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借鉴)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借鉴)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借鉴)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借鉴)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

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地丁、皂角刺、乳香、没药、浙贝、赤芍、山慈菇、白芷、蒲公英、玄参、夏枯草、龙葵、当归等。

4.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白芍、鸡内金、焦三仙、鸡血藤、阿胶等。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兼以解毒。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玉竹、生黄芪、白术、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焦三仙、夏枯草、花粉、浙贝母、猫爪草等。

6.瘀毒互结证

治法:益气化瘀解毒。

推荐方药:桃红四五汤加减。桃仁、红花、生黄芪、党参、鹿角霜、熟地、川芎、龙葵、半枝莲、全蝎、土茯苓、白芍、元胡、水蛭等。

自汗明显者加浮小麦;患侧上臂肿胀加络石藤、桑枝、路路通;便秘者加制大黄,火麻仁;眠差者加夜交藤、炒枣仁;呕吐加砂仁、半夏;白细胞减少及贫血加阿胶、紫河车;血小板减少加茜草、大枣,鹿角胶;免疫功能低下加仙灵脾;解毒抗癌加半枝莲、浙贝母、蜂房、山慈菇、木鳖子、夏枯草、龙葵等(根据病情可选择数味药物)。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类中成药如贞芪扶正胶囊(颗粒)、健脾益肾颗粒、参芪十一味颗粒、生血丸、生血宝颗粒等。或化瘀散结、解毒消肿类中成药如西黄丸(胶囊)、小金丸(胶囊)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患者病情,中医辨证结合辨病选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康艾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鸦胆子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

(四)外治法

根据病情选择穴位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封包治疗、热奄包治疗等外治法。用于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手足综合症,末梢神经病变、恶性胸腔积液等。

1.中药联合理疗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①中药:

推荐方药:柴胡、郁金、路路通、当归、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车前子、水蛭、桂枝。水煎内服兼外洗,每日一剂。

②理疗:

中医按摩治疗:首先按摩淋巴水肿肢体附近的正常功能的淋巴管以改善淋巴回流,然后反复按摩水肿肢体,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方向进行向心性按摩。

压力泵治疗: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仪,将可充气的袖套置于水肿肢体,间断地充气,使水肿液向心流动,每次治疗15分钟,每日一次。

2.中药泡洗治疗末梢神经病变

治疗方法:生黄芪、当归、红花、黑附片、川乌、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路路通等,装入布袋中加水2000ml,煎煮30分钟,晾至适宜温度(水温约35℃~40℃),泡洗双手、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3.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治疗方法:生黄芪60g,牵牛子20g,桂枝10g,猪苓20g,莪术30g,桃仁10g,薏苡仁60g等。水煮2次,浓缩后酌加冰片少许及赋型剂。外涂患侧胸壁,外覆保鲜膜保持湿润,每24小时换药一次,两次之间间隔2~4小时。

(五)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用于化疗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等神经毒性、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

1.针灸治疗肿瘤合并焦虑抑郁状态

适应证:适用于确诊为焦虑抑郁状态的肿瘤患者。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针具: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25mm、¢0.35mm。

手法:将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捻转至患者产生酸麻胀感为度。留针三十分钟。

疗程:每周5次,共观察六周。根据辨证论治,可随证加减适当穴位。

2.针刺治疗恶心呕吐

适应证:适用于恶心呕吐患者

取穴:双侧内关、足三里、太冲及中脘,呕吐特别严重者,加经外奇穴“止吐穴”(掌面腕横纹正中下0.5寸)。

手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5~40mm毫针,快速刺入皮

下,足三里针刺1.5~2.0cm,内关穴针刺0.5cm,中脘穴针刺1.0cm,太冲穴平刺1.0cm,至“得气”后,双侧内关穴同时施快速轻提轻插手法10~15次,在反复提插过程中,嘱患者深呼吸2~3次;足三里、中脘、太冲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止吐穴针尖刺向中指端(针体呈15~30度角),大幅度捻转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疗程:每日治疗1~2次。5天为1疗程。

3.隔姜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适应症:白细胞减少症

取穴:大椎、脾俞、隔俞、胃俞、肾俞。

操作方法:施灸腧穴部位涂少量凡士林,取鲜姜一片(当中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部位,其上置艾柱,点燃,施灸3~5壮。观察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防止艾灰脱落烫伤患者。灸毕:用镊子取出艾柱,姜片放于弯盘中,清洁局部皮肤。

