,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盛行,矿业发展面临的政治和安全风险增加,供应链中断风险上升;以加税、国有化、产业本地化、国家安全审查为主要特点的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全球矿业投资壁垒升高;采矿业劳动力短缺、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飙升,供应链成本增加,推升全球矿业成本;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密集出台保障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的“国家干预”政策,建立“关键矿产同盟”等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全球关键矿产资源竞争加剧,未来矿业供应链必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
中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研究朱玉柱;陈孝劲【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5(024)0z2【摘要】2000~2010年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连续赶超西方强国,从经济总量世界第六跃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中国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在全球化浪潮中,“十二五”期间,中国矿产资源不但要立足国内市场,而且要紧盯,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矿产资源.然而在矿产资源有限性背景下,矿产资源逐渐演化成为各国的战略性产业,矿产资源的充足率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对矿产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2012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强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简政放权,缩减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审批程序.2014年10月6日生效的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规定,除涉及敏感内容外,境外投资不再实行“核准管理”,这无疑是中国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一针强心剂,必将推动中国矿业在世界各地全面开花.中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事关中国经济整体安全,也是中国矿业走出去的基本依据.本文试图对中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中国矿业走出国门提供参考与建议.【总页数】5页(P47-51)【作者】朱玉柱;陈孝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1【相关文献】1.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研究 [J], 李霞2.创新完善组合配套促进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姚华军解读《矿产资源管理组合配套制度创新“十二五”规划》 [J], 梁明哲3.关联产品视角下的中国油料对外依存度研究 [J], 谢慧敏; 田志宏4.瞄准国家需求开展创新理论研究——记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李诺研究员 [J], 王艳;范寒兴5.我国获得第14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主办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研究员将出任新一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 [J], 本刊编辑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走向分析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消费国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走向,探讨近年来针对矿产资源管理的重大改革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资源环境压力与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并对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过度的开采和污染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促使政府加强对矿产资源管理的调控。
2. 资源税改革与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调整中国政府于2018年实施了资源税改革,以减轻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压力,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新资源税制度使得资源开采企业需要缴纳更高的税费,从而鼓励企业节约资源、环保生产,并推动了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
3. 增加科技创新力度与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升级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矿产资源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通过提高资源勘查能力、发展高效矿智能化技术等手段,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勘查和开采的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推动了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升级。
4. 加强国际合作与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国际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矿产资源管理的合作与交流。
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其他矿产资源消费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分享管理经验和技术进展,加强了全球矿产资源管理的合作与治理。
这种国际合作促使中国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更加国际化,并逐渐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公平、可持续的管理机制。
5. 促进绿色矿业发展与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绿色化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绿色矿业的发展,通过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山建设,加强了对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管理,实现了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矿业的发展也使得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正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
通过加强资源环境压力的调控,实施资源税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促进绿色矿业发展,中国的矿产资源管理走向越来越科学、可持续和国际化。
国土资源导刊G RA S S ROO TL and &Resou rces Heral d2010基层郴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市场需求强劲,重要矿产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矿产资源大量快速消耗,资源保障能力下降成为制约该市矿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勘查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112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46种。
在被纳入矿产储量平衡表的35种矿产中,居全省第一位的有6种,居前三位的有3种。
