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5
三极管教案教案标题:三极管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三极管的常见应用领域;3. 学习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电路配置;4. 掌握三极管的各项参数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5.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三极管的性能和使用特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供展示;2. 三极管相关的教学资料、绘图工具等;3. 实验电路板、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器件。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示意图或实例,引发学生对三极管的兴趣,介绍三极管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包括发射极、基极、集电极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b. 详细讲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包括正向放大、反向截止和饱和等工作状态;c. 介绍三极管的电路配置,包括共发射极、共集极和共基极电路。
3. 参数讲解(15分钟)a. 解释各项三极管参数的意义和单位,如放大倍数(β)、饱和电流(Ic)、截止电流(Ie)等;b. 分析这些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如放大性能、开关速度和稳定性等。
4. 实验演示(20分钟)a. 展示三极管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通过示波器观察并比较放大前后的信号波形;b. 示范使用三极管作为开关,控制LED等外围设备的亮灭;c. 通过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和验证三极管的性能和使用特性。
5. 拓展应用(10分钟)分析三极管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如放大器、振荡器、计时器等,激发学生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三极管相关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三极管相关的实验设计和研究项目;2.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三极管参数的优化和调节方法;3. 提供更多有关三极管的相关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站和视频等。
教学评估:1. 针对课堂讲解和实验演示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是否掌握三极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 收集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思考和问题,评估他们对三极管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3. 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三极管参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三极管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子元件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教学PPT。
2. 准备三极管实物、电路图、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极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三极管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三极管的结构和原理,通过PPT展示电路图,让学生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2. 教师讲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包括电流放大作用和电压放大作用。
3.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放大过程。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发放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三极管放大特性实验。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极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放大信号、开关控制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5分钟)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掌握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拓展教学内容:1. 介绍三极管的种类和命名规则。
2. 讲解三极管的工作区域及其特性曲线。
3. 探讨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六、知识拓展(10分钟)1. 教师讲解三极管的种类,包括NPN型和PNP型三极管,并介绍它们的命名规则。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极管的特性曲线,讲解其工作区域,包括放大区、饱和区和截止区。
三极管教案课题:半导体三极管知识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分类及命名方法;2.理解并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3.掌握使用万用表识别半导体三极管的各管脚及类型的方法。
能力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包括:1.通过使用万用表识别半导体三极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包括:1.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端正学风;2.进一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1.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2.应用万用表检测半导体三极管的各管脚及类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MF-47型万用表、各类型号半导体三极管、晶闸管、双向二极管等。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扩音器的放大电路。
扩音器是我们常见的电器设备,用来放大声音信号。
它的原理示意图为:话筒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变成大功率的电信号,推动扬声器,再还原为较强的声音信号。
放大电路又称为放大器,能把微弱的电信号转变为较强的电信号,其核心元件主要是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半导体三极管。
2.新课内容2-1半导体三极管一、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半导体三极管犹如两个反向串联的二极管,其内部结构特点需要引出。
半导体三极管的图形符号中,箭头方向表示发射结正向偏置时发射极电流的方向,箭头朝外的是NPN型三极管,箭头朝内的是PNP型三极管。
二、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是利用了PN结的正反偏置特性。
当发射结正向偏置时,少数载流子注入基区,形成较大的扩散电流,进而控制集电区的电流变化,从而实现电流放大的作用。
三、应用万用表检测半导体三极管的各管脚及类型使用MF-47型万用表检测半导体三极管的各管脚及类型的方法需要掌握。
三极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三极管的类型、符号、主要参数及其影响。
3. 学生能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三极管的检测和测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三极管放大电路。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解释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数据和现象能够客观、理性分析。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三极管的基础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三极管基本概念:介绍三极管的结构、类型、符号,使学生了解三极管的外观和基本特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三极管的结构与类型》- 内容列举:三极管的结构、NPN型和PNP型三极管、三极管的符号。
2. 三极管工作原理:讲解三极管的工作区域、载流子运动规律,使学生理解三极管放大作用的基本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内容列举:三极管的工作区域、放大原理、载流子运动规律。
