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样蛋白APPT演示幻灯片
- 格式:ppt
- 大小:216.00 KB
- 文档页数:13
血清淀粉样蛋白A文章目录*一、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基本信息1、定义 SAA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并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
现在,临床研究把目光集中在炎性疾病急性反应期间的SAA 类型。
与已被充分证实的急性相蛋白-CRP比较,SAA被用来检验其在急性炎性疾病的诊断中是否有任何优点仍有待确定。
2、专科分类消化3、检查分类生化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空腹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10mg/L,由测定方法决定。
2、临床意义感染性疾病:SAA在病毒和细菌感染中均升高,而病毒感染中CRP几乎不升高或升高不明显。
早期快速地鉴别小儿患者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监测SAA/CRP比值比单独检测SAA 或CRP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淀粉样变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血清SAA中位数水平持续50mg/L的患者中,其内脏器官淀粉样沉积增加,器官功能也有所降低。
冠心病:排除其他危险因素后,SAA可作为一个心血管事件中等独立的危险因素。
入院时血清SAA和CRP均升高的非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住院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较大,预后较差。
移植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发生移植排斥反应时,A-SAA浓度升高,而CRP浓度变化较小,结合其他指标可以将移植患者的移植排斥反应和感染或炎症区分开来。
肿瘤:在肝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患者体内SA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其水平与肿瘤的活动期、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反映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属急性时相蛋白,与临床最广泛使用的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CRP)相比较,有一个最重要的不同之处:病毒感染时SAA显着升高,而CRP在无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中不升高或仅在一个狭窄围范内也许有小幅升高。
SAA对细菌感染和其它疾病急性期的敏感性也类似于CRP,但对不同种类疾病稍有不同。
SAA 和 CRP 取长补短、互补应用为好。
一、SAA与病毒感染十年前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流行,遇到疑似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时,接诊医生期望立刻知道患者是否受病毒感染?是不是SARS冠状病毒?因此欧美临床实验室研究人员对疑似患者血液SAA测试项目做了大量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SAA在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时均增高,增高幅度反映疾病严重程度,而不反映病因,不能区分SARS还是非SARS患者(Clinical Chemistry 52, No. 6, 2006)。
国际上众多研究报告普遍认同SAA 和CRP现在已经是判断炎症活动性的最敏感指证,而在病毒感染和肾移植排斥上,已证实SAA比CRP更为有用,但10年前无快速、可靠测定SAA的POCT方法,当时文献呼吁开发方便的SAA检测方法,以促进SAA 在临床实验室的广泛应用(Clin Chem Lab Med 1999; 37(4):381-388)。
呼吸系统病毒感染发病率很高,在老年人和幼婴儿中死亡率也不低,尤其是幼婴儿如处理不当,疾病变化快速而凶猛,但目前门急诊检验缺少诊断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
病毒的相应抗体测定仅能指示该患者曾经感染过相关病毒,人体感染后产生抗体需较长时日,最快的IgM抗体也要感染后约5天才能检测到,而康复后抗体的消失又需很长时日,有的患者一辈子相应IgG抗体都呈阳性,个体差异极大,对医生处理决断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
病毒感染患者发病后门急诊就诊时SAA就应升高,如同时测定的CRP在正常范围,则提示当时尚无细菌感染并发。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抗原参数产品数据胶乳比浊平台校准曲线将K9f7、K11h8与胶乳微球偶联制备R2试剂,R1试剂为缓冲液制备SAA胶乳比浊试剂盒,应用日立7080仪器进行血清样淀粉蛋白A校准品的定量检测,如图1。
图1: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以SAA胶乳比浊试剂检测5个质控品浓度。
如下表和图2所示,在2μg/ml-5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性R2>99%。
理论值测定值1 测定值2 均值2.05 2.22 2.01 2.11533.70 32.22 32.02 32.1265.36 65.8 62.8 64.3128.67 118.25 127.36 122.805255.29 248.76 256.74 252.75508.52 512.36 509.08 510.72图2:线性范围临床对比分析SAA胶乳比浊试剂盒测定三甲医院赋值的临床血清48例,测定结果样本符合率R2>99%。
图3:SAA抗体胶乳比浊平台临床对比分析免疫荧光平台本符合率R2>98%图4:SAA抗体免疫荧光平台临床对比分析重复性用浓度为10μg/ml-20μg/ml和70μg/ml-80μg/ml两个水平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质控品为样本,利用SAA免疫荧光试纸条各重复测定10次, 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
按公式CV=(S / )×100%,计算变异系数(CV),结果应不大于15%。
临床对比分析利用K7c5-K8d6配对抗体对制备胶体金纸条,以SAA胶体金试纸条检测西门子赋值临床血清(30例,浓度范围3-300μg/ml),样本符合率R2>98%图5:胶体金平台样本符合率试用申请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临床意义SAA的基本概述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是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与C 反应蛋白(CRP)相似,是一种由肝脏细胞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正常人的血清中SAA以恒量存在,但在炎症或感染急性期的48-72h 内SAA可增加数百至上千倍,并且在疾病的恢复期迅速下降,是一种比CRP更灵敏的诊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标志物。
IVD原料3∣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 是组织淀粉样蛋白A 的前体物质,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在机体受到感染、创伤、炎症等损伤后,SAA 水平迅速升高。
