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的中医外治法近况
- 格式:pdf
- 大小:345.21 KB
- 文档页数:4
乳腺增生外治方
*导读:中医认为脐(神阙)能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填塞贴敷在肚脐内,药物通:过脐部快速吸收,沿经络至……
中医认为脐(神阙) 能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填塞贴敷在肚脐内,药物通:过脐部快速吸收,沿经络至脏腑,起到调和脏腑功能、畅通气血的作用,能洽疗多种疾病。
乳腺增生:取蒲公英、香附、白芷、薄荷各15 克;紫花地丁、瓜蒌、丹参各9克,研成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末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1次.,8次为一疗程。
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表现为胸。
闷嗳气、乳房胀痛,或结节随喜怒而消长。
治疗乳腺增生组方
乳腺增生病(秘方数:11)
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秘方
急性乳腺炎秘方。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
面对有限增生问题,女性可以注意了解一些中医治疗和调理的方法,因为中医治疗调理可以从内而外,同时还可以避免副作用问题的发生,其中可采取药物外敷或者是中药内服的方式。
★ 1、中成药外治法:
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
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
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2、敷药疗法:
取芒硝60克,生南星、蜂房各20克。
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于乳腺增生处。
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
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3、药醋疗法:
取补固脂150克,蜈蚣10条,食醋1000毫升,密封浸泡半月即成。
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同时取补固脂适量,文火炒黄,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
1月为1疗程,连续1~3个疗程。
可通络散结。
★ 4、好心情
没错,乳腺增生最怕的就是你心情好!因为心情好了,卵巢的正常排卵就不会被坏情绪阻挠,孕激素分泌就不会减少,乳腺就不会因受到雌激素的单方面刺激而出现增生,已增生的乳腺也会在孕激素的照料下逐渐复原。
★ 5、睡觉规律
睡眠不仅有利于平衡内分泌,更给体内各种激素提供了均衡发挥健康功效的良好环境。
团结的力量大,各种激素协同合作自然能打败乳腺增生。
中药外治法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中的应用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组织内的腺体、间质和脂肪组织发生不规则增生,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内分泌失调、情绪紧张、体质虚弱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药外治法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本文主要针对进行探讨。
一、中药外治法的概念及作用机制中药外治法,即以中药草药、中药制剂、中药粉末等外用方式治疗疾病。
中药外治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的主要作用包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排毒,减轻乳腺组织充血水肿,缓解乳房疼痛,清除病灶毒素,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
二、中药外治法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1.鉴赏草药配方:逍遥散逍遥散为中药外治法中的经典草药配方,主要成分包括白芷、当归、乌药等,药物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痛的功效,常用于乳腺增生病的外治疗法中。
2.瘀血化痰胶囊瘀血化痰胶囊为中药外治法中的常用药物,主要成分包括三七、蒲公英、黄连等,药物组合具有活血化痰,消肿痛,调理内分泌等功效,适用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3.乳腺增生贴膏乳腺增生贴膏是中药外治法中常用的外用贴膏,主要成分包括当归、木瓜、白芷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痛,促进淋巴排毒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乳腺增生病症状。
三、中药外治法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1. 中药外治法结合针灸疗法中药外治法与针灸疗法结合应用可以相辅相成,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平衡气血,激活机体的自愈能力,增强中药外治法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 中药外治法结合饮食疗法中药外治法结合饮食疗法可以全面治疗乳腺增生病,饮食疗法可以通过调理体内湿热、排毒养血,促进机体恢复平衡,增强中药外治法的疗效,使疗效更加显著。
3. 中药外治法结合运动疗法中药外治法结合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增强体质,促进淋巴排毒,加速病灶恢复,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使疗效更加显著。
四、中药外治法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 患者在使用中药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时应选择正规机构,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药品,保证用药安全。
中药外治乳腺增生的临床进展中药外治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报道很多,组方也多种多样,敷贴部位多变,通过总结近十年的文献,对目前常见的中药外治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疗效,一方面希望能够为临床工作者在治疗该病并决定选用中药时提供参考和比较,另一方面希望为中药外治法治疗此病提供思路。
希望可以促进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
标签:中药外治;乳腺增生;敷贴部位乳腺增生是乳房最常见的疾病,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临床特征,经前加剧而经后减轻,好发于2040岁左右的妇女。
属中医“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等范畴,临床多从肝气郁结,冲任失调,痰气互结,气滞血瘀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具有悠久的传承,使用方便,外用可使药力直达患处,亦可作用于经络穴位,故作用较内服更加明显,为探讨外治法的规范化治疗,现总结近10年的临床治疗如下。
