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2)
- 格式:ppt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29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答案】B【解析】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
在美国,40%以上的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
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答案】D【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答案】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元记忆是指人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
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①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②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③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答案】B【解析】在美国,40%以上的所有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
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答案】D【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答案】C【解析】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2006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应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童年期是指个体6、7岁到12、13岁的阶段,也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案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详尽运算性,是从详尽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留意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
成人与儿童简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简易融洽,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个性、社会性和品德易于培养。
⑷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⑸记忆策略的运用: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大凡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安定发展。
小学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包括:①复述(背诵);②组织:包括归类和系列化。
③精致加工策略。
2、概括能力和概念的发展⑴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小学儿童时期,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
②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②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如:读、写、算等)。
③利于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③第三阶段: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⑵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为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⑴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详尽,其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答:(1)小学生的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他们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从人类极为丰富的知识宝藏中提炼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教主要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根据社会的需要传授给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到教师的教授活动的制约。
③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④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整个动机系统所引起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需要及其表现形态,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其次是情感因素等。
除此之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它们共同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⑤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2)学习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原因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活动就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之所以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儿童必须明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目的,并对这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
学习是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儿童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因此,儿童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兴趣行事。
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小学儿童一般特点和主导活动⏹第二节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第三节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根据两段视频,比较幼儿与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增长?⏹减少?⏹不变?第一节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脑的发育年龄脑重(克) 占成人脑重%出生390 25%9月660 50%左右2.5—3岁900—1011 75%左右6、7岁1280 90%左右12岁1400—1500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学习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的社会性要求教学的要求学校群体生活的要求⏹成功学习的两个条件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2、学习障碍⏹什么是学习障碍?❑当儿童的潜在能力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较大不一致时,则这个儿童可能具有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差异性: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差异显著缺陷性/集中性:特殊的行动障碍,在很多方面能学得很好,但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容易做的事/缺陷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数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学习、思考、阅读、写作、拼写、算术等 排除性: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引起的,也不是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学习障碍举例:ADHD⏹美国精神病协会DMS Ⅲ(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的标准(1980)注意力缺失(核心症状)冲动性高度活动性注意力缺失⏹常常不能善始善终⏹常常看起来听不进去⏹容易分心⏹做作业或进行需要长时间投入的活动时,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坚持一项游戏性的活动冲动性⏹常常不经过思考就动手⏹活动间转换过于频繁⏹难以有组织地活动(不是因为智力问题)⏹需要大量的监督⏹在游戏或小组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按次序等着轮到自己高度活动性⏹没完没了地跑来跑去或上下攀爬⏹难以安静地坐或总是坐立不安⏹难以在座位上待着⏹睡眠时过度地辗转反侧⏹总是动个不停,身上好象安了“马达”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出生前后轻度脑功能损伤⏹遗传(感统失调)⏹生物说假说⏹心理与环境假说第二节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一、信息加工理论对认知发展的解释⏹二、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三、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解释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有哪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观点⏹理论论(各种朴素理论的集合)⏹信息加工理论⏹…⏹一、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观点)⏹二、信息加工理论对认知发展的解释❑1.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2.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3.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一、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这几年里,儿童运用逻辑思维于具体问题的能力获得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