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3
辨析并修改病句课后练习(27)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B.第41届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上海举办,2010年5月1日是世博会开幕式的日子,当天在空中拍摄世博会的盛况,发现世博会的各个场馆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人群。
C.在各大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已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D.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
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C.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法制的健全和社会意识的进步,脑死亡法的及早出台和安乐死法案的颁布和实施,人类的生命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B.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大概不会有人否认,先秦文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是后人难超越的高峰。
C.在大量药品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和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智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D.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便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4.4 辨析修改病句——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教学目标1.了解辨析病句最需要的语法常识。
2.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辨析表意不明一、指代不明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位”是指“前方记者”还是指“专家”?指代不明。
2.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可以理解为他生活中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他银幕上的形象,表意不明。
3.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是同意李明的建议,还是同意陈新的建议?句中的“他”指代不明。
关注指示代词在句子中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分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
句中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的作用。
但由于句子结构成分复杂,往往有多个陈述对象对应一个指示代词或多个指示代词对应一个陈述对象的情况,这就容易出现指代不明的问题。
辨析时要关注句中的指示代词,如“这”“这些”“其”“此”等。
二、歧义(一)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考点36 语言文字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16分实际得分:一、【2021·湖南省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大兴机场距离北京市中心比较远,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公里,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50多公里。
()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记者________了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前往大兴机场。
最快的当属打“高的”。
旅客可以乘坐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雄城际铁路到达机场,大兴机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的机场。
还有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大兴机场线、廊逐城际同步投入使用。
到达航站楼地下层后,可以看到16条轨道交通在此汇集设站,换乘十分高效。
乘坐站厅内的大容量扶梯,能直接抵达航站楼的出发层。
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压缩了换乘距离。
入出发层,________的“凤凰展翅”内部空间________。
支撑航站楼的不是普通的直立柱,而是曲线曼妙的C形柱。
柱顶是多面玻璃构成的透明采光面,柱身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8根C形柱撑起了核心区18万平方米的屋面。
阳光从柱顶倾泻下来,即使在无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整个候机楼也被照得亮堂________。
这背后,是建设者们攻克超大平面材料运输等诸多世界级难题而实现的。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么远的距离,交通还便捷吗B.距离如此之远,有直达的交通工具吗C.距离这么远,应该交通不便吧D.只要交通方便,距离完全不成问题吧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经历栩栩如生一览无余干净B.体验美轮美奂一览无余明净C.体验栩栩如生一望无际明净D.经历美轮美奂一望无际干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专题20语言文字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第18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不可企及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情趣。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一览无余。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班级________ 姓名日期:11月14--15日编号35 设计人李玲高三每日一言:放下傲气,增强骨气;放下个性,升华平凡;潜下身心,甘做“知识的奴隶”,让纪律的长鞭时刻警戒自己。
勤苦代替骄惰,自信战胜挫折;惜时如金,吃穿不比,弘扬正气,不馁不弃。
【复习板块】语言文字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阐释】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考试大纲》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级。
【命题特点】一般来讲,本考点的考查范围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两大项。
高考试卷中通常以两种形式进行考查:一是辨析病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第I卷中,这种形式占多数;二是修改病句,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在第II卷中。
主要考查以下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展示课导学】(时段:自研互动+展示两课时)·学习目标(2分钟):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的重点。
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课堂元素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随堂笔记内容、学法、时间内容、形式、时间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体验真题认识考点临渊观鱼阅读《学案》P93-96的“知识整合”,认识六种病句类型;分析下面六个病句分别属于哪种病句类型:1、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2、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3、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4、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5、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6、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A、A、两人小对子:B、相互检查自研成果,;交流自学环节一中遇到的疑难问题;C、B、四人互助组:D、组长、副组长主持组内的互动,重点交流自研环节二的问题:E、C、八人共同体:F、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结合展示内容,参照展示建议,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演。
展示单元一病句类型建议:考点要求辨析并修改的六种病句类型;结合例句分析病因。
1、语序不当;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3、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展示单元二训练提升建议:自研环节的六个病句辨析并修改。
1、第一、二、三题的辨析并修改;同时,补充相同病因的病句,提问全班抢答。
2、第四、五、六题的辨析并修改;同时,补充相同病因的病句,提问全班抢答。
﹡自研环节的六个病句的修改:1、2、3、4、5、6、﹡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方法:解题指津辨析修改退身结网阅读《学案》中的“解题指津”部分,勾画关键词句,结合背面的补充材料,思考并完成:1、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参考例句掌握;2、根据方法,将上面的六个病句进行修改;答案写在随堂笔记处。
①找出主干。
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
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六种病句的辨析方法:语序不当: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搭配不当: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搭配不当症。
例: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运动员们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2.望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患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症。
例: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彼此失应症。
例: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4.望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患前后失应症。
例: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5.望见“是”字句,检查是否患动宾搭配不当症。
例:三枪集团的内衣产品,是1994年全国同行业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著名品牌。
成分残缺或赘余:1.望见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
例: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望见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
例: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3.望见句中有“否则”,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例: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
4.望见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例: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5.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6.望见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
例: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已被人们所砍光了。
结构混乱:1、举棋不定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2、藕断丝连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4、反客为主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表意不明:(1)望见“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例: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2)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例: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
(3)望见多定、多状、多补,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不合逻辑:看两面词1、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2、虽然都为两面,但面与面交叉不当。
3、特征: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
看数词1、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
2、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
3、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
4、“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
看否定词有“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看并列词句中有“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
部分答案1、【2008年高考湖北卷】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答案解析】B项属于语序不当。
关联词语“不管---都”领起的内容,都从属于“他”,“他”提到前边才合适;2、【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3、【2008年高考江苏卷】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4、藕断丝连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例3、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力量”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5、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6、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错,数字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不能用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