(六)其他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择,如足浴法治疗肢体麻木,耳穴埋豆法治疗恶心呕吐等,也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八)护理

包括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状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疼痛、大小便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治疗情况根据症状出现的情况记录。详见附件。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疗前/疗后)。

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

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

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1/3。

2.生存质量

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KPS)。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评分情况比较。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

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

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分或没有变化;

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客观疗效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评定标准:

(1)目标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病变进展(P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病变稳定(S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

(2)非目标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未完全缓解/病变稳定(IR/SD):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持续存在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

病变进展(PD):出现新病灶和/或非目标病灶明确进展。

(二)评价方法

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1.中医症状

中医症状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病种或证候,经专家讨论后制定,详见附件。

2.生存质量

主要采用KPS评分评价。

3.客观疗效

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化验指标

血象、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的相关要求执行。

附件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 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 凝血指标; (4) 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 (5) 心电图; (6) 胸部正侧位X线片; (7) 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 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 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乳腺癌民间秘方

乳腺癌民间秘方 特别注意:所有方子均来自民间、偏方著作,仅做为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以及治疗依据,采用须谨慎并自负后果。 乳腺癌民间秘方A 一、乳腺癌民间秘方 1、鲜仙人掌(去刺)50克,白矾10克。制用法:将上药共同捣烂,敷患处,干后即换。疗效:炎症初起,屡用屡效。〈乳腺炎〉 1、山慈菇200克,蟹壳100克,蟹爪(带爪尖)100克。共研细末,以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2丸,饭后用。本方为河北中医伍瑞文方,功能解毒散结,适用于乳腺癌。 2、乳香、没药各30克,雄黄15克,麝香4.5克。每服9克,陈酒送下。本方源于《外科症治全生集》,功能消肿散结止痛,适用于乳腺癌。 3、韭菜60克,鸡蛋2个。制用法:将韭菜鸡蛋放锅内炒至半熟,用布包好敷在患侧腋下,挤紧即可。疗效:2—3次痊愈。 3、全蝎6克,蜈蚣2条,核桃4个。将核桃一开两半,一半去仁,将两药放人再将另一半对合捆住,放火上烧之冒过青烟为度研末,分2次服,黄酒送下,每日2次。本方消瘀散结,适用于乳腺癌。 4、陈皮60克,甘草8克。制用法:用砂锅水煎,日1剂,分早晚服。疗效:用于急性乳腺炎,1剂即愈。 4、龟板数块,黑枣肉适量。将龟板炙黄研末,黑枣肉捣烂,两者混合为丸,每日10克,白开水送服。 本方滋阴益胃,适用于乳腺癌。 5、胡芦巴120克,盐、黄酒适量。将胡芦巴置于盐水中,炒干研末,每日10克,每日1次,黄酒送服。 本方散寒止痛,适用于乳腺癌。<乳腺癌治疗> 6、半枝莲、六耳棱、野菊花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广西南宁反修医院方,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乳房纤维瘤。

7、土贝母、核桃隔、金银花、连翘各15克。每日1剂,酒水煎服。本方源于《姚希周济世经验方》,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腺癌已溃。 8、鲜小檗根30克,猪瘦肉适量。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福建中草药》,功能泻火解毒,适用于乳房肿瘤。 9、蛇蜕、蜂房、全虫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5.5克开水送下,1个月为1疗程。 本方源于《肿瘤的防治》,功能活血解毒,适用于乳腺癌。 10、瓜蒌1个,当归、甘草各15克,乳香3克,没药8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医肿瘤学》,功能活血化瘀,适用于乳腺癌。 11、蜈蚣、全蝎各10克,穿山甲12克,海马10克。上药焙干研末,每日2次,每次1克,黄酒送下。 本方源于《肿瘤的辨证论治》,功能活血解毒,适用于乳腺癌。 12、王不留行、八月札各30克,山甲片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活血解毒,适用于乳腺癌。 13、王不留行、天花粉、银花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中医肿瘤的防治》,功能活血解毒,适用于乳癌初起未溃者。 14、五倍子、雄鼠屎、露蜂房各等分。共为末,每次3克,每日2次。本方源于《验方新编》,功能活血散结,适用于乳腺癌。 15、五倍子、乳香。没药各60克,鸦胆子(去壳)20克。上药共捣烂,米醋1250克,慢火熬成膏,摊于布上外敷,每2日换药1次。本方源于《肿瘤临证备要》,功能活血解毒,适用于乳腺癌。 16、六棱菊、野菊花、半枝莲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实用肿瘤学》,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腺癌。 17、白花蛇舌草、仙茅各1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新医药资料》,功能解毒助阳,适用于乳腺癌。 18、扛板归、土牛膝、白花蛇舌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肿瘤示略》,功能解毒活血,适用于乳腺癌。 19、狼毒、红枣各500克。将二者共煮,去狼毒。吃红枣,每次5枚,每日2--3次。

