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血液检查⏹血细胞检查及应用定量检查⏹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形态学检查⏹溶血相关检查及应用⏹止血与血栓检查及应用⏹造血原料检查及应用⏹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应用⏹骨髓活检及应用物学检测及应用⏹白血病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特征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血细胞检查⏹血细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随血液流动遍及全身,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血细胞检查包括定量检查(通常称为血常规或外周血细胞分析)和对血细胞形态的检查。
⏹血细胞检查的标本通常为静脉血,特殊情况下可采集末梢血。
⏹定量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形态检查:染色+显微镜检。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血细胞定量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相关参数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网织血细胞定量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相关参数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RBC)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介⏹红细胞的来源与分化:造血干细胞→红系造血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携氧输送至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至肺⏹红细胞的生存时间:120天⏹正常红细胞形态:呈双凹圆盘状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功能:携O2和CO2,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结构:亚铁血红素+珠蛋白肽链RBC和Hb检验的相关参数⏹红细胞计数(RBC):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浓度(HGB):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单个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RBC和Hb检验相关参数的参考值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新生儿RBC 4.0 ~ 5.5 3.5 ~ 5.0 6.0 ~ 7.0(×1012/L)Hb (g/L)120 ~ 160110 ~ 150170 ~220 Hct 0.40 ~ 0.500.37 ~ 0.450.49 ~ 0.60RBC及Hb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使RBC容量相地增加。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临床血液学检验及临床体液学检
验
一、近十年来血液细胞学、止血血栓、体液学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检验技术的最新进展。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验的临床路径。
二、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实验室诊断依据;MDS的最X分型及诊断依据;各类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常见异常红细胞、异常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异常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三、临床血液学及体液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及相关检验设备的校准、比对、评估方法。
四、血栓与止血机制的过筛检查及其临床应用;DIC实验方法及评价;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验的临床路径
五、一般血液学检验:常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直方图、散点图的解析;正常与异常血红蛋白的种类及检测方法;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六、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沉渣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临床意义及评价;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试剂带的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
七、体液及寄生虫、虫卵检查和鉴别:脑脊液、浆膜腔液、各类灌洗液的常见检查方法及临床价值;各种人体常见寄生虫虫体、虫卵的形态特征及鉴别。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幼稚-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检验科血液室检验项目
血液室是临床检验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负责进行各种血液
检验项目,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治疗进展和评估患者的健康
状况。
血液检验项目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成分、血
液细胞、凝血功能、血液生化指标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一
些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
1. 血液成分检验项目,这些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检验可以帮助医生
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白细胞数量以及血小板数量,从而评估患者
的贫血、感染和出血风险。
2.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骨髓涂片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等,通过观察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来评估患者的
造血功能和疾病状态,如贫血、白血病等。
3. 凝血功能检验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
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用于评
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患者的出血和凝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 血液生化指标检验项目,这些项目包括血红蛋白A1c、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代谢、铁代谢和贫血类型。
总的来说,血液室的检验项目涵盖了血液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检验项目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液室在医疗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数据,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血液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等,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指标显示了单位体积内循环着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3.8-5.0 × 10^12/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MCV可能会异常。
3. 血小板计数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于检查机体的止血功能,正常范围是150-400 × 10^9/L。
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易导致出血倾向性增加。
出凝血时间是用来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延长的出凝血时间可能意味着凝血问题。
三、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1 × 10^9/L。
同时,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不同种类的克隆或非克隆性异常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分析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3. 白细胞酶学特征某些特定的酶活性测定对于指导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酸性磷酸酶(ACP)和组蛋白键酸性琥珀酸酶(NAAE)等。
四、血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早期检测与筛查在现代医学中,血液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致力于研究和治疗与血液有关的疾病。
一些血液科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通过早期的检测与筛查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液科疾病及其早期检测和筛查方法。
一、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氧运输能力下降的病症。
早期检测与筛查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和铁代谢指标检查。
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贫血筛查方法。
通过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确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体积等指标。
如果这些指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贫血症状。
2. 铁代谢指标检查铁代谢指标检查可以评估体内铁摄入、储存和利用的情况。
这些指标包括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贫血是否与铁代谢异常有关,并进一步指导治疗。
二、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的白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的血液系统肿瘤。
早期检测与筛查白血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骨髓穿刺和遗传学检查。
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一种直接观察和检查骨髓细胞的方法。
通过穿刺骨髓并收集骨髓样本,医生可以检测异常的白细胞增殖情况,以及其他与白血病有关的异常细胞和染色体变异。
这对于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分类非常重要。
2. 遗传学检查遗传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白血病与特定基因变异的关系。
常用的方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等。
这些检查可以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和融合基因等,为白血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增加的疾病。
早期检测与筛查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和骨髓穿刺。
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血小板减少症筛查方法。
通过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确定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是否低于正常范围。
如果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298-常见血液病的实
验室检查及应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血液科贫血管理
1、ASCO关于EPO使用剂量的推荐,小单位剂量以多久进行一个疗效评估()
A、1年
B、半年
C、3个月
D、4周[正确答案]
2、2016年NCCN指南指出,当患者Hb小于()或较基线下降2g/dl时考虑慢性炎症性贫血或骨髓抑制性化疗导致的贫血
A、12g/dl
B、11g/dl[正确答案]
C、10g/dl
D、9g/dl
3、ASCO指南推荐化疗相关性贫血在Hb小于()开始使用EPO治疗,以减少输血
A、12g/dl
B、11g/dl
C、10g/dl[正确答案]
D、9g/dl
4、下列关于输血的缺点,错误的是()
