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理论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65 MB
- 文档页数:51
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理论与方法蛋白质是生命体中的重要有机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蛋白质功能的研究中,其结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其功能和相互作用。
因此,蛋白质结构预测成为了蛋白质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
在罗斯什尔德公报(RosettaCommons)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蛋白质结构预测被描述为“当代计算化学和计算生物学中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蛋白质结构预测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及目前的一些挑战和发展方向。
1. 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理论基础蛋白质的结构可以被描述为采用了某些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交互。
因此,蛋白质的结构预测基于理论上描述此类交互的模型,例如“力场”和“势函数”。
力场是由一组原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所组成的,通常包括键键相互作用、键键扭曲、键错配和LJ吸引力、LJ排斥力等因素。
示例如下:E总 = E键键 + E扭曲 + E错配 + E L-J势函数通常是一组分析蛋白质结构之间非共价交互的方程式,例如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势函数应该涵盖所有可能的蛋白质结构,从而使预测的模型更加完整。
2. 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目前,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五类:组装方法、碎片拼接、模板模型、核磁共振和能量泛函理论。
组装方法是根据一些参数的计算和寻找具有最小准则的构造进行的,其中包括分子动力学(MD)方法和Monte-Carlo(MC)方法。
MD方法可以模拟蛋白质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并计算出蛋白质孪晶的平均结构。
而MC方法则可以在高维空间中搜索蛋白质结构的可能构成,以增强结构的预测能力。
碎片拼接是指使用蛋白质中不同的氨基酸残基片段,将其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结构。
这种方法利用了相同结构元素的小片段,旨在为蛋白质结构的重构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模板模型中,预测的蛋白质结构是根据与已知有相同表达物和功能的蛋白质结构(被称为“模板”)的同源性序列比对而制成的。
电力系统短期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一、短期需求预测理论1.大数据挖掘理论大数据挖掘理论主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用电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寻找用电需求变化的规律和模式。
通过对消费者用电行为的挖掘,可以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电力需求。
2.时间序列分析理论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基于时间顺序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对历史用电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和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等。
3.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小样本数据预测的方法。
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短期需求进行预测。
灰色模型有灰色驱动模型(GM)、灰色关联度模型(GRM)等。
二、短期需求预测方法1.基于统计方法基于统计方法是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来预测未来短期需求。
常用的方法有:(1)季节性回归模型:该方法将时序分解为趋势、季节性和残差三个部分,通过对趋势和季节性的拟合来预测未来需求。
(2)指数平滑法: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来预测未来需求。
常用的指数平滑法包括简单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和Holt-Winters指数平滑法等。
2.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方法是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预测未来需求。
常用的方法有:(1)支持向量回归(SVR):该方法是一种非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在高维特征空间中建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来预测未来需求。
(2)人工神经网络(ANN):该方法模拟了人类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调整,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需求。
3.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具有强大的拟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对复杂非线性关系进行建模。
常用的方法有:(1)循环神经网络(RNN):该方法通过记忆之前的输入,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适用于带有时序关系的数据。
预测理论与方法讲义一、预测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 预测的定义:预测是指通过分析过去的数据和现有的信息,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结果。
2. 预测的基本原理:预测基于一定的规律和模型,根据已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推演,从而得出未来的可能情况。
二、预测的类型1. 定性预测:基于主观判断和经验,对未来进行推测,如市场心理预测、政治形势预测等。
2. 定量预测:基于数据和科学模型,对未来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如经济增长预测、气象预报等。
三、预测的方法与技术1.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例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2. 专家咨询法:依靠专业领域的专家,结合经验和知识进行预测,例如市场调研、专家访谈等。
3. 反馈循环法:根据过去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反馈,不断修正和调整模型,例如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等。
4. 大数据分析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挖掘出潜在的规律和趋势,例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四、预测的误差与风险1. 预测误差:由于预测是基于已有数据和信息进行推测,所以难免存在误差,误差的大小与数据的质量、模型的准确性等相关。
2. 预测风险:预测的结果可能被外部因素和未知变量所影响,从而使预测结果产生偏差,因此预测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五、预测的应用领域1. 经济领域:包括金融市场预测、经济增长预测、商品价格预测等。
2. 社会领域:包括人口增长预测、犯罪率预测、疾病流行预测等。
3. 自然科学领域:包括气象预测、地震预测、生态环境预测等。
4. 工业领域:包括产能需求预测、流程优化预测、质量控制预测等。
六、预测的局限性和挑战1. 数据不完备: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可能存在限制,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2. 不可预测因素: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自然灾害、政治环境等,会干扰预测结果。
3. 模型误差: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参数选择可能存在误差,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
七、预测的改进和发展方向1. 多元模型:结合多种预测方法和技术,形成多个预测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
预测控制理论与方法
预测控制理论和方法是一种用于控制系统的高级控制方法。
它基于系统模型和过去的测量数据,通过预测未来的系统行为来实时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实现所需的控制效果。
预测控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系统模型:首先需要对被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并且将系统的动态行为表示为一个数学模型,通常是差分方程或状态空间方程。
2. 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采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环境变量数据,来获取系统的实时状态。
这些数据一般需要进行处理和滤波,以去除噪声和提高数据质量。
3. 预测计算:利用建立的系统模型和最新的测量数据,通过数学方法来预测系统未来的行为。
这通常涉及到状态估计、参数估计和模型预测控制等技术,以获得准确的系统状态预测。
4. 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的预测结果和控制要求,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器来实时调整系统的输出。
这通常涉及到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和鲁棒控制等技术,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5. 实时调整和优化:根据实时测量数据和控制器的输出,在每个采样周期内进行控制器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预测控制理论和方法在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包括工业过程控制、机械控制、交通控制、能源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等。