-乳腺癌中医诊疗常规

乳腺癌诊疗方案 乳腺癌中医称之为“乳岩”,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溃后凸如放莲或如菜花。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肿瘤的 7-10%,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子宫瘤。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绝经期前后的妇女(40-6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多因情志不畅,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冲任失调,经络阻塞;或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痰瘀互阻所致,治宜疏肝解郁,调理冲任,化痰散络等。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1、病史及体检 询问肿物发生时间、疼痛、及与月经关系,有无乳头溢液,有否作过治疗,既往乳房是否等大,乳头是否内陷,局部是否治检,及子宫或甲状腺功能性疾病,询问月经及婚育史,是否妊娠,哺乳期,家庭中恶性肿瘤病史,特别有否乳腺癌,体检中注意观察双侧乳房外形,有否静脉回张,乳头位置及分泌物,皮肤有否红、肿、结节及湿疹样变。记录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质地,表面情况,活动度,与皮肤、

胸大肌、胸壁关系,积压乳头有否溢液,数量,性质,管口部位,注意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绘图表示乳房肿块与腋窝肿大淋巴结。 2、病理、细胞学诊断 (1)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管内癌有乳头溢液者,可将液体作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疑Paget病者可作刮片或印片检查。 (2)针吸细胞学检查:可部分代替冰冻切片检查,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除外,应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操作时应注意避免造成肿瘤的播散。 (3)活组织检查:包括切除及切取活检。除非肿瘤很大,一般均以切除活检为好。最好能同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果恶性的则作根治性手术。标本应常规作受体测定。如无冰冻切片检查条件,病理证实后,应在不迟于2周内作手术治疗. 3、其他辅助检查 1)、乳腺X线摄影:有干板照相和钼靶X线照相两种方法。 2).B超检查。 3).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4).CT:乳癌CT表现与钼靶X线片相似,并可清晰显示腋淋巴结与内乳淋巴结。 5).疑有肺、肝或骨转移者应作相应的检查。 乳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7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ZY/T001.2-94)[1] 。 (1)大多数发生在45~60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曾生育者多见。 (2)初期:乳房内有一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渐长大。 (3)中期: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块形如堆栗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推之不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 (4)后期:溃后岩肿愈坚,疮口边缘不齐。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状如翻花,常流臭秽血水。患侧上肢肿胀。 (5)可在患侧腋下、缺盆上下凹处触到质地坚硬的肿块,或转移至内脏或骨骼。可出现发热,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 (6)钼靶X线乳房摄片、液晶热图像检查、乳头血性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 (2011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 (1)症状: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不易引起病人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乳房无痛性、质硬肿块或乳头单孔血性溢液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偶伴有乳房疼痛。 (2)体征:部分早期乳腺癌临床触诊阴性;乳房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差,可与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单孔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皮肤可见酒窝征,橘皮征,皮肤卫星结节;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约1/3的患者初诊时可触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触及转移的淋巴结。 (3)辅助检查 ①乳腺钼靶摄影:乳房内局限性肿块、成簇微小钙化、局限致密浸润、乳腺

