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2
- 格式:pptx
- 大小:791.47 KB
- 文档页数:12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02课时,主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更好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巩固新知。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3.实例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第七单元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一:进一步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阅读给出的统计表信息,找出要反应的侧重信息。
】➯情境导入,引“探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统计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地方我们都会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多种统计方式,这些方法都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知识链接,构“联系”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预设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预设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预设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结合课件给出的例子说一说:统计图的特点和其中包含的信息。
➯新知探究,习“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例2三组数据。
一、学生独立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仔细观察,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第一组中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2.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以及问题要求。
本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3.学生汇报交流。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课件出示例2,组织学生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
思考汇报:这三张统计表在统计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①第(1)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的总量,比较的是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②第(2)组数据统计的是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的百分比,比较的是每种树木的数量与总数的关系。
③第(3)组数据统计的是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的数量,比较的是每种树木的多少。
学习任务二:能根据数据表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读懂图上的信息,这既是解答问题的需要,也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归纳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选择统计图,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统计图的选择原则,理解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增强数据可视化意识。
教学内容1. 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复习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统计图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2. 统计图的特点分析:讨论各类统计图的优缺点,如条形图的直观性、折线图的连续性、饼图的占比展示等。
3. 统计图的选择原则:学习根据数据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如定量数据常用条形图和折线图,定性数据常用饼图等。
4.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实际操作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图的选择原则,能够根据数据特点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 难点: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统计图示例和案例分析。
-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记本、统计图绘制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入统计图选择的重要性。
2. 新授:- 讲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分析不同统计图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 介绍统计图的选择原则。
3. 案例分析:- 展示实例数据,引导学生讨论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选择结果和理由。
4. 实践操作:- 学生根据给定数据,独立选择并绘制合适的统计图。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展示作品,集体评价和讨论。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统计图选择的原则。
板书设计1. 《统计图的选择》2. 提纲:- 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统计图的特点分析- 统计图的选择原则- 实践案例分析3. 关键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数据展示、选择原则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练习册上关于统计图选择的习题。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提示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它可以直观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也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统计图,讨论统计图特征,并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进一步了解不同的统计图在表示数据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各种统计图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难点经历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利用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统计图绘画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投影出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师:这五位朋友大家很熟悉吧,见到他们你想到了什么?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
2.师生谈话交流2008年奥运会即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时间和我国获得的奖牌情况。
3.课件出示历届我国金牌成绩情况。
师:观察表格,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生:第29届我国的金牌数最多,是51枚。
生:第24届我国的金牌数最少,是5枚。
生:从第23届至第30届我国的金牌数量整体上是上升的趋势。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表扬)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事件引入,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师:如果用一种统计图来表示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你认为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好?为什么?生1: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出每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数。
生2: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出从第23—30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数的变化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教材中通过实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从而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的知识,对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都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展示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从而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展示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从而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实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展示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2 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 页例2。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用的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 通过思考与讨论,感受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特征,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及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能区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出示课件)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了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填表格,全班交流)名称特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预设1 :条形统计图: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预设2 :折线统计图: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预设3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感知,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 讨论第一组数据。
( 1)观察数据得到信息。
师:(课件出示例 2 第一组数据)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绿荫小学2017-2021 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年份2017 2018 2019 2020202 1总量/ 棵100 120 150 170 200预设:第一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2017-2021 年校园内树木的总量,比较的是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 2)选择统计图。
师: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小组讨论,分析选择的原因)预设 1 :我们选择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组数据。
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绿荫小学2017-2021 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预设 2 :我们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这组数据。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每种统计图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具体的例子,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数据分析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够解释其选择的理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各种统计图的例子。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询问学生:如果你要表示这组数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种常见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分别用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它们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练习法: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的选择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实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准备课件,展示不同统计图的例子和特点。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些数据,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来表示给定的数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统计图材料:准备一些统计图的材料,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
如:某学校六年级有100名学生,其中男生60名,女生4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