1乳房局部用药马民等以活血散结中药药贴(玫瑰花、橘核、丁香、当归、乳香、肉桂、麝香、冰片等)外用选择肿块和痛点显著处;对照外用散结乳癖贴膏配合乳康片内服。
徐利等将九香虫、鹿角胶、淫羊藿、白附子、延胡索、橘核、皂角刺等13味中药制成乳增宁贴膏治疗乳腺增生,对比散结止痛膏的疗效。
郭智涛等观察蜂房方(由炙蜂房、公丁香、荜茇、细辛、制乳香、制没药、姜黄、生半夏等药组成)外敷乳房治疗乳腺增生与神威膏微火化开外贴或乳核散结片(柴胡、当归、郁金、昆布等)对比。
陈刚用复方灵仙膏(柴胡、八月札等23味药,加上月桂氮酮,红外陶瓷粉)治疗乳腺增生。
魏馨林观察外用乳腺康贴剂与口服三苯氧胺治疗效果。
刘世泽等观察乳腺康贴剂(猫爪草、元胡、天葵子、山慈菇、凤仙子、香附、皂角、木鳖子、三棱、橘仁)通过乳房帖敷靶向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何清源等用乳癖消熨剂(将蒲公英等15味中药混合)治疗与乳癖克贴对照。
黄瑛观察常规对症(口服乳宁颗粒、三七片、维生素E等)治疗,加土豆外敷土豆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
张丽芬采用外用散结乳癖贴膏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患者。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标签:乳腺增生病;内服外敷;加味逍遥散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结构不良症的良性增生的早期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伴乳房疼痛,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或情志不畅时加重,经后缓解或消失。
近2年来,笔者跟随导师和建清主任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观察治疗4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47岁,20~35岁30例占71%;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 a;未婚者2例,双侧乳腺增生占71%,单侧乳腺增生占29%。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症,结合红外线检查,部分患者结合钼靶X线和组织学病理检查排除其它肿瘤疾病。
2 治疗方法月经正常者,从行经期间治疗,以加味逍遥散为主方,药物组成:柴胡15 g,当归15 g,白芍20 g,茯苓30 g,白术15 g,生姜3片,薄荷10 g,大枣15 g,皂刺15 g,浙贝母10 g,夏枯草10 g。
胀痛甚者加川楝子10 g,延胡索15 g;肿块质硬者加三棱20 g,莪术20 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内服,20剂为1 个疗程,下1次行经期开始第2个疗程治疗。
同时配合外敷温阳散结散:内含制乳香、制没药、白芷、水蛭、鹿角霜、夏枯草各等份研细末,湿敷贴于局部包块处,用乳罩固定,每天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禁止用于乳头及皮肤破溃处,如出现局部药疹者停用,配合局部外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后可好转。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治愈:乳房肿块消失。
片状肿物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红外线扫描为正常乳腺图像,随访3个月未复发;好转:单侧乳房或双侧乳房肿块质地变软,肿物缩小2/3,经前症状明显缓解,近红外线检查比治疗前好转;未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或增大。
3.2 治疗结果本组42例,其中1例因外用药皮肤过敏停用,治愈30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
乳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乳腺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上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增多等症状。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悠久而丰富,而西医也有一套科学的治疗体系。
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对乳腺增生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达到疗效。
一、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乳腺增生主要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气血循环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方法包括:1. 中药调理:选择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益母草等进行汤剂煎煮,通过口服或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
2. 中草药浴:将一些具有清热化湿、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草药,如艾叶、红花等煮成浓缩液,加入温水中浸泡或洗澡,可改善局部循环。
3. 针灸疗法:通过经络刺激,调整气血平衡。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太溪等,可缓解乳房胀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促进淋巴回流、乳腺液排泄,减轻肿胀感。
可以在患者自我按摩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推拿师的指导进行。
二、西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乳腺增生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方法包括:1.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雌激素类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改善乳腺增生引起的乳房胀痛、结节增多等症状。
2. 手术治疗:对于乳腺增生较严重、伴有明显的囊肿或肿块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3. 放疗治疗:对于存在疑似肿瘤的患者,可以进行一定次数的放疗,以减轻疼痛和缩小肿块。
4. 心理治疗:乳腺增生患者常常伴有担忧、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可以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如中医的中药浴、针灸疗法等可以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方法包括:1. 中药熏蒸:将具有活血化瘀、祛湿止痛作用的中草药,如艾叶、川芎等制成粉末,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进行乳房熏蒸。
既可以起到中药的治疗效果,又可以提高药物渗透性,加快治疗速度。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12期乳腺增生的临床主要症状是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于经前加剧,行经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近年来乳腺增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的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据调查我国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且发病人群以30~50岁的女性为主[1]。
