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仁学”为基础,“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 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 (叶朗), 叶就是说,在孔子的观念中,艺术也必须符合“仁”的要 求,必须是“美”和“善”的统一。
这里孔子把美理解为人生通过修养所能达到某种境界。
14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其中,“一”是“道”所产生的元气,“二”是元气所产生之阴 阳,“三”是阴阳所产生的天、地、人三才,人与天、地共同生养万 物。
由此可见,“道”既是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它把天、地、人、万物连贯成一个整体。
10
3."有""无""虚""实"
(1)老子认为美在于“无”,在于“无”的“空”和“虚”,“空”和 “虚”蕴涵着“有”与“实”。“有无相生”的虚无成为中国美学范 畴体系的根本之一。
7
8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一)老子简介(约前570-不祥)
老子又名老聃,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主要创造者。老子 的美学思想直接反映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 《道德经》,是老子的语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 理论体系的哲学著作,其美学智慧也寄寓在哲学之中。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1. 从美学角度看,《老子》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如 “道”“气”“象”“味”“妙”“虚静”“玄鉴”“自 然”等等,有的本身就是美学范畴,有的在后来的历史发 展中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它们在中国古典美学的 逻辑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客观物质总有其利用价值,就是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物,也可 以化无用为34;"无""虚""实"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很 大,"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 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 “虚实结合”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 生命的世界。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 位。没有虚实, 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