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
- 格式:docx
- 大小:24.42 KB
- 文档页数:11
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2.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译文:看似寻常实际最奇特不同凡俗,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3.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赵艳雪《悼金夫人》译文:貌美的女子就跟那些名将一样命运多舛,能够寿终正寝的机会很小,所以看不到发头发的样子。
4.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译文: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5. 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增广贤文》译文: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满足,一辈子都不会被欲望所控制而辱没自己;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节制,于是一辈子都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
6.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译文: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7.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第五回》译文:对世事洞悉明了也是一门学问,对人情熟悉通达就能化做文章。
8.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菜根谭·概论》译文:文章做到最佳境界,说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地方,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感悟和思想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人的修养达到最高境界,也没有出奇过人的地方,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然之性而已。
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译文:疾风猛烈才知道草韧利,时局动荡才知道何谓忠臣。
10.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译文: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摘选部分,供大家一观: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写透人性的10句诗,每句都饱含世间真理,不可不读诗抒情,诗言志,自古至今诗的风格多种多样,各类题材层出不穷,灿烂缤纷。
有这样一些诗,写透了人性,读来满是世事洞明,令人感同身受,感慨良多,却又无可奈何。
这样的诗句都有哪些?本文就分享其中最精彩的10句诗,读完大家品味一下,写的是不是真实的“人性”?第1句“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此句出自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首诗很直白,写的却是令人无法反驳的真理,即“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首诗意思是世人结交都是以黄金或钱为纽带,没有钱就别谈交情,无钱对方虽然会口头承诺一些东西,但其实他心里对待你跟路人一样冷漠,只不过是在敷衍你。
很可悲,很可怕,但就是事实,即所谓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钱不直管城子,万事称好孔方兄”。
第2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感寓》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这首诗写的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大海虽深,尚能见底,人心却永远没有底,也就是所谓的“居心叵测”。
有些人表面笑笑呵呵,和你称兄道弟,下一秒说不定就会算计你,这样的电影太多了,现实中也不是没有。
唐朝人写诗还是很有生活,很有思想的,对人性思考很深。
第3句“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此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酌酒与裴迪》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的意思是即使是相交到白头的好友,他依然会暗地里提防你。
指望发达的朋友来帮助你、拉你一把?别做梦了,他们不嘲笑你就不错了。
看看最近周某的“微信炫富门”吧,有点钱,朋友圈洋溢着全是优越感,毫不掩饰对“学霸”同学的嘲笑。
王维这句诗写的就是人性,有一句话很现实:“除了父母,没有人真心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诸葛亮《知人性》诸葛亮曰: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孔明如是说,人的本性是最难察验的。
每个人的本性好坏不同,却各有各的面相,但面相未必就是真相;因为面相只是表相,而表相往往掩盖真相。
有的人表面谦和良善,但内心诡诈难防;有的人表面恭敬顺从,但骨子里伺机造反;有的人表面勇敢骠悍,但本质上怯懦没担当;有的人表面尽心尽力,但背后蒙骗打混。
要辨别一个人是否表里一致,有七种方法:一、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很多人以为间是问之误,因而把这句解释成:问他一个是非问题而观其志向;事实上,去问不是用嘴巴说了就算的,因为用嘴巴说太容易,根本考验不出一个人的真正志向来。
间在这里是离开、嫌隙的意思;意思是说,让他陷入一个是非困境中,看他在这个困境中如何处理、选择,以观察他的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用逻辑严密的言语、理论去驳诘他,看看他反应是不是机敏能应变。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询问他对一件难题的处理谋略,以观察其识见的远大与否。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观察他勇敢或怯懦。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把他灌醉,看他会不会酒后乱性。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许诺他大量利益,看他会不会见利忘义。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和他做一个重大事务的约定,看他能否信守承诺。
人的本性,平常状态下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最紧要关头,才会露出真章;所谓「时穷节乃见」,就是这个意思。
看透人心不说破的古句打开人心的智慧之门古代文人墨客们尤其善于揭示人性,他们的诗词和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洞察力。
其中有些古句以简练的文字道出看透人心却不容易被察觉的道理,这些古句常常让人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几个这样的古句,揭示其中蕴含的智慧,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看透人心。
一、古句的智慧揭示1. “静水流深”这个古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字面上看,它是在形容静水的深度。
然而,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这个句子中表达了对人心的洞察。
人的内心世界常常充满了许多情绪、欲望和思想,正如水流一样,看似平静,实则流深。
这句话提示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警觉,不要被表面的平静所迷惑,要仔细观察、思考和推断对方的真实想法和动机。
2.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古句体现了人们对于满足欲望的渴望和追求。
古人用远水无法解除近渴的比喻,告诉我们在满足欲望和追求心愿时,关键是抓住眼前的机会,减少对未知和不确定的依赖。
人心里的渴望往往指向眼前拥有的东西,而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
只有放眼当下,了解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3. “独见其真”这个古句出自《论语·宪问》。
它强调了独特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在看透人心中的作用。
