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卒中
- 格式:ppt
- 大小:6.65 MB
- 文档页数:84
·临床研究·右心声学造影与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诊断隐源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的对比研究吴婷张坤燕姚静远李颖嘉摘要目的对比右心声学造影(c-TTE)与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对隐源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隐源性卒中患者102例,均行c-TCD、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为诊断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TE、c-TCD对隐源性卒中患者PFO的诊断效能;比较c-TTE与c-TCD对PFO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及检出率。
结果TEE检查证实102例隐源性卒中患者中发生PFO44例。
ROC曲线分析显示,c-TCD、c-TTE诊断隐源性卒中患者PFO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951;c-TCD诊断隐源性卒中患者PFO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1.82%、82.76%、82.35%,低于c-TTE(95.45%、94.83%、9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TCD对PFO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低于c-TTE,对PFO右向左分流的检出率(70.45%)低于c-TTE(9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与c-TCD相比,c-TTE对隐源性卒中患者PFO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且对PFO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程度和检出率均更高。
关键词右心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隐源性卒中;卵圆孔未闭[中图法分类号]R540.45[文献标识码]AComparative study of contrast-enhance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 in the diagnosis of cryptogenic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patent foramen ovaleWU Ting,ZHANG Kunyan,YAO Jingyuan,LI YingjiaDepartment of Medicine Ultrasonics,Nanf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i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and 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in 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patent foramen ovale(PFO).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o 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of them underwent c-TCD,c-TTE and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examinations.TEE was used as the diagnostic gold standard,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was drawn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TTE and c-TCD for PFO in cryptogenic stroke patients.The semi quantitative grading of PFO right to left shunt and the detection rateof PFO right to left shunt by c-TCD and c-TTE were compared.Results TEE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at there were44cases of PFO in102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of c-TCD andc-TTE in the diagnosis of PFO in cryptogenic stroke patients were0.823and0.951,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 accuracy of c-TCD in the diagnosis of PFO in cryptogenic stroke patients were81.82%,82.76%,and82.35%,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TTE(95.45%,94.83%,95.10%),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The semi quantitative grading of PFO right to left shunt by c-TCD was lower than that by c-TTE,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PFO right to left shunt by c-TCD(70.45%)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TTE(90.91%),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both P<0.01).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TCD,c-TTE has higher diagnostic value for 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PFO,the degree of semi-quantitative grading of PFO right-to-left shunt and基金项目:广州市科信局计划项目(201904010419)作者单位:510515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超声诊断科(吴婷、李颖嘉);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超声诊断科(张坤燕、姚静远)通讯作者:李颖嘉,Email:隐源性卒中是指未明确病因的脑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40%左右[1]。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价值分析一、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是一种无创的脑血管检查方法,可用来观察颅内外血管的血流情况,帮助诊断血管疾病。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头骨上的透射和反射来获取脑血管的信息,通过观察血流情况来判断血管是否发生异常。
而发泡试验是通过在额颞部或颞枕部超声多普勒探头下向颈内动脉迅速注入一小滴生理盐水,产生小气泡,观察其传播情况及持续时间,从而评价颈内动脉血栓斑和血栓性栓塞。
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疼痛,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1. 诊断血管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以直接观察颅内外血管的血流情况,帮助诊断血管异常情况。
在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中,大部分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疾病、颅内外血管畸形等血管异常导致的卒中。
通过发泡试验可以及时发现颈内动脉血栓斑和血栓性栓塞的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指导治疗通过观察气泡在动脉中的传播情况和持续时间,可以评价血管的通畅度和血流速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对于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预防复发和康复至关重要。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或介入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观察治疗效果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不仅可以帮助诊断病因,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发泡试验检查,可以观察气泡的传播情况是否改善,血流速度是否增加,从而评价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1. 检查范围有限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只能观察颅内外血管的血流情况,对于一些深部的脑血管疾病无法观察到,例如大脑深部动脉狭窄等情况。
在诊断青年隐源性卒中时,仍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2. 检查者的经验和操作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需要检查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否则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需要医生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希阿里氏网合并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关系的临床超声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3T09:44:50.9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宋磊李华* 牛铭唐莎[导读]宋磊李华* 牛铭唐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宋磊,男,住院医师,E-mail:**************通讯作者:李华,女,主任医师,E-mail:******************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希阿里氏网(Chiari network,CN)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纳入自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216例,并纳入正常对照组21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胸超声检查(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以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观察患者是否有卵圆孔未闭及希阿里氏网。