乳腺癌术后中医调养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的乳腺癌病人,乳腺癌正日益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乳腺癌患者术后最担心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生活质量的下降;另外就是担心远期的复发或转移。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的过程,其病本虚而标实,本虚表现在脾虚不能化生气血,肾虚不能调摄冲任,但手术常耗伤气血,放疗、化疗更有伤精劫阴之弊,内分泌治疗药物也有众多毒副作用,进一步加重了脾肾气阴的耗伤,冲任功能不能正常运行,表现为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食欲不振,心烦不寐、烘热汗出、月经失调等气阴两虚、冲任失调的证候,正常工作会感觉力不从心,并且患侧上肢容易出现肿胀等症,对于本就因虚致病的乳腺癌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症状呢?这要简单地讲一下乳腺与冲任的关系。人体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及乳房、孕育功能有密切关系,冲为太冲脉,任为任脉,功能简称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肾居于下焦,主生殖,为冲任之本,肝肾同源,冲脉与肾脉相并而行,得肾阴滋养;而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源于先天,藏于肾,可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其血气促使胞宫和乳房的发育及其功能活动。《外科医案汇编》指出:“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因而冲任的变化影响着乳房及胞宫的生理与病理改变。 临床研究的统计学表明:约有80%的乳腺癌病人术后中医辨证为上述气阴不足、冲任失调证型,如果病人能坚持一段时间服用中药,上述的症状均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极大地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乳腺癌病人术后生存期有直接影响的就是肿瘤的复发或远处转移,如何防治术后的复发或转移,如何延长生存时间,至今还是一个医学难题。患者结束放、化疗,如果雌激素受体阳性,还可以接续进行内分泌治疗;但如果雌激素受体阴性,内分泌治疗无效,西医就没有了进一步的防治方法,而单纯的定期复查对于防止病情发展没有关键性的意义。而中医可以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治疗。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病科程旭锋博士指出,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对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进行回顾性研究,证明了乳腺癌患者术后如果进行中医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术后的复发或转移。动物实验等基础研究也表明:防止复发转移的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在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90%以上的乳腺癌病人均在术后正常服用中药,接受中医的规范治疗。现在学术界已经肯定,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优势就在于术后的中医药调理,可以成为乳腺癌的一项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虽然不能进行西医的内分泌治疗,中医也开辟了一条治疗之路。 但是中医药如何治疗乳腺癌,不是简单的找个中医,号号脉、看看舌苔,回家熬中药就可以了。乳腺癌的治疗方药是建立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必须遵循经过科研证实的乳腺癌的辩证规律,即使初步辨证为气阴两虚,冲任失调,也要进一步辨明冲任失养、冲任虚损、冲任伏热、冲任虚寒、冲任不固等不同的证候,且在扶正的同时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清虚实主次,扶正不忘祛除余邪留毒,方能帮助病人完成乳腺癌规范的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所以,建议病人到乳腺专科医生处接受系统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还可以减少病人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有效减轻放化疗过程中的消化道反应,提高患者放化疗的完成率。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术后患侧上肢肿胀,应该及时配合中医外治方法,能迅速控制症状,取得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痛苦。过早的放弃、消极的治疗或过度的功能锻炼,只能给病人带来痛苦。 所以,中医药可以全程参与乳腺癌的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体质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与转移率,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腿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裂纹。 (三)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四)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舌淡,苔薄白。 (五)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六)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肿胀 .评估患侧肢体水肿程度,如出现肿胀加重及时报告医生。 .平卧时抬高患肢,使其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患肢不宜进行静脉输液及测血压。 .指导患者做患肢握拳活动,每次~分钟,每日~次。 .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每次分钟,每日次。

.遵医嘱中药外敷。 .遵医嘱中药湿敷。 (二)疼痛 .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指导患者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读书、看报、与人交流等。 .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如全身肌肉放松、缓慢的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乳腺、腋下、肝、交感、内分泌等穴。 .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心烦易怒 .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排忧解难。 .帮助患者取得爱人、家属的理解和关爱。 .推荐患者听轻音乐,舒缓情绪。焦虑患者:听安静、柔和、婉约的乐曲,如高山流水、古筝等;抑郁患者:听冥想式的乐曲,如沉思、古琴等。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俞、肝俞、神门、脑、皮质下等穴。 (四)恶心、呕吐(化疗期间) .观察呕吐物的量、色、性质,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呕吐后,遵医嘱以温开水或中药漱口液漱口。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膈等穴位。 .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内关及两侧脊穴等穴。 (五)四肢麻木(化疗期间) .保证环境安全,避免烫伤、灼伤、磕碰等。 .注意四肢保暖,穿棉袜,带棉质手套,防止受凉。 .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每次分钟,每日次。

