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的一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58.50 KB
- 文档页数:45
经济法学教案第一编经济法基础理论⏹本编主要讲述经济法一般理论,内容涉及经济法的概念、独立地位、经济法律关系及经济的基本原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需要理解何为经济法。
第一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第一节经济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一、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调整对象研究1.部门法概念的意义2.部门法的必要概念要素——调整对象二、重要意义1.奠定经济法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石。
2.回应其他学科的否定和质疑。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说述评(一)否定说否定说认为经济法不具备特有的调整对象,人们所谓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其实都是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所以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部门法。
持该种观点的学者大多为非经济法学者。
否定说类型1.综合经济法论。
即认为经济法是分属于其他各部门法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概念。
代表人物:王家福。
2.学科经济法论。
即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
代表人物:佟柔。
否定说类型3.经济行政法论。
即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全部或部分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对于这一部分的经济关系,或归行政法调整,或在行政法下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法分支,即“经济行政法”。
代表人物:粱彗星。
(《中国经济法诸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二)第一时期肯定说(1992年前):(大经济法观点)1.纵横说。
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1986年前经济法学者都持这一观点。
代表人物:陶和谦,《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2.密切联系说。
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代表人物:陶和谦,《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3.两者的区别(1)产生时间不同。
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前,经济法学界主要持前者;1986年后,后者占据主导。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法是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经济关系 B.国民经济管理关系C.经营协调关系 D.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2、经济法这个概念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A.德萨米 B.摩莱里 C.圣西门 D.傅立叶3、美国国会于1890年通过了(),这被视为现代经济法产生的标志。
A.《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B.《全国产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 D.《紧急银行法》4、1919年()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命名的法《煤炭经济法》。
A.美国 B.日本C.德国 D.法国5、被称为经济法的核心、经济宪法的是()。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C.税收征收管理法 D.公司法6、准确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关键在于明确()。
A.经济法的体系与渊源 B.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C.经济法的主体D.经济法的调整对象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是()。
A.人身关系 B.财产继承关系C.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各种经济关系。
8、国家通过经济法对市场主体干预调控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是()。
A.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B.市场秩序调控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市场监督关系9、税法属于()。
A.市场主体法 B.市场活动与规范法C.宏观调控与管理法 D.劳动与社会保障法10、中国经济法的真正产生和发展是从()开始的。
A.新中国成立后 B.文革后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1993年后二、多项选择题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
A.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B.市场秩序调控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市场监督关系2、经济法的渊源有()。
A.宪法法律 B.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C.司法解释 D.法院判例3、下列规定中属于经济法的法律渊源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D.《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4、经济法的体系,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宪法原则所形成的()的有机整体。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实务操作)第一节 概述(认识经济法)一、法的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什么是法汉字“法”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法”有神明裁判疑难案件之意第二,“法”有祛除不法行为之意第三,“法”有公平之意关于“律”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清未民初,把“法”和“律”连用,“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法”的含义:狭义的法或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广义的法或法律:指法的整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2、法的基本特征(重点)(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授权性规范)、应当做什么(义务性规范),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
法的概括性:又叫法的定型性,是指法的调整对象时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它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法律,通过制定形式形成的法律被称为成文法、制定法;另一种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称为不成文法。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派生出°普遍性”特征,即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暴力。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经济法基本理论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经济法律关系,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熟悉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其履行。
了解经济法的渊源和我国现行主要经济法律法规。
【框架结构】本章作为教材的第一章,主要针对经济法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作了简要的介绍,目的在于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章的突出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要求正确理解。
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渊源我国现行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条件经济法律事实的种类经济法实施的概念与意义经济法的实施违犯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其履行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诉讼)【重点与难点】重点内容有: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事实的种类、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本章的难点问题是:对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理解、解决经济纠纷的仲裁方式和诉讼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的概念的提出经济法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就说经济法这个概念最早出现是在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德国魏玛共和国直接以经济法命名,1919年颁布了《煤炭经济法》和《钾盐经济法》。
即现代意义的出现在德国,我国是在1979年。
(二)中国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1、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
2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 、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
即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最先在其著作中提出经济法概念的学者是()。
A.蒲鲁东B.德萨米C.摩莱里D.鲁姆夫2.世界上首次将经济法作为法律名称加以使用的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3.现代经济法的发源地是()。
A.德国B.美国C.中国D.英国4.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经济法典的国家是()。
A.苏联B.原捷克斯洛伐克C.美国D.法国5.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两者都要调整经济关系B.两者都要调整管理关系C.两者都要遵循自愿、平等、对价变换的原则D.两者都要采取惩罚与奖励的调整手段6.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指()。
A.市场经济关系B.国家宏观经济关系C.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国民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关系7.“经济法”与“经济法规”的含义是()。
A.相同的B.通用的C.不相同的D.相类似的8.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应由()调整。
A.经济法B.民法C.行政法D.商法9.经济法是()。
A.调整企业组织管理关系的法律部门B.调整市场管理关系的法律部门C.调整所有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D.调整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10.行业经济管理关系应当由()调整。
A.行政法B.经济法C.民法D.商法二、多项选择题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有()。
A.社会保障关系B.宏观调控关系C.市场主体调控关系D.市场秩序调控关系2.经济法的特征包括有()。
A.公平性B.经济性C.综合性D.干预性3.我国经济法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有()。
A.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B.诚实信用、等价交换的原则C.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D.平等自愿的原则4.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包括()。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B.市场管理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D.社会经济保障关系5.经济法调整的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包括()。
A.企业设立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B.企业变更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C.国家向企业征税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企业终止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不是一切经济关系,更不是经济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