3. 三极管主要参数:阐述三极管的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使学生掌握三极管性能的衡量标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内容列举:静态特性参数(如UBE、UBE)、动态特性参数(如β、fT)。
三极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材第三章《电子元件》的第五节《三极管》。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三极管的结构、分类、导通与截止条件以及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具体内容包括:1. 三极管的结构及分类:npn型三极管和pnp型三极管的结构特点及区别。
2. 导通与截止条件:三极管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的导通与截止条件。
3. 特性曲线: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及特性曲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及分类,能够区分npn型和pnp型三极管。
2. 掌握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条件,能够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3. 理解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及特性曲线,能够分析三极管的性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条件的理解,特性曲线的分析。
2. 教学重点:三极管的结构及分类,放大作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三极管实物,示波器。
2. 学具:笔记本电脑,电路仿真软件,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示波器演示三极管放大信号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三极管的作用。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三极管的结构及分类,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的导通与截止条件,放大作用及特性曲线。
3. 例题讲解: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分析三极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性能。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分析三极管的性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极管结构:发射极、基极、集电极分类:npn型、pnp型导通与截止条件:1. npn型:发射极>基极>集电极2. pnp型:发射极<基极<集电极放大作用:1. 输入信号:基极电流2. 输出信号:集电极电流特性曲线:1. 输入特性曲线2. 输出特性曲线3. 转移特性曲线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极名称。
2. 根据给定的电路图,分析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并判断是导通还是截止。
3. 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并分析三极管的性能。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结构、种类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
3. 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4. 让学生能够分析判断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结构和种类教学要点:三极管由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组成,分为NPN型和PNP型。
2. 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教学要点:三极管导通需要基极-发射极电压大于一定值,集电极-发射极电压小于一定值;截止则相反。
3. 放大电路的原理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
4. 放大电路的应用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音频放大、信号放大等。
5. 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教学要点:分析判断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状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实物图片和电路图,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放大电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三极管实物和放大电路演示电路。
3. 实验器材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判断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知识点掌握。
4.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6. 放大电路的类型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分为三种类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其中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应用最广泛。
7.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教学要点: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在直流工作状态下,各极的电位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对于放大电路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8.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教学要点:动态分析是指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的变化。
三极管基础知识教案教案名称:三极管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三极管的基本参数和特性;3. 能够分析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三极管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三、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层叠而成,分别是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其中,发射区和集电区是P型半导体,基区是N型半导体。
(2)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极管是一种受控电流源,通过控制输入端的电流来控制输出端的电流。
当在基极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发射结和基结之间的电压将变得很小,使得发射结极易导通,此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当在基极施加反向偏置电压时,发射结和基结之间的电压将变得很大,使得发射结极难导通,此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 三极管的基本参数和特性(1)三极管的放大系数三极管的放大系数β是指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比值,通常在数据手册中给出。
(2)三极管的最大耗散功率三极管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其最大耗散功率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三极管能够耗散的最大功率。
(3)三极管的最大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三极管在工作时会有一定的电压放大效应,其最大集电极-发射极电压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三极管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
3.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点(1)饱和状态当三极管的发射结和基结之间的电压足够小,使得发射结极易导通,此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此时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较小,输出电流较大。
(2)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发射结和基结之间的电压足够大,使得发射结极难导通,此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此时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较大,输出电流较小。
