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8.18 MB
- 文档页数:19
浅谈数字化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内容摘要】文物古迹历经千年沧桑,其独特性、不可复制性、脆弱性不容忽视,如何把握保护与开发中间的一个“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面对文物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一味回避解决不了问题,简单地割裂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更加不切实际,“为保护而保护”或者“只顾开发,不管保护”也不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展示中心无疑是一条崭新的道路,利用高新数字科技,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保护了文物古迹的微生态环境,真正的做到了和谐共赢。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数字化科技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引言: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
文物旅游业的兴起是适应时代需求发展的产物,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放在一起,既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精神文明的需求。
当今时代,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结合全新的科学技术,或许能探求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一条可行性通道。
在这一方面,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展示中心无疑走在了前列。
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上需求愈发显得重要起来,智慧旅游、文旅融合等相关热词也相继不断涌现。
同时,关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能否和谐共存的探讨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之中。
一方面,旅游开发的确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使得文物单位得到了很丰厚的回馈,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另一方面,因开发而带来的文物损坏事件也不断出现,使得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不断激化。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数不胜数,一些文物古迹经过开发成为著名的景点,大量游客涌入为该地区带来了极其丰厚的旅游经济收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补充文物保护上的资金空缺。
幼儿园探寻丝路:敦煌莫高窟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而敦煌莫高窟作为丝路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之一。
在教学中引入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丝路文化的兴趣。
二、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与文化1. 西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一组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也是中国佛教艺术中心之一。
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承载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值。
2. 艺术与宗教的结合莫高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其中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壁画和经卷。
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艺术和宗教文化的融合,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敦煌莫高窟的教学案例1. 带幼儿到敦煌莫高窟参观可以组织班级或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观敦煌莫高窟,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背景,让他们亲身感受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
2. 欣赏莫高窟壁画,了解其中的故事在教学中,可以以莫高窟中的壁画为教学素材,让幼儿欣赏壁画中的动人故事,引导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幼儿对古代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制作莫高窟壁画手工艺品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仿制莫高窟壁画中的一些图案或人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制作,让幼儿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案例实施总结通过敦煌莫高窟教学案例的实施,幼儿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文化,培养对历史和艺术的兴趣。
通过动手制作,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五、我的观点与理解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世界级的艺术价值,更具有对后人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通过敦煌莫高窟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
感受神秘令⼈震撼敦煌莫⾼窟飞天造型在祁连⼭脚下,乘⼤巴沿着京藏⾼速,经嘉峪关、酒泉,想起了诗句“马上望祁连,奇峰⾼插天。
西⾛接嘉峪,凝素⽆青云。
”。
经历了茫茫⼤漠的长途艰⾟颠簸,⼀路见到了更多的是荒漠、秃⼭,四周杳⽆⼈烟...汽车似乎要把我们带到沙漠腹地。
突然,远处地平线上隐隐出现了⼀⽚深⾊,汽车向它飞奔⽽去。
深⾊逐渐扩⼤了,显出了绿⾊。
原来那是⼀⽚树林。
汽车欢快地冲进了林荫道,两旁是⾼⼤的⽩杨树,莫⾼窟终于出现在眼前。
⼀阵兴奋,突然感觉仿佛看到了古⽼的丝绸之路...听到了叮当叮当的驼铃声由远⽽近地传来...看到了远处的驼队正缓缓地向这边⾛来...我们晚上下榻在敦煌城⼀家快捷宾馆。
这是⼀家三星级宾馆,设施齐全。
我们洗漱完之后,就⾛出宾馆,去逛敦煌的夜市。
敦煌是⼀个很⼩的县级市,全市只有⼗⼋万⼈⼝,市内⼈⼝是⼗万。
敦煌⼩城也不⼤,夜市区⼤概就是敦煌市的市中⼼。
这是⼀条窄⼩瘦长的街道,两旁是商铺,路的中间也是⼩摊,在这⾥只能步⾏。
店铺和⼩摊上,⼤多卖得是以敦煌艺术、汉唐遗风、丝路风情为题材的⼯艺产品,像⽂物复制品、彩陶、彩塑、地毯壁挂、珠宝⽟器、⾦铜⾸饰、丝绸⼯艺和夜光杯等。
价格⽐较贵。
也有⼀些便宜的旅游品,但⼜因为价格出奇的便宜,我们只敢打量,却不敢购买。
从夜市出来,敦煌⼩城还是灯⽕辉煌。
敦煌剧院⾥正在上演“⼤漠敦煌”,附近街道商铺也开着门市。
但敦煌的⼈很少,此时在夜市⾥⾛动的⼤部分是外地游客。
第⼆天早晨,我们⼜在昨晚就餐的那家餐馆吃早餐。
早餐的⾷品挺丰富,有蒸包、⽜⾁⾯和⼤饼稀饭。
价格也⾮常便宜。
我和朋友每⼈要了⼀碗⽜⾁⾯,⼀共花了⼗元钱,便吃得饱饱的。
我们吃完早餐,我们到外⾯打了⼀辆出租车。
司机有四⼗七⼋岁,⼈很憨厚和诚实。
我们和他谈好了价格,租⽤他的出租车,⼀天时间。
我们上午去鸣沙⼭、⽉⽛泉、下午游览莫⾼窟。
下午出租车给我们送到莫⾼窟停车场。
我们继续往前⾛,宕泉河上的⽯桥仍在,只是宕泉河眼下⼲涸⾄极、被粗细不⼀的沙粒覆盖的、泛着强劲刺眼的灰⽩⾊反光和冒着灼热地⽓的河道,再也⽆⼒荡起涟漪。
敦煌营销策划方案案例分析一、目标市场分析及定位敦煌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家的关注。
此外,由于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汇处,还吸引了大量的商务旅行者和探险者。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将敦煌的目标市场定位为文化旅游和商务旅游。
