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作者:张姣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3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市 400700)【摘要】美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良好的设计工作不仅在内容方面具有优势,在形式上必定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艺术设计美在很大程度体现在形式美上面,而对大众的视觉冲击力如何是对艺术设计形式美的最好检验,艺术设计形式美不仅是时代潮流的反映,也是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
研究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都在注重的课题。
设计对美内在规律的把握是形式美在应用中的反映,这是一种在设计中表达美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本文从形式美的内涵,形式美的生产,形式美的法则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形式美对艺术设计的重要影响和具体表现。
【关键词】艺术设计;形式美;原理表现引言:艺术设计和设计产品的形式美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形式美法则的理论指导,同时形式美也是艺术品的最重要的外在表现方式,而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创造又为形式美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一、形式美的内涵自古以来尚无对于美的定论,各人有各人对美的理解和看法。
实际上,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美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定性的。
那么,形式美如是何来定义的呢?美的产生根源是人类的社会实践。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和总结了一系列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初步形成了形式美的意识。
对于形式美具有的特质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一)内容和形式的统是一切设计的根本的要求。
设计是人为对物质的整合和再加工。
人们设计出使用的产品,不仅要求有使用价值,而且还要求在感官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里所说的内容是指事物生产和发展的全部组成部分,是其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统一。
形式是指事物内容的外部的表现形式,是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
(二)形式美是物质材料自然属性的规律性组合。
任何东西都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的,如外形、颜色、线条等,当这些材料用一定的规律整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形式上的美。
电脑艺术设计教案:打造个性美学作品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这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磨练的技能。
与传统手工艺术不同,电脑艺术设计掌握的是电脑软件的技能和设计思维。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案例及其实现方法。
一.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了解电脑设计软件,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在学习电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完成课设,练习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课程安排第一章电脑艺术设计基础1.1 设计基本概念本章主要讲述设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同时要将学生的思维贯彻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配合教学成果的积累。
1.2 设计原则本章主要讲述设计的规则、标准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基本的绘图技巧,掌握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的实践性。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用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创新,提高实践能力。
第二章电脑设计与应用2.1 软件选择本章重点介绍操作软件,利用这些软件能够快速、便捷地设计自己的作品。
2.2 设计与哲学艺术设计中,哲学是设计的灵魂,思想与技术结合创造了潜在的设计表达,同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学习作品的美学因素,如色彩和形式,从而深入理解设计。
第三章设计实践案例3.1 教学要点本章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完成设计,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有关项目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和加强的。
3.2 作品展示在教学中,作品展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所完成的作品可以通过课堂展示来展示设计的思路和理念,也可以在校园内或展厅内展示,增强设计美学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水平。
三. 教学内容实现方法1. 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的讲解教学内容的实现方法可以从实例入手,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来讲述设计概念和设计原则的应用。
数字艺术与传统绘画技法对比数字艺术与传统绘画技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媒介、创作方式以及表达效果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对于艺术发展的意义。
一、媒介差异传统绘画技法主要以纸、布、颜料等传统工具为媒介,通过手工绘制来创作作品。
而数字艺术则以计算机、绘图软件等数字工具为媒介,通过电子屏幕来呈现作品。
传统绘画媒介的特点是质地真实、触感强烈,而数字艺术则具有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可复制等优势。
二、创作方式差异传统绘画技法的创作方式依赖于艺术家的手工技巧,通过笔触、色彩和构图等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而数字艺术则更加注重技术操作与图像处理的能力,艺术家通过电脑软件绘制、编排和处理图像,利用各种特效和滤镜达到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表达效果差异传统绘画技法在表达方面更加注重于真实和自然的再现,它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气息。
而数字艺术则在表达上更加注重于创造与想象,通过数字化的表现手法和特效来展现出奇幻、抽象或者超现实的艺术效果。
四、应用领域差异传统绘画技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美术教育、装饰艺术、插画设计等。
传统绘画技法可通过原作的形式传递给他人,但需要借助印刷、复制等手段。
而数字艺术则主要在网络、电子媒体以及数字媒体等领域发展迅速,其作品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共享和传媒传达。
