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介绍-qiubpv10
- 格式:pptx
- 大小:879.59 KB
- 文档页数:27
冰蓄冷空调系统介绍冰蓄冷空调的基本概念空调系统不需要能量或用能量小的时间内将能量储存起来,在空调系统需求大量的冷量时,就是利用蓄冰设备在这时间内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
根据使用对象和储存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蓄冷和蓄热。
结合电力系统的分时电价政策,以冰蓄冷系统为例,在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机制冷,将制得冷量以冰(或其它相变材料)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空调负荷(电价)高峰期将冰融化释放冷量,用以部分或全部满足供冷需求。
每1千克水发生1℃的温度变化会向外界吸收或释放1千卡的热量,为显热蓄能;而每1千克0℃冰发生相变融化成0℃水需要吸收80千卡的热量,为潜热蓄能。
很明显,同一物质的潜热蓄能量(相变温度)大大高于显热蓄能量(1℃温差),因此采用潜热蓄能方式将大大减少介质的用量和设备的体积。
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就是利用水结成冰的潜热进行工作。
冰蓄冷系统的分类冰蓄冷的种类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常用的几种:(1)完全冰结式;(2)优待盐式;(3)冰球、蕊心冰球工;(4)制冰滑落式;(5)热管式;(6)冰晶、冰片式;(7)冰盘管式;(8)供冷蓄冷双效机等等。
冰蓄冷系统的运行方式制冰方式多种多样,仅日本各厂商生产的蓄冰制冰设备的形式就有30多种之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种,即静止制冰与动态制冰;运行方法有以下两种:(1)全蓄冷式,蓄冰时间与空调时间完全分开,夜间用电谷值期间,制冷机用于制冰,一般采用静止型制冰,当冰层厚度达到设定值时便停机,设定厚度值由电脑预测第二天负荷用冷量来控制,在白天空调开始运行后的用电高峰值期间,水与冰换热,冰水用于空调,制冰机不运行,这种系统制冰器要承担全部负荷,多数用于间歇性的空调场合,如体育馆、影剧院、写字楼,商业建筑等。
但制冰器要求容量大,初投资费用高;(2)半蓄冰式:在用谷值期间,制冰机用于蓄冰制冰到家行,在白天里,一部分负荷由蓄冰器承担,另一部分则由制冰机看接负担,这种方式可由下面三种方法运行:○1冰水并联系统,这种系统中空调器只需一个盘管,空调期间,冷媒不直接送入空调器而是在另一组蒸发器中蒸发,制成冰水再泵入制冰器中与冰换热,进一步冷却成低温冷水,再送入空调器盘管使用,蓄冰器与制冰水蒸发器回路是并联的;○2冰媒并联系统,这种系统的空调器中有两个盘管,用电“谷值”期间,制冷机冷媒送入蓄冰器制冰。
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篇一》冰蓄冷系统,这在制冷领域里可算是个挺酷的存在呢。
你要是没听说过,嘿,听我给你唠唠。
冰蓄冷,简单来说,就是把冷量像存钱一样存起来。
怎么存呢?就是利用水在低温下结冰这个过程来储存冷量。
这就好比是大自然在冬天把水变成冰,然后在夏天慢慢释放出冷意一样。
它的工作原理有点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冷量接力赛”。
在用电低谷的时候,制冷机就开始呼呼地工作,把水变成冰,这个时候的电便宜啊,就像买东西赶上了大促销。
然后呢,到了用电高峰,需要制冷的时候,就把之前存好的冰的冷量释放出来,给建筑物降温或者满足工业生产中的制冷需求。
冰蓄冷系统有个超级大的特点,那就是它能移峰填谷。
啥叫移峰填谷呢?就像交通里的疏导员,把高峰时段的用电压力给转移到低谷时段。
比如说,一个大型商场,如果没有冰蓄冷系统,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大家都开着空调,用电量大得吓人,电网就会压力山大。
但是有了冰蓄冷系统呢,它可以在晚上大家都休息的时候,用电便宜的时候制冰,白天就靠这些冰来制冷。
这样一来,对于电网来说,就像给汹涌的车流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不会堵得水泄不通了。
我有一次去参观一个使用冰蓄冷系统的写字楼。
一进去,就感觉特别凉爽,我还纳闷呢,这么凉快,电费不得老高了?结果人家负责人告诉我,就因为这个冰蓄冷系统,电费比以前少了不少。
我当时就觉得这东西挺神奇的。
就像一个魔法盒,在你看不见的时候,悄悄地把冷量储存起来,又在合适的时候释放。
不过呢,冰蓄冷系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的初期投资可能会比较大。
就像你想买一个超级高级的电子产品,一开始要掏出一大笔钱。
这可能会让一些小企业或者预算有限的地方望而却步。
也许有人会说,那要是后期省不下钱来咋办?这确实是个问题。
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运行得当,它节省的电费还是很可观的。
冰蓄冷系统就像是制冷界的一个“潜力股”,虽然有风险,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篇二》《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冰蓄冷系统,乍一听,感觉像是个冰冷冷的、特别专业的东西。
冰蓄冷空调系统介绍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一种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和释放的空调系统。
在制冷模式下,系统将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输送到蓄冷设备中,通过制冷剂与蓄冷材料之间的热交换将蓄冷材料冷却成冰,以储存冷量。
在需要制冷时,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将制冷剂输送到空调系统中,利用蓄冷材料的储存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的制冷需求。
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利用蓄冷设备储存冷量,可以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进行制冷,减少白天高峰时段的制冷负荷,从而降低电力消耗。