它能够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和适应性,同时减少对系统模型的要求和对系统参数的依赖。
准确预测地震的理论和方法1.沿断层监测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潜在地震断层进行监测,例如测量地表的形变、地磁场、地震活动等来判断地震的可能性。
例如,测量地震活动水平可以帮助确定地震的潜在发生区域和规模。
另外,通过监测断层带周围地表形变的变化,可以识别出地壳的应力积累情况,进而预测地震的可能性。
2.电离层监测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监测电离层中的电离程度、电磁波传播等来预测地震。
地震发生前,地震源周围岩石会产生电离和电磁波的异常现象。
通过监测这些异常现象可以判断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然而,电离层监测预测方法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困难,因为电离层的电离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活动、天气等。
3.卫星遥感方法:这种方法使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监测地表的形变、地表温度变化等来预测地震。
例如,通过观测地表形变,可以发现地下岩层的位移、压力变化等,进而判断地震的可能性。
另外,通过监测地表温度变化,可以观察到地下水流变化,从而判断地壳形变和地震潜在风险。
4.学习机器方法:这种方法使用计算机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地震前兆数据,以预测地震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建立模型,将地震发生前的各种参数与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关联起来,从而生成预测模型。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大量的地震前兆数据和复杂的算法,因此需要充足的数据和高性能的计算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以上方法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地震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目前尚未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准确地预测地震。
由于地震产生的机制、地震前兆的多样性和地壳动力学的不确定性,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
因此,除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有的预测方法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网络、积累更多的数据、开展多学科的研究合作,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综述与展望摘要:预测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它在现代政治、经济、管理、军事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预测的定义与原则进行解释,分析预测的门类、特点及其应用,最后展望预测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预测;原则;方法Theory and Method of Forecasting: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forecasing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ields such as modern political,economic,managerial,military and life.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and principle of the forecasting,analyzing the classifi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orecasting.Finally,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tudy on forecasting is discussed.Key words:forecasting;principle;methods预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预测真正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的学科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诸如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能源危机、恐怖活动等。
所有这些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人们从心理上了解和掌握未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电力负荷预测理论与方法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发电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根底。
在当前电力发展迅速和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展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极其重要。
1电力负荷的构成与特点电力系统负荷一般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等,不同类型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民用负荷主要是城市居民的家用电器,它具有年年增长的趋势,以及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而且民用负荷的特点还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规律严密相关。
商业负荷,主要是指商业部门的照明、空调、动力等用电负荷,覆盖面积大,且用电增长平稳,商业负荷同样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性。
虽然商业负荷在电力负荷中所占比重不及工业负荷和民用负荷,但商业负荷中的照明类负荷占用电力系统高峰时段。
此外,商业部门由于商业行为在节假日会增加营业时间,从而成为节假日中影响电力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负荷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用电,一般工业负荷的比重在用电构成中居于首位,它不仅取决于工业用户的工作方式(包括设备利用情况、企业的工作班制等),而且与各行业的行业特点、季节因素都有严密的联系,一般负荷是比较恒定的。
农村负荷则是指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
此类负荷与工业负荷相比,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农业用电负荷也受农作物种类、耕作习惯的影响,但就电网而言,由于农业用电负荷集中的时间与城市工业负荷高峰时间有差异,所以对提高电网负荷率有好处。
从以上分析可知电力负荷的特点是经常变化的,不但按小时变、按日变,而且按周变,按年变,同时负荷又是以天为单位不断起伏的,具有较大的周期性,负荷变化是连续的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跃变,但电力负荷对季节、温度、天气等是敏感的,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对负荷造成明显的影响。
电力负荷的特点决定了电力总负荷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基本正常负荷分量、天气敏感负荷分量、特别事件负荷分量和随机负荷分量。
科技成果——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技术开发单位吉林大学成果简介科研集体所提出的综合信息产预测思想是对传统地质找矿理论的突破,是对找矿勘探方法学的发展。
经过近廿年的不断探索、实践,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以最新的成矿理论和数学地质理论为指导,从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资料中提取多元信息,从演化角度研究成矿规律,用系统论思想进行信息的转换、关联,引进非线性科学模型和GIS技术开展矿产预测和资源评价,拓宽了地质找矿的研究内容,丰富了矿产勘查评价方法,从而形成矿产勘查领域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派,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创新之处在于:它以地质信息为前提,以透视性信息(物探信息)为格架,以确定性信息(矿床)为基础,以微观信息(地球化学、遥感)为先导,以地质体单元为对象的多学科信息处理体系。
近年来,该集体完成了国家攀登计划(85B-34)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综合预测研究”课题,提出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在中小型矿床中具有“鹤立鸡群”的配置关系和规律。
并提出以金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以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先预测“鸡群”,在“鸡群”中找“鹤”的新预测思路,构造了刻划矿床变大、变富的变量标志,通过建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数理模型,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走向定量化、半定量化和智能化以及半自动化的新轨道。
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上有新发展,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其它矿种,也代表了当今矿产勘查和资源评价的发展水平。
该“方法体系”作为导向性项目曾被地矿部作为矿产普查的新方法在全国推广,后被有色总局、冶金部和武警黄金部队广泛使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预测靶区经生产部门查证,累计求得黄金储量超过300吨,白银储量已超过2000吨,萤石矿1亿吨以上。
根据该科研集体新近对大型、超大型金矿的预测成果,实行由出露基底向隐伏基底区拓展过程中,山东胶莱盆地周边蓬家夼大型金矿和发云夼中型金矿的发现,则体现了我国找矿工作新的飞跃和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