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56.48 KB
- 文档页数:4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缓控释制剂是近数十年来制剂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常用缓控释制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正确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制剂是药物的临床应用形式。
60年代初美国SKF公司技术人员受西式点心上小颗粒的启示,开始了缓释颗粒以及装囊后成为缓释胶囊的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缓控释制剂理论更趋完善、系统,缓控释制剂工艺日趋成熟。
本文就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对常用缓控释制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 缓控释制剂的概念和特点缓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1]。
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这两种制剂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能增加或显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2],其中控释制剂比缓释制剂的血药浓度更加平稳。
缓控释制剂是应临床治疗需要而产生的。
临床实践发现,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用普通制剂进行治疗时依从性差,而缓控释制剂缓慢释放药物有以下特点:(1)能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治疗窗窄的药物,可保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2)使血药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可降低给药频率,避免夜间给药,使用更方便[3]。
(3)最大限度减少毒副作用。
2 缓控释制剂类型及特点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和药剂法两大类。
2.1 化学法是指通过化学修饰将药物制成难熔盐、酯类以及酰胺类化合物,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目的。
甾体激素C-21位羟基成酯可以使作用时间明显延长[4]。
2.2 药剂法是制备缓释制剂的主要方法,工艺原理主要是使用阻滞材料使药物溶出速率降低和扩散速度减慢。
2.2.1 骨架片骨架片是指药物与一种或多种惰性固体骨架材料通过压制或融合技术制成的片剂。
按骨架材料的性质可分为三种:(1)亲水凝胶骨架片,如格列奇特缓释片(达美康)。
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内容摘要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RP) 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1]. 本文主要对缓释制剂的载体材料、缓释制剂的剂型、缓释制剂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缓释制剂;载体材料;剂型;发展前景引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缓释制剂的研究开发,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缓释制剂作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它克服了频繁给药的弊端,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缓释制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 缓释制剂的载体常用的载体材料一般分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全合成高分子材料3种.1.1 天然高分子该类材料具有囊材要求的多种基本特性,稳定、无毒、成膜性好,廉价易得,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囊材,如明胶、阿拉伯胶、蜡、海藻酸钠、蛋白类、松脂、淀粉、丝素等. 但天然材料由于来源不同,同一材料的分子量、物理性质等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将对药物释放性能造成不稳定[2 - 5 ].1.2 半合成高分子这类材料以纤维素衍生物为主,一般毒性小、粘度大、成膜性能良好,但可能水解、不耐高温,稳定性差,有些需现用现配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羟丙基一甲基纤维素及纤维素醋酸酯等[2-5].1.3 全合成高分子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类。
该类材料的优点是化学稳定性好,成膜性能优良。
如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酯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烷酯、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酰胺类等. 缺点是合成过程中,某些残留物质可能不易去除,造成一定毒性[2-5].2. 缓释制剂的剂型缓释制剂按剂型可分为片剂、胶囊剂、膜制剂、眼用制剂、微球、微丸、注射植入剂等. 2.1 片剂片剂(tablets) 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以其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缓释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剂型.在1996〜2000年间,国内经批准上市的缓释、控释制剂品种约30种,其中片剂就占了18 种,如单硝酸异山梨醇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6], 粱桂嫒等[7] 用替加氟为主药,以甲壳胺为辅料,采用湿颗粒法制备了替加氟缓释片•以0. 1mo1. L盐酸溶液作为溶解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了替加氟缓释片的释药情况,其在酸性溶液中释药可持续达12h以上.与市场上所售的替加氟片相比,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其处方为:替加氟50. 0g,甲壳胺100. 0g,乳糖50. 0g,硬脂酸镁2. Og,共制成2 000片.施文等[8]用乙酰氨基粉、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等制成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通过测定颗粒的可压性和片剂释放度来评价并确定制备工艺,实验证明,分层制粒为较理想的制备工艺。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
该制剂具有的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因此近年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
笔者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作用特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是一种长效制剂,是通过药剂学设计来获得减慢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理屏障,药物依靠自由扩散、基本骨架的生物降解或溶蚀以及渗透压的作用突破屏障缓慢释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控制在8~24h[1]。
1.1 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从性[2]:使用缓释、控释型口服药或注射药,则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药1~2次,可防止漏服或忘记服药。
1.2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保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缓释、控释药物制剂能在吸收位点提供恒定的药物浓度,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在允许的治疗范围内。
1.3 释放缓慢,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对抗作用,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之后缓释出有效成分,吸收也较恒定,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3],临床有效药力能维持较长时间。
1.4 降低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普通制剂由于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可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即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类型缓释、控释制剂技术有3种释药类型:定速、定位、定时释药[3]。