2、环保:由于减少了白天高峰时段的制冷负荷,可以减少电网的负荷,降低碳排放。
3、舒适度高:冰蓄冷空调系统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了因频繁开启空调而引起的温度波动,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4、降低初期投资:由于冰蓄冷空调系统可以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进行制冷,因此可以延长空调主机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初期投资。
5、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冰蓄冷空调系统可以在电网出现故障时继续提供制冷服务,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一种高效、环保、舒适的空调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高效、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日益受到人们的。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空调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对该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
一、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概述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是一种以冰水为冷源,利用蓄冷技术在非高峰负荷时段储存冷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冷能,实现温度调节的空调系统。
该系统主要分为制冷、蓄冷、送风和控制系统四大部分。
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具有降低能耗、提高舒适度、减少维护成本等优点。
二、技术经济性分析1、能耗降低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来自制冷和送风两部分。
由于该系统采用了冰蓄冷技术,可以在非高峰负荷时段储存冷能,从而有效降低了电力高峰负荷,节省了电力成本。
1、蓄冷空调原理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通过蓄能来节约空调系统运行费用的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建筑物空调时间所需冷量的部分或全部在非空调时间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或其相变过程的潜热迁移等特性,将能量以低温状态蓄存起来,然后根据空调负荷要求释放这些冷量,这样在用电高峰时期就可以少开甚至不开主机。
当空调使用时间与非空调时间和电网高峰和低谷同步时,就可以将电网高峰时间的空调用电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
在一般工程中,空调系统用电量占总耗电量的35%--65%,而制冷主机的电耗在空调系统中又占65%--75%。
在常规空调设计中,冷冰主机及辅助设备容量均按尖峰负荷来选配,这不仅使空调系统的电力容量增大,而且使得主机等空调设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均处于低效率的部分负荷状态运行,显得很不经济。
蓄冷中央空调从系统构成上来说只是在常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蓄冷装置,其它各部分在结构上与常规空调相同,它在使用范围方面也与常规空调基本一致。
2、蓄冷中央空调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空调在大中城市的普及率日渐增高。
据统计,空调高峰时用电量达到城市用电负荷的25%-30%,加大了电网的峰谷用电差。
蓄冷中央空调之所以得到各国政府和工程技术界的重视,正因为它对电网有卓越的移峰填谷功能,是电力需求侧最有效的电能蓄存方法,蓄冷对于用户还有以下的一些突出优点:1)空调的出水温度低、制冷效果好,低温送风系统节省投资和能耗。
2)空调环境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品质提高,有利于防止中央空调综合症。
3)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平衡电网负荷。
减少空调年运行费。
4)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一次性投资。
5)在主机出现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蓄冷系统相当于应急冷源,系统可靠性高。
6)当建筑物功能变化或面积增加引起冷负荷增加时,只要增加蓄冷装置的蓄冷量,即可满足大楼新增冷量需要。
3、蓄冷发展史第一代:冰球蓄冷第二代:冰盘管蓄冷第三代:动态冰蓄冷――――――――――――――――――――――――――――――――在没有实行集中供热前,冬天时家家户户烧火取暖,这种原始的用能方式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蓄冷技术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通过介质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该冷量提供空调服务,从而缓解空调争用高峰电力的矛盾。
目前较为流行的蓄冷方式有三种,即水蓄冷、冰蓄冷、优态盐蓄冷[1]。
空调蓄冷系统合理利用峰谷电能,削峰填谷。
在电力结构峰谷差距不断加大的今天,蓄冷系统将会带来空调系统的革命,在平衡电力消耗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冰蓄冷空调系统是在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蓄冰,而在空调负荷高峰时化冰取冷,以此来全部或部分转移制冷设备的运行时间,并采用此办法规避用电高峰,让出空调用电份额给其他生产部门,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另外利用夜间低价电,可降低运行费用,同时利用蓄冰技术,可减少制冷设备的装机容量,减少电力负荷,降低主机一次性投入,其主要优点有:1).利用蓄能技术移峰填谷,平衡电网峰谷荷,提高电厂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建设投入。