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很少有人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察,才能更好地洞察他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这个古句鼓励人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他人的评价和观点左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他人。
二、智慧的应用与实践1.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古句中所蕴含的智慧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推测和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不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观察和判断,而是要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对方的动机、情感和需求。
2. 倾听他人的内心声音古句中的智慧也教导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内心声音。
警世古语,句句道破人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是草都有根,是话都有因。
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生死不由命,富贵全在勤。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何必丝和竹,山水有清音。
交友无贫富,情义重千金。
损友敬而远,益友近而亲。
砣小压千斤,椒小辣人心。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生无一堆土,常有四海心。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穷人见穷人,非亲胜似亲;富人见富人,是亲不认亲。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长存君子道,事久见人心。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
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宁忍自己气,莫伤父母心。
无病休嫌瘦,家安莫怨贫。
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无本休言利,有货不愁贫。
盛世藏古董,乱世屯黄金。
饱暖思淫泱,饥寒起盗心。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酒逢知已饮,诗向会人吟。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官清民接近,主雅客来勤。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隐士不可仿,政客不可近。
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从来名利地,易起是非心。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权势不能侵。
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
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探索古代文学名篇的人性思考古代文学名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深入探讨了人性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窥探人类内心的深层动机、欲望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名篇为例,探索其中蕴含的人性思考。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巅峰之作,以其精妙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而闻名于世。
从这个史诗般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欲望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人性中渴望爱与被爱、追求精神自由与社会压力的矛盾。
在《红楼梦》中,人物之间的相互欺骗、嫉妒和勾心斗角,揭示了人性中的虚荣、嫉妒和贪婪。
同时,小说也通过探讨官僚社会的道德颓废和家族衰败的原因,揭示了人性中的贪欲和道德沦丧。
通过这个作品,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无止境。
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佛教色彩浓厚的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遇经历,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与修行的关系。
在《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位主要角色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人性。
孙悟空代表着人性中的贪婪、懒惰和狂妄,但最终通过不断修行,他找到了自己的人性本真。
唐僧则代表着正直、智慧和虔诚,他通过帮助众生而体现了人性中最高尚的一面。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思人性的善恶对修行和救赎的影响。
三、《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本书通过对人性修养和社会道德的讨论,探究了人性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论语》中的众多箴言和对话,展示了道德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人们关注品德和修养,孔子试图塑造一种基于仁爱和正义的人性观念。
这本书通过讨论孝悌、正直和责任感等基本的道德观念,启迪了人们思考良知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名篇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傑作,更是展示了人类智慧与人性思考的重要途径。
大学语文讲人性的古文
《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
《史记》中揭露人性本质的10句话,不得不服1、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出自《项羽本纪》,意思是得到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家乡晒晒,就好像穿了一身锦绣绸缎,却在夜晚出行,谁能看到你的好?传统的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的家庭、宗族、乡邻地方等社团意识。
一个人发达了,要回到家乡显摆一下,就像现在的企业家要为家乡修路、建学校一样。
暴发户、土豪总免不了晒富的冲动,特别是见了过去的熟人是要迫不及待地宣讲一番的。
2、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出自《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做了人家的车子,心中就要考虑人家的患难;穿的衣服是人家给的,就要怀揣着人家的忧愁;吃的东西是人家给的,就要忠心为人家做事。
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这句话。
今天看来,这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点接近,选择了一份工作来作为谋生手段,就应该为企业、单位负责,尽职尽力。
3、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传》,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我好不容易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地,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
大臣纷纷向他行贿,有人劝他说:“你这样太过分了!”主父偃说道:“我从青年时就出外游学,达四十多年,弄得双亲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朋友不愿收留我,投在将军门下时其他宾客都厌弃我,我困厄的时间太久了。
现在我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这说法类似于后世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今天很多贪官往往小的时候都吃过苦,成克杰上学前根本没穿过鞋,王怀忠是要饭的出身,或许也有这种要把过去应该有而没有的,一定要狠捞回来的心理吧!4、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後相倍之戾也!出自《张耳陈馀列传》中司马迁的评语,意思是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张耳和陈馀早年刎颈交,就是可以抹脖子的生死之交。