煤、铀、钨、锡、钼、铋、铅、金、银、伴生萤石、石墨、红柱石、水泥灰岩等13种矿产在全省具有优势,其中钨精矿保有资源储量1441897.66吨,铋精矿保有资源储量345519.11吨,萤石保有资源储量70141.63千吨,这三种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优势。
隐晶质石墨、铋等矿产品产量可对世界市场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大中型矿山深边部找矿成果重大,仅瑶岗仙、黄沙坪、宝山、玛瑙山等4个正在实施的深边部找矿项目,就已取得了新增金属量94万吨铅锌、12万吨钨、7.7万吨铜、3.8万吨锡、4.5万吨钼、1.6万吨铋、吨银的好成果。
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成果还将继续扩大。
如柿竹园深边部找矿项目,目前施工的4个钻探是孔孔见矿,见矿厚度均为20~50米的钨锡矽卡岩矿体和一个累计厚度近20米的高品位厚大富铅锌银矿体。
预计新增铅锌金属量6000吨、钨金属量1万吨、钼金属量1000吨、铋金属量2000吨。
至2009年6月20日止,全市共有各类矿山企业997个,按矿山规模分:大型矿山12个,中型矿山13个,小型以下矿山972个;按开采矿种分:煤炭矿山292个,有色金属矿山104个,黑色金属矿山25个,贵金属矿山3个,非金属矿山104个(包括18个石墨矿采矿权),砂石粘土类517个,矿泉水1个,地热1个。
矿业相关单位2949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我国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态势分析吕 威(中国五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摘 要: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资源安全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我国在全球经济话语权的重要保障。
本文就全球矿产资源形势和我国资源保障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战略矿种的全球供求关系和趋势,提出保障我国战略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举措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保障;经略全球;供需关系;产业升级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4-0091-2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strategic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guarantee abilityLV Wei(China Minmetals Group Co., Ltd,Beijing 100010,China)Abstract: Strategic mineral resources are the core and key to China's resource security, and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hina's discourse power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global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China's resource guarantee ability, studies the global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and trend of strategic mineral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China's strategic metal mineral resources.Keywords: mineral resources guarantee; global economic strategy;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industrial upgrading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速换挡是必然选择,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对金属资源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
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价格话语权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加快发展,我国对大宗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趋旺盛。
自2003年起,我国成为铁矿石第一进口大国,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然而,作为大买家却不具备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进口价格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不公平的定价而且还可能随时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
这一现象不仅使得国内相关行业承受了额外的成本支出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
通过对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价格话语权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力图找到维护我国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应对之道。
标签:
战略性矿产资源;价格话语权缺失;策略
F74
1 引言
众所周知,原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作为工业生产的必备投入要素,其价格走势直接决定了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及产成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原油第二大进口国,然而,作为大买家却不具备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进口价格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不公平的定价而且还要随时随地承担国际市场投机涨价的风险。
2013年我国进口原油和铁矿石数量分别达到28214万吨和81954万吨,进口金额分别达到2197亿美元和1057亿美元;原油和铁矿石显然已经成为我国进口支出最大的矿产资源,并且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其进口数量和金额见图1、图2所示。
图1 2013年1季度—2014年3季度
我国原油进口数量和金额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出。
由图1可知,近几个季度以来,我国原油进口数量和金额总体上呈现逐季增加的趋势,且自2013年1季度至2014年3季度,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了109%和5.7%;这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对原油的需求数量也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最近资料表明,2014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原油的数量是22850万吨。
按这一进口量计算,倘若一吨原油的价格上涨10%,则将导致全国原油进口成本额外增加近180亿美元。
由此可见我国在原油进口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图2 2003-201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
及占全球出口总量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中国钢铁工业年鉴》数据整理。
由图2可知,2003-2008年,中国经济随着世界经济进入黄金增长周期,年均增速达两位数以上,巨大的投资需求,再加之居民对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经济体系对钢铁的需求一直处于旺盛状态,钢铁行业对铁矿石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由于我国国内铁矿石整体品位较低,国内巨大的铁矿石需求缺口就需要国际市场满足,这也造成了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普遍上升。
虽然2009年之后,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对铁矿石需求的增速下降但绝对量仍然不断增加。
