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986.00 KB
- 文档页数:21
梨状肌综合症怎么治疗早期梨状肌综合症可经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如病因不能解决,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与病程长短关系很大,(但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要慎重)。
1、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梨状肌的炎性病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早期治疗可以外敷【济愈堂坐骨贴】使梨状肌的病变中止,不再对神经继续卡压;晚期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者可选用手术方法治疗以解除压迫。
所以无论病变早期或晚期经过有效治疗,均可康复,预后良好。
2、如果经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症状应排除注意腰椎及神经本身病变。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或尽量减少活动,以利病灶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并注意下肢、臀部的保暖,避免过劳及风寒湿的不良刺激,在缓解期应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3、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
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
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
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
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饮食注意:适宜食物i:饮食应偏于甘凉滋润,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黄瓜、西红柿、山药、苦瓜、白果、豆豉、丝瓜、芹菜、藕、甲鱼等清凉食物,水果以西瓜、梨、柚子、荸荠等甘寒之品为佳。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一、概述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起于骶椎2、3、4的前面骶前孔外侧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上孔和梨状下孔,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过(84.2%)或穿过梨状肌(15.8%)下行。
该肌受到风寒发生炎症,慢性劳损等可引起肌肉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粘连,从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或使坐骨神经局部营养血管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出现病理改变。
本病属中医学“筋痹”、“筋伤”、“环跳风”等范畴,俗称“臀痛”,“腿痛”。
伴有腰痛时称“腰腿痛”。
《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
”跌仆闪挫,或下肢屈伸、展、旋等任何活动都可使髋部或骶髂关节错位,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引发局部气血瘀滞而发本病。
跌仆闪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由此引发。
虽然有些病例与梨状肌解剖变异有关,但跌仆闪挫仍是重要的诱因;慢性梨状肌综合征也可由于跌仆闪挫而重新诱发本病发生,另外跌仆闪挫日久不愈或失治,又感风寒湿邪外侵,阻塞络道而引发本病。
中医学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是内治外治相结合,传统的外治方法是以推拿、针灸为主要疗法,其疗效良好,近年来,使用小针刀疗法或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也有很好效果。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不能行走或跛行。
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串痛。
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或“跳脓样”剧痛,双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一些患者还有阴部不适,阴囊、睾丸抽痛,阳事不举。
但腰椎尚无畸形,疼痛或运动障碍均不明显。
(二)体征(1)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窜痛。
(2)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有钝厚感,局部封闭后疼痛消失。
(3)患肢直腿抬高在60。
以前,臀部及下肢疼痛剧烈,当抬腿超过60。
时,疼痛即减轻。
(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内旋患侧下肢可诱发臀部和下肢疼痛。
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标准
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是由于梨状
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症状,而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诊断标准。
以
下是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臀部疼痛或坐骨神经放射痛。
2、出现顽固性的臀部或背部疼痛,特别是在坐位或长时间行走时。
3、疼痛加重,伴有局部痛点、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
4、坐骨神经放射痛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等症状,而坐
骨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常在膝盖以下。
二、影像学检查
1、通过MRI或CT检查可以发现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的位置和程
度等。
2、同时检查下肢肌肉力量、反射、感觉等方面。
三、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明确的诊断梨状肌综合征。
但需
要注意的是,除非上述全部症状明显时所做的检查,才有可能得出准
确的诊断。
总之,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多样化,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来作出。
只有通过全面的检查,才能确定诊断和治疗计划。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跟踪和评估疗效,以保证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属臀肌中较小的肌肉,位于臀区中部,位置较深,与臀中肌处于同一平面。
借三个肌齿起于骶骨前面,肌齿附于骶前孔之间的骨面及骶前孔延伸的沟上,也起于髂骨臀面近髂后下棘处,及邻近的骶髂关节囊,有时还起于骶结节韧带的盆面。
肌肉从坐骨大孔穿出骨盆,并大体填满该孔,此处成了其上、下方穿出结构的重要提及点。
梨状肌借圆腱止于大转子上缘内侧边。
梨状肌梨状肌变异A、梨状肌正常,53.6%;B、梨状肌与上孖肌和闭孔内肌融合,29.5%;C、梨状肌与闭孔内肌和臀中肌融合,13.4%;D、梨状肌与臀中肌融合,3.6%。
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也是脊神经中骶丛的主要神经。
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
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后,其总干和终支延伸在整个下肢背侧。
坐骨神经变异(下图)a、未分裂的坐骨神经(SN)走行在梨状肌(P)下方(正常);b、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及下方;c、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上下;d、未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e、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及上方;f、未分裂的坐骨神经走行在梨状肌上方。
模式图梨状肌综合征(1)概述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梨状肌部位受到压迫引起的下肢疼痛、感觉麻木和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的神经卡压性疾病。