中医外治疗法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对人体脏腑、气血经络进行整体调节的过程,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渗透、黏膜吸收、穴位刺激等产生疗效,从而迅速地缓解症状,疗效显著,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
乳腺增生病症的中医外治法有很多,近年各种传统特色疗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将近年临床上常用外治方法归纳如下。
针刺治疗《圣济总录》曰:“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
”通过针灸,可使气血流畅,经络疏通,乳络畅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李秀根据月经周期[2],即月经前10d 或经后3d 针刺肝、脾、肾的背俞穴,治疗35例,痊愈25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100%。
陈梅等用针刺治疗50例乳腺增生[3],选取两组穴位交替使用,1次/d,10次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或特殊针刺法比单纯针刺疗效更显著。
欧阳湘云采用针刺后[4],主穴加拔罐,2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7%。
颜雪珍等将7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成两组[5],治疗组采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80.0%。
肿块缩小程度P <0.05,治疗组缩小乳腺增生肿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万欢等采用火针点刺乳腺所有肿块的方法结合常规针刺穴位治疗40例患者[6],治愈2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0.0%,且复发率极低。
黄桂兴将109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7],治疗组采用针刺脐周八穴及背俞穴埋线。
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特别是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体内气血失调、肝郁气滞、痰湿内蕴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时,通常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或拔罐疗法等综合手段。
本文将探讨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个体的病情,中医医师会针对气血失调、肝郁气滞、痰湿内蕴等不同的病机,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白芍、丹参、川芎、当归等,这些中药具有调节气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等功效,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活血化瘀、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3.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一种外治手段。
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附着罐子,将罐子内的空气抽出,形成负压,从而产生吸引力,调节气血运行。
对于乳腺增生引起的乳房胀痛、结块等症状,拔罐疗法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二、中医治疗效果评估1. 疗效评估指标: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可以从症状缓解、体征改善和相关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常用的疗效指标包括疼痛缓解程度、乳腺肿块大小变化、乳腺触痛点数改善等。
2. 疗效评估方法:评估乳腺增生中医治疗效果可以采用病情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应及时记录,比如疼痛的程度、触痛点的数目等。
同时,可以通过乳腺超声、乳腺X线等辅助检查来评估治疗效果。
3. 效果评估标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评估标准一般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级别。
显效是指明显缓解或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是指症状有所缓解,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则是指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评估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指标,还应综合患者的整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中药外敷良药,巧治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主要多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及黄体素下降,雌激素升高所致。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乳腺组织的周期性增生会随激素的调整而复原。
外敷芒硝具体方法是:取芒硝,生南星、蜂房若干克。
上药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于乳腺增生处。
每次换药1次,以愈为度。
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研制而成的结晶体,归胃、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芒硝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有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的功效。
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积滞便秘、肠痈肿痛,能有效清除胃积气积液、细菌及毒素。
临床试验证实,其外敷具有消炎止痛、预防感染、促进脓肿吸收,改善局部微循环等功效。
尤其在缓解腹痛腹胀、防止腹腔炎性包块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天南星在外用是必须生用的,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临床上对痈肿、痰核、蛇咬、跌打损伤等,均有一定解毒、消肿、定痛的作用。
蜂窝在结构上就颇似女性的乳房组织,生蜂窝又叫露蜂房,具有抗菌消炎、养肺润肠、解毒护肝、强行造血、改善睡眠、促进组织再生等功效。
蜂窝中的蜂蜡和少量的蜂胶,可以减缓并清除肿痛。
现在医院给伤口换药常用凡士林,因为它极具防水性,有很好的保湿作用。
