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期
先是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抽搐缓解,痉挛减 轻和消失,此期约持续2周。
后遗症期
一般在生后2个月~6月出现,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活动,头躯干 扭转,眼球上转困难或斜视,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哭闹 不安,智力落后,最终发展为手足徐动型脑瘫。
• 2.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 ①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
早产儿尤甚;
• ③新生儿在受寒时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而早产儿棕
色脂肪贮存量少,在感染、窒息和缺氧时棕色脂肪产 热不足,致体温过低;
• ④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含量大,其熔点高,寒 • 冷时易凝固。水肿与毛细血管壁在寒冷、缺氧下
通透性增高有关。
• 医学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的体温比妈妈
高0.5℃,出生后进入外环境,即使分娩室的 温度高达24℃,还是比新生儿体温低13℃, 这么大的温度差,再加上新生儿体表面积大、 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等原因,新生 儿散热更加快,出生1小时内体温可降低 2.5℃。”
• 1.复温 • 测量体温:①如肛温在30~34oC,腋-肛温差为正值的
轻、中度患儿,足月儿一般用温暖的镪褓,包裹置于25~ 26oC室温环境中,并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置于30oC的 温箱中,体温往往较快升至正常,如体温低于正常,则调 高温箱温度。②如肛温<30C,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 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oC的温箱中开始复温, 每小时
护理诊断:
• 1.体温过低 与早产、寒冷等因素有关。 •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热
量摄入不足有关。
• 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 4.潜在并发症,肺出血 与严重微循环障碍有关。 • 5.知识缺乏(knowledge deficit) 与家长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