(2)诊断臀腿酸胀、疼痛、麻木的症状;梨状肌投影区可触及条索状或块状物;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 但直腿抬高60°以上疼痛减轻;X 线、CT 检查或MRI 检查,排除结核、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3)检查臀部触诊急性损伤触诊时可有臀部肌紧张或痉挛,局部肿张;慢性期可有肌萎缩,或有轻度弥漫肿胀,梨状肌投影区可有明显深压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肢或会阴部,局部有时还会触及弥慢性钝厚或痛性条索。
行直肠检查或阴道检查,可发现梨状肌紧张或变粗、变硬。
向骨盆壁加压,可引起典型的压痛。
Lasegue试验在60度以内发现疼痛为阳性,超过60度后,疼痛反而减轻。
坐骨神经痛丨梨状肌综合征遥来自武当康复网00:0003:24我们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是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发病因素,腰腿痛门诊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者高达20%左右。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坐骨神经痛的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梨状肌综合征。
国外学者统计约有6%的坐骨神经痛是由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系梨状肌是髋关节重要的外旋肌肉,和臀中肌一起作为髋关节重要的维持稳定作用的肌肉。
梨状肌为臀中深层的一块小肌肉,起于第2~4骶椎前面骶孔外侧缘,沿骨盆壁向外下行,穿过坐骨大孔将该孔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粗隆。
坐骨神经大多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至臀部,部分有解剖变异者则从梨状肌上孔或梨状肌中穿过。
梨状肌综合征与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解剖变异或因外伤、劳损等原因引起充血、水肿、痉挛、肥厚,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以及解剖变异,引起以一侧、双侧臀部酸胀、疼痛,伴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等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坐姿超过15-20min后疼痛加重,许多患者表现为梨状肌的疼痛,尤其是肌肉在骶骨附着点和股骨大转子的内侧,这可能是突然或逐渐发病,与梨状肌痉挛或坐骨神经受压迫有关。
患者可能还会表现出行走困难及同侧小腿内旋时出现疼痛,如发生在盘腿坐着或步行时,弯腰、举重导致疼痛加重,通过牵引可以不同程度缓解。
查体在梨状肌的解剖部位可以触到梭形、腊肠状的块状物。
哪些动作易造成梨状肌损伤1、下蹲弯腰搬重物,是梨状肌损伤最常见的一种体位。
2、直立旋转,芭蕾舞演员多发。
3、踢球,大腿外展外旋时又进行伸髋,遇暴力或不协调动作致梨状肌损伤。
4、久坐,办公室上班族和长途司机多发。
5、坐姿旋转,这种体位的损伤比较少见。
梨状肌综合征的综合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热疗、冷疗、电疗、超声波冲击等可以作为物理治疗的辅助手段,起到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新陈代谢,减轻粘连和消炎等作用,对缓解梨状肌综合征有很大的帮助。
梨状肌综合症彻底治愈方法梨状肌综合症,又称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臀部、髋部和大腿后侧疼痛,甚至可能伴有麻木、刺痛等症状。
梨状肌是位于臀部的一个小肌肉,当这个肌肉发生痉挛或压迫均可引起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综合症给患者带来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是非常重要的。
治愈梨状肌综合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
但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一种彻底治愈梨状肌综合症的方法——综合疗法。
首先,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药贴敷、针灸等中医疗法来调理患部,促进梨状肌的舒缓和恢复。
其次,物理疗法也是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梨状肌的舒张和恢复。
此外,还可以通过瑜伽、普拉提等运动方式来加强梨状肌的力量和灵活性,从而减轻症状。
最后,心理疗法也是综合疗法的重要一环。
梨状肌综合症常常伴随着情绪波动、焦虑和压力,而这些因素又会加重症状。
因此,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来调整情绪,减轻压力,从而有助于治愈梨状肌综合症。
综合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多角度地治疗梨状肌综合症,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当然,在进行综合疗法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和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以避免梨状肌综合症的复发。
总的来说,梨状肌综合症的治疗需要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
通过综合疗法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梨状肌的康复,最终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希望患者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摆脱梨状肌综合症的困扰,重获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梨状肌综合征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
为什么会造成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从骶椎前面开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将其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
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动作。
坐骨神经走行恰好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
可见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非常密切,梨状肌若受损伤或梨状肌与坐骨神经解剖发生变异就可能使坐骨神经受到挤压而发生各种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梨状肌损伤是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
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
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其次,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
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
因此对于此病的女性患者还需了解有无妇科炎症疾患。
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症状是什么?疼痛是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疼痛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
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散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
疼痛严重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
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能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如上面所说:臀部疼痛且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放射;大小便、咳嗽、喷嚏可增加疼痛。
除此之外,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还需要一些检查体征的支持:患侧臀部压痛明显,尤以梨状肌部位为甚,可伴萎缩,触诊可触及弥漫性钝厚,成条索状或梨状肌束,局部变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