这是一种合理将中药研成细末,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的办法,效果很好,非常值得推广。
外敷蒲公英具体的外敷方法是:取蒲公英5~10克捣烂,加适量凉开水或浓度为50%的酒精调成糊状,直接敷与肿胀疼痛处,厚0.5~1厘米,外敷塑料薄膜,可以用绷带包扎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同时还可以用蒲公英、野菊花各30克,煎水内服。
古人常会用蒲公英治疗各种“乳痛”病症。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由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具有解毒消肿、散结止痛的功效,中医常用来外敷或内服医治疗各种硬结。
因此,敷蒲公英减轻乳腺增生症状有一定的道理。
温馨提示在初春季节采集新鲜蒲公英,效果更佳。
在母乳喂养期,可以用蒲公英、金银花泡水喝,有散结通乳之效。
双侧乳腺增生病的中医疗法文章导读乳腺增生是女性比较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不论是二十多岁的女性还是四十岁的妇女,都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一般都是以腺体增生为主,而且这种疾病可能会产生恶变,一旦恶变就会直接变成乳腺癌。
可以说,这种疾病对于女性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那么,双侧乳腺增生病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中药治疗:一、中医内病外治法(外敷法)乳癖(乳腺增生症)临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且多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或伴乳头痛、溢液。
其发病率已占乳腺病的首位,国内外研究表明乳癖(乳腺增生)病与乳癌的发生有肯定联系,乳腺上皮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中药散结乳安贴就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体系下,经二十多种中药炮制而成,治疗效果非常好。
其治疗过程如下:1、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乳头乳房及肝经循行之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于怫郁。
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情绪变化有关。
肝郁气滞在乳癖发病学上有重要影响。
七情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结于肠子络则疼痛结块,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治疗乳癖的主要原则。
2、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证特征性表现。
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致肝气不畅,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内,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下不能充胞宫,上不能溢乳房,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
经前冲任血液充盈,乳房肿痛加重,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减轻。
可见乳癖者出现血瘀证势所必然,治疗中必须重视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作用。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方法:将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中医外敷治疗,经一月后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4.29%。
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良好。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外敷、临床观察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乳腺病,有一种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特点。
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且部分乳腺增生病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有4%可发生癌变。
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所致。
中医认为肝气郁滞是主要发病原因。
临床以肿块、疼痛、经前加重为主要特征。
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70例乳腺增生的患者以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8-49岁;病程1-12年,平均4年:一侧乳房患病25例,双侧乳房患病45例。
全部病例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
1.2治疗方法(1)外敷中药方组成;生大黄10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黄柏80克,香附50克,风化芒硝5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元胡30克,冰片40克。
(2)治疗方法;将以上中药经提取、浓缩加工为药膏,使用时直接敷于乳房皮肤上,每贴用8个小时,每盒4贴,4盒为1个疗程。
2结果2.1疗效评价参考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的疗效判断标准分为:(1)临床痊愈:乳痛及乳腺肿块消失。
(2)显效:乳痛消失,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
(3)有效:乳痛消失或减轻,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
(4)无效:乳痛未减轻或反而加重,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2.2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9%。
3讨论乳腺增生病是西医学名称,中医称此病为“乳癖”。
英枯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86例,有效率96.5%,只需4味药,简单方便英枯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86例张英杰周丽君崔国新(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东树林社区卫生服务站,024000)乳腺增生症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本病是乳腺组织的非炎症、非肿瘤的良性疾病。
笔者在临床中对近期的86例患者用自拟英枯散外敷治疗,取得确切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女性患者86例,年龄25-45岁;发病部位在乳房部内上象限27例,外上象限32例,内外均有27例;增生大者3.0 cm X 4. 5 cm,小者直径1-2 cm。
治疗方法自拟英枯散组方:蒲公英10g,夏枯草10g,制白附子7g,连翘7g,鸡蛋清适量。
