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英语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庭中有奇树佚名〔两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注释: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遗(wèi):赠送,赠与。
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致:送到。
贵:珍贵。
一作“贡”。
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
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庭中有奇树》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的意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5、贡:献。
一作“贵”。
【赏析】作者:孙明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
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龙源期刊网 庭中有奇树作者:文选来源:《月读》2015年第10期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文选》)【品读】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古体诗,约产生于东汉末年,南朝梁时萧统收录入《文选》中。
所谓“古诗”,是南朝人对于更早时期的古代诗歌的统称,昭明太子萧统从中挑选出了十九首。
这组诗的作者佚名,可能是东汉末年的文人创作。
自从进入《文选》,“古诗十九首”就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诗歌单元,流传至今。
两千年来,即使不知道是谁写了这些美丽的诗句,也不妨碍读者沉醉于深深的诗情。
这首诗的滋味是淡远而醇厚的。
第一句由庭院中的树写起,落笔于最熟悉的事物。
老树绽放新花,又是一年芳景,却没有人相伴欣赏。
花越灿烂,人越落寞,越发思念远方的爱人。
想到痴处,折下一枝繁花,希望能够送给他。
“馨香盈怀袖”的“盈”,就是充满、充盈的意思。
香满怀袖,一层意思是说花朵确实香;另一层意思则是说花朵折下的时间长,折花的人正在踌躇,山高水长,怎样才能送达呢?于是,沉默之际只有花儿散发着幽香。
小小花朵并非什么珍宝,只不过,离别太久了,思念太浓了,徘徊于庭院中,徜徉在花树下,繁花正如人的盛颜,瞬间凋零。
把开到正美的花朵折下,送给心爱的人,含蓄地传达出情有所托之意。
《诗经·郑风·溱洧》就描述了一幅生动的赠花图景:青年男女在水边嬉戏,以芍药花相赠,“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鲜花和男女爱恋联系在一起,可谓由来已久。
这首诗在平凡平静的语句之下,暗涌着情感的力量,而这份情感又是如此地温柔敦厚,掩卷之后细细思量,方能体会到内敛的情伤。
(吕玉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①。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②?但感别经时。
【注】①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②贡:一作“贵”,珍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繁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两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于是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两句写主人公折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亲人离得太远了,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痛苦:这枝美丽的花是何等珍贵呀,只是它让我想起跟亲人长时间分别以来的往事,内心更加伤感。
16.本学期,课本上也有一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你能写出它的诗名吗?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这两句,以雕刻为喻,正面论述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之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千岩万转路不定”写自己迷失在“仙界”中,《蜀道难》中他用与之相似的句子“,”来表现蜀道山势迂回,让人迷惑的特点。
15.D;解读错误,正确的解释应是:“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与亲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来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6.诗名:《涉江采芙蓉》。
相同点:①都是通过采花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花送给亲人的痛苦心情。
17.(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古诗庭中有奇树翻译赏析《庭中有奇树》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5、贡:献。
一作“贵”。
【翻译】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
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出自两汉的《庭中有奇树》
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创作背景:《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庭中有奇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庭中有奇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关键句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译文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庭中有奇树拼音、译文及赏析庭tínɡ中zhōnɡ有yǒu 奇qí树shù,绿lǜ叶yè发fā华huá滋zī。
攀pān 条tiáo 折zhé其qí荣rónɡ,将jiānɡ以yǐ遗yí所suǒ思sī。
磬qìnɡ香xiānɡ盈yínɡ怀huái 袖xiù,路lù远yuǎn 莫mò致zhì之zhī。
此cǐ物wù何hé足zú贵ɡuì,但dàn 感ɡǎn 别bié经jīnɡ时shí。
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
“发华滋”。
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5、贡:献。
一作“贵”。
诗文赏析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英语翻译
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沂河生译:
In the courtyard grows a beautiful tree,
Flourishing in full bloom with leaves so green.
Searching the branch to pull down a flower,
I'd like to give it to the missed lover.
Fragrance so dense to fill my sleeves,
Lover too far away for me to reach.
It's not the flower that is distinguished,
But the time spent together should be cherished.
词句注释
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白话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