五、艺术发展的意义数字艺术作为新兴艺术形式,给传统的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传统绘画技法与数字艺术的结合,使得艺术家能够更加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数字艺术技法的发展,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数字艺术与传统绘画技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媒介、创作方式、表达效果以及应用领域上都存在差异。
然而,无论是传统绘画技法还是数字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美学价值。
艺术设计与美学艺术设计与美学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领域,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审美享受和创造空间。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艺术设计与美学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的定义与特点艺术设计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创造性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和结构的组织,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它可以涵盖各种领域,如绘画、雕塑、建筑、服装等。
艺术设计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独特性:艺术设计强调独特性和创造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才华,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 表达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它可以通过形状、色彩和材料等元素传达艺术家的内心体验。
3. 视觉冲击:艺术设计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创新,创造出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第二部分:美学的概念与原则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美的原则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什么是美以及美的特征和价值。
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设计中的美和审美体验。
1. 美的定义:美学试图回答“什么是美”的问题,它认为美是一种令人愉悦和赏心悦目的感受,具有秩序、谐调和完整性。
2. 审美原则:美学提出了一些审美原则,如对称性、比例、和谐、节奏等,这些原则可以指导艺术设计师创造出更具美感的作品。
第三部分:艺术设计与美学的关系艺术设计和美学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艺术设计可以通过运用美学原则和理论,创造出更有艺术性和美感的作品。
美学理论也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审美的指导和启示。
1. 形式与美感:艺术设计通过形状、颜色、纹理和材料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
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这些形式所传达的美。
2.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艺术家通过触发观众的情感、思考和联想,传递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
第四部分:艺术设计与美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艺术设计和美学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对于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特点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设计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系统分析了当代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以及设计美学的基本特点等问题,对我国当代设计美学的发展具有1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设计美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1门新兴学科。
设计是1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2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
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1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
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但是,作为1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对它的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滞后,在应用上的认识也不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其等同于传统的美学艺术学科。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出发,对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1、学科定位任何1门学科都有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要准确把握该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明确该学科的基础理论。
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设计美学的产生及发展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
1方面,以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直接导致了现代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则直接影响了设计美学的产生,促成了它的基本理论的形成。
另1方面,设计美学的研究立足于审美和艺术理论,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方式和途径。
设计美学不但是现代工业社会人们对设计普遍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到当代社会,突出现实应用化特征的必然。
所以,探讨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首先必须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入手。
工业革命以后,技术水平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
相应地,工业技术的发展引出了1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传统手工生产中的审美形式如何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
浅析艺术设计中的审美作者:马应应来源:《艺术科技》2012年第05期摘要:设计就是创新,设计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美学与人文精神,艺术审美的实质就是把握艺术通感,在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起到了相互沟通,相互转化的作用。
美与人是紧密相联的,设计师要把握设计审美的新奇、实用、人性化设计的要点,赋予作品美,在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同时,具有创新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关键词:创新;形式与功能;审美;艺术通感;需求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
