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与噪声
- 格式:ppt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48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是关乎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的重要问题。
振动与噪声的存在可能导致设备磨损、性能下降,甚至对工作人员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振动和噪声成为了机械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
1. 振动控制振动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机械系统中的不平衡、不对称、共振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减小或消除振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动平衡技术:通过对旋转机械进行平衡调整,使其运行时振动减小到最低限度,避免不平衡引起的损伤。
(2)减振装置:在机械设备中增加减振器,如弹簧、减振垫等,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机械的振动水平。
(3)精度控制: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减小各部件的不平衡或对称差异,从而减少振动。
2. 噪声控制噪声是机械设备运行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声音,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威胁和不适。
下面是一些减少噪声的方法。
(1)隔声措施:在机械设备周围建立隔音室,采用隔声材料进行隔音,减少噪声向周围环境传播。
(2)降噪设备:在噪声源附近设置降噪设备,如降噪耳塞、降噪耳机等,有效减少噪声对人员的影响。
(3)改进设计:在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噪声控制,采用吸声材料和隔声结构,减少噪声产生。
3. 振动与噪声控制的重要性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可能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听力损伤、睡眠障碍以及心理疾病等问题。
因此,振动和噪声控制是机械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机械设计,合理安装和使用机械设备,以及采取有效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振动和噪声对机械系统和人体的危害。
机械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振动和噪声控制的最佳效果。
总之,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了解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领域,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振动与噪声的来源、影响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并讨论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一、振动的来源和影响1.1 振动的来源振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周期性变化。
在机械设备中,振动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平衡:由于工艺、材料或制造的原因,机械设备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导致转子在高速旋转时产生不平衡力,引起振动。
(2)谐振:当机械设备运行频率接近其固有频率时,会产生共振现象,导致振动加剧。
(3)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中的齿轮、皮带等元件存在间隙和不匀称等问题,引起振动。
1.2 振动的影响振动对机械设备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降低工作效率:振动会导致机械设备的部件磨损加剧,进而引起零部件间的间隙变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2)加大能耗:振动会使机械设备的摩擦阻力增大,使能耗增加。
(3)噪声污染:振动引起的共振和机械碰撞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干扰和污染。
二、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2.1 被动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方法是通过改变结构和材料来减小振动和噪声。
(1)结构优化:在机械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减小振动。
例如,在转子的设计中,采用加强结构的方法可以改善转子的刚度分布,减小振动幅度。
(2)材料选择:合理选择材料对振动和噪声的控制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可以减小结构的质量,降低振动和噪声。
2.2 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系统对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1)振动传感器: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在关键位置,实时监测机械设备的振动情况。
(2)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对振动进行实时调整,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振动幅度。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电机的转速、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等方式来实现振动控制。
2.3 被动与主动结合的混合控制方法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控制振动和噪声。
噪声与振动控制引言噪声和振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噪声和振动控制成为了工程技术领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噪声和振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讨论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噪声控制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在环境中产生的任何有害、刺激性或不需要的声音。
噪声可以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源,例如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工业过程以及人声等。
噪声的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噪声对人耳造成的直接伤害包括听力受损、耳聋等。
此外,噪声还会引起焦虑、失眠、血压升高等健康问题。
噪声控制的原理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噪声源的产生和传播。
噪声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主动噪声控制和被动噪声控制。
•主动噪声控制:主动噪声控制是通过添加与噪声相反的声波来消除噪声。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监测噪声源。
主动噪声控制可以在不改变环境条件的情况下降低噪声水平。
•被动噪声控制:被动噪声控制是通过隔离和吸收噪声来减少噪声传播。
