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社会 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优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课前预习:1.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2.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还需要严密的,也需要丰富的和。
3.根据地质学的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年前形成的。
那时,地球的温度,地面上常常发生,天空中常有。
4.46亿年前原始大气是由、、、、、等组成,与现代大气区别是没有。
5.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_______模拟_________的条件和_________,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_________(模拟________),合成了多种___________(该物质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
6.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但是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科学家推测,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形成了降雨,这些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中。
7.进一步推测,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其中所含的,不断地,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
8.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合作探究(1):1.观看自然发生论视频,根据视频提问讨论斯帕兰扎尼实验为什么能推翻自然发生论?提示:1.实验开始前,为什么要煮沸肉汤?2.为什么要设置两套实验装置?1、2号之间唯一的变量是什么?这种实验叫什么实验?这有什么意义?自主学习:(资料分析1)阅读教材第51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原始地球的外界环境是怎样的?2、原始大气当中有哪些物质?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3、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合作探究(2):(资料分析2)结合视频和教材第52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米勒的实验装置各部分(下图1-5)都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条件?小组讨论后,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中。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导学案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教师方洁科目生物课时1课时课题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
5。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科学知识●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和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层次2: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不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层次3: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不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层次2: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不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层次3: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三、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外星人的文字和视频资料.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二、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探索地球外的生命(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2、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能力目标:1、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2、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唤起学生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
难点:有理有据、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好吗?2、飞碟和外星人真的存在吗?我们不忙下结论。
不过,自从人们开始研究太空以来,就一直想知道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更想知道是否有像地球人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存在。
那么,你认为地球以外有生命吗?3、板书:探索地球外生命【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UFO、神秘建筑等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的研究。
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二)自主探究1、我们一般可以凭什么来推断地球以外的星球有生命呢?2、生命起源————化学论:图片展示,复习上节课生命的起源。
3、合理推断: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的星球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都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研究一下。
科学研究需要一种求是、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需要一种专注的、团结协作的态度。
要求:8个小组分别选择自己想研究的一个星球,查阅一下自己收集的资料,根据资料讨论分析一下,这个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研究报告。
)4、视频展示:科学家的研究————嗜极生物,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的星球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但无智慧生命的存在。
5、如何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寻找智慧生命?视频展示————银河系————外太空等,让学生感受一下,宇宙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
从而相信地球外的星球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师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2.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3.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学习重难点】1.小组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分享资料。
2.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事物。
【学习过程】一、独学你认为有外星人吗?二、组学(一)科学辩论认为有外星人的同学占%,认为没有外星人的同学占%。
(二)提出假设、科学探究1.在银河系中假设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假设每100个恒星中可能存在一个有外星人的恒星系,那么在银河系1000亿个恒星中,存在外星人的恒星系有多少个呢?我的计算结果:(再以1/1000的可能性假设;以1/1亿的可能性假设、以1/100亿的可能性假设、以1/1000亿的可能性假设。
)(三)介绍科学家的观点观点1:认为有外星人。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有外星人,他们已经行动起来向其它星球发送了地球的名片,寻找外星人。
观点2:认为没有外星人。
另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没有外星人,他们认为所谓外星人其实是人们由于心理或生理因素造成的错觉或幻觉,可能是飞机、气球,也可能是云块、球状闪电等物体。
思考:地球人对地外生命的研究情况:发射出去的探测器携带了关于人类的那些信息?你觉得应该将地球的哪些信息告诉外星人?三、检测巩固1.()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
它的()很高。
2.站在()星上,你会感觉它与地球有几分相似,但比地球()得多。
3.有科学家认为,火星表面的岩石是由几十亿年前的()留下的。
4.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有()存在,但是人们还是做出了种种()和()。
四、目标回顾1.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2.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3.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科学·技术·社会探索地球外的生命
【学习目标】
了解为了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人类的做出的尝试。
【学习重难点】
了解为了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人类的做出的尝试。
【学习过程】
一、简介
为调查地球以外的天体上存在生命可能性所进行的科学活动。
宇宙间任何天体只要条件合适都有可能产生原始形态的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级形态的生命,甚至出现智慧生命及其文明。
因此地外生命的探索相应分为:探索地球外的普通生命、探索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和探索地球外的文明。
探索地外生命除利用陨石检测生命的痕迹,利用大型射电望远镜监测来自太空的微波信号和利用生物化学实验模拟地外环境,推测生命形式的可能性等手段外,在现阶段借助航天手段在这一领域中从事的实际探索活动,主要是致力于实地或就近探索地球外的普通生命。
二、太阳系内探索
利用航天器直接探测太阳系诸行星是否存在或曾存在过生命是行星探测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种考察过程,首先是发射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探测行星大气的成分和状态,考察行星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据此分析那里是否具备存在生命的条件。
其次是发射探测器在行星表面软着陆,采集土壤岩石样品,分析其成分,寻找生命活动的征兆或残迹,乃至直接搜集当地的生命样品。
为防止把地球上病毒、微生物之类的生命形态带到行星上去,有关的航天器尤其是登上其他天体的着陆舱,事先必须在地面经过严格清洗和消毒。
三、历史上的尝试
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月球上不存在生命已成定论。
同时根据行星光谱分析和早期的行星探测已确认火星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因此火星成了探索地外生命的重点。
1976年美国的两颗“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上软着陆,采集了火星表面的土壤样品,并对它们就地做了3项实验,以期从不同角度判明那里是否存在生命。
结果表明:在火星着陆点附近未发现地球类型的生命形式。
为进一步查明在火星上其他地区是否有生命活动,人们将使用类似于月球车的火星车,在火星上自动行驶以尽量扩大寻找范围,甚至将航天员送上火星作实地考察。
人们也曾对金星抱有希望,但截至1984年底,苏、美两国已有十余个探测器先后在金星
上着陆。
探测结果一致表明:金星表面气温高达480°C左右,气压竟为地球大气压的90倍,气候条件极其严酷,因而不可能存在地球类型的生命形式。
但是在金星的历史上可能存在过比较温和的气候条件,并有可能存在过由水构成的海洋,因此金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尚难定论。
此外,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也有可能存在某种形态的生命。
四、太阳系外探索
目前,人类还不能直接利用航天器去寻找太阳系外的生命。
但是“先驱者”10和11号以及“旅行者”1和2号4个探测器正携带着多少反映着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人类文明现状的信息向太空深处飞去。
两个“先驱者”号探测器各携带一块镀金铝质标志牌。
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则各带有一套镀金铜质声像片和一枚金刚石唱针,即使经历10亿年,它们仍能放出声像。
它包含116幅画面,其中有中国人午餐的场面和长城的雄姿;包含用55种不同语言的问候用语和地球上多种不同的声响;还包含27首著称于世的乐曲,其中有中国古典乐曲“流水”。
此外还提供了如何使用这套声像片的指南。
一旦宇宙中的智慧生命截获了这些信息,他们就会对人类这种生命的发祥地和现状有所了解,从而使这些航天器携带的信息为宇宙间智慧生命和文明的互相了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