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多少天 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21
一共有多少天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80—81页第八单元的第二课《一共有多少天》(7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一共有多少天”这个情景,引导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编乘法口诀的方法,体会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
在7的乘法口诀中,有5句是学过的,只有一句和最后3句是新的。
教材通过3个问题串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扎实到位。
问题1:根据1个星期有7天,用加法推算出2个星期、3个星期……9个星期有多少天,填写在表格中,为编制7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并发现口诀之间的关系,交流记住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
问题3:引导学生利用数线图把没有学过的“7×8”转化为以前学过的“7×6”与“7×2”的和,分的算式是教材提供的,这里要求学生看图自己填写下面的方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
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延续。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所以学习7的乘法口诀应该不是很困难。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况,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会用7的乘法口诀实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1、难记的口诀: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
2、学生推理水平的培养。
教具准备:课件、磁铁、卡纸等。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演示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吗?(生回答)师:“7”这个数字,你们理解吗?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与星期相关的信息,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本插图)9个星期一共有多少天呢?我们将共同来研究:一共有多少天。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年、月、日的概念,以及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年、月、日的关系,掌握计算一年天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
他们在计算天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年、月、日的概念,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2.教学难点:理解闰年、平年的概念,掌握计算一年天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引入年、月、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年、月、日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3.实例演示:通过实例,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让学生理解闰年、平年的概念。
4.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一年有多少天的方法。
5.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8.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年、月、日一年有多少天平年 365天闰年 366天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天数。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时间的计算还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天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天数。
2.教学难点:学生对时间单位“天”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时间单位“天”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一段时间的总天数。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5.总结反思:学生自我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一共有多少天”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编乘法口诀的方法,体会相邻乘法口诀。
教科书通过三个总题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提供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教学目标1.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相应课件、教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复习,用对口令的方式回顾2-6口诀。
让全班同学回忆“2—6的乘法口诀”,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2-6口诀,还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做铺垫。
2.谈话导入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也来到了课堂上,好像他们正在议论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淘气和笑笑的对话)②请同学大声地朗读笑笑、淘气和小明的对话。
(生读)③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知道还有3个星期就是元旦了;还有6个星期就是笑笑的生日了;还有9个星期就过年了。
④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助这几位小朋友算算2个星期有多少天、6个星期有多少天、9个星期有多少天?(板书——一共有多少天)二、探究新知1.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借助一个表格来帮助我们。
(出示课件)①第一行的数表示什么?第二行的数表示什么?②要想解决2个星期,3个星期,9个星期有多少天,首先我们得先知道1个星期有几天。
(生答)②那2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是怎么算的?(生答并板书2×7=14)注: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那3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板书3×7=21)注:三个星期比两个星期多7天,两个星期是14天,所以三个星期还可以用14+72.你们会接着算吗?请你打开书80页,把结果在这个表格里写一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7 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方法,记忆7 的乘法口诀。
学情分析:在学习7 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6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在探索和交流中亲历口诀的编制过程。
在经历了2 至6 的口诀编制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编制口诀的方法和依据,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制口诀。
本课以复习与7 有关的口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用连加方法编制出新的口诀,再记口诀,用口诀。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拍手对口诀的游戏,请准备好!(二三--,三三--,二七--,四五--,四七--,五五--,三七--,二九--,六七-- ............................... )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乘法口诀记得很牢固!今天还有三位小朋友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他们是谁呢?(淘气笑笑和乐乐)(出示课件)他们这么开心,在说些什么呢?(生分角色读淘气和笑笑的谈话)师:乐乐听了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不知道2 个星期有几天?3 个星期有几天?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回答(愿意)。
师:根据你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谁来帮乐乐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算式,口诀并介绍方法。
(说明一个星期有七天)。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师:真棒,你们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会学以致用。
这时乐乐想,早上妈妈说再过7 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7 个星期有几天呢?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说一说。
师:XX的这个方法不错,可以用7X 7来计算,可是7 X 7应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尝试着自己算一算。
一共有多少天。
(教材第80、81页)1. 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
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圆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讲故事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情境图。
师: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1:图中的三个同学在进行关于“过几个星期有什么事情”的对话。
生2: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再过2个星期就要开运动会了,再过3个星期就是小女孩儿的生日,再过9个星期就放假了。
师: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吗?2个星期呢?生: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14天。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情境引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说一说,填一填。
师:结合刚才的回答,你能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表格。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是怎样计算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每增加一个星期就增加7天。
所以表格中后一个数会比前一个数多7。
2. 编口诀。
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根据前面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结合刚才的表格的计算过程,共同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关于7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7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由背诵7的乘法口诀。
3. 记口诀。
师:说说你是如何记忆7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知道“六七四十二”,那么7个7就比6个7多1个7,42+7=49,所以“七七四十九”,以此类推就容易记住7的乘法口诀了。
生2:我是这样记住7×8的,因为6个7再加2个7就是8个7,也就是用“六七四十二”中的42加“二七十四”里面的14,结果是56,所以“七八五十六”。
……对于学生的记忆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数字和时间单位表示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例如知道一天有24小时,知道早上、下午、晚上等。
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时间观念,对于时间单位“天”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数字和时间单位表示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学会用数字和时间单位表示时间。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天”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表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时间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小熊过生日”,引出时间单位“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间单位“天”,让学生认识一天的时间长度,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天的时间变化。
3.知识讲解:讲解如何用数字和时间单位表示时间,如“3天”、“5天”等。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天”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