二、SWOT分析1. 优势:a. 丰富的文化资源:敦煌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著名的莫高窟壁画,这为敦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b. 独特的地理位置: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交汇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交汇点,这为敦煌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 劣势:a. 交通不便:敦煌交通不便,目前只有少数的机场和火车站,这限制了游客的到访。
b. 基础设施不完善:敦煌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包括酒店、餐饮和交通等方面,这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c.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由于敦煌的旅游业相对较新,旅游服务供应商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这给游客带来了不便和不满。
3. 机会:a. 国内外游客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兴趣增长,敦煌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机会。
b. 政府支持:敦煌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和推动敦煌旅游业的发展,这为敦煌的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
4. 威胁:a. 竞争加剧:随着敦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b. 旅游目的地多样性: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多样化,游客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这对敦煌旅游的吸引力构成了威胁。
三、市场调研为了准确了解敦煌旅游市场的需求和潜在机会,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
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其中包括游客对敦煌旅游的期望、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敦煌最大的亮点。
此外,游客还希望能够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并且对当地的美食也很感兴趣。
然而,游客对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不满也非常普遍,特别是酒店和交通工具的质量和服务。
《莫高窟》教学案例及分析教学片断:师:(饱含深情状)莫高窟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字,一个另人神往的艺术圣地;有人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有人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也有人说莫高窟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生:神情向往)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些什么?(生茫然)师:什么,没听清?浪费我感情!我再来一遍,你们可得听清楚了!师再一遍有感情地朗诵,生认真听记。
这一次学生们回答得很好。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呀!我们不仅读课文要记,听人讲话也要记,这也是学语文呀。
你们谁知道敦煌莫高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莫高窟是一处著名的文物古迹,地处我国西北,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古代经书、帛画、刺绣等。
师:(惊奇地)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昨天刚刚在课外书上查过。
师:真好,你课前已经在认真积极地做预习工作了。
我们学习就要象你一样,在课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善于收集相关资料,等大家买了电脑,还可以在网上查找。
案例分析:在新课标精神的引导下,人们逐步认识到,师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而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主体。
由此,师生的互动就变成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由此变得具有生成性与鲜活性。
而越是鲜活的东西,就越不容易抓住。
在学生还没有达到教师所理解的新的课程观的今天尤其如此。
无疑,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每一堂语文课都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而从现行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容乐观,课程意识不容乐观。
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
的确如此,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正是一项鲜活的课程资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娓娓道来的丰盈的语言,给学生感性的语言接触,学生如沐语言的春风。
语文老师酝酿的激情无形当中更是在影响着学生的感情。
鲁迅先生说: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喷出来的是血!一个有激情的语文老师必定会带出一批有情有意的学生,而感情正是态度和价值观的奠基石。
发挥主体作用着重实践体验——《莫高窟》及评析_五年级语文教课方案发挥主体作用着重实践体验——《莫高窟》教课方案及评析石桥镇官庄小学苏同双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1、预习课文,收集与学习、生活有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习课文内容。
(2)收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 3)想想你旅行过的景色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觉?[ 为认识决与学习、生活有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本、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谈论、沟通。
简述预习、自学课文状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觉。
3、介绍“导游”,组织“游人”集体。
( 1)听了谈论沟通,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介绍四位同学当“导游”。
( 2)按老年、青年、少年少儿组织三个“游人”集体,其余同学自发报名参加此中一个集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旅行莫高窟”讲堂教课作准备,思虑如何介绍,如何学习?教师担当“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合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互相间的沟通和认识,创建生活化教课环境的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敬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课目的转变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讲堂教课过程1、“总导游”讲话引入。
我是大家此次“旅行”莫高窟的“总导游”。
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导游,由“导游甲” 领路,主要的光景特色,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
“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率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比较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谈谈感觉。
[ 成立在教课中师生同等的关系,调换学生主动参加的踊跃性,培育合作精神,把教课的实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
“导游乙”比较画面并模拟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冽天王,还有强健骁勇的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