采用同步、盲法,将超声的检查结果与脑卒中发生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①希阿里氏网、卵圆孔未闭均与不明原因脑卒中有很高的相关性;②同时合并希阿里氏网和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发生矛盾性栓塞的可能性更大;③条索状CN相对于网状CN与隐源性脑卒中有更大相关性。
结论:CN合并PFO可能是隐源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经胸超声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能够准确检出CN及PFO,尤其是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提供预测性诊断价值,并为内科介入手术提供指导性依据。
[关键词] 希阿里氏网;卵圆孔未闭;隐源性脑卒中;超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尽管脑卒中的诊断并不困难,但仍有近40%脑卒中患者病因不明。
2018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肯定了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脑卒中的预防作用,证实了PFO与脑卒中的关系。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价值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群中出现卒中的现象越来越多。
卒中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而青年隐源性卒中的病因更加复杂,让医生们在诊断和治疗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则成为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
本文将从青年隐源性卒中的定义、病因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原理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青年隐源性卒中的定义和病因青年卒中,是指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生的卒中事件。
隐源性卒中又称隐源性脑梗死,是指在常规检查下排除了明显卒中病因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狭窄等)的情况下,仍然发生的脑梗死。
这类患者的病因相对复杂,包括动脉壁炎症、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多种情况。
青年隐源性卒中所涉及的病因较之老年人更加丰富多样,需要更加精准的诊断方法来帮助医生找出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原理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卒中辅助诊断方法。
它利用了声学传感器通过头盖骨进行超声波的发送和接收,在机器的辅助下观察和记录反射信号。
这一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脑血管病变,并且对于发现脑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而在发现血栓时,还可以利用超声波发射器向血栓处进行超声波照射,以形成小气泡,然后在观察超声图像时判断气泡的稳定性,从而对血栓进行评估。
1. 帮助发现隐源性卒中病因青年隐源性卒中的病因相对复杂,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检出动脉的异常和血管壁的病变,帮助发现患者的隐源性卒中病因。
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隐蔽的动脉部位的检测效果更佳。
2. 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在发现血栓等病变时,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可以对血栓进行评估,了解其稳定性和大小,为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不同性质的血栓病变,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介入封堵和药物治疗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与药物治疗在隐源性卒中合并PFO患者中的疗效,为这些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04至2018-06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PFO患者121例,根据评估及患者意愿分为经皮PFO封堵术组(封堵组)59例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组(药物组)62例。
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此后每年进行随访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TIA、死亡和卵圆孔的完全封堵率)及安全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出血等)。
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无差异,治疗后2年内,封堵组无患者复发脑卒中/TIA,死亡1例,药物组复发率为9.7%,无死亡事件发生,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
封堵术后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自行转复;TCD发泡试验检查4例仍有残余分流(其中3例中-大量分流,1例少量分流),6月后1例残余少量分流。
封堵组及药物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
其中老年患者(年龄>60)分别有19例(封堵组)、25例(药物组),出现复发性脑卒中分别为0例(封堵组)、3例(药物组),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25),且在老年患者中无封堵相关不良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
结论在预防脑卒中方面,PFO介入封堵可为隐源性卒中合并PFO患者带来获益,而在老年患者中,封堵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相当。
TCD发泡实验对PFO所致的隐源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探讨发布时间:2021-08-30T10:52:53.371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作者:袁莉[导读] 探讨其在PFO所致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 710032摘要:目的:探讨TCD发泡实验在PFO所致的隐源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在2016-2019年到我院接受诊疗的所有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此次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TCD检查和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TCD诊断PFO真阳性率为36.67%,真阴性率为53.33%,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8.89%,准确率为90.00%;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PFO诊断真阳性率为23.33%,真阴性率为36.67%,灵敏度为58.33%,特异度为61.11%,准确率为60.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对比,均有TCD检查方式更高(P<0.05)。
结论:TCD发泡实验在PFO所致的隐源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可在医院作为首选诊断方案推广。
关键词:TCD;TTE;PFO;隐源性脑卒中脑卒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脑卒中患者中无明确病因的被称为隐源性脑卒中,而其中又有较多的患者被诊断为心脏卵圆孔未闭合(PFO)[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脑卒中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因此,探讨有效的检查方式对于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通过实施TCD发泡实验,探讨其在PFO所致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表1患者临床资料对在2016-2019年到我院接受诊疗的所有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此次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TCD检查和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记录于表1,经过对比,有P>0.05。
探讨TCD发泡试验对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沈丛萍【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24(8)9【摘要】目的:分析隐源性卒中青年疾病患者在临床病因诊断过程中选择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的检验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 11月—2023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隐源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TCD发泡试验检查,以TEE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D发泡试验的检验效能。
结果:TCD发泡试验诊断隐源性卒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 91.94%(57/62)、94.12%(48/51)、81.82%(9/11)、96.00%(48/50)、75.00%(9/12);TCD发泡试验与TEE诊断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式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CD发泡试验诊断隐源性卒中的效能较高,且能够较好地对患者病因进行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页数】3页(P169-171)【作者】沈丛萍【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神经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价值分析2.TCD发泡试验对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3.分析TCD发泡试验对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4.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对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5.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开展TCD发泡试验的价值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