A、并发症风险
B、免疫抑制
C、血荒
D、生存率升高[正确答案]
5、下列哪项不符合慢性病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血液病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费用高,复发和耐药率较高,因此必须采取恰当的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以便更及时、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在此基础上,从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的角度,介绍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受病原体、患者个体反应以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出现方式。
一般来说,血液病的表现可以分为较轻和较重两种。
较轻的表现主要有乏力、发热或发烧、淋巴肿大、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血液检查中显示的异常指标等。
较重的表现则有白血病、淋巴瘤、血栓、多发性血管内凝血等。
这些表现可以作为血液病的诊断标准。
2、实验室检查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来源和性质。
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血流变学、血培养及鉴定、血液生化检查、细菌检查、免疫抗原鉴定、核素标记甲状腺扫描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血液病诊断标准,帮助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
二、疗效标准1、临床治疗血液病的治疗方式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采取有效的疗法。
一般情况下,综合治疗和规律服药可以有效控制血液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病情。
2、实验室监测实验室检查对于血液病的治疗和监测相当重要,其结果是治疗成效的主要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治疗进展情况,确定药物给药剂量及治疗措施是否合理。
三、总结血液病是一种复杂而又危险的疾病,必须采取恰当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以便有效控制其病情。
具体而言,可采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作为诊断标准,药物治疗和实验室监测作为疗效标准。
只有当血液病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有效把握疾病治疗状况,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血液科重要实验室指标解析实验室检查是血液科常规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在血液科中,有一些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它们能够提供关于患者血液状态和疾病情况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物质,它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组织。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参考范围通常在120~160 g/L之间。
血红蛋白的异常水平可以反映出贫血、出血、血液病等疾病的存在。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有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通常在4.0~5.5 × 10^12/L之间。
红细胞计数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反映出贫血、失血、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情况。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有的白细胞数目。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在4.0~10.0 × 10^9/L之间。
白细胞计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反映出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等情况。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有的血小板数目。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通常在100~300 × 10^9/L之间。
血小板计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反映出凝血功能异常、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5.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血清炎症指标,它的产生主要是在感染或炎症过程中。
正常成年人的C-反应蛋白浓度通常在0~10 mg/L之间。
C-反应蛋白浓度的升高可以反映出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等疾病情况。
6. 血沉(ESR)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它可以反映出人体内的炎症过程。
正常成年人的血沉速度通常在男性0~15 mm/h,女性0~20 mm/h之间。
血沉速度的增高可以提示炎症、感染、风湿病等疾病的存在。
7.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血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原因和诊断,尤其是对于血液中常见的病原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的检测方法细菌是导致人们多种疾病的常见病原体,血液中的细菌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血培养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接种到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来培养细菌,观察培养基中是否有细菌生长。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快速识别出感染性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从而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
2. 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在体外合成DNA的技术,可以通过扩增细菌DNA的特定区域,进而检测细菌的存在。
PCR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量的细菌DNA,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等,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判断是否感染细菌。
这些方法准确度较高,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细菌感染。
二、病毒的检测方法病毒是引起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对于血液中常见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1. 核酸扩增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主要通过扩增病毒核酸的标记区域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
这些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快速检测出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
2. 血清学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中和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毒抗体,对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三、寄生虫的检测方法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血液传播性疾病,对于寄生虫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寄生虫的常见检测方法:1. 血涂片法:将患者的血液涂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寄生虫卵或幼虫的存在。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 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 幼稚 -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 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 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 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一、
∙胞浆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的是(B)
∙骨髓检查铁染色的应用目的是(B)
∙骨髓增生状况的分级中,正常人属于(C)
∙过碘酸-Schiff反应(PAS)指的是(C)
∙成熟中性粒细胞发生中毒性改变见于(C)
∙正常骨髓象原红细胞的比例是(B)
∙正常骨髓象小儿淋巴细胞偏高,可达(A)
∙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A)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成人阳性率是(A)
∙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的细胞是(A)
二、
∙急性型再障血液学特点是(B)
∙除了贫血的一般症状外,常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的贫血类型是(C)∙易见到Howell-Jolly小体及点彩红细胞的贫血类型是(C)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特点是(C)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B)合成障碍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在(D)
∙巨幼细胞贫血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出现(C)现象
∙缺铁性贫血直接可靠的诊断方法是(A)
∙贫血常见的体征是(A)
∙慢性型再障血液学特点是(A)
三、
∙缺铁性贫血的血红蛋白电泳表现是(C)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特异性诊断是(C)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测定(红细胞半衰期)为(D)
∙属于血管内溶血特征的是(B)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属于(B)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血红素异常的代表疾病是(C)
∙酸溶血试验(Ham’s试验)主要用于(C)的诊断
∙属于血管外溶血特点的是(C)
∙诊断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重要依据是血红蛋白电泳(A)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属于(A)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四、
∙ALL指(B)
∙CML指(C)
∙FAB分型,F指的是(B)
∙白血病病变不仅仅局限在(B)
∙诊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的分型方法是(C)
∙常有成束的棒状小体(Auerbody)的白血病类型是(C)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缩写是(C)
∙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A)
∙CLL血象的特点是(A)
∙CML的血象显示,原始粒细胞为(A)
五、
∙RAEB指的是(B)
∙骨髓瘤患者发生高黏滞血症的原因是(B)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本周蛋白增多,是由于(A)
∙根据M蛋白的种类对骨髓瘤分型正确的是(C)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主要表现为(A)∙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如(D)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特点正确的是(A)
∙约(C)的患者血清或尿液中无M蛋白,称为不分泌型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骨髓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C)
∙本周蛋白的凝固温度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