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破坏情况和保护现状
- 格式:pptx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4
敦煌莫高窟的现状谈对莫高窟的保护【摘要】对古迹而言,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两架马车。
虽然敦煌莫高窟现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石窟依然受到威胁,本文将从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展开阐述。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保护一、莫高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1、半数壁画存在病害洞窟石壁局部分离,它是莫高窟壁画最危险、损害最大的疾患。
经历了1000多年的岁月,目前敦煌壁画中约1/3至1/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
莫高窟约有106个洞窟、1246平方米的壁画有白粉层起甲病害。
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壁画“癌症”的酥碱病。
而颜料层龟裂、霉变、脱落、空鼓等问题也使壁画保护面临巨大挑战。
“起甲”是指壁画白粉层及其上的颜料层发生龟裂,进而成鳞片状卷翘,甚至脱落。
起甲后的壁画给人的感觉是得了牛皮癣。
酥碱从窟脚向上侵蚀,卜面的壁画也就无所依托而脱落。
连窟体带壁画的变酥,让人根本无法对其施加外力。
2、游客过多不堪重负。
敦煌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
20多年来,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游客来此参观。
近年来,莫高窟旅游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每年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预计未来5一10年内,到敦煌莫高窟旅游的人数还会迅速增加。
由于游客身上携带一定的水汽和温度,过多地进入洞窟参观,极易引起洞窟内温度、相对湿度、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窟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这样不但会使壁画产生酥碱,也可能会引起壁画颜料变色。
除此之外,参观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也是敦煌保护任务艰巨的一个原因。
2004年“五一”期间,敦煌研究院对游客参观藏经洞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监测,发现了在18212人的总参观人数中,共有708人触摸了壁画,占参观总人数的3.9%。
3、莫高窟环境的脆弱性。
石质性的文物从外表上看它们很结实,但是在环境面前,它们脆弱,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敏感,尤其是酸雨对它们的影响。
当有酸雨降临时,如果不对石刻加以保护,酸雨落到石刻上,石刻就会风化,形成粉末。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措施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它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莫高窟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遗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 温湿度控制莫高窟中的壁画是其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然而,壁画对温度和湿度变化非常敏感。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墙壁开裂、颜料脱落等问题,从而损害壁画的完整性。
因此,控制温度和湿度对于莫高窟的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稳定的温湿度,莫高窟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首先,在窟内设置了恒温恒湿的设备,以确保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其次,加装了遮光窗帘,减少了阳光的直射,降低了温度。
此外,还设置了加湿装置,以保持适当的湿度,防止墙壁过度干燥。
2. 洁净度维护莫高窟中的壁画对尘埃和污染物非常敏感。
因此,保持莫高窟的洁净度是其保护的关键措施之一。
为了维护洁净度,莫高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首先,设置了空气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尘埃和有害气体。
其次,规定了参观人数和时间,以控制莫高窟内的游客流量。
此外,设置了洁净区,游客需要在该区域更换鞋套和穿戴专用服装,以避免携带污染物进入窟内。
3. 文物保护莫高窟内不仅有壁画,还有大量的佛像和石刻。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首先,设置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区,仅准许工作人员和专业修复人员进入。
对于外界的游客,规定了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接触文物。
其次,加强了文物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修复和保护文物的破损部分。
此外,还使用了先进的保护技术,如红外线摄影和激光扫描,以深入了解文物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措施。
4. 安全措施为了保护莫高窟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设置了严格的监控系统,覆盖了莫高窟的每个角落,以监控潜在的安全威胁。
其次,增加了安保人员的数量,加强了巡逻和监管。
此外,设置了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以应对突发事件。
敦煌莫高窟的现状和保护作文哎呀,你们知道吗?敦煌莫高窟是一个超级神奇的地方!那里有好多好多的洞窟,里面藏着无数的壁画和佛像。
可是,你们知道吗?莫高窟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呢。
比如说,洞窟的墙壁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脆弱,壁画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褪色、剥落。
嘿呀,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不过,别担心!现在有很多专业的叔叔阿姨们在努力保护莫高窟呢。
他们会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监测洞窟的情况,还会对壁画进行修复和保护。
嘿嘿,他们就像医生一样,给莫高窟治病呢!