2.1 定速释放技术:是指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口服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药物释放和吸收速率与体内代谢速率相关。
定速释放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增加患者服药的顺从性。
可借助于改变片剂的几何形状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如迭层扩散骨架片、双凹形带孔包衣片、环形骨架片等。
膜控型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2青岛黄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266000摘要: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剂型,缓释制剂在医药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而膜控型缓释制剂兼具副作用小、疗效佳、释放药物平稳的优良特点,可以有效延长服药次数。
因此,文章以膜控型缓释制剂为对象,从膜控型缓释制剂的类别、膜控型缓释制剂的制备几个方面,探究了膜控型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希望为膜控型缓释制剂研究层次的深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膜控型缓释制剂;缓释衣膜;包衣前言:缓释制剂特指临床用药后在预先指定时间段放出有效成分的制剂,大多数有效成分释放的速度接近零级,个别有效成分释放的速度可以达到零级,有效成分发挥效果的时间较长。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西药薄膜包衣片技术首次应用于医药制剂工业生产行业。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世界医药制剂工业生产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西药薄膜包衣片技术体系,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也逐渐代替有机溶剂薄膜包衣技术,为膜控型缓释制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支持。
因此,探究膜控型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膜控型缓释制剂类型的研究进展从组成上来看,膜控型缓释制剂主要包括丸芯、缓释衣膜2个部分,根据后者性质的差异,可以将膜控型缓释制剂划分为肠溶缓释制剂、胃内滞留缓释制剂两种类型。
肠溶缓释制剂缓释衣膜由聚乙烯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丙烯酸树脂类低毒易溶解的肠溶高分子材料制备,主要表现为:在胃部酸性溶液内不具备溶解性(除极个别外),而在肠道碱性环境内具备溶解性,溶解后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处于较低水平,可以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确保血液内有效成分浓度均衡。
胃内滞留缓释制剂缓释衣膜主要利用胃内漂浮或膨胀材料制备,根据材料类型的差异,可将胃内滞留缓释制剂划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类型为胃漂浮型、胃内黏附型、胃内膨胀型,除此之外还包括胃底沉降型、磁性胃滞留型。
其中胃漂浮型给药系统缓释衣膜主要用材料为酒石酸、碳酸盐、枸橼酸、海藻酸钠、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胃内膨胀型给药系统缓释衣膜主要用材料为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胃内黏附型给药系统缓释衣膜主要用材料为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等阴离子聚合物或部分阳离子聚合物;胃底沉降型给药系统缓释衣膜主要用材料为卡波姆、液状石蜡等;磁性胃滞留型给药系统缓释衣膜主要用材料为无水乙醇、乙基纤维素等。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药科⼤学平其能⼀、缓控释制剂的现状与进展⼝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向。
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附加价值显著提⾼等⽽被制药⼯业看重。
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
2002年,全球⼝服缓控释制剂的市场规模为21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
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药典收录的缓控释制剂也在逐版增加。
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产得到很⼤发展,⽆论从⽣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已经⼤⼤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些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正在开发缓控释制剂。
但是,作为⼀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产⽔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有待提⾼,⽅便临床⽤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缓控释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从延长药物作⽤时间、⽅便⽤药、平稳⾎药浓度、减⼩毒副作⽤为⽬标进⽽以提⾼病⼈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标。
根据这⼀⽬标,设计缓控释制剂具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
从剂型⽽⾔,近⼏年研发较多的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药理学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和⼀天⼀次⽤药的缓控释系统。
从药物⽽⾔,则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药物进⼊了⼝服缓释及控释选择的范围,如⼀些抗菌素药物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1、设计⽬的(1)适应症及治疗需要主要适⽤于长期性及慢性疾病如⾼⾎压、抑郁、过敏、糖尿病、抗菌、慢性疼痛、关节炎、⾼胆固醇和癫痫等,但没有严格的限制。
(2)⽅便⽤药⽅便⽤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的之⼀。
缓控释制剂提⾼病⼈⽤药顺应性,减少⽤药次数。
液体⼝服缓控释制剂⽅便⼉童、⽼⼈和吞咽困难病⼈⽤药。
复⽅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漏药率、提⾼效果、减少花费等。
(3)缓控释制剂的经济学缓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时间、开辟新的有效专利。
浅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摘要】缓释、控释药物可依照使用目的的差别分成口服、腔道粘膜、透皮吸收、植入等类别。
因为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给药次数并不频繁、对胃肠刺激较小、治疗时间较长、峰谷时期血药浓度波动不大、使用安全,所以也促进了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令其获得了良好的进展。
【关键词】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引言:由于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具备了研发周期较短、资金投入较低的特征,并且制作的经济风险较低,单位药物含有的技术含量较高,商家获取的利润较为丰厚,使其与传统制剂相比更具有市场优势,所以被制药行业所重视。
一、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与特点缓释制剂指的是在相应的释放介质中,通过标准缓慢、非恒速的方式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指的是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依照需求渐渐恒速或靠近恒速释放药物。
与其对应的普通制剂对比,这两类制剂给药次数至少降低一半或相对降低,可以提高或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中控释制剂远比缓释制剂血药浓度更为稳定。
缓控释制剂为需要临床治疗所需而引发的[1]。
透过临床实践可以发现,有些慢性病患在通过普通制剂进行治疗时依从性较差,而缓控释制剂逐渐释放药物具有以下特征:1、可以稳定药物浓度,以免峰谷现象的发生,对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十分有利。
尤其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能够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性;2、令血药浓度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治疗浓度,对半衰期短的药物,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以免夜间还需给药,使用更为方便;3、最大程度降低毒副作用。