乳腺癌诊疗常规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1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2诊断 80%(2 (3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头Paget

病,表现为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医院收治的乳腺癌病人1/3 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2.1 2.2 常规体位包括双侧内外侧斜位(MLO)及头足位(CC)。常规体位显示不佳或未包全乳腺实质者,可根据病灶位置选择补充体位。为使病灶显示效果更佳,必要时可开展一些特殊摄影技术,如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等。 适应证:

(1)乳腺肿块、硬化,乳头溢液,乳腺皮肤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 (2)筛查发现的异常改变。 (3)良性病变的短期随诊。 (4)乳房修复重建术后。 (5 (6 乳 (1 (2 (3 (4)引导介入操作。 诊断报告基本规范略。 2.2.3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 不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可用于乳腺癌分期评估,确定同侧乳腺肿瘤范围,判断是否存在多灶或多中心性肿瘤。初诊时可用于筛查对侧乳腺肿瘤。同时,有助于评估新辅助治疗前后肿瘤范围、治疗缓解状况,以及

比较有疗效的抗乳腺癌药物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近些年,随着女性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患上乳腺癌的病人越来越多,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药物治疗越来越普遍,受到很多患者的好评,那么比较有疗效的抗乳腺癌药物是哪一种呢?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乳腺癌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家都知道手术创伤性较大,术后有残留的癌细胞,有复发的风险,如今药物治疗越来越普遍,既能用于手术之后,也能单独作用于患者,乳腺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药物和中医药。 1、化疗药物 化疗对乳腺癌有较为直接的治疗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肿瘤,减轻症状,但是临床统计表明患者单纯用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有些患者癌肿范围广,并发症较多,一方面是由于患者的身体机能已经较差,而化学药物又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会抑制人体免疫力,对人体机能造成损伤,虽短期内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但远期效果不好。 建议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同时化疗的时候应该尽早配合中医药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2、中医药 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疲功能,达到强身壮体、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比较有疗效的抗乳腺癌药物?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药物虽然比较多,但是具体选择哪一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的,无论选择哪一种药物,最好是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使效果达到最大化,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在临床上,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使很多被判死刑的患者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疗法中,很多的患者首选汲取中医药精华的“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三联平衡疗法以帮助数万名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实现康复,赢得了患者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家属信赖与认可。 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李军,女,65岁,驻马店人,乳腺癌 2000年,因发现乳房长了一个疙瘩的李军在当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确诊后,李军在驻马店159医院做了手术,但术后不到一年,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复发,而且肺部还伴有积水。此后,李军又开始接受放化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军老伴看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关爱生命》一书,加上同村食道癌患者李艳就是袁希福院长治好的,因而李军及家人决定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以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进行中医治疗后,李军的身体有了明显好转,而且肺部积水也没有了,各种不适症状逐渐消失,也能正常吃饭了。

治疗乳腺癌的中草药有哪些

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大多和多种致癌相关因素以及长时间多次反复刺激有关,或者是接受了超剂量的致癌因素的作用,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生活中也要做好预防工作。治疗乳腺癌,很多患者采用中医治疗,那么有哪些中草药治疗乳腺癌呢?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中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用于各个阶段,手术虽然能快速切除病灶,但是手术由于创伤性大,易复发,如果能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大大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促进伤口的愈合。放化疗也是治疗乳腺癌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放化疗缺乏选择性,会杀伤正常的细胞,患者不耐受。因此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减少副作用,使效果达到最大化。 另外,对于那些年龄大,体质弱的患者,或者是晚期已经出现转移的患者,更加适合通过中医来治疗。中医治疗注重的是整体的治疗效果,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为依据,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中药还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甚至肿瘤还有消失的可能。 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中草药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患者和家属缺乏专业知识,面对五花八门的药物不知如何选择,难免走弯路和有病乱投医,随便使用一些不正规的治疗方法,往往得不尝失,专家介绍,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辩证论治,对症治疗,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所表现出的症状,年龄等对症用药的,建议患者结合自身情况,找正规的,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当面诊治,对症治疗。 而在中医治疗领域,出身于中医世家,袁氏家族的第八代传人袁希福教授,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诊治病人态度极为严谨负责,每一病例必详细记录病情及治疗经过,留下完整的医案。赢得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其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抓住关键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扶正补虚,理气活瘀,化痰散结,攻毒排毒,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延长生存期、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简短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王淑梅,女,55岁,左乳侵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 2010年,王淑梅被确诊为乳腺癌,而且已属中晚期。确诊后,王淑梅按照医生要求做了手术切除以及一个月的放疗。2012年4月,王淑梅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再次接受手术。两年间的两个大手术让原本身体很好的王淑梅越来越虚弱,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2012年7月13日,王淑梅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初次来诊时,王淑梅精神很差,浑身乏力,睡眠、饮食都非常差,甚至有医生说她活不到过年。以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进行中医治疗后,王淑梅高兴地说:“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有劲儿”。看到治疗效果的她自此开始坚持服用中药。 自从服用中药后,头两年王淑梅从没有断过一付药,此后也坚持定期巩固用药。如今,王淑梅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而且她的身体非常好,现在又开始跑保险业务,而且还带着一个很大的团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在临床上,像以上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通过中医药的长期调理,患者的生存期可达5年,10年,甚至肿瘤消失,达到长期带瘤生存,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或是不远千里万里而来。 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治疗乳腺癌的中草药是比较多的,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乳腺癌诊疗常规