常见的被动噪声控制方法包括使用隔音材料、减震装置以及布置隔声墙等。
噪声控制技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噪声控制技术:1.声波传播路径优化:通过优化声波传播路径,可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布局来减少噪声传播。
2.机械隔离:使用机械隔离装置,如弹性支撑装置和减振器,可以减少振动的传播和噪声的产生。
3.声音吸收材料:使用吸音材料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扩散,从而降低噪声水平。
常见的吸音材料包括泡沫、纤维板和矿棉等。
4.噪声屏障:设置噪声屏障可以阻挡噪声的传播。
噪声屏障通常由有吸音能力的材料制成,可以放置在噪声源和受影响区域之间。
振动控制振动的定义振动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机械运动。
振动可以分为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两种。
•自由振动: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然地以固有频率振动。
•受迫振动: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并以外力的频率振动。
机械工程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引言:机械工程作为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技术和原理。
其中,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振动和噪声是机械系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们不仅会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不适。
因此,研究和应用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是机械工程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振动控制技术:振动是机械系统中的常见现象,它来源于各种原因,例如不平衡质量、不对称刚度等。
振动控制技术旨在通过减少或消除振动,提高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振动控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是指通过添加阻尼器、减振器等被动元件来减少振动。
这些元件能够吸收或分散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机械系统的振动幅度。
主动控制是指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来监测和调节机械系统的振动。
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振动信号,而执行器则可以根据信号控制机械系统的运动,从而实现振动的控制。
半主动控制则结合了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优点,通过改变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来实现振动的控制。
二、噪声控制技术:噪声是由于机械系统的振动和运动所产生的声音。
噪声控制技术旨在减少或消除机械系统产生的噪声,从而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噪声控制可以从源头、传播途径和受声体三个方面入手。
在源头控制中,通过改变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减少噪声的产生。
例如,对于发动机,可以采用降噪罩、隔音材料等措施来减少噪声的产生。
在传播途径控制中,通过隔音材料、隔音设备等措施来减少噪声的传播。
在受声体控制中,通过隔音设备、耳塞等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三、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可以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汽车工业中,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在建筑工程中,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声学环境。
此外,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机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与分析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机械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机械设备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却是常见的,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控制和分析机械振动与噪声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机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和分析方法。
一、振动的控制与分析振动是机械设备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主要是由于旋转部件的不平衡、结构松动、运动部件磨损等原因造成的。
振动不仅会对机械设备自身造成损害,还会传导到周围环境,产生噪声。
因此,对机械振动进行控制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1. 振动控制方法(1)改善机械结构:通过改善机械结构、加固连接部件等方式,减小振动的产生和传播。
(2)安装隔振设备: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安装隔振装置,如隔振垫、隔振座等,能有效减弱振动的传导。
(3)使用减振器:如液体阻尼器、弹性元件等,能够吸收和减弱机械设备的振动。
(4)动态平衡:对旋转机械部件进行动平衡处理,消除旋转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2. 振动分析方法(1)频率谱分析:通过将振动信号转换为频谱特性,了解振动的频率分布情况,进而分析振动产生的原因。
(2)时域分析:通过观察振动信号的波形,分析振动信号的幅值、周期等,来了解振动信号的特征。
(3)模态分析:通过对机械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其固有频率和振型,从而找出振动的主要模态。
二、噪声的控制与分析噪声是由机械设备振动、震荡等运动形式引起的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干扰和伤害。
因此,噪声的控制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噪声控制方法(1)降低噪声源:采用减振、减震、减振等方法减少机械设备本身的振动和噪声产生。
(2)吸声材料:在机械设备的周围墙面、天花板等处使用吸声材料,如声吸板、隔音墙等,来吸收噪声。
(3)隔音措施:在机械设备和噪声敏感区域之间设置隔音设备,如隔音门、隔声窗等,来阻断噪声传播。
2. 噪声分析方法(1)声谱分析:通过将噪声信号转换为频谱特性,了解噪声的频率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噪声的来源。
第十章 噪声与振动第一节 声学基础声音(包括噪声)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首先要有产生振动的物体,即声源,其次要有能够传播声波的媒介,最后还要有声的接受器,如人耳、传声器等。
一、声音的基本性质声音(sound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形式就是声波,处于一定频率范围内(20~20000Hz )的声波作用于人耳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
当人们用手拨动琴弦,弦即振动并同时发出声音,这里琴弦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