而且,我们也可以为莫高窟的保护出一份力哦!比如说,我们去参观的时候要遵守规定,不要触摸壁画和佛像。
我们还可以告诉身边的人,让大家一起保护莫高窟。
哎呀呀,我真希望莫高窟能够永远保存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些美丽的文化遗产!。
莫高窟壁画现状调查记录方法的思考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莫高窟是一个由492个洞窟和数千幅壁画组成的庞大的艺术宝库,反映了从4世纪至14世纪的佛教艺术发展历程。
这些壁画对于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莫高窟的壁画存在着严重的损坏和腐蚀现象。
因此,对莫高窟壁画进行现状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状调查的目的莫高窟壁画现状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壁画的保存状况,以便为后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具体来说,现状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壁画的损坏情况:包括颜色脱落、裂纹、褪色、剥落等情况。
2.壁画受到的环境影响:包括湿度、温度、光照、空气污染等因素对壁画的影响。
3.壁画的历史修复情况:包括历史上的修复情况、修复材料、修复效果等情况。
4.壁画的文化价值:包括壁画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的评估。
二、现状调查的方法1.目视检查法目视检查法是最基本的现状调查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壁画的表面状况。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壁画专家进行检查,对壁画的损坏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描述。
2.摄影法摄影法是现状调查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壁画进行拍照,可以记录下壁画的各种细节,包括颜色、线条、形状、质感等方面的信息。
摄影法不仅可以提供详细的记录,而且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修复工作。
3.红外线检测法红外线检测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现状调查方法,可以检测壁画的内部结构和材料组成。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壁画的隐藏信息,例如修复痕迹、绘画技法、颜料成分等。
红外线检测法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4.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壁画颜料成分的方法。
通过对壁画颜料进行化学分析,可以确定颜料的成分和特性,从而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现状调查的注意事项1.保护壁画在进行现状调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壁画。
壁画是非常脆弱的,容易受到物理损坏和化学污染。
敦煌莫高窟中国文化瑰宝的发现与保护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其所蕴含的浓厚文化底蕴以及壁画和雕塑的独特艺术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游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恶劣,莫高窟内的文物面临严重的损害和腐蚀。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遗产,不仅需要科学的发现方法,还需要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的发现历史、文化瑰宝以及目前的保护状况。
一、敦煌莫高窟的发现历史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公元4世纪至14世纪,这些洞窟是佛教艺术的中心,也是重要的宗教场所。
莫高窟是由数百个洞窟组成的,内部壁画和雕塑为人们提供了珍贵的艺术资料。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宗教遗址在公元14世纪后逐渐被遗忘,长期面临被遗忘和被掠夺的危险。
直到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重新被人们发现。
1907年,著名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Aurel Stein)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他购买了大批敦煌文物并运回欧洲,引起了世界各地对这一古代遗址的关注。
此后,许多学者、艺术家和考古学家相继前往敦煌,对莫高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二、敦煌莫高窟的文化瑰宝1. 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描绘了佛经故事、宫廷生活、民间故事等各种场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例如,第17窟的《西方净土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代表作之一,其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描绘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2. 雕塑莫高窟内还保存有丰富多样的雕塑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型石窟250号。
这座石窟内供奉着站立的高大佛像,佛像的面部表情庄重恢弘,栩栩如生。
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在技术上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三、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状况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长期以来的自然侵蚀导致壁画和雕塑的腐蚀和剥落;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对莫高窟的保护造成了威胁。
敦煌莫高窟保护措施简介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以其精美的壁画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然而,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了莫高窟的严重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1. 壁画保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其重要的艺术价值所在。