乳腺癌诊疗常规 一.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⑴ 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⑵ 乳头溢液: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 肿块。 ⑶ 乳头和乳晕异常:表现为表皮脱屑、糜烂、回缩、固定。 2.体征 ⑴乳腺检查 ①肿块:部位、大小、数目、活动度、硬度、形态及边界。 ②乳房皮肤:有无皮肤水肿、皮肤粘连、浅表静脉曲张、类炎症表 现、皮肤溃疡、卫星结节。 ③乳头乳晕:有无表皮脱屑、糜烂、回缩、固定、乳头溢液。 ⑵区域淋巴结检查: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是否融合、 是否疼痛。 (二)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A125、CA15-3、CEA。 (三)影像学诊断 1乳腺X线照相

2.超声显象检查 3.热图象检查 4.近红外线扫描 5.CT与MRI检查 & PET检查 (四)病理学诊断 1.脱落细胞学检查 2.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3.活组织检查(包括ER/PR及HER-2检测)+ (五)其他检查 胸片、腹部B超、骨ECT、骨髓检查、心电图。 二、诊断 (一)TNM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孚L腺癌TNM分期系统(2005 年)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o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仅指原位癌,或非侵袭性乳腺癌,如导管原位癌(DCIS)、小叶原位癌(LCIS)、乳头Paget病无肿瘤者 T i 肿瘤最大直径<2cm

T2 2 cm v肿瘤最大直径<5cm T3肿瘤最大直径〉5cm T4 任何肿瘤大小侵及胸壁或皮肤(桔皮征、乳腺皮肤溃疡、局限于患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和炎性乳癌 N (区域淋巴结) 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先期切除) +N。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 i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相互融合或固定;或者,肿瘤已转移至内乳淋巴结,但无腋下淋巴结转移 N3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下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已转移至同侧内乳淋巴结及同侧腋下淋巴结 M (远处转移) M 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 o 无远处转移 M i 有远处转移 (二)临床分期 0期Tis N o M o I期T i N o M o n A期T o-i N i M o T2N o M o II B期T2N i M o