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设计师要赋予作品“美”,创造出和谐美,只要作品符合美的原则,在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同时,具有创新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就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现代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只有切实了解消费者的审美,跟市场有机结合,创作出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作品,才能更好的发展。
1 设计审美特征审美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体现,是人类的情感反映,它是人通过对形式的关照而获得的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和人生价值的体验,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1 主观性审美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每人心中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审美具有主观能动性。
审美知觉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
在美的欣赏中无须借助抽象的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或不美,并让这种知觉贯穿美感的一切形态之中。
1.2 无限性审美活动发生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审美对象无处不在,审美活动和审美权利没有限制,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从事审美活动。
1.3 情感性审美情感是审美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知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主观情绪的反映。
现代社会的需要正从量和质的满足上升到美的情感满足,以获得心灵的愉悦。
从目前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来看,以体现交流、激发消费者情感为中心来创作的作品,已成趋势。
审美主体首先是知、情、意、欲统一存在,对创作主题来讲,情感必须被具体化才能获得成功的表现。
电脑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点分析作者:曹明亮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第09期摘要:电脑艺术设计是高科技手段与实用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即利用电脑技术完成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设计,这种设计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正和评价,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使之可以“预览”是电脑艺术设计得以发展现实基础。
因此电脑艺术设计就具备了双重的美学特点,即美和实用。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评价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9-2208-02Computer Art Design Features of the AestheticCAO Ming-liang(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 Jingdezhen 333000, China)Abstract: The computer art design tools and practical design of high-tech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namely 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o complete some practical strong design that often requires repeated revision and evaluation, utilizing computer technology so that it can "Preview "is the computer art and design to develop basis in reality. Therefore, computer art design with a double to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at beauty and utility.Key words: computer; art; design; evaluation1 电脑艺术设计的与众不同1)高效率是电脑艺术设计的突出特点。
高效快速是电脑取代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脑的应用使设计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工艺的设计周期缩短五分之四至十分之九,效率平均提高二至二十倍。
2)表现力强色彩丰富。
随着硬件价格的降低,二十四位色彩已经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了这意味着一千六百多万种颜色可供屏幕选择。
3)演示手段多样。
引导使用者走进一个虚拟的空间来欣赏设计者的作品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电脑的真实感和通用性带来了使用者更多的参与,而使用者的广泛参与使设计这种社会化的工作变得更加社会化了,或许电脑将最终促成艺术民主化理想的实现。
2 电脑艺术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1 电脑艺术设计与平面设计电脑艺术即可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也可表现人们幻想中的世界和理想化的形象还可把表现形式从二维空间的平面上扩展到三维和时间维,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并富有意境和美感。
电脑艺术设计正是因此而成为继广告摄影手法之后,新时代的创意手法。
它的出现,为广告设计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也为设计师们开拓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创作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电脑艺术设计是目前广告设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电脑艺术设计使设计者在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以及富于独创性的意念的同时,使设计具有了更新颖的表现形式,对信息时代的平面设计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2.2 电脑艺术设计与立体装潢设计电脑艺术设计支持建筑设计已经有较长的时间。
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在电脑上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它能以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
用电脑绘制建筑效果图,方便易用,可轻松地制作出相当细致美观的建筑效果图。
且修改方便,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而最大的特点是其逼真的效果,由于相关软件功能的日渐完善,使得创建照片的真实感效果令人惊叹,很多三维建筑效果图都同时具备实用与艺术双重价值。
电脑的加入极大的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设计成本,业已取代了传统的制作方式。
3 电脑艺术设计带来的优势和缺失3.1 电脑艺术设计的优势电脑的记忆功能远远优于人脑,更便于设计图纸的修改、储存、复制,电脑设计的图纸精细、准确度高,电脑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加强了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力。
