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必修3(含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3
2021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习题岳麓版必修3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出现了如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等许多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思想流派。
其中,从西汉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儒家思想占据了正统地位,并与法家、道家思想融合,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春秋时期,奴隶制开始瓦解,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老子和孔子,他们的思想分别成为道家和儒家学派的渊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新旧势力进行激烈斗争,从而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百家争鸣的局面。
汉朝初期的社会状况,使黄老之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
但随着国家的强大,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代替黄老之学成为汉朝的统治思想。
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兴盛,这时儒家发展出现危机,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家思想体系颇受佛教、道教的影响。
宋朝时理学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制主义的强化和封建社会的衰落,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抨击纲常伦理、倡导经世致用、要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潮,但仍属于儒学范畴,属于儒家思想的活跃。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天文、数学、农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四大发明更成为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并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理解基本概念,如孔子思想核心的“仁”“礼”,老子的“道”,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感应”,程朱理学的“理”“格物致知”等。
2.识记诸子百家的思想。
3.理清“儒家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这一主要线索。
从教材结构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思想批判等四个阶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作业:1.1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1.当今我国大力倡导“以德治国”思想,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A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周礼B.和谐的人际关系C.礼貌待人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A3.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
这体现了孔子( )A.以人为本的思想B.无为的思想C.以理服人的思想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B7.《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反映出( )A.孔子强调道德的作用B.老子重视法律C.老子主张顺应自然D.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C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B9.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C10.《道德经》记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反映的是( )A.同情人民疾若,主张实行德治B.主张统治者要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C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
……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已努力给它灌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第1课孔子与老子[随堂检测]1.人都不能孤居独处,必须与他人共同过群居的生活,而结成社会。
在群居的生活中,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利害。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
……所以,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
那么,你认为下面哪种观点会是儒家的处理方式呢( )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选C。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
从材料“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可以看出这需要思想的指导,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好的处理方式。
故选C项。
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 A.有教无类B.诲人不倦C.仁者爱人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解析:选A。
“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
3.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C.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解析:选D。
“无为而治”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不是任何事都不管。
4.“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因材施教解析:选B。
题干中“不知有之”“自然”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为B 项。
A、D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C虽是道家的主张,但不是题干材料要体现的,故排除A、C、D三项。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1.思想内容(1)政治思想①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和“克己复礼”。
基本途径是遵循“忠恕”之道和“________”。
②提倡“____________”,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____________”。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____________”。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2.地位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____________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2)________________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1.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①本原论:“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政治思想:主张“____________”。
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___________以及中国人的___________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1.山东曲阜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们如果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2.下面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却受到冷遇,主要是因为其主张()A.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B.不关心民生问题C.拒绝社会改革D.不能满足统治者要求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争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
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子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反映了孔子()【导学号:11140003】A.赞成用“俑”随葬B.仁者爱人的思想C.对鬼神敬而远之D.恢复周礼的意图【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孔子赞成用“俑"随葬,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和“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可知用“佣”替“人”陪葬,这符合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鬼神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恢复周礼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B.忠恕之道C.等级秩序D.以德治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八佾”是只有天子才能匹配的礼制,大夫是不能享有的,如果有那就是僭越周礼,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答案】C3.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导学号:11140004】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民贵君轻D.有教无类【解析】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体现等级,与“平等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与“平等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而非孔子,故C项错误;孔子强调“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体现了“平等主义",故D项正确。
第1课孔子与老子方向标(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阐释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路线图合作探究1.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什么?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何影响?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据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的鬼神观?3.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教育思想: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第六》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第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你能学到什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展示点拨归纳总结应用拓展检测站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1)“仁”(2)“礼”(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A.(1)(2)(3)(4)B.(1)(3)(4)C.(2)(3)(4)D.(1)(2)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 “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 “忠恕”之道3、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D.“克己复礼”“无为而治”4、老子和孔子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严刑酷法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训练营5.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同步练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论语·乡党》载:“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孔子的()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3.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③为无为,则无不治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段材料说明孔子()①既重视“仁”,又强调“礼”②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③认为“仁”和“礼”是相互矛盾的,两难选择④主张“礼”“仁”并行,相互制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0分)答案与解析1.B 孔子“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①③是“仁”的学说的体现,而②是“礼”的学说的体现,④是教育方面的观点,故选B项。
