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精
- 格式:doc
- 大小:86.52 KB
- 文档页数:7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 乳儿0-1; 婴儿1-3; 幼儿3-6、7; 童年6、7-11、12; 少年11、12-14、15; 青年14、15-25; 成年25-65 老年65-;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性(二)青年初期,处于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一般掌握)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了解)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了解)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了解)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般掌握)[问题与练习]一、选择题: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般掌握)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了解)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般掌握)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了解)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了解)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般掌握)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重点掌握)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般掌握)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般掌握)问题与练习:一、选择题:1、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2、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二、填空: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____。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__________与差异性。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心理健康教育新东方网课推荐:年教师资格一次顺利提分课程!!点击免费试听>>>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标准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
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8)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嗜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3.心理评估的含义心理评估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4.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5.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6.心理辅导及其目标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艾宾浩斯(1850~1909)心理学是研究灵魂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冯特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32~1920)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的创始人。
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一般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
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最简单的认知活动,但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⑵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⑶意志过程。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2、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⑴人格倾向性。
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关系: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在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对外界事物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对客观事物积极改造的意志活动中,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等逐渐形成;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
事实上,心理过程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填空题: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 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30题)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
A.《孟子尽心上》B.《论语学而》C.《庄子应帝王》D.《礼记中庸》E.《诗经国风》【答案】 D2、用来帮助学习差的同学阅读理解,它是由教师和一组学生进行的,这属于一种()A.合作学习模式B.交互式学习模式C.指导教学学习模式D.程序化训练教学模式【答案】 B3、我国实际推行近代学制的时间是()。
A.1840B.1902C.1903D.1922【答案】 C4、患者女,48岁,重症外伤,导尿1周后出现菌血症,血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如果急需治应首先考虑应用()。
A.万古霉素B.庆大霉素C.亚胺培南D.复方新诺明E.环丙沙星【答案】 A5、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 B6、我国目前的学制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型学制D.三轨制【答案】 C7、流式细胞仪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B.IgG测定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D.T细胞亚群测定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答案】 D8、“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答案】 D9、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是()。
A.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B.度过“危险期”C.解决青春期问题D.解决学业问题【答案】 A10、学习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发现学习【答案】 B11、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京师同文馆成立于()A.1840 年B.1903 年C.1862 年D.1912 年【答案】 C12、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是()。
《中学教育心理学》最新分章复习题(2章)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_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心理发展的几个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B.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C.具有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D.心理发展的根本过程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2.从性格类型来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B)。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情感型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B)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l、12~14、15岁C.14、15~17、18岁 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获得守恒概念,具有明显的逻辑性B.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C.思维的不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具有命题组合能力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
这些特征出现在(B)。
A.青年期B.青年初期C.青少年期D.少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B)。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A)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C)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C.14、15~17、18岁 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B)。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单选题(共30题)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A.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B.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C.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D.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答案】 D2、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获得,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构的。
这种学习理论是( ) 。
A.联结学习论B.认知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论D.建构学习论【答案】 D3、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B.凯洛夫C.杜威D.布鲁纳【答案】 C4、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B.《素质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D.《义务教育法》【答案】 D5、患者,女性,18岁。
3周前因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发热,治疗后好转,近日来出现眼睑水肿、血压增高、少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就诊。
若AS0检查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左心衰竭B.急性上呼吸道感染C.急性心肌炎合并左心衰竭D.急进性高血压E.急性肾小球肾炎【答案】 A6、患者女,40岁。
因半年来体重下降20多斤而就诊。
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无心慌,气短,多汗,怕热,烦躁。
既往体健。
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及家庭史无特殊。
查体:T36℃,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HB120g/L,WBC7.6×109/L,PLT267×109/L。
尿常规:尿蛋白(-),尿糖(++),空腹血糖10.7mmol/L。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B.恶性肿瘤C.1型糖尿病D.2型糖尿病E.胰岛细胞瘤【答案】 A7、“白版说”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B.洛克C.夸美纽斯D.卢梭【答案】 B8、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迁移知识【答案】 A9、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一、知识点1、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2、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5种因素共同影响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育心理学于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被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二、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5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一、知识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0-1乳儿期 1-3婴儿期 3-6、7幼儿期 6、7---11、12童年期(学龄初期)11、12---14、15少年期(学龄中期) 14、15---25青年早期(学龄晚期)成年期老年期。
4、关键期的定义: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两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的作者是【】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丁【】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上世纪60年代初,由准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白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A.社会义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______________。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环境和社会环境。
5、教学环境应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___两方面。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
7、20世纪60年代初,由____________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由此,美困教育心理学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熏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火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___________。
9、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入_____________时期。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他的发展时期位于20世纪20年代到_____________年代末。
三、简答题:l、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l、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哪一阶段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A.幼儿园毕业 B.小学毕业 C.青春期 D.死亡2、人的思维发展是沿着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思维,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逆性3、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说明心理发展有它的【】A.连续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4、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A.5个 B.6个 C.8个 D.10个6、哪一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7、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I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的时期是【】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8、“关键期”概念是和动物的哪一种行为现象有关……………………………………【】 A.印刻现象 B.学习现象 C.本能 D.无条什反射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的水平之间的距离11、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A.想象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12、儿童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叫【】A.自我中心 B.去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 A.去自我中心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A.守恒观念的形成 B.自我中心形成 C.思维不可逆性形成 D.多维思维的形成16、儿童认识到客体虽然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这说明他们的思想具有【】A.守恒性 B.去自我中心 c.多维思维 D.可逆性17.埃里可森人格发展有8个阶段,其中前几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A.3个 B.4个 C.5个 D.6个18、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小学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A.信任感 B.勤奋感 C.自主性 D.主动性19、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说,青少年时期处丁的发展阶段是【】A.勤奋对自卑 B.亲密对孤独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创新对内疚20、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青少年时期属哪个人格发展阶段【】A.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 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2l、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A.4个 B.5个 C.6个 D.8个22、自我意识中的心理自我是在哪一时期开始形成和发展【】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成年期2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是……………………………【】A.青年期 B.儿童期 C.青春期 D.幼儿期24、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这种人属于【】A.场独立型 B.场依存性 C.沉思型 D.独立型2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1905年的【】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D.芝加哥大学创造性测验26、弱智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多少的儿童【】A.60 B.70 C.80 D.9027、一般认为,智商超过多少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剑l%。
【】A.110 B.130 C.140 D.15028、我们平时称为“天才”的人智商(IQ)一定要超过【】A.100分 B.120分 C.140分 D.200分29、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A.偏态分布 B.常态分布 C.止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30、人在感知、汇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动方式属于性格【】A.理智特征 B.态度特征 C.情感特征 D.意志特征31、个性对自己的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等属于性格的哪一方面特征?【】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 意志特征32、皮亚杰是依据以下的哪一个概念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A.思维 B.运算 C.守恒 D. 推理二、填空题1、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叫做_____________。
2、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个阶段。
3、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____________是千差万别的。
4、___________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错综的矛盾。
5、__________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
6、少年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逐渐占主导地位。
7、青年初期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___________转化。
8、个体生命早期中有一个短暂的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在这一时期内对儿童进行教育或训练特别有效,这一时期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______ 。
9、关键期是指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_____________,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0、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对某个特殊的刺激特别敏感,在这个时期进行教育和训练效果也特别好,心理学界称这个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
1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________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
12、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____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的观念,叫做_________14、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l5、_________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_____________。
17、小学儿童的礼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
18、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_________。
19、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_________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20、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_________、;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2l、认知方式没有_______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2、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这是场_________的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