(3)工作点三极管的工作点是指在输入特定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状态。
在实际电路中,需要通过适当的电路设计来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点,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点;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极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三极管基本认识(教案)第一篇:三极管基本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晶体三极管教案本课学习的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电子技术基础》的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这节课内容包括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的类型符号、三极管的分类方法和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半导体、PN结和二极管之后安排的,也是为今后学习三极管工作原理打下理论基础。
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电子元器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三极管的概念、分类、符号。
②、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类型的判断。
③、了解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
④、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③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以达到知识探索、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目的。
3.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及热情,学以致用。
②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为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课堂类型】精讲型(理论基础课)【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极管的结构及类型的判断,三极管电流的放大条件。
难点: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内部载流子的运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初中刚刚毕业,且物理学习成绩很差。
【教学工具】教材电子元器件三极管若干个粉笔【教学方法】引导思考法互动教学法类比推理法【课时安排】二节课【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PN结①提问:什么是PN结?答:把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硅片或锗片上,所形成的交接面。
②提问:PN结具有什么特性?答:单向导电性2、二极管③提问:二极管与PN结有什么联系?答:PN结用外壳材料封装起来,并加上电极引线就形成了二极管。
P区接阳极,N区接阴极。
④提问:二极管的导电性是否与PN结一样了?答:是二、新课导入如图所示是一个扩音器的示意图: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声音放大电路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声音话筒图 1 扩音器示意图扬声器其中如图所示:话筒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变成大功率的电信号,推动扬声器,再将其还原为声音信号。
三极管检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三极管基础知识1.1 三极管的定义与作用1.2 三极管的类型及结构1.3 三极管的参数及符号第二章:三极管的工作原理2.1 放大原理2.2 开关原理2.3 稳压原理第三章:三极管的检测方法3.1 基极检测3.2 发射极检测3.3 集电极检测第四章:三极管检测仪器与工具4.1 晶体管测试仪4.2 多功能电表4.3 示波器第五章:三极管检测实践操作5.1 检测材料准备5.2 实践操作步骤5.3 检测结果分析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检测仪器与工具,并能够进行三极管的检测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极管检测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三极管好坏判断标准6.1 结构完整性判断6.2 电参数判断6.3 性能稳定性判断第七章:常见三极管故障分析7.1 开路故障7.2 短路故障7.3 性能下降故障第八章:三极管检测技巧与注意事项8.1 检测技巧8.2 安全注意事项8.3 检测环境要求第九章:三极管检测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案例9.1 放大电路中的应用9.2 开关电路中的应用9.3 稳压电路中的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复习重点知识10.2 学员提问与解答10.3 课程总结与展望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重点讲解三极管好坏判断标准、常见故障分析、检测技巧与注意事项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在掌握三极管检测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电路维修和故障排查的能力。
本课程还将强调安全操作,确保学生在实践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三极管基础知识补充说明:详细解析各种类型三极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各个参数的定义和作用,如电流放大倍数、截止频率等。
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补充说明:通过实际电路图和示例,深入剖析三极管在放大、开关和稳压电路中的工作过程。
三极管的识别检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会识别三极管的引脚排列和标识;3.掌握三极管的常见参数和性能;4.能够通过测量和实验操作来检测三极管的性能。
二、教学内容1.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三极管的引脚排列和标识;3.三极管的常见参数和性能;4.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如电阻、电容等;2.提问:你们是否知道三极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第二步:讲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0分钟)1.通过图片和示意图,讲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2.说明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输出端的关系和信号放大功能。
第三步:讲解三极管的引脚排列和标识(30分钟)1.介绍三极管的引脚排列和标识的基本规则;2.展示常见的三极管引脚图,并解释其含义;3.给学生分发课件或教材,供学生查阅引脚排列和标识。
第四步:讲解三极管的常见参数和性能(30分钟)1.介绍三极管的常见参数,如最大耗散功率、最大漏极电压、最大封装功率等;2.介绍三极管的工作特性,如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
第五步:对三极管进行识别和检测(40分钟)1.示范如何通过外观和标识识别三极管的型号;2.展示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如使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来检测三极管的参数和性能;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这些方法来检测三极管的能力;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三极管的参数和性能进行评估。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2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提问:你能够看到三极管的引脚排列和标识后识别它的类型吗?3.提问: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检测三极管的参数和性能?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供个别指导。
四、教学资源准备1.三极管的实物样本;2.三极管的引脚排列和标识的图片或图示;3.万用表和示波器等仪器设备;4.课件或教材。