乳腺癌中医治疗基本处方

乳腺癌是一种让女性比较恐惧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女性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女性患上乳腺癌的人数也在剧增,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如果女性患上乳腺癌一定要及时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中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用于各个阶段,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乳腺癌中医治疗的基本处方。 乳腺癌与中医学的“乳岩”、“乳石痈”相象。祖国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相联,其发病机因为忧思恚怒,致肝郁气滞,肝脾两伤。治疗原则为疏肝健脾,解郁活血、软坚散结。 1、香附、浙贝母、当归、赤芍、陈皮、王不留行、山甲珠各9克,全瓜萎、虎杖、银花、连翘12克,白花蛇舌草18克。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本方用香附、折贝母、全瓜萎、陈皮宽胸理气,开郁散结,化痰通络;当归、赤芍、山甲珠、王不留行活血化淤,消肿散结;银花、连翘、虎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并有较强的抗癌作用。本方适用于乳腺癌。 2、白鹅草15克、香芳根12克、地丁草30克、砂糖60克,谷酒60克。前三味煎水冲砂糖、谷酒,分两次服,药渣加砂糖、谷酒捶敷。如未消尽,可用当归30克,半边莲干者15克、鲜者30克,水煎服,渣和酒捶敷。 3、人参3克、白术3克、茯神3克、枣仁(炒)3克、远志2。3克去心泡,当归3克、丹皮2。5克、山栀2。5克、炙甘草2。3克、黄芪4。5克、桂圆5枚,水煎服。加味逍遥散与加味归脾汤轮服,用于乳腺癌。 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通过治疗,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而且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调理和康复有着独特的优势。 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化疗的为数甚多,在治疗过程中对骨髓、胃肠、肝脏、肾脏都会产生一定的损害。中医认为放化疗的手段是热毒伤阴损耗脏器导致五脏虚损,治疗时需要扶正固本、强身解毒达到自我防护的目的。 中药与手术联合运用时,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如术后皮瓣坏死、淋巴水肿等,同时可减少乳腺癌复发率。临床上常选用党参、赤芍、红花等中药进行加减运用,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此外,采用中医药益气养血、补肝肾等方法,可升高白细胞、血小板等,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减轻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增进患者的食欲,同时用一些健脾、舒肝的中药降低对肝脏的损害,减少化疗引起的脱发等副反应。通过术后中医药的调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采用中医治疗,选择一位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好的老中医也是比较重要的,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选择老中医可以从专家的从业年限,是否正规,临床经验,治疗效果,患者口碑等去考虑,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而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推荐袁希福教授,袁希福教授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是挽回了相当一部分被判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其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中医是治疗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方法,应该贯穿于治疗是始终。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治疗乳腺癌能有效患上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机体能力,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弦细。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地丁、皂角刺、乳香、没药、浙贝、赤芍、山慈菇、白芷、蒲公英、玄参、夏枯草、龙葵、当归等。 4.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白芍、鸡内金、焦三仙、鸡血藤、阿胶等。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兼以解毒。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玉竹、生黄芪、白术、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焦三仙、夏枯草、花粉、浙贝母、猫爪草等。 6.瘀毒互结证 治法:益气化瘀解毒。

乳腺癌诊疗常规之令狐文艳创作

乳腺癌诊疗常规 令狐文艳 一.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⒈症状 ⑴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⑵乳头溢液: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 乳腺肿块。 ⑶乳头和乳晕异常:表现为表皮脱屑、糜烂、回缩、固定。 ⒉体征 ⑴乳腺检查 ①肿块:部位、大小、数目、活动度、硬度、形态及边界。 ②乳房皮肤:有无皮肤水肿、皮肤粘连、浅表静脉曲张、类 炎症表现、皮肤溃疡、卫星结节。 ③乳头乳晕:有无表皮脱屑、糜烂、回缩、固定、乳头溢 液。 ⑵区域淋巴结检查: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是 否融合、是否疼痛。 (二)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A125、CA15-3、CEA。 (三)影像学诊断 ⒈乳腺X线照相 ⒉超声显象检查 ⒊热图象检查 ⒋近红外线扫描 ⒌ CT与MRI检查 ⒍ PET检查 (四)病理学诊断 ⒈脱落细胞学检查 ⒉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⒊活组织检查(包括ER/PR及HER-2检测)+ (五)其他检查 胸片、腹部B超、骨ECT、骨髓检查、心电图。 二、诊断 (一)TNM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系统(2005年) T Tx To (原发肿瘤)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仅指原位癌,或非侵袭性乳腺癌,如导管原位癌(DCI S)、小叶原位癌 (LCIS)、乳头Paget病无肿瘤者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2 2 cm<肿瘤最大直径≤5cm T3肿瘤最大直径>5cm T4任何肿瘤大小侵及胸壁或皮肤(桔皮征、乳腺皮肤溃疡、局限于患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和炎性乳癌 N N X (区域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先期切除)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相互融合或固定;或者,肿瘤已转移至内乳淋巴结,但无腋下淋巴结转移 N3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下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已转移至同侧内乳淋巴结及同侧腋下淋巴结 M M X (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二)临床分期 0期Tis N0M0 Ⅰ期T1 N0 M0 ⅡA期T0-1 N1 M0 T2 N0 M0 ⅡB 期T2 N1 M0 T3 N0 M0 ⅢA期T0-2 N2 M0 T3 N1-2 M0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乳岩中医诊疗方案 ( ) 乳腺癌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多以”乳岩”描述。《诸病源候论》提到乳中积聚”结合如石”, ”硬若石状”, 以其状如岩石, 后称乳岩。乳腺癌病位在乳房, 当七情伤及肝脾, 且阴极而阳衰, 导致气血失调, 痰气凝结, 阻于乳络, 日久成核成岩; 冲任失调导致气运失常, 气滞血瘀, 阻于乳络, 日久成岩。 一、诊断依据 (一)疾病诊断 1、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版)》, 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 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 乳房肿块胀痛, 两胁作胀, 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 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 乳房肿块胀痛, 两胁作胀, 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 目涩, 口干。舌质红, 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 乳房肿块迅速增大, 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 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 食少纳差等。或发热, 心烦, 口干, 便秘。舌质暗红, 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 疲倦乏力, 精神不振, 恶心, 食欲不振, 失眠多梦, 口干少津, 二便失调, 白细胞下降等。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 乏力、口干苦、喜饮, 纳差, 乏力,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舌质干红, 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 肿瘤增长迅速, 神疲乏力, 纳差消瘦, 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 多为刺痛或胀痛, 痛有定处; 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 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 苔白。脉细数或弦细。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 舒肝理气, 化痰散结。 方药: 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 调理冲任, 滋补肝肾。 方药: 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郁金, 柴胡, 当归, 生地, 白芍, 牛膝, 桔叶, 菟丝子, 枸杞子, 生山药, 茯苓, 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中医治疗乳腺癌哪里的医院最好