二、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类别1、定速释放技术此种药物运用后在相对时间中可令药物释放与呼吸速度相持衡,并与自身的代谢有关。
此类制剂依照零级释放动力学定律,通过相应的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
定速释放技术能够降低血浓度波动,确保药效能长时间有效,提高病患的顺从性。
能够透过转变药剂的几何形状来转变药物的释放状况,比如环形骨架片、双凹型带孔包衣片、迭层扩散骨架片等。
2、定位释放技术为了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可对病患采用定位释放。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思路许海玉1, 2,张铁军2,3 *,赵 平1,2,朱雪瑜2,许 浚2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天津市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天津 300193;3 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3摘 要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现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思路,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剂型;体外评价;药代动力学;纯化;中药缓释制剂中图分类号:R94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2010)01–0030–05Research progress and ideas of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U Hai-yu 1,2, ZHANG Tie-Jun 2,3 *, ZHAO Ping 1,2, ZHU Xue-yu 2, XU Jun 2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2 Tianjin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3 Tianj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300193, ChinaAbstract Research on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in primary stage now because of its start late and its development slow. But the amount of the reports increase year by year, the scope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 and the depth get more and more deep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tudy and to exploitate them, we summariz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drug study, dosage form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MM and research ideas of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MM in this text.Key words dosage form; in vitro evaluation; pharmacokinetics; purification;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国外的缓控释制剂研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有专家队伍致力于研制缓控释制剂技术。
中药缓控释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本文对新型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类型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当前中药缓控释制剂所用的新型辅料的研究进展。
标签:中药;缓控释制剂;辅料;研究缓控释制剂亦称为长效制剂或延效制剂,是在规定的环境中,通过适当的制剂方法,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缓控释制剂因剂量准确、疗效可靠、使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普通制剂相比,缓控释制剂有以下优点:(1)对半衰期短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减少服药次数,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
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
(2)使血药浓度平稳,减缓“峰谷”现象,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特别对于治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后,可避免频繁用药引起中毒危险,如茶碱。
(3)缓慢释放,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后释放出有效成分的速度缓慢,吸收速度也较恒定,药物作用时间维持较长。
(4)增强药物化学稳定性。
某些药物的常规制剂在贮存期间容易变质失效或口服后经胃酸作用而破坏,制成缓控释制剂后,可按要求定时、定位释放,提高稳定性。
近30年来,化学药的缓控释制剂在设计原理、辅料及成型工艺、药物动力学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但目前中药因其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尚未见此类制剂上市,但对中药的研究已有所发展。
为此,笔者对新型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类型、所用辅料和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1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中药基础工作研究的深入,关于中药缓释制剂研究的报道愈来愈多,涉及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等多个层次。
中药特别是一些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以及活性强、用于慢性病治疗的药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适于应用到缓控释制剂,从而减少给药次数,减少副作用,利于长期治疗。
重视和加快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是临床应用的需要,缓释制剂辅料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其缓释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药物新制剂研究进展近十年来,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在新型药物制剂和新制剂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新型药物输送系统(DDS)可以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外行为,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延长药物的体内作用时间、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吸收,改善药物的体内布特征、提高治疗效果或改善患者用药的顺应性等,实现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和用药方便的目的。
我国重点加强了对渗透泵、微孔膜、长效缓释、靶向、定时脉冲等国际先进剂型及相关辅料研究,这些药物新制剂课题对调整我国制药产业的结构和制剂技术的升级换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缓控制剂和透皮给药制剂两方面的研究说明药物新制剂研究进展。
1. 1. 1. 1.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对于药品制剂的开发也越来越多样化,制剂工艺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在近年掀起了一定的高潮。
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or Extended Release)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剂型比较,至少要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至少要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
控释剂尽可能使药物释放接近“0”级药代动力学,即单位时间释放固定量的药物,同时使药物的释放更加具有可预见性,不受胃肠道动力,PH值,患者年龄以及是否与食物同服等因素的影响。
1.1. 1.1. 1.1. 1.1. 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给药缓控释给药系统主要有:缓控释片剂,缓控释胶囊,近年来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也有较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