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存储器配置
- 格式:ppt
- 大小:347.50 KB
- 文档页数:42
MCS-51 单片机内部数据存储器RAM 结构详解内部数据存储器低128 单元
8051 单片机的内部RAM 共有256 个单元,通常把这256 个单元按其功能划分为两部分:低128 单元(单元地址00H~7FH)和高128 单元(单元地址
80H~FFH)。
如图所示为低128 单元的配置图。
寄存器区
8051 共有4 组寄存器,每组8 个寄存单元(各为8),各组都以R0~R7 作寄存单元编号。
寄存器常用于存放操作数中间结果等。
由于它们的功能及使用
不作预先规定,因此称之为通用寄存器,有时也叫工作寄存器。
4 组通用寄
存器占据内部RAM 的00H~1FH 单元地址。
在任一时刻,CPU 只能使用其中的一组寄存器,并且把正在使用的那组寄存器称之为当前寄存器组。
到底是哪一组,由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中
RS1、RS0 位的状态组合来决定。
通用寄存器为CPU 提供了就近存储数据的便利,有利于提高单片机的运算速度。
此外,使用通用寄存器还能提高程序编制的灵活性,因此,在单片机
的应用编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寄存器,以简化程序设计,提高程序运行速。
单片机内部存储器结构与数据存取方法详解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内存和外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微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其中,内部存储器是单片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内部存储器的结构和数据存取方法。
一、单片机内部存储器的结构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主要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部分。
1.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M是单片机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程序临时数据和运行时数据。
单片机内部的RAM可以根据存取速度和使用要求的不同,分为片内RAM 和片外RAM两种。
片内RAM是单片机芯片内部集成的存储器,速度较快。
它可以分为片内可读写RAM(RW-RAM)和片内只读RAM(RO-RAM)两种类型。
片内可读写RAM可以被程序读取和修改,存储媒介是电容或电子触发器。
而片内只读RAM则只能被程序读取,不能被修改。
片内RAM的容量相对较小,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字节之间。
片外RAM是连接在单片机芯片外部的存储器,速度较慢。
它可以进一步分为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两种类型。
SRAM是基于触发器构建的,数据存储在触发器中,读写速度快且无需刷新。
DRAM则是基于电容构建的,存储数据需要定期刷新,但容量较大。
2. 只读存储器(ROM)ROM是单片机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常量数据。
ROM的内容在出厂时就被写入,一般无法被程序修改。
单片机内部的ROM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两种类型。
ROM存储器内容固定不变,其中包含了单片机的初始化程序和系统代码。
PROM存储器则可以通过特殊的编程操作烧写程序和数据,但一旦写入后无法擦除和修改。
这类存储器在生产流程中被用于定制特殊功能的单片机。
二、单片机内部存储器的数据存取方法单片机内部存储器的数据存取方法根据存储器的类型和连接方式而有所不同。
1. RAM的数据存取方法对于片内RAM,数据的存取可以通过直接读写特定的RAM地址来实现。
单片机的RAM存储器详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作为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在嵌入式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单片机中,RAM存储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临时存储数据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解析单片机的RAM存储器,包括其定义、分类、特性以及应用等方面。
一、RAM存储器的定义RAM(Random Access Memory)即随机存取存储器,它是一种电子数字式存储器,能够按任意顺序访问其中的存储单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ROM(Read-Only Memory),只能读取而不能写入。
二、RAM存储器的分类根据存储单元内容的易失性,RAM存储器可以分为静态RAM (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
1. 静态RAM静态RAM采用存储单元由触发器构成,存储单元内部无需再进行刷新操作。
它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但占用的空间较大。
静态RAM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嵌入式系统,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内存等。
2. 动态RAM动态RAM的存储单元由电容构成,需要定期刷新来保持数据的稳定。
它的特点是存储单元内部简单,占用空间小,但读写速度较慢。