同时电脑设计工具的运用、技巧、特效等方面在设计者之间得到快速的交流和合作。
我们知道望远镜是人眼的延伸,同样电脑也是人脑的延伸。
电脑设计软件是设计者思维另一方面的拓展。
平面设计软件的图像合成、图像处理、滤镜特殊效果等等,都极大地拓展了设计者的思维空间,在设计软件出现前这些都是难以想到的特殊效果。
三维设计软件中,能拓展设计者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并把设计作品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尤其是软件中的摄相机视角、灯光、材质、光能传递、渲染等等各种特殊效果。
3.2 电脑艺术设计的劣势电脑只是一个高效、便捷的使用工具,是实现设计的一种手段,作为设计的基础还应是设计者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完备的设计思想。
电脑技术的进步为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平台,但如果一味地依赖它,必将成为其创作设计的羁绊。
电脑设计软件较多,如常用的设计软件就有十几个,加上复杂的命令、工具、菜单的使用,更不容易掌握。
因此,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设计者不得不把注意力分散到设计软件的复杂操作过程中,这样容易僵化设计者的活跃思维,阻碍了设计者思维敏捷地发挥,很容易使设计者沦为一名机械式的电脑操作工。
即使是一位非常熟练电脑工具的设计者,他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电脑设计工具的操作而中断自己敏捷的设计思维。
单一的、长期的机械式操作电脑工具进行艺术设计,其思维逐步局限于网络下载、模仿、拷贝、拼凑、修改等等剽窃他人的设计作品,或者是照着他人手绘设计图进行电脑制作,没有自己过多的设计想法。
久而久之,这样设计者创新思维逐渐枯竭,设计灵感慢慢地丧失,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机械式电脑操作工。
4 电脑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分析4.1 电脑艺术设计是社会美学设计是一种创造美学价值的过程,即利用设计的手段将美学的元素融合到某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载体上,这就是设计的要点。
电脑设计中实际上就是将美学元素融入到了设计的过程和对象上,但是这种融合与以往的设计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前面的特点分析中不难看出,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不等于就能设计出符合审美标准的作品。
一般来说人们将美学和设计美学混为一谈,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设计美学符合的是双重价值观,而美学则是一种纯粹的“美”的感受,这就好比是欣赏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电脑艺术设计往往需要和实际的价值美学结合起来,因此其美学的特点需要符合更加广泛的审美需求。
如前面提到的平面设计和装潢设计中利用的电脑艺术设计,这种设计就应当将美学和普遍价值观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
因此可以总结电脑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是一种社会性的美学。
4.2 电脑艺术设计与独立美学观电脑艺术设计虽然是一种符合社会化美学标准的设计范畴,但是不应当在这里磨灭人性的存在。
因为社会的发展要求设计者也需要具有自身独立的美学观,即对待美学的观点和态度不应当是从众的,而应当的是建立在广泛社会价值基础上的独立的观点,即来源于社会而高于普遍价值的美学观。
电脑艺术设计之所以应当具备这样的美学观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电脑艺术设计的模式化,从某些方面看虽然简化了设计的过程,提高了艺术设计的可“预览”性,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却也消磨着设计者的“艺术”思维。
过多的模式化的设计出现电脑艺术设计中,这实际上已经将“艺术”淡出了设计的领域。
针对泛泛的没有新意的设计更加贴切的判定应当是电脑设计而没有艺术价值。
这主要就是设计者在利用电脑技术的时候,过多的依赖于电脑提供的“美学”判断,而失去了自身的审美观。
因此,无论是采取什么设计形式,都需要具有自身的独立审美观点,尤其是利用电脑艺术设计从事某个专业的设计人员,更应当具有自身独立的美学观,并使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但是不是固化在技术的“丰富”元素中。
4.3 电脑艺术设计应有新意当今的设计更加的趋向于个性化,从电脑艺术设计的应用领域看,除了前面提到的平面和空间设计外,还有一些界面的设计也可以利用电脑来完成,如游戏的设计和界面设计都离不开电脑。
同时一些工业生产也将电脑艺术设计融入其中,当然工业生产的设计“艺术”性稍显弱化,但是一些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元素也是需要其具有艺术性的。
因此综合的看,电脑艺术设计将会在未来全面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而大家都知道,设计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艺术设计更加的离不开各种人文和社会因素。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强,各种设计中的个性化美学特质也就突出了出来。
这就需要电脑艺术设计应当将美学中创新的特征融合到设计中,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艺术作品,而不是众多元素、图集的结合。
这种创新是电脑艺术设计中必须要具备的基础条件,这种创新是可以理解为创意,即在设计中产生灵感并将其实际化。
在电脑艺术设计中实现这个创意灵感的手段和技术不是绘画,而“艺术”操作。
这也是电脑艺术设计的突出的美学特点,即利用各种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要素将创意付诸实现,同时也突出一个“创意”的思维。
在电脑艺术设计美学特点中创意是最难实现的,这要求设计者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最为基本的元素来完成设计,例如:利用单一的线条来构成中心中的设计意念,而不是在已有的形态中寻找相似。
在设计中掺杂过多或者整体化的现成要素显然不是设计,而是拼凑。
因此要实现电脑艺术设计的创新必须要将设计过程中的整体的、数据化的、模式化的要素剔除到设计以外,这样才能完成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设计。
4.4 电脑艺术设计的美学评价无论是进行设计或者对设计进行评价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在电脑艺术设计中最为突出的是创意,其次是设计的审美价值是否符合应用对象的需求,要知道利用电脑艺术设计是不能画出“蒙娜丽莎”,这是电脑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的本质性差异。
因此在评价电脑艺术设计的“美”的时候,必须将创意和价值联系起来,尤其是空间设计中更加需要创意和实用并重。
如果“创新”是设计的魅力所在,那么合理也是不可或缺的。
毕竟设计是依附于社会发展或是人类生活而产生存在的不是凭空出现的,更不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简单消遣。
它是切切实实为人类服务的。
那么它必然是合理的可以为人类生活服务或是服务于社会的。
参考文献:[1] 许文茹.论电脑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的优缺评价[J].美术教育,2009(1).[2] 任衣伟.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J].江苏纺织,2009(11).[3] 杨晓青.简谈计算机在艺术设计与现实应用[J].济宁师专学报,2010(4).[4] 周苏.“数字艺术设计概论”创新思维[J].计算机教育,2009(7).[5] 阳自杰.论计算机艺术设计的艺术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9(8).[6] 孟庆阳.计算机发展与艺术设计理念更新[J].艺术科技,2010(2).[7] 姜强.计算机艺术设计的优缺点的探讨[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Z1).[8] 王禹鹏.浅谈电脑的艺术设计与美学[J].中国计算机教育,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