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围手术期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9
PCI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手术,用于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对于接受PCI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PCI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和术前检查结果,包括心电图、冠脉造影等,以便为手术做好准备。
2.评估患者的心、肺、肾功能、血压、心电图等指标,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
3.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预防麻醉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4.进行身体及精神上的准备,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二、术中护理:1.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室准备,包括准备器械、药品等。
2.协助患者转移到手术台上,确保安全。
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4.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供必要的器械及药品。
5.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6.术中需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注意观察患者对造影剂的耐受情况。
三、术后护理:1.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2.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特别是对造影剂。
3.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如是否出血、感染等。
4.给予患者必要的镇痛、止血、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5.注意术后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活动肢体、呼吸锻炼等。
6.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术后的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血栓药物等。
四、术后康复:1.定期复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2.教育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饮食调理等,以预防再次发生心脏病事件。
3.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焦虑和恐惧。
4.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识别病情改变等。
总结而言,PCI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需要全面的评估、监测和干预。
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熟悉手术器械和药物,具备处理急性并发症的能力。
《1 例冠心病患者经远桡入径行PCI 的围手术期护理》一、疾病概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经远桡入径行PCI 是一种新的介入途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这些因素可导致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血液中的脂质、血小板等物质在损伤处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逐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2. 血栓形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若斑块破裂、糜烂或出现裂纹,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心肌梗死。
3. 血管痉挛:某些因素如吸烟、寒冷、情绪激动等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
长期的血管痉挛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三、临床表现1.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上肢等部位,一般持续3-5 分钟。
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程度更重、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2.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等症状。
心肌梗死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3.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在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中可发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4.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长期的冠心病可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头晕等。
四、治疗要点1. 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