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立卷归档与管理教材模板ppt
- 格式:ppt
- 大小:867.00 KB
- 文档页数:43
地质档案原本立卷归档的具体办法(1964年3月25日地质部[64]地资字第2号通知颁发)为了统一地质档案原本立卷归档的基本方法,现根据“地质队地质档案暂行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特制定本具体办法。
这个具体办法中包括地质档案原本的分类、编号与编目立账、技术参考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范围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地质档案原本的分类原始资料与有关的技术文件内容庞杂多样,需要按其自然形成规律与内在联系,分门别类,突出主体立卷归档,以保证地质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现将区测、普查勘探、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四个专业立卷归档的分类列下:㈠区测区测方面的地质档案原本分为下列七类:第一类:出版底图,说明书底稿,区测报告的底稿、底图(代字:底)。
包括图幅说明书底稿,地质图、矿产图的出版原图(铝版),缩地形底图的铝版,区测报告的底稿、底图。
第二类:地形资料(代字:测)。
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底图(水系图)、航空照片以及水系图和地形底图缩编的技术资料。
第三类:地质测量资料(代字:观)。
包括野外记录本,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本(剖面图、文字表格记录),野外地质图,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槽、井、坑、钻探地质编录,各种标本、化石登记本,岩矿鉴定表和化石鉴定表,水文地质观测记录。
第四类:矿区普查资料(代字:矿)。
包括区域性重砂、金属量测量、水化学、化学取样登记本,矿产图及矿产登记卡片,矿点检查的采样记录,地质矿产图件、记录本,矿点检查报告底稿,探矿工程(槽、井、坑、钻)的地质编录和图件,各项化验资料,放射性测量的记录本,异常检查报告和图件,其他物、化探资料(航空磁测、地面磁测,重力或其他资料等)。
第五类:有关技术文件(代字:文)。
包括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技术指示文件、重要技术措施、技术总结等。
第六类:技术设计书复制本(代字:设)。
第七类:专题科研成果资料(代字:研)。
㈡普查勘探普查勘探(包括区域普查找矿)档案原本分为下列十类:第一类报告的底稿、底图(代字:底)。
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立卷归档与管理教材第一节: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的重要性地质环境项目是指在地质环境保护、地质资源开发等领域开展的相关项目。
这些项目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而这些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环境项目中,档案的立卷、归档和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能保证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为未来的科研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第二节: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的立卷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立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将项目中生成的各类文书、数据和资料整理归档的过程。
在立卷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目录,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各阶段采集的数据和资料、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等。
同时,要对每一份文书进行编号、分类和归档,确保档案的整洁和有序。
第三节: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的归档归档是指将项目档案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存放到指定地点,并建立档案清单和检索系统,以便后续查询和利用。
在归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文书遗失或损坏,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整理,及时处理陈旧和无用的文书,保持档案的更新和有效性。
第四节: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是指对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立卷、归档、检索、利用和销毁等。
在档案管理中,需要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的保护和维护,定期进行档案检查和整理,及时处理档案遗失或损坏的问题,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可靠。
第五节: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的利用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的利用是指将档案中的信息和数据有效地应用到科研和决策实践中。
通过对档案的检索和分析,可以了解项目的历史和成果,为当前的科研和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档案的利用还可以促进项目成果的推广和交流,提高项目的影响力和效益。
结束语地质环境项目档案的立卷、归档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对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范围,卷内文件分类、编号、编目和立卷归档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821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2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原始地质资料 original geological data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
3.2地质档案 geological archives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原始地质资料。
3.3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s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4立卷归档 filing根据原始地质资料形成规律和特点,按有关要求收集齐全,系统整理,组成案卷,移交地质档案部门统一管理的过程。
3.5案卷 file由互有联系的若干文件组合而成的档案保管单位。
3.6件 piece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
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正文、表册、附件、图册等一册(本)文件为一件;以能独立有效使用的电子文件(夹)为一件,数据库或软件文件夹为一件。
4 归档范围与分类4.1 归档范围1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地质资料均属归档范围。
4.2 分类原则4.2.1根据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规律、形式特征和内在联系,案卷内的原始地质资料划分为10类。
附件6:湖北省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文件归档整理实施细则(试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目录1.总则 (153)2.基本规定 (153)3.治理项目文件归档范围 (154)4.治理项目归档文件质量要求 (154)5.治理项目文件立卷 (155)5.1立卷原则和方法 (155)5.2 卷内文件排列 (155)5.3 案卷编目 (156)5.4 案卷订装 (157)5.5 卷盒、卷夹与案卷脊背 (157)6.治理项目文件归档 (158)7.治理项目档案验收与移交 (158)规定性附录:附录A 治理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160)附录B 竣工图章式样 (171)附录C 卷内目录式样 (172)附录D 卷内备考表式样 (173)附录E 案卷封面式样 (174)附录F 案卷脊背式样 (175)参考性附录:附录G 文件归档编号方法(参考) (176)1.总则1.1为加强湖北省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以下简称治理项目)文件的归档整理工作,统一治理项目文件的验收标准,建立完整、准确的治理项目档案,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湖北省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归档整理和验收,包括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参照执行。
1.3本规定所称治理项目文件,是指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字、图表、声象、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和岩芯、标本、样品,以及治理项目等实物资料。
1.4 治理项目文件的归档整理除执行本规定外,尚须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2.1项目承担单位、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应将治理项目文件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
2.2在治理项目文件与档案的整理立卷、验收移交工作中,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是:2.2.1在治理项目招标和与勘查、设计、施工、监测、监理等单位签订协议、合同时,对治理项目文件的套数、费用、质量、移交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
2.2.2收集、整理和汇总治理项目立项审批阶段、设计阶段、竣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并进行立卷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