动态RAM主要应用于低成本的嵌入式系统,如消费电子产品中的视频游戏机、智能手机等。
三、RAM存储器的特性RAM存储器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1. 随机读写:RAM存储器可以根据地址直接读写数据,不需要按顺序进行操作。
2. 数据易失性:RAM存储器是易失性存储器,即断电后存储的数据会丢失。
因此,在单片机使用RAM存储数据时,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备份和保护。
3. 存储密度高:RAM存储单元内部结构简单,实现的存储密度较高。
4. 读写速度快:相比于ROM存储器,RAM存储器的读写速度更快,适合对数据进行频繁读写的应用场景。
四、RAM存储器的应用RAM存储器在单片机中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临时存储数据的场景,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作为程序存储器:在单片机中,RAM存储器可以用作存储程序代码,这种方式被称为RAM执行。
MCS-51单片机在物理结构上有四个存储空间:1、片内程序存储器2、片外程序存储器3、片内数据存储器4、片外数据存储器但在逻辑上,即从用户的角度上,8051单片机有三个存储空间:1、片内外统一编址的64K的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MOVC)2、256B的片内数据存储器的地址空间(MOV)3、以及64K片外数据存储器的地址空间(MOVX)在访问三个不同的逻辑空间时,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指令(具体我们在后面的指令系统学习时将会讲解),以产生不同的存储器空间的选通信号。
程序内存ROM寻址范围:0000H ~ FFFFH 容量64KBEA = 1,寻址内部ROM;EA = 0,寻址外部ROM地址长度:16位作用:存放程序及程序运行时所需的常数。
七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单元是:0000H ——系统复位,PC指向此处;0003H ——外部中断0入口000BH —— T0溢出中断入口0013H ——外中断1入口001BH —— T1溢出中断入口0023H ——串口中断入口002BH —— T2溢出中断入口内部数据存储器RAM物理上分为两大区:00H ~ 7FH即128B内RAM 和 SFR区。
作用:作数据缓冲器用。
下图是8051单片机存储器的空间结构图程序存储器一个微处理器能够聪明地执行某种任务,除了它们强大的硬件外,还需要它们运行的软件,其实微处理器并不聪明,它们只是完全按照人们预先编写的程序而执行之。
那么设计人员编写的程序就存放在微处理器的程序存储器中,俗称只读程序存储器(ROM)。
程序相当于给微处理器处理问题的一系列命令。
其实程序和数据一样,都是由机器码组成的代码串。
只是程序代码则存放于程序存储器中。
MCS-51具有64kB程序存储器寻址空间,它是用于存放用户程序、数据和表格等信息。
对于内部无ROM的8031单片机,它的程序存储器必须外接,空间地址为64kB,此时单片机的端必须接地。
强制CPU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程序。
51单片机的基本参数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其中包含了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模块。
51单片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芯片,其基本参数对于开发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的基本参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芯片。
1. 集成的微处理器51单片机,又称为8051单片机,其集成了一颗8位的微处理器,采用哈佛体系结构。
该微处理器具备高效的指令集和强大的运算能力,适用于各种嵌入式应用场景。
2. 存储器容量51单片机内部集成了多种类型的存储器,包括ROM、RAM和EEPROM。
其中,ROM用于存储程序代码,RAM用于存储数据,EEPROM用于存储不易丢失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容量因型号而异,可以有2KB、4KB、8KB、16KB等不同的选项。
3. 时钟频率51单片机的工作频率对于其性能和响应速度至关重要。
不同型号的51单片机有不同的工作频率范围,常见的有12MHz、16MHz、20MHz等选项,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时钟频率。
4. 输入输出接口51单片机内部集成了丰富的IO口,用于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
其中,一部分IO口可配置为输入模式,另一部分可配置为输出模式。
这些输入输出接口的数量和类型因型号而异,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5. 通信接口为了满足与其他设备的通信需求,51单片机通常支持多种通信接口,如串口、SPI和I2C等。
这些接口可以通过配置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6. 中断系统中断是51单片机实现多任务处理和异步事件响应的关键机制。
51单片机具备灵活的中断系统,支持多级中断和外部中断。
开发者可以通过编程设置中断优先级和中断响应函数,实现对外部事件的快速响应。
7. 电压和功耗51单片机通常工作在3.3V或5V的电压下,不同型号的芯片可能有略微差异。
此外,功耗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低功耗设计可以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电池续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