通常我们把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sound source )。
声源不一定都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也会产生声音,如海上的浪涛声和火车的汽笛声。
如果将一个发声物体置于一个真空的罩子内,声音则传不出来,因此声音的产生除了要有振动的物体外,还必须要有传播声音的媒介物质,它可以是空气、水等流体也可以是钢铁、玻璃等固体。
物体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但并不是物体产生震动后一定会使人们得到声音的感觉。
因为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只是在20~20000Hz 之间,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称可听声,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infrasound ),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ultrasound )。
次声和超声对于人耳来说都是感觉不到的。
描述声音高低的物理量是频率,描述声音强弱的物理量有:声压、声强、声功率以及各自相应的级,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评价量是响度、响度级。
1. 1. 声压与声压级声源的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传播所涉及的区域称为声场(sound field )。
当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声场中某一点的空气分子在其平衡位置沿着声波前进的方向发生前后振动,使平衡位置处空气的密度时疏时密,引起平衡位置处空气的压力相对于没有声音传播时的静压发生变化。
我们将该点空气压强相对于静压强的差值定义为该点的声压(sound pressure )。
在连续介质中,声场中任一点的运动状态和压强变化均可用声压表示。
10402-=Ll L 噪声定义:(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正常生产和学习的声音或对人交流干扰的声音。
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源;2、交通噪声源;3、建筑工地噪声源;4、商业噪声源。
世界四大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噪声特点:区别于物理化学污染,噪声与振动源消失后没有延迟。
机械振动的三种方式: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阻尼振动:(1)两种方式:摩擦阻尼、辐射阻尼; 阻尼振动方程:受迫振动:(1)方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受迫振动的三种控制方式:1、ω>>ω0 质量控制;2、ω<<ω0 弹性控制;3、ω≈ω0 阻尼控制。
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v=f λ声强: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能。
声压:空气压强在大气压强附近的起伏变化部分。
声强级: 声压级:错误!未指定书签。
听阈声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1000Hz 纯音情况下)痛阈声压:20Pa (在1000Hz 纯音情况下)声功率级:错误!未指定书签。
声压与声强的关系: I=p 2/(ρ0×C) ρ0:空气密度 1.29kg/m 3; C :声速 340m/s 。
频谱分析:由于噪声是一个混合音,在噪声控制过程中了解噪声源所发生的频谱特性,掌握噪声成分及大小,详细分析噪声的频率组成及各频率声压的大小。
高频噪声:1000Hz 以上;中频噪声:300~1000Hz ;低频噪声:500Hz 以下。
可听音范围内:20~20000Hz 1/3倍频带与倍频带之间的关系:1:21/3:22/3:2声强的叠加:I 总=I 1+I 2+…+I n ;声压的叠加:P 总2=P 12+P 22+…P n 2加速度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
a ref =10-6m/s 2点声源在自由场距离加倍,声压级衰减6dB; 线声源在自由场距离加倍,声压级衰减3dB 。
声压衰减系数由经典(空气)吸收和分子吸收两部分组成。
噪声与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噪声和振动作为两大环境污染因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长期暴露于噪声和振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噪声的危害噪声是一种不规则波动的声音,其强度的大小决定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下,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首先,噪声会增加人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其次,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体产生压力反应,影响睡眠质量,引发失眠和焦虑等问题;此外,噪声还会干扰人们的专注和思考,降低工作和学习效果,对整个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二、振动的危害振动是物体颤动时产生的机械运动,同样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人体暴露于强烈振动下,容易引发肌肉疲劳、骨骼变形等疾病。
特别是在一些冶金、采矿等工作场所,工人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下,容易导致手臂震颤综合征、颈椎病等职业病。
此外,振动还会损坏建筑物和设备,对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三、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方法为了减轻噪声和振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减少噪声和振动源要从源头上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静音技术和减振器等装置,降低机器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水平;在建筑过程中,可以使用隔音材料和减震装置,控制噪声和振动的传播。
2. 隔离噪声和振动传播路径通过隔离噪声和振动传播路径,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扩散。
隔离措施可以包括在建筑物中增加隔音墙、隔音窗等设施,降低噪声的传播;对于机械设备,可以采用减振装置,减少振动的传导。
3. 个人防护在噪声和振动环境中,个人可以通过佩戴防噪耳塞、防振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对噪声和振动的暴露,保障自身的健康。
4. 加强监测和管理各个领域需要建立严格的噪声和振动监测体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过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噪声和振动超标情况,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减少危害。
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
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隔离措施:通过在振动源和接收器之间插入隔离材料或结构,减少振动传递。
常见的隔离措施包括悬挂、减震器、隔音墙等。
2. 吸声措施:使用隔音材料或结构将噪声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噪声的传播。
常见的吸声措施包括吸声板、吸音垫等。
3. 减振措施:通过改变振动源或接收器的特性,减少振动的幅值或频率。
常见的减振措施包括减振器、阻尼材料、减振片等。
4. 声屏障:设置物理屏障,阻隔噪声传播的路径,降低噪声的传播。
常见的声屏障包括隔音墙、隔音门等。