200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约为1.48亿吨,占当年全球铁矿石出口总量的2846%;201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8.20亿吨,占当年全球铁矿石出口总量的68.1%,十年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长了五倍,如此大的进口量却没有定价权,这表明,我国进口铁矿石只有数量优势而没有价格优势。
2 我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价格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行业内小企业存在“囚徒困境型博弈”削弱了对外价格谈判优势
如我国钢铁行业全国共有1000多家生产企业,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但贸易主体却多元化,以宝钢、鞍钢为代表的特大型钢铁企业组成的大企业集团与其余数量众多的小钢铁企业组成的小企业集团之间利益分歧严重,存在典型的”囚徒困境型博弈”。
当大型钢铁企业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待价格谈定之后,其他钢厂再采用该协议价格。
然而在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压价谈判的同时,很多小企业为了获得进口矿石却私下里与海外矿山公司高价谈判矿石价格。
小钢铁企业这种博弈行为的存在,使得大钢铁企业集团在价格谈判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利用我国铁矿石需求的数量优势来获取价格优势,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最终只能以高价妥协。
这使得我国在铁矿石需求上徒有数量的优势,却没有价格的影响能力。
2.2 期货市场发展之后
比较成熟的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是经济学中最理想的市场形式。
所以期货市场被认为是一种较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一国拥有国际定价权的前提,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资本在商品定价权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除了受自身供需影响之外,其定价权基本掌握在金融资本手里,国际现货原油价格基本参照北海布伦特期货价格和纽交所WTI 期货价格。
我国虽然现在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但由于推出的交易品种有限、市场规模较小、缺乏大量国际投资者参与交易,国际化程度远不如纽交所和伦敦期货交易所,这也就决定了我国期货市场目前不可能成为大众商品的定价中心,这与我国在全球经济中排名第二的经济体量显然是不相符的。
2.3 供需双方力量的不均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以原油和铁矿石为代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也保持着长期增长的趋势,但我国原油和铁矿石资源储量较少,国内需求缺口较大,只能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
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大厂商控制了全球70%的铁矿石产量,它们凭借这种寡头垄断优势随意操纵市场价格;国际原油定价权从西方垄断寡头石油公司定价,到OPEC定价,再到以原油期货市场价格为定价基准。
原油金融化已经使原油价格逐步脱离供需基本面,转向金融市场。
3 争取我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定价权的策略建议3.1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产业集中度
首先,政府可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组织或组建和参加区域性经贸组织,签订各种双边或多边经贸协定,为企业对外采购创造一个良好的外贸环境。
同时,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是其在该产业领域拥有国际定价权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实施兼并、收购、整合等方式,着力提高行业集中度,争取形成买方垄断;加快建立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行业组织,将行业内分散的单个企业采购整合为行业统一采购,做到以量的优势换取价格优势。
如在钢铁行业,政府可通过出台一系列财税、产业政策鼓励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利用自身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对行业内的中小型钢铁企业进行收购、兼并和重组,对资源进行重新优化和配置,从而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3.2 大力发展和完善国内期货市场
实践经验表明:期货市场是自然形成市场权威价格的中心,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可以使期货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上已有的信息,是对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具有价格发现、风险转移、信息集散等功能。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建立有三个期货交易所,但由于各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三个交易所在成熟度和国际化程度上远不如发达国家。
因此,在加强监管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放开国内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扩大投资者群体和丰富交易品种;进一步完善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交易规则,尽快推出原油期货;完善期货市场的价值发现和保值避险功能,增强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化,扩大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增加国际定价权,努力将我国期货交易所打造成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
3.3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基本都以美元计价,由于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与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松紧基本掌握在美联储手中。
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性地放松和收紧,导致美元周期性地贬值和升值,而在每一轮美元升贬的周期中,总会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一旦美元进入贬值周期,再加之金融资本的投机炒作,大宗商品价格就会出现大幅上涨。
而我国作为最大的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国,必然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因此,大力推进资源行业与金融
行业的产融结合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与一些重要的资源进口来源国在交易时实行人民币结算,这都有助于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弱化美元波动对大宗商品市场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衍伟,王逢宝,张晨宏.中国对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缺失及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6,(9):43-45.
[2]张继民.我国争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探讨[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8):23-25.
[3]田玉军,朱吉双.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改变与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变化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9):1490-1491.
[4]李德军,商晓丽.我国铁矿石进口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