为了保护这些壁画,首先要做到严格的温湿度控制。
敦煌地处干旱地区,莫高窟内外的温湿度波动大,这对壁画的保存极具挑战性。
因此,敦煌莫高窟设立了专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对莫高窟内外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其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除了温湿度控制外,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保护壁画。
对于一些已经受损的壁画,采用了清洗、填补和复原等方法进行修复。
同时,限制游客数量和游览时间,减少人员对壁画的人为破坏。
此外,还对墙体进行了加固,防止因墙体老化导致的壁画脱落和破损。
2. 石窟保护除了壁画,石窟本身也需要保护。
敦煌莫高窟是用石灰石采掘而成,长期以来,风化和水蚀使得石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龟裂、脱落等。
针对这些问题,敦煌莫高窟进行了石窟加固和石刻修复工作。
石窟加固主要包括加固墙体和修复石窟顶部的大型构件。
为了加固墙体,采用了注浆、插条和石材粘接等技术,增强了石窟的稳定性。
对于石窟顶部的大型构件,一些严重受损的部分采用了仿制的方式进行修复,以保持石窟的原貌和完整性。
此外,还进行了石窟内部的照明改造工程,采用了低温低辐射的LED灯光,以减少对壁画和石窟的光照损害。
同时,设置了专门的照明设计,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壁画,同时不对其造成任何损害。
3. 游客管理敦煌莫高窟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游客数量过多对于莫高窟的保护是一种威胁。
因此,敦煌莫高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管理游客,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实行预约制度,所有游客需要提前预约,并限制每天的游客数量,以控制游客流量。
其次,规定游览时间,每个团队有固定的游览时间段,确保游客有足够的时间参观,同时避免游客滞留过久对莫高窟造成过度磨损。
莫高窟的破坏现状莫高窟遭遇过侵略者怎样掠夺>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鲜为人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
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随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
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
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
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录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
他当时率领一支探险队在我国新疆进行考古发掘,当他看到长庚将军送给他的一卷佛经是唐代写本后,便迫不及待地问明来源,于1908年3月赶抵敦煌。
伯希和是学识渊博的汉学家,他凭着深厚的汉学功底和丰富的考古知识,把藏经洞中所有的遗书通检一遍。
他自己说:“洞中卷本未经余目而弃置者,余敢说绝其无有。
”有一张伯希和盗窃藏经洞遗书的自拍照:他蹲在洞窟里,面对堆积如山的经卷,正在蜡烛下一件件、一页页地翻检……他在藏经洞里待了3周,“不单接触了每一份文稿,而且还翻阅了每一张纸片”。
他纯熟的汉语基础和中国历史知识,使他选走藏经洞里的全部精华。
所以,他盗走的经卷是最有价值的与最精华的。
比如有关道教经典的卷子几乎全被伯希和盗走了,大约有六七十件全部收藏在巴黎。
敦煌遗书最大的价值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学说,保存了古注。
比如《论语》,现在读的只有一种本子,即何晏注的本子。
藏经洞发现了皇侃注的本子,收录了两汉和魏晋之间所有人讲《论语》的要点,都被伯希和盗走了。
伯希和自己也曾自诩说,他拿去的卷子在敦煌卷子里几乎都是最有价值的。
他把斯坦因依靠翻译而忽略的更珍贵的经卷和语言学、考古学上极有价值的6000多卷写本和一些画卷,装满10辆大车,运往巴黎。
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措施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河岸边,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遗址。
自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历经千年,莫高窟创造了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国的艺术瑰宝。
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莫高窟的文物面临着巨大的保护压力。
为了保护莫高窟内的宝贵文物,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 环境保护莫高窟所处的环境是其保护的首要因素。
对于莫高窟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将有助于减少对莫高窟的不利影响。
相关措施包括:•限制周边建设:在莫高窟周边一定范围内限制新的建设项目,避免污染和过度开发对莫高窟造成损害。
•加强水资源管理:对莫高窟附近的水资源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水质的清洁和稳定供应。
•控制污染源:严格控制莫高窟周边的工业与农业活动,减少污染源对莫高窟的影响。
•定期环境监测:定期对莫高窟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保证莫高窟的文物得到最佳的保护条件。
2. 文物保护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等文物是珍贵的艺术遗产,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采取了以下措施:•温湿度控制:通过设置适当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保持莫高窟内湿度和温度的稳定,防止文物因湿度、温度变化而受损。
•灰尘清理:定期对莫高窟内的地面、墙壁等进行清理,防止灰尘对文物的侵害。
•文物分类及保存:对莫高窟内的文物进行分类,制定保护方案,确保每个文物都得到恰当的保存。
•光照控制:对莫高窟内的光线进行合理控制,以减少紫外线的照射,防止文物褪色和光化学反应。
3. 游客管理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管理是保护莫高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相关措施:•门票限额:每天限制进入莫高窟的游客数量,避免过多的游客对莫高窟产生过大的影响。
•参观路线规划:设置合理的参观路线,引导游客有序参观,减少对文物的人为破坏。
•严禁触摸文物:设置警示标识,告知游客严禁触摸文物,防止触摸对文物造成的永久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