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技巧 视角转换(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1
语言研究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李晓红【摘 要】视角转换即“换个角度看问题”。
本文将结合具体例子,首先讨论翻译中视角转化的必要性,然后从多方面着手,讨论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视角转换 翻译手段 表达方式一、视角转化的必要性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创造性的活动”即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摆脱原语的思维模式,使用各种语言手段,将原文思想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过程。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原语和译语之间可能存在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要充分表达原文内容,就必须进行适当的视角转换,重组原语的表层信息,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
如对原语逐字逐句翻译,很难找到合适的译文。
如,有人将“ He is an old dog”翻译成“他是一条老狗”,表面上看是对等的翻译,但二者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在汉语中狗通常是卑劣与无耻的代名词,大多与狗有关的习语含有贬义。
如汉奸走狗、狼心狗肺等等。
西方人却对狗倍爱有加,将狗视为宠物,许多与狗有关的语句含有褒义。
如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
所以若将“old dog”翻译成“老狗”就扭曲了原文的意思。
正确译文为“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
二、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一)主语转换翻译中,主语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译文句型的确定,乃至整个句子的质量。
作为不同语系的语言,英汉主语存在巨大的差异。
就主语的种类而言,英语主要包括四种:实施主语、受事主语、形式主语和主体主语;而汉语的主语至少有十种,其中包括实施主语、受事主语、时间主语、地点主语、方式主语等。
就主语的构成成分而言,英语句子的主语只能由名词性成分(包括代词)充当,而汉语主语除了可以由名词成分充当外,还可以由动词性、形容词性、数词性成分充当。
就使用习惯而言,英语经常使用无生命体的事物做主语(无灵主语),而汉语更倾向于有生命的生命体做主语(有灵主语)。
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汉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英语和汉语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和恰当翻译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必要性不同的文化拥有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
这些文化元素在语言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例如,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被视为积极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主和独立;而在汉语文化中,更强调集体主义,注重群体的和谐与统一。
如果在翻译时不进行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就可能导致误解或信息传达不准确。
再如,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白色通常与纯洁、婚礼等美好事物相关;而在中国,白色更多地与丧葬、悲伤联系在一起。
如果在翻译涉及颜色的文本时,不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就可能让读者感到困惑。
此外,宗教信仰也是影响语言的重要因素。
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许多英语表达都与基督教的教义和故事有关;而中国主要受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相关的语言表达也截然不同。
二、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方法1、了解文化背景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深入了解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观看影视作品,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等方式,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能够敏锐地感知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进行恰当的处理。
2、避免文化定势文化定势是指对某个文化群体的过于简单和片面的看法。
在翻译中,要避免这种定势思维,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译文。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视角转换时,要站在目标语读者的角度思考,采用他们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三、常见的英汉翻译技巧1、直译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补充材料:英汉、汉英翻译技巧:视角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E-C.1. Th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is located near the Golden Gate Park.(语态的转换)2. Her parents are both in their seventies.(表达方式的转换)3. If children are so well able to learn their mother tongu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plunge themselves into the sea of language instead of reading a few textbooks only. (条件状语转换成结果状语)4. You can mass-produce … incredible quantities of facts and figures. You cannot mass-produce knowledge, which is created by individual minds, drawing on individual experience, separating the significant from the irrelevant.(定语从句转换成原因状语从句)5. "C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up the steps, across the verandah, and into the porch.(介词转换成动词)6. Highway and air traffic came to a standstill in most of Eastern Washington.(名词转换成动词)7. I believe equally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ld as a whole that Europe should increasingly unite and speak with a common voice.(词序调整)8. Little did I then know the meaning of war and what it was in reality.(词序调整)9. 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反说正译)10. Keep off the lawn!11.That fellow is far from being honest.12.Obviously enough, she thinks otherwise.(正说反译)13 I was like that ship before education began, only I was without compass or sounding-line, and had no way of knowing how near the harbor was.汉译:我在开始受教育之前,就像这样一条船,只是没有罗盘,没有测深绳,也无法知道离海港有多远。
翻译技巧(转换)第六讲——英汉互译讲义三翻译技巧第二节转换Conversion一、名词的转换1.He admires the President’s stated decision to fight for the job.他对总统声明为保住职位而决心奋斗表示钦佩。
评析:此句谓语动词为admires,其他用的是过去分词(stated)、动词性名词(decision)、不定式(to fight)和介词(for)。
汉语没有词性变化,但可以几个动词连用。
在本句中,“decision”转化成动词“决心”。
2.My admiration for him grew more.我对他越来越钦佩。
评析:“admiration”巧妙地和后面动词“grew more”结合在一起,转化成动词。
3.Indo-China is a drain on French resources.印度支那战争不断地消耗法国的资源。
评析:“drain”也只能译成“消耗”,否则无法成句。
4.The international food shortage had a direct impact on Kuwait and other barren desert countries.直译:国际粮食的缺乏对科威特和其他不毛的沙漠国家产生了一种直接的影响。
改译一:由于世界普遍粮食缺乏,这就直接影响到科威特和其他不毛的沙漠国家。
改译二:全球性食品短缺现象直接影响了科威特等贫瘠的沙漠国家。
评析:直译按照原词性翻译显得僵硬,改译一变换了许多词的词性,把原来的主语部分变成了原因状语成分,使整个句子灵活。
改译二则只将“a direct impact on”动词化,显得更简洁。
5.It’s mighty to make him work Saturdays, when all the boys is having holiday, but he hates work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and I’ve got to do some of duty by him, or I’ll be ruination of the child.要说星期六别的孩子都在过假日你让他干活儿很难倒还罢了,可他压根儿就恨透了干活儿,比什么都恨,我真的是看不过去,非尽些责任不可,要不我非把这孩子毁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