2).利用峰谷荷电力差价,降低空调年运行费用。
3).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主机一次性投资;总用电负荷少,减少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
4).使用灵活,过渡季节或者非工作时间加班,使用空调可由融冰定量提供,无需开主机,冷量利用率高,节能效果明显,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5).具有应急冷源,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特别是针对南昌地区线路老化,常停电。
6).冷冻水温度可降到1~4℃,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节省水、风系统的投资及能耗,相对湿度低,提高空调高品质,防止中央空调综合症。
总结蓄冷空调设计要点如下:一、设计前提条件制冷以电为驱动能源的空调工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采用蓄冰系统。
1.非全日制空调工程或昼夜负荷相差悬殊的空调工程;2.空调负荷峰谷悬殊的连续空调工程;3.无电力增容条件或限制增容的空调工程;4.某一时段限制空调制冷用电的空调工程;5.需备用冷源的空调工程;6.要求采用低温冷水或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7.获得电力补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能获得经济效益的空调工程。
第一节应用概念一、冰蓄冷空调“冰蓄冷空调”一词大家都一目了解,英文为‘ICE STORAGE’,日文为[冰蓄热],狭义的定义为[制冰蓄冷]的冷气系统。
早期称谓[COOL STORAGE(蓄冷)],此包含了[制冷水蓄冷]的冷气系统。
但在寒带国家降了[蓄冷]外,还要[蓄热],因此,广义的用语为[THERMAL (ENERGY)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TES)],可译为[蓄能式空调系统]。
对于南方地区仅有夏季(冷气)电力过载的困扰,仅需[蓄冰空调]。
二、关于蓄冷系统的计量在常规的空调系统设计时,冷负荷是按照计算出建筑物所需要的多少“冷吨”、“千瓦”、“大卡/时”来计量,但是蓄冰系统是用“冷吨·小时”、“千瓦·小时”、“大卡”来计量。
图1-1代表100冷吨维持10小时冷却的一个理论上的冷负荷,也就是一个1000“冷吨·小时”的冷负荷。
图上100个方格中的每一格是代表10“冷吨·小时”。
事实上,建筑物的空调系统在全日的制冷周期中是不可能都以100%的容量运行的。
空调负荷的高峰出现多数是在下午2:00--4:00之间,此时室外环境温度最高。
图1-2代表了一幢典型大楼空调系统一个设计工作日中的负荷曲线。
如图可知,100冷吨冷水机组的全部制冷能力在10个小时的“制冷周期”中只有2个小时,在其它8个小时中,冷水机组只在“部分负荷”里操作,如果你数一数小方格的话,你会得到总数为75个方格,每一格代表10“冷吨·小时”,所以此建筑物的实际冷负荷为750“冷吨·小时”,但是常规的空调系统必须选用100冷吨的冷水机组来应付100冷吨的“峰值冷负荷”。
三、冷水机组的“参差率”定义的“参差率”为实际“冷负荷”与“冷水机组的总制冷潜力”之比,即:参差率(%)=(实际冷吨·小时数/总的冷吨·小时潜力)*100%=750/1000*100因此该冷水机组的“参差率”为75%,也就是冷水机组能提供1000“冷吨·小时”,而空调系统只要用750“冷吨·小时”。
冰蓄冷技术冰蓄冷是一种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的空调。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出现,冰蓄冷技术目前已成为各个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解决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用途:1.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
2.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减小机组装机容量、节省空调用户的电力花费。
4.改善制冷机组运行效率。
5.蓄冷空调系统特别适合用于负荷比较集中、变化较大的场合加体育馆、影剧院、音乐厅等。
6.应用蓄冷空调技术,可扩大空调区域使用面积。
7.适合于应急设备所处的环境,计算机房、军事设施、电话机房和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
运行策略:所谓运行策略是指蓄冷系统以设计循环周期(如设计日或周等)的负荷及其特点为基础,按电费结构等条件对系统以蓄冷容量、释冷供冷或以释冷连同制冷机组共同供冷作出最优的运行安排考虑。
一般可归纳为全部蓄冷策略和部分蓄冷策略。
工作模式:蓄冷系统工作模式是指系统在充冷还是供冷,供冷时蓄冷装置及制冷机组是各自单独工作还是共同工作。
蓄冷系统需在规定的几种方式下运行,以满足供冷负荷的要求常用的工作模式有如下几种:(1)机组制冰模式(2)制冰同时供冷模式(3)单制冷机供冷模式(4)单融冰供冷模式(5)制冷机与融冰同时供冷发展现状:在发达国家,60%以上的建筑物都已使用冰蓄冷技术。
美国芝加哥一个城市区域供冷系统,6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共有4个冷站,城市集中供冷。
其中芝加哥城市供冷三号冷站蓄冰量是12.5万冷吨时,电力负荷438兆瓦,每日制冰4700吨。
从美、日、韩等国家应用的情况看,冰蓄冷技术在空调负荷集中、峰谷差大、建筑物相对聚集的地区或区域都可推广使用。
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新增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约8亿~9亿平方米,为冰蓄冷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
我国每年公共建筑新增面积约3亿平方米,如30%的新建公共建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全国每年可节约15亿千瓦时所对应的电价差值,所节约金额高达约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