看透人性的千古奇文
发布:心源[全部文章空间留言]日期:2013/11/17 10:01:00 收
藏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择选部分,供大家一观: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受;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
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怎么能重用呢。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跟天地万物过不去(怨天尤人),不但引来不测之祸,还会遗害子孙;待人处事留有余地的人,会获得意外的福禄和长寿。
迷花恋酒,阃(kun,三声)中妻妾参商;利已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寻花问柳、贪杯恋酒的人,家中的女眷一定不和睦;利已损人的人,一定会有不肖子孙。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趁火打劫、贱买人家财产,子孙都是败家子;尊师重道的人家一定出孝子贤孙。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说话尖酸刻薄的愚鲁人,贫穷短命;寡言少语,举止木讷的聪明人,安康富贵。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在艰难困苦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随波逐流的人,如果读书,走仕途之路,一定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安乐中忘记安乐、有忧患意识的人,即使才学低一些,未必就不能够金榜题名、青云直上。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节俭勤劳的人有大富有小康的区别,关键看其人的心量;奢侈豪华的人有奇人也有浪子,关键看其人的才学。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不要把爱占小便宜为“守成”,贪小难免惹祸败家;不要以为爱惜财务是吝啬,惜福者往往是仗义疏财的人。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已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处事沉稳不着急的,必是大器晚成的人;胸有成竹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必是才高而年轻得志。
有能吝教,已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有才能而不肯教给他人,自己不但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见到他人有过错,能够在暗中规劝的人,可以托身寄家。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知足与自满不一样,知足的人守本分而有福禄,自满是傲慢自大,招灾是迟早的事;大才与庸才自然有区别:有实际能力的一定有成就,好吹牛的具体做事时往往一塌糊涂。
忮(zhi ,四声)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侧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顾一切地为了取胜,图名利,这样的人到底是逊人一筹;有侧隐之心的人,即使遇到艰难,也会获得帮助。
不分德怨,料理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只知有怨不知报恩的人,估计很难长寿;斤斤计较的人,也不会有大的福报。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过于刚强的人,做事虽容易成功,但容易伤人伤已,很难长寿;过于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福报平平但能安享。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乐极生悲,多成多败,辛苦一辈子;城府很深,不高兴脸上反而带出笑容,这种人年纪越大,越是老奸巨滑。
好矜已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喜欢自夸已善的人,功名上很难再有进步;专门挑剔别人,最容易伤害自己的性命。
责人重而责已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已,侭堪救患扶灾。
指责别人重,批评自己轻,这种人不能共谋同事。
功劳归别人、过错归自己,这种人可以拯危机解困难。
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凶亡。
自己吃亏受气、曲意周全他人的,一定有后报;任性暴烈、一意孤行的,必定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易变脸的人薄福,何必与之计较呢?耐久可交的朋友,大肚能容,是值得信任、依靠的人。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争强好胜的人虽能风光一时,却前程有限;不与人争,经常自我反省的人,福德厚实事业一定能发达。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不分轻重、喜怒无常的人一事无成;不分是非、喜欢拿别人开玩笑的人,好朋友也会与之断交。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人,有时也遭遇贫困,自有天赐福;为人分忧解难的人,虽然有时也有牢狱之灾,自有神来保佑他。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甘心忍受他人的欺辱,后代一定发达;常退一步为他考虑,终身自在安闲。
得失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更可知;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荣辱得失不动心的人,不是贵也是大富,长寿更不用说了;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功名可成,也有大奸之人。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无事仓皇失措的人,福禄薄如电光雷火;有难怡然不动的人,福禄重如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积功累德的善行必得善果,即使等上一百年,也会得善报;帮助别人多,所得利益少,这样的家道一定会数世昌盛。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可以凭借人事,验证天道(天道、因果报应)的准确。
如何餐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为什么有人走上绝路自杀呢?君子刚愎自用而失败,小
人冒险没成功,都可以导致自杀。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为什么有人夭折亡身,作了短命鬼呢?因为是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处处都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积、有阴行、事事皆阴。
为什么有人遭遇横祸、凶灾恶死呢?因为这些人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何如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什么有能当宰相?常怀济物之心的人。
保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什么人能拜将封侯呢?有独侠盖世的胸襟、气魄的人。
何知建牙拥节?气慨凌宵。
什么人能够委以重任、镇守一方?志存高远,气慨凌宵的人。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为什么有人只能当小职员呢?因为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为什么有的人靠通明经典却以教书糊口呢?因为胸无大志、行为拘谨。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说到妇德女相,首先要沉稳安静,从来淑女都不是贵在才能上。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多言好胜的女子,即使有后代也必受伤克;尽孝兼慈的女子,不但助夫还能旺子。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骨格与其位相辅相成,血色与气色互为表里,这是确信无疑的。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之,祸转为福!
知其善而守住善道,有福之人可以锦上添花;知其恶而不去做,有祸之人可以转祸为福。
分享到: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