五、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2.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结果;3.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填写实验报告或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通过对扩音器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三极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演示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符号新课引入扩音器是我们常见的电器设备,用来放大声音信号,它的原理示意图为声音话筒声信号变为电信号放大电路声音扬声器电信号变为声信号话筒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变成大功率的电信号,推动扬声器,再还原为较强的声音信号。
放大电路又称为放大器,能把微弱的电信号转变为较强的电信号,其核心元件主要是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半导体三极管。
新课内容§2-1 半导体三极管一、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1.结构和符号提示:图形符号中,箭头方向表示发射结正向偏置时发射极电流的方向,箭头朝外的是NPN型三极管,箭头朝内的是PNP型三极管。
讲授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5min10min通过问题引出三极管的内部结构特点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课件演示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三极管犹如两个反向串联的二极管,能否将两个普通的二极管串联起来组成三极管?不能,因为三极管的结构并不对称:①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高于集电区的掺杂浓度。
②集电结的面积要比发射结的面积大,便于收集载流子。
③基区非常薄,且掺杂浓度很低。
知识拓展(1)晶体三极管只能有三个引脚吗?答:一般的晶体三极管只有三个引脚,但一些金属封装的大功率晶体三极管只有二个引脚,分别为b、e极,c极为金属外壳。
还有一些高频三极管有四个引脚,其中一个引脚和金属外壳相连,接电路板地端,有屏蔽高频电磁场干扰的作用。
(2)有三个引脚的电子器件就是晶体三极管吗?答:不一定,比如双向二极管、可控硅、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等。
三极管的体积和封装形式与功率大小有关,根据三极管的外形区分功率大小和封装形式。
2.类型按极性分:NPN型PNP型按材料分:硅管和锗管按频率分:低频三极管和高频三极管按功率分:小功率管和大功率管提示:目前我国生产的NPN型三极管多采用硅材料,PNP型三极管多采用锗材料。
三极管教学设计方案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研究了二极管的检测方法和三极管的基本结构。
今天我们将深入研究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方法,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重要的元件。
二、知识点讲解1.三极管管脚的判别: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管子的封装和外形来判断三极管的管脚,这是识别三极管的基础。
2.万用表的使用:万用表是检测三极管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才能准确地检测三极管。
三、实验操作1.观察三极管的封装和外形,判断管脚。
2.使用万用表检测三极管,观察电压和电阻值的变化,判断三极管是否正常。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目标1.学会从封装及外形上判别管脚。
2.学会用万用表检测三极管。
3.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动脑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看到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组分工合作,一起进行实验操作,检测三极管的电极。
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
三)三极管类型和电极判断根据三极管的结构,可以将其分为PNP型和NPN型。
PNP型的三极管,其发射区域为n型,基区域为p型,集电区域为n型;而NPN型的三极管则相反,其发射区域为p型,基区域为n型,集电区域为p型。
在判断三极管的电极时,可以用万用表测量电极之间的电阻值,也可以用示波器观察电极之间的电压变化。
同时,还可以根据三极管的封装和标识来判断其电极类型。
三极管作为电子电路的核心元器件,其检测是电子工程师的基本功。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极判断方法,提高元器件检测的能力,为今后的电子电路安装、调试、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
习
导
入
课
题
(3分钟)一、引入新课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半导体
三极管也成了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器件,并
大量地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
那么我们现
在要安装、调试、维修电子电路,元器件的
检测就是我们的基本功,而三极管的检测又
是元器件的检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节
课,我们将讨论晶体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极判
断。
拿到一个三极管,它的三个电极bce是
如何排列的呢?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呢?
那么我们就要对三极管进行检测。
检测三极管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三极管
的结构、符号和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
复习旧知识,
进入新课题。
教师给出三极
管结构图,学
生上台画出三
极管符号。
把学生的注意
力集中起来。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
极
管
的
识
别
(6分钟)二、新课讲授
(一)从封装及外形上识别管脚
对中小功率塑料三极管:平面朝向
自己,三个引脚朝下放置,一般从
左到右依次为发射极e、基极b、集
电极c。
E B C
教师介绍识别
方法,学生集
中注意记忆,
并按步骤实
践。
首先教给学生
最简单的方
法,学生成功
后可以提高学
生对本节内容
的学习积极
性。
同时,还
可以培养学生
观察电子元件
的能力。
三
极
管
基
极
和
管
型
的
检
测(18分钟)(二)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
当无法判断三极管的管脚或需要测定
三极管的极性时,需要用三极管的等效原理
进行测量。
根据三极管的结构,我们可以把
三极管想象成两个二极管同极相连而成。
如
图:
①首先找出基极b:
用万用表二级管档测量三极管三个
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压降值。
正
向压降值小,反向压降值大。
黑笔接三极管的某一个脚,红笔分别接
另外两脚,测得两次压降值均小的,黑笔接
的是基极b,而且是PNP型。
红笔接三极管的某一个脚,黑笔分别接另外
两脚,测得两次压降值均小的,红笔接的是
基极b,而且是NPN型。
教师根据三极
管的内部结
构,引导学生
思考如何用万
用表进行检测
判断?培养探
索研究品质。
教师分析并介
绍检测的方
法;
教师指导学生
示范操作
课堂小练习,
学生小组动手
操作,教师辅
导。
小组示范的方
法更直观地给
学生展示了实
验操作方法,
使学生体会团
队合作的力
量,引导学生
在下一环节的
团结协作。
这是本节课的
重点,学生小
组为单位再测
两个三极管的
基极与型号。
加深学生对检
测方法的记
忆,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及
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极管集
电
极
和
发
射
极
的
检
测(10分钟)②找出集电极c和发射极e
量程开关拨到hFE位置,两表笔分开,
把被测三极管插入测试插座,可从hFE刻度
线上读出管子的放大倍数,同时根据测试插
座的显示可直接辨别出管脚和管型。
教师分析并介
绍测量集电极
c和发射集e
的方法。
教师演示。
学生小组练
习。
在完成实验的
过程中,培养
了学生进行简
单检测实验的
能力,同时,
小组成员间的
协作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
小
结
和
作
业
(3分钟)三、小结和作业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三极管的识别,及通
过检测判别出NPN和PNP型的晶体三极管的
类型和管脚极性,希望同学回去好好实践多
几次,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与技巧。
引导学生回忆
本节课所掌握
的知识点。
巩固学习知识
点
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课前预设,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学预设中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根据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将适时调整教学,使教学生与教学预设相辅相成。
板书设计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一.三极管的识别
E B C
二.三极管的检测
1.测三极管类型及基极
2.测三极管集电极及发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