乳腺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直恶性肿瘤,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因此生活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治疗乳腺癌中医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医治疗乳腺癌哪里的医院最好呢? 中医中药是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以独特的医学理念、基于整体观的治疗方法捍卫着炎黄子孙的生命健康。特别是近些年,中医在逐渐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尤其是近年来中医在癌症的治疗上,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医中药对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减轻手术、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有明显优势,大大提高了癌症的临床效果。使很多被判死刑的患者减少了痛苦,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甚至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 选择中医治疗,一家正规,靠谱,有实力的中医院治疗疾病是比较重要的,在我国有那么多的中医医院,许多肿瘤患者在想看中医时,往往上网搜索,或听别人介绍,但面对众多的中医肿瘤医院和专家,往往不知如何选择,比较盲目,其实选择中医院,口碑往往是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患者治疗效果不好,很难形成口碑,但是现在医托也是非常多的,建议患者和家属一定要认清,多方面的去考虑,可以多方面的了解打听,或是到医院实地考察一番,选择正规,靠谱,治疗效果好的医院,保障治疗效果。 俗话说的好,事实胜于雄辩,患者的疗效是对医院最大的认可,通过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张四满,女,平顶山市新华区凯撒广场。2012年11月13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治疗前在平煤医疗集团总院进行了左乳癌手术并化疗4次,于2012年9月13日结束,2012.09.21因感染性休克病情恶化转入ICU,于2012.11.05转入郑大一附院治疗,但是之后出现反复发烧用多种抗生素后均无明显效果,且整体的饮食差,还出现小腹疼痛难耐。 第一次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是由其家属代诊只拿了3天药,服用后病人感觉并无不适,精神也稍微好了一点,体温开始有所控制,家人开始接着为其拿药,服药5天后家属表示病人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腿疼和小腹胀痛缓解,能坐起来与人聊天,服药16天面部肿胀消失,腿肿减轻,疼痛缓解食欲好,服药34天脚可以慢慢往上抬,服用三个多月左右的时间,从三个月前自己不能走,到三个月后自己慢慢可以开始走路,身体逐渐好转......如今三年过去了,2015年8月10日她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会诊室向大家讲述了她的抗癌历程。直到现在,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进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命。 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推荐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该医院以中医治疗为主,以“调理治”为理论指导,以“三联平衡疗法”等抗癌处方为具体治疗方法,通过“医生、专病、专科”,针对具体病种、病情、症状,选择科学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系统性的个性化治疗。 该医院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中医治疗乳腺癌哪里的医院最好?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医是重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个阶段,同时中医治疗疾病,也要选择一家正规,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