近年来,随着对SAA 的基因调控、蛋白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深入,发现SAA 也参与慢性炎性疾病发病过程。
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 因其在继发性淀粉样变中的作用而被认识,1976 年从血清中被分离鉴定,是一类高度保守的急性期蛋白家族成员。
SAA像C-反应蛋白( CRP) 一样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炎症防御、免疫应答和脂质代谢等方面发挥作用,可以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随访。
1 SAA 家族1.1 SAA 概述人类编码SAA 的基因聚集在11号染色体的p15. 1 区域内,大小为150 kb。
SAA 家族包括SAA1 和SAA2 编码的急性期SAA ( ASAA)、SAA4 编码的组成型SAA( C-SAA) 、SAA3 编码表观假基因。
SAA1 和SAA2 核苷酸具有90% 同源性,而SAA3 与A-SAA 核苷酸具有约60% 同源性。
除了SAA3 基因具有3 个外显子和2 个内含子结构外,其他基因均包含4 个外显子和3 个内含子。
SAA1 和SAA2 基因大小均为15 ~ 20 kb,其启动子区域含有内核因子-κB( NF-κB) 和白介素-6( IL-6) 转录因子识别序列,是RAS 激活因子的结合位点,能够被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 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诱导激活; SAA3 位于SAA4 基因下游,大小为110 kb; SAA4 基因编码C-SAA,位于SAA2 基因下游仅9 kb,其启动子区域仅包括截短的NF-κB 识别序列。
1.2 SAA 合成研究发现人体A-SAA 主要在肝脏中合成,由细胞因子IL-1β, 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诱导,这些细胞因子可以与糖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以增强A-SAA 产生。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属急性时相蛋白,与临床最广泛使用的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CRP)相比较,有一个最重要的不同之处:病毒感染时SAA 显著升高,而CRP在无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中不升高或仅在一个狭窄围范内也许有小幅升高。
SAA对细菌感染和其它疾病急性期的敏感性也类似于CRP,但对不同种类疾病稍有不同。
SAA 和 CRP 取长补短、互补应用为好。
一、SAA与病毒感染十年前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流行,遇到疑似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时,接诊医生期望立刻知道患者是否受病毒感染?是不是SARS冠状病毒?因此欧美临床实验室研究人员对疑似患者血液SAA测试项目做了大量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SAA在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时均增高,增高幅度反映疾病严重程度,而不反映病因,不能区分SARS 还是非SARS患者(Clinical Chemistry 52, No. 6, 2006)。
国际上众多研究报告普遍认同SAA 和CRP现在已经是判断炎症活动性的最敏感指证,而在病毒感染和肾移植排斥上,已证实SAA比CRP更为有用,但10年前无快速、可靠测定SAA的POCT方法,当时文献呼吁开发方便的SAA检测方法,以促进SAA在临床实验室的广泛应用(Clin Chem Lab Med 1999; 37(4):381-388)。
呼吸系统病毒感染发病率很高,在老年人和幼婴儿中死亡率也不低,尤其是幼婴儿如处理不当,疾病变化快速而凶猛,但目前门急诊检验缺少诊断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
病毒的相应抗体测定仅能指示该患者曾经感染过相关病毒,人体感染后产生抗体需较长时日,最快的IgM抗体也要感染后约5天才能检测到,而康复后抗体的消失又需很长时日,有的患者一辈子相应IgG抗体都呈阳性,个体差异极大,对医生处理决断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
血清淀粉样蛋白a结构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的体内合成的蛋白质,它通过激活炎症反应来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过程。
SAA由于其与淀粉样物质在组织中积聚形成淀粉样蛋白,因此被称为“血清淀粉样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由于其最初在血清中被发现而得名。
血清是血液中除血细胞和红细胞外的液态成分,其中包含多种蛋白质。
在健康人体内,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含量非常低,一般只有微量存在。
然而,在感染、炎症、肿瘤、创伤等疾病情况下,SAA的合成会显著增加,血清中的含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结构是由一个多态的基因家族编码的,这个基因家族被称为SAA基因家族,包含4个成员:SAA1、SAA2、SAA3和SAA4。
这些成员蛋白质的序列有些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这些成员蛋白质在具体的功能和生理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它们的功能和结构都非常相似。
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分子量约为12-17千道尔顿(kDa),主要由104-1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它具有高度可变的C端和高度保守的N端。
C端是变化最大的区域,而N端则是高度保守的。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血清淀粉样蛋白A能够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多种功能。
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它是肝细胞在炎症情况下的一个应激反应蛋白。
当发生炎症刺激时,肝脏会合成和分泌大量的SAA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进入血液循环后会被转运到炎症部位。
在炎症部位,SAA会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和调控。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炎症反应中的具体功能仍然不完全清楚,但已经有研究表明它在免疫调节、炎症介导的细胞增殖和迁移、溶酶体生成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血清淀粉样蛋白A还具有调节胆固醇代谢、抗菌和抗病毒等功能。
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异常合成和积聚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肿瘤、感染、创伤和某些遗传性病变都会导致SAA的合成增加和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