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手术后并发胃瘫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02.81 KB
- 文档页数:1
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护理发表时间:2017-09-13T15:54:49.4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作者:秦思渝[导读] 胃瘫又称术后胃无力症,胃滞留、胃潴留、胃麻痹、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等,是胃肠道疾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230)【摘要】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护理。
方法:回顾我院3例胃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
结果:给予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进胃动力恢复等是胃手术后胃瘫病员的有效护理。
结论:通过积极预防,有效治疗胃瘫是可以自愈的。
【关键词】胃手术;胃瘫病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16-02 【Abstract】 Purpos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to the gastric paralysis patients after a gastric surgery. Methods To review the results of the nursing to our hospital’s 3 gastric paralysis patients after the gastric surgeries. Result Giving psychological car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gastric motility ar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s. Conclusion Gastric paralysis can be cured by positive prevention and effective treatment.【Key words】Gastric operation; Gastroparesis; Nursing胃瘫又称术后胃无力症,胃滞留、胃潴留、胃麻痹、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等,是胃肠道疾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PGS)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功能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综合征,是腹部大中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
1 相关因素分析1.1 手术方式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后,胃大切破坏了胃的正常结构,且切除了胃窦及幽门部,造成胃动力的改变,胃肠道重建影响了电机械活动的协调,从而造成胃肠逆蠕动,降低了胃的存储及消化食物的能力。
1.2 术前幽门梗阻近端胃扩张,张力降低,黏膜水肿,胃蠕动减弱,梗阻时间越长,胃瘫率就越高。
1.3 高血糖导致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压降低,胃排空延迟,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胃瘫发生率高。
1.4 精神因素自主神经调节紊乱,会抑制胃排空,胃呈无力状态而致胃排空障碍。
胃麻痹是外科领域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过度紧张;术后,特别是胃瘫发生后进入沮丧、失望、无助、忧虑和悲观的心理反应阶段,致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因手术和住院对自己健康、工作和家庭的不利影响而产生心理应激,加重了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活动。
1.5 其他因素术后吻合口痉挛,水肿等;胆汁反流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谈,加重残胃及吻合口的水肿;营养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术后使用影响胃肠动力方面的药物等。
2 临床表现2.1 4~6d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改半流质出现上腹胀满、大量呕吐,吐出物为含胆汁胃液及所进食物,呕吐后腹胀减轻;或4~6d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液,当试验性夹管或拔除胃管后又出现腹胀、大量呕吐胆汁样胃液。
2.2 患者上腹饱满并有少量排便排气,体检腹部无胃型和蠕动波,全腹无压痛,便肠鸣减弱,胃有明显振水音。
2.3 腹部X线检查示小肠不扩张,无液气平面;胃造影显示胃呈扩张状态,长时间无蠕动。
2.4 胃镜检查见胃粘膜水肿、充血,长时间无蠕动和十二指肠肠液反流。
XX第X人民医院个案护理体会题目术后胃瘫综合征姓名 ______科室胃肠外科1、病例介绍一般情况,床号:30床姓名:骆国建性别:男年龄:61岁诊断:胃恶性肿瘤主要病情: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中上腹疼痛,为隐痛,持续不缓解,明显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门诊上腹部CT示:胃体后壁增厚,考虑恶性肿瘤病变,进一步胃镜检查:胃镜取活检示:(胃窦)-腺癌。
2月14日门诊拟“胃恶性肿瘤”收入院。
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于2月1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
患者术后一周后进食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腹胀,无腹泻、腹痛,无呕血,无黑便。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阳性指征:血常规血:红细胞I3.70*10^12∕L血红蛋白I112g∕L生化血:白蛋白l28g∕L免疫血:C-反应蛋白t37.2mg∕L残胃造影:1)胃-空肠吻合造影剂部分通过,局部粘膜增粗,水肿,残胃造影剂滞留;2)食管-胃角扩大,造影剂反流。
治疗要点:一般治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营养支持:PN/EN;高渗温盐水/普鲁卡因洗胃;皮质激素⑴药物治疗,胃肠动力药⑵胃镜治疗⑶中医中药治疗⑷2、护理诊断:(1)焦虑(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引流失效的可能(4)活动无耐力3、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心理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由于患者恶心、呕吐明显,时有顽固性呃逆,长期不能进食,需大量补液,多有焦虑、害怕、消极悲观情绪,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消除其紧张心情和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信心。
告之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要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非手术治愈的。
(2)营养支持:①肠外营养(TPN):胃瘫初期尽早使用TPN提供营养支持力对恢复胃壁功能、阻断恶性循环有明显的作用。
TPN的配置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入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24小时内输完,输注过程应保持连续不宜中断,同时避免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输注PN液宜选择较粗大静脉,预计全胃肠外营养(TPN)时间超过7天者,采用经中心静脉输注的方式,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应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发生静脉炎后及时更换输注部位,局部湿热敷、外涂药物。
胃癌术后胃瘫患者1例的护理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术后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非机械性梗阻[1]。
PGS常发生在胃、十二指肠术后[2]。
2014年9月,本院普外科收治1例胃癌患者,该患者术后合并胃瘫,通过心理护理,正确的饮食指导,留置胃管期间个性化护理,早期营养支持等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患者治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患者,男,49岁,因胃癌收治入院。
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胃镜示:胃体癌。
完善术前准备后于9月22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中~低分化腺癌。
术后第6天拔除胃管进流食后出现中上腹饱胀,可见胃型、反复呕吐,为含有胆汁的胃液,每次量600ml左右,经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阻,诊断发生术后胃瘫。
遵医嘱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胃镜下留置鼻空肠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温盐水洗胃,并给予甲氧氯普胺20mg,2次/d,静脉注射,配合理疗、足三里封闭,14d后患者症状缓解,术后21d开始鼻饲(混合奶1次/1~2小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术后38d拔除空肠营养管,逐步进流食,患者住院72d后胃动力恢复,痊愈出院。
2.护理2.1 心理护理诱发胃瘫的重要潜在因素之一是精神因素,术后长期不能进食、出现恶心呕吐或者切口持续疼痛等不适症状会使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抑制迷走神经功能。
胃瘫病程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心理护理应该作为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焦躁的情绪。
心理护理要突出个性化,针对患者的性格进行宣教及告知,也能更好地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3-4]。
2.2 胃管护理给予患者胃肠减压可有效缓解患者因胃内容物的刺激导致出现胃粘膜受损现象,对患者胃张力的恢复[5]起到帮助作用。
一旦患者诊断为胃瘫,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行胃肠减压,并在床尾放置醒目标识。
护理人员应妥善固定胃管,并对患者做好宣教,告知置管的意义。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