2.A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孔子对人的关爱,是“仁者爱人”思想的体现。
3.B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突出体现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②④正体现了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B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干材料。
材料阐释了“礼”和“仁”之间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显然③不能准确反映题干材料的基本观点。
5.B 本题为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老子以水为例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联系老子的思想,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辩证法思想,故B项正确。
【成才之路】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1-1 孔子与老子强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基础巩固1.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
这表现了孔子( )A.以人为本的思想B.无为的思想C.以理服人的思想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答案】A【解析】孔子关注是不是“伤人”而不关切财产损失情形,这明显表现了他的以人为本思想。
2.《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问之,曰舅、夫、子皆死于虎。
夫子问其为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这反映出孔子提倡( )A.正名B.非攻C.仁D.礼【答案】C【解析】材料表现了孔子反对苛政,这反映出他提倡仁的思想。
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快乐地说:“对呀,要不如此,即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明白得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孔子强调人们的行为必需符合尊卑品级身份的礼仪标准,这表现了孔子“礼”的主张。
4.《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乃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回答竟完全相反。
这说明孔子(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答案】D【解析】因人不同回答不同,这表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5.以下图别离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说明(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现今社会的行为准那么C.国人对社会和谐进展的真诚祈愿D.只要宏扬传统道德就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解析】此题要求阅读图片材料并熟悉其反映的含义。
材料中的“仁”反映的是儒学的“仁爱”思想,现代社会对“仁爱”思想的宣传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和谐进展的祈愿。
高中历史孔子和老子同步练习 1 岳麓版必修31A B C D2“”“”ABCD3A B C D4“”A B C D5“”A B C D6“”“”“”“”“”“”7A B C D8A BC D91972A BC D10A BC D专心爱心专心11.“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至于龙,吾不可以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见,其犹龙邪!”“狄龙”指()A.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庄子[ 参照答案 ]1. B【分析】图片所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是清代顺治皇帝集历朝之大成,对孔子的封好;老子被尊为“狄龙”;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
2. C【分析】孔子的忠恕之道,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他人接受。
“君子成人之美,不可人之恶”就切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3. C【分析】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进一步提办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依据周礼的制度把当地已混杂的社会等级次序校订过来,达到光明正大、贵贱有“序”。
这表现了他政治思想中守旧的一面。
4. D【分析】该句译文:只念书而不深入思虑就会茫然无所知;不过幻想而不念书就会产生迷惑;因此应学思联合。
5. B【分析】孔子创立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西周期间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
6.①思想系统的中心是“仁” 、“礼” ,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
②孔子追求的“礼” ,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
资料三切合此主张③启迪式教课。
7. A【分析】考察教材的基础知识。
8. C【分析】 A、 B 在历史上产生了悲观的影响,老子的“道”属于客观唯物主义。
9. B【分析】考察学生对教材图片的利用状况,联合所学,《道德经》又称《老子》,应选B。
10.C【分析】跟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愈来愈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主张“有为而治” ,老子站在衰败奴隶主的立场上,反对的“有为”举措,主张“无为而治”,倡议“小国寡民”的理想境地。
第1课 孔子与老子一、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D .①②③④2.下列对下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C .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D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 .学术思想不同;D .谈论的问题不同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 .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 .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 .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 .私人办学现象出现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香港孔教学院悬挂 的《孔子游历图》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加拿大多伦多 的孔子铜像 我国邮票中的任 鲁国司寇的孔子形象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8.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9.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10.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11.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12.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 .对老师不要客气C .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13.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15.《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20分钟)
1.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
此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D.民贵君轻
C[分析题干可以得出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这反映出孔子对他人的仁爱之心,故选C项。
]
2.《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
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D.关注现实
D[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现实,故D项正确。
]
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A[本题考查兴办私学的影响,涉及的是教育,联系春秋以前“学在官府”的状况可知A项表述正确;教育的普及没有触及宗法制与分封制,因此B、C两项与题干无关;当时与诸侯争霸需要最直接的应该是军事,D项排除。
]
4.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的周公。
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B.稳定社会秩序
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D.提高个人修养
B[面对春秋乱世,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意在按照周礼,把当时已经混乱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纠正过来,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孔子主张恢复西周奴隶社会等级秩序,故A 项错误;C项非其根本目的,故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
]
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实
际上主张( )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D[老子认为人民难以治理的原因是由于统治者的“有为”,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故选D项。
]
6.观察下面的图片,下列关于老子“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有意志的天是万物的主宰
B.玄妙莫测而有为的自然本体
C.老子成为我国道教的创始人
D.派生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
D[A项反映的是老子以前的天命观,排除A项;老子认为“道”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主体,排除B项;老子的“道”不是道教,我国道教于东汉出现,排除C项;老子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D项正确。
]
7.面对社会问题,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 )
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
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
C[材料中讲述的是孔子对神灵的态度,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实用主义,强调自身努力的重要性,而不是将一切希望诉诸鬼神,因此本题选择C项。
A项错误,孔子对鬼神是否存在并未给出答案;B项材料没有体现,而强调的是人应该如何去做;D项说法过于绝对,孔子并未明确说明这种观点。
]
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B[“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B项正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思想。
]
9.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2)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信息“吾将以教主尊孔子”“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可以分析材料一从儒学创始人、教育家、政治家三方面来评价孔子。
第(2)问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材料一谈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二谈孔子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2)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