将上药研为极细粉末,用鸡蛋清把药末调成糊状,敷于患者乳房患处约7 cm的直径区域。
用纱布覆盖上而,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时间约2 min,取下后温水清洗。
15 d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除,半年以上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肿块变小;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肿块无明显改善。
结果:86例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66例,占76. 7%;有效17例,占19. 8%无效3例,占3. 5%;总有效率96.5%。
典型病例患者,女,38岁。
长期情志不遂,半年前发现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和右侧乳房外下象限分别有多个大小不一的肿块,其中大者直径1.5 cm,小者约0. 5 cm,伴胸间肋胀,善郁易怒,心烦口苦。
曾在某医院治疗,疗效不佳,遂来本处就诊治疗。
体检:心电正常,肝脾未触及,锁骨上淋巴结、腋下淋巴结未触及,B超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1. 8 cm X 0. 9 cm扁平状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活动度良好。
右侧乳房外下象限1. 7 cm X0. 8 cm圆盘状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活动度良好。
中医诊断为乳癖,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症。
给予英枯散外敷2个疗程,患者乳房肿块减小,3个疗程肿块消失,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痊愈。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126例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26例,均为女性。
16~20岁3例,21~30岁44例,31—40岁57例,40岁以上22例;触诊一侧或双侧乳房有大小不等的扁平肿块或条索状或串珠状结节,包块最小lcm X 1.5cm、最大4cm×4.5cm,包块质韧、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与皮肤、胸肌、筋膜无粘连。
双腋下均无淋巴结肿大。
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及触痛,疼痛多与月经及情志变化有关。
彩超检查排除其它乳腺病变。
参照《实用中医乳房病学》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用洛阳千草堂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千草堂贝甲乳腺贴,药物组成:浙贝母、鳖甲、乳香、红花、没药、茯芩、香附、夏枯草、蒲公英、丝瓜络、穿山甲等,经过二十几道工序制成千草堂贝甲乳腺贴。
直接贴于乳房不适部位,每天1次,根据串处面积大小,一次1-2贴,两天更换一次,经期停用。
15天为一周期,3个周期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痊愈:乳房肿块及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内无复发。
显效:乳痛消失,肿块直径缩A~l/2以上。
有效:乳痛减轻,肿块缩小不足1/2或肿块直径缩小1/2以上,但疼痛不减轻。
无效:乳房肿块缩小不足1/2或增大,乳痛无减轻。
4 治疗结果痊愈59例(46.83%),显效28例(22.22%),有效30例(23.81%) ,无效9例(7.14%),总有效率92.86%。
5 讨论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
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冲任失调,气滞血瘀。
中药千草堂贝甲乳腺贴以疏肝理气为主,加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通乳络,调节雌、孕激素及血清泌乳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目的。
贝甲乳腺贴组方中的浙贝母、鳖甲、制川乌、乳香、红花、没药、茯芩、香附、夏枯草等合用能活血化瘀,是治疗乳腺增生的经典组合。
方中香附功效在于理气解郁,活血化瘀,能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当归、红花有补血活血、化瘀止痛消肿作用;没药、夏枯草治乳痛症,乳腺管扩张,乳房肿块,乳叶增厚,乳房结节性颗粒等。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的中药外敷方法...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的中药外敷方法,可消肿散结止痛,效果显著!
将丹参、吴茱萸、丁香、陈皮、檀香,天南星碾成细粉备用,用时装入布袋中,加入陈醋加热,用纱布固定,热敷时间为30分钟,5 天治疗1次,可重复使用。
中医学上,乳腺增生症属于“乳癖“范畴。
中医认为,肝郁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它可单独致病,也可能导致冲任失调而发病。
临床表现:患处胀痛或触痛,经期加重;肿块多为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节,与皮肤不粘连,活动度可以,皮色正常。
经期增大,经后缩小,随情绪波动变化。
上述外敷所用药物:丹参活血消肿,祛瘀止痛,吴茱萸温经散寒,丁香温肾助阳,陈皮理气化痰,檀香行气止痛,生南星外用消肿散结止痛。
并且通过加入陈醋加热改善局部循环,增加药物吸收效果,可持续发挥散结止痛作用。
搭配内服,效果会更好。
关注@中医非遗传承人买建修,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心]
#头条健康##乳腺#。
中药方分享: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来源--头条“中医李中玉教授”
这个方是在乳腺治疗上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外敷方,选用的药材也是很方便获取,对于患者来说简单易操作。
敷药疗法:取芒硝,生南星、蜂房3:1:1。
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于乳腺增生处。
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
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芒硝外敷具有清热、消肿、止痛、散结的功效。
芒硝外敷可用于淋巴结炎的红肿、疼痛的治疗;还可用于乳腺炎以及毛囊炎初期没有化脓阶段的红肿、疼痛的治疗,外敷后可起到较好的消肿、止痛、散结的作用。
生南星祛风止痛的效果非常好,还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散结消肿的功效。
乳腺增生患者会伴随疼痛,生南星也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蜂房是一种中药,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外敷,有攻毒、祛风止痛的功效,对于各种皮肤肿痛缓解和治疗作用。
蜂房煎汤内服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蜂房对人体的皮肤有着很好的滋养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能抑制多种病毒对人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