5. 合理设计:在产品或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考虑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因素,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
6. 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或损坏导致噪声和振动的增加。
7. 教育与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噪声和振动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减少噪声和振动对工作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总结起来,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隔离措施、吸声措施、
减振措施、声屏障、合理设计、维护与保养以及教育与培训。
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噪声与振动控制引言:噪声和振动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无论是在家庭、城市还是工业环境中,噪声和振动都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噪声和振动控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和工程领域。
本文将探讨噪声和振动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以及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一、噪声和振动的基本概念1. 噪声的定义和特点:噪声是指对人耳有害或令人不快的声音。
根据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噪声可被分为不同类型,如低频噪声、高频噪声和冲击噪声等。
噪声会对人的听力、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振动的定义和特点:振动是指物体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周期性运动。
振动可能由机械设备、交通工具或环境因素引起。
不良的振动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造成眩晕、恶心或骨骼疼痛等。
二、噪声和振动的产生原因1. 工业过程和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和机械运行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和振动。
这些噪声和振动可能来自于机械零件的摩擦、冲击或共振等。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减少噪声和振动不仅可以改善工作环境,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交通运输: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行也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车辆的引擎、轮胎和路面的摩擦都会导致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交通噪声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
三、噪声和振动控制的方法与技术1. 声音吸收和减振材料:合适的吸声材料和减振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的产生和传播。
比如,在机房和音乐工作室中使用吸声材料,可以降低声音的反射和传播;在车辆和机械设备中使用减振材料,可以降低振动的传播。
2. 声屏障和振动隔离:声屏障和振动隔离可以将噪声和振动源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
在城市环境中,建设高效的声屏障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在工业场所中,使用振动隔离设备可以减少机械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控制源头噪声:控制源头噪声是最有效的噪声控制方法之一。
通过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可以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引言机械系统的振动与噪声是一个在振动工程学中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振动与噪声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而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研究成果可以优化机械系统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并介绍其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一、振动与噪声的来源和影响1.1 振动的来源机械系统的振动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不平衡、不对称和受力不均匀引起的动力振动;运动零件的间隙和接触表面引起的结构振动;外部激励引起的冲击振动等。
这些振动源使机械系统产生频率、幅值和相位的变化,进而引发噪声问题。
1.2 噪声的影响机械系统的噪声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损伤、心理疾病、血压升高等健康问题。
同时,噪声还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和景观环境。
二、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原理2.1 振动控制原理振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振动幅值或改变振动特性,以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
振动控制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压制振动源和控制振动传递路径。
其中,对源头振动进行减震、减振和减噪是主要手段之一;减少振动能量传递途径,通过使用隔振和吸振装置来控制振动的传递路径。
2.2 噪声控制原理噪声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减少噪声源的产生和限制噪声的传播。
减少噪声源产生的方法包括减振、隔振、包覆和阻尼等技术。
限制噪声传播的方法包括隔声、吸声、反射和折射等技术。
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以降低机械系统的噪声水平,提高环境和人体的舒适度。
三、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3.1 振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振动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层面。
例如,在发动机和电机的设计中,通过改变材料和结构,采用减振装置、动平衡技术和动态刚度控制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振动产生和传递。
在航空航天领域,减振控制技术被用于控制飞机结构的振动,提高飞行性能和乘客舒适度。
1.摩擦阻尼:摩擦阻力越大,能量减少的越快,振动停止的越快的阻尼。
辐射阻尼: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临近指点的振动,使振动的能量向周围辐射出去,变为波的能量,振动能转变为声能的阻尼。
2.当w远小于w0时,振动系统的特性主要有弹性力决定。
当w远大于w0时,振动系统的特性主要又物体的质量决定3.城市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噪声,生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日常生活噪声4.声强:在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音能5.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出来的总声能量。
6.声压:声波在空气传播过程中,引起空气指点振动,致使空气密度发生变化,这时,空气压强就在大气压附近迅速地起伏变化,这个压强起伏部分称为声压7.频谱分析:在噪声控制中,要了解某噪声源所发出的噪声特性,往往需要详细分析它的各个频率成分和相应的强度8.a距离很近看成点生源距离加倍减6分贝b距离很远看成线生源距离加倍减3c过度看做点生源减69.反映空气吸收的声压衰减系数由经典吸收和分子吸收组成。
经典吸收:由空气的粘滞性、热传导等因素引起的声能损失。
分子吸收:由空气中氧分子和氮分子振动所引起的声能损失10.为什么顺风声波传的远为什么白天比黑天传的远11.响度级:描述声音在主观感觉上的量12.A声级:人们在噪声测量中用A 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代表噪声的响度大小13.等效连续A声级,是指在声场中的某一个位置上,用某一段时间内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的噪声大小,这个A声级就叫14.声暴露级;是衡量瞬态噪声中所含能量大小的量,常用来表示所发生孤立噪声时间的能量15.一个基本测量系统有传声器、衰减器,放大器、待通滤波器(分析噪声频率成分),计权网络(模拟人耳特性设计的滤波线路),指示仪。
传声器是一个能把声压信号成比例的转变成电压信号的换能元件。
放大器和衰减器配合使用能使相当大范围内的电信号不是失真的放大。
16.声级计的分类:普通声级计,精密声级计,脉冲精密声级计,积分精密声级计,频谱声级计17.工厂现场噪声测量:测点应接近噪声源,关闭其他声源,根据尺寸外形确定距离,背景噪声的影响,均匀选择测点,进排气口测点。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与噪声控制振动和噪声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者的舒适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合理地进行振动与噪声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法。
一、振动与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是由于机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周期性的力或扭矩,并通过结构传递到机械设备的各个部件上。
这些周期性的力或扭矩会引起系统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因此,要控制振动与噪声,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结构优化:通过改善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减少系统的共振频率,扩宽共振频带,降低共振幅值,从而减小振动与噪声的产生。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优化材料、合理布局、增加刚度等方法来实现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效果。
2.降噪处理:对于已经产生的振动与噪声,可以通过降噪处理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常用的降噪处理方法包括:隔离措施、吸声材料的应用、噪声源的隔音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噪声的传递和辐射,从而实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
二、常用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在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包括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三种。
1.主动控制:主动控制是指通过外部能量源对振动与噪声进行控制。
常见的主动控制方法包括振动源的消除、控制力的反向激励等。
主动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振动与噪声,但其设计和实施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2.被动控制:被动控制是指通过结构的刚度、阻尼等特性来降低振动与噪声。
常见的被动控制方法包括添加阻尼材料、改变结构刚度等。
被动控制方法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对于一些高频振动与噪声的控制效果较差。
3.半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是指通过在结构中引入可调节的元件,根据系统的振动情况动态调整控制参数,从而实现振动与噪声的控制。
半主动控制方法综合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
三、案例分析: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以某机械设备为例,该设备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振动与噪声,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者的舒适度。
机械振动和噪声1. 简介机械振动和噪声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问题。
振动是物体在作往复运动时所产生的周期性波动,而噪声是指不理想的声音。
机械振动和噪声不仅会对机械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还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机械振动和噪声以及采取措施来控制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2. 机械振动2.1 振动的分类机械振动可以分为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两种类型。
2.1.1 自由振动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发产生的振动。
它可以分为简谐振动和非简谐振动两种类型。
•简谐振动:在简谐振动中,物体的运动满足正弦函数的规律。
比如,弹簧振子和摆钟的振动都属于简谐振动。
•非简谐振动:非简谐振动是指物体的运动不满足正弦函数的规律。
比如,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外力可能使振动变得非简谐。
2.1.2 受迫振动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驱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
驱动力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
受迫振动的频率可以与驱动力的频率相同,也可以不同。
2.2 振动的参数为了描述和分析机械振动,有一些常用的参数需要了解。
•振幅:振动的振幅表示物体运动的最大偏离位置。
•周期:振动的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极点到相邻极点所需的时间。
•频率:振动的频率是指振动的周期数在单位时间内的数量。
•相位:相位表示振动的位置关系,在给定的时间点上,不同振动的相位可能不同。
2.3 振动的控制和减小控制和减小机械振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以降低共振频率。
•使用阻尼器来减小振动的幅度。
•增加附加质量来改变振动的频率。
•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减少机械振动的产生。
3. 噪声3.1 噪声的分类噪声可以分为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两种类型。
3.1.1 外部噪声外部噪声是指来自于机械系统周围环境的噪声,比如交通声、工厂噪音等。
3.1.2 内部噪声内部噪声是指机械系统自身产生的噪声,比如机械零件的摩擦、振动等。
3.2 噪声的评价指标为了对噪声进行评价,通常使用以下几个指标:•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表示声音的强度,单位为分贝(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