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认识船
- 格式:pptx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22
第四单元制作小船第1课时教学内容:10、认识船教学目标:认识船由哪些部分构成,了解各种各样的船。
教学重点:船的一般构成。
教学难点:船的一般构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见过什么样子的船?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小结。
二、新课教学1、观察各种各样的船,把它们画下来。
2、船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学生归纳,教师引导小结:船由桅杆、船头、船尾、甲板、船舱、船舷、帆等构成。
3、思考:其他船也是由这些部分构成的吗?基本上是的。
但也有不是的。
三、拓展与应用:各种各样的船:有竹筏、有篷的木船、帆船、蒸汽轮船、客轮、货轮、打捞船、破冰船、科考船、航空母舰等。
同学课余时间上网收集各种各样的船样子。
第 2课时教学内容:11、设计和制作小船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
教学重点:小船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小船的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课本上的一艘小船,说说这艘小船的基本构成,让我们也来做一只小船吧!二、新课教学1、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纸板、吸管、木块、泡沫塑料、布头、竹签、彩纸、剪刀、小刀、装订机、胶水、双面胶、颜料笔、空纸盒、空瓶子、尺子、线头等。
2、设计一种船,把船的样子画下来,并标出每部分所用的材料。
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3、学生设计,教师指导,并选择设计较好的作品讲评。
4、制作小船: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制作小船。
学生制作,教师在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讲评。
一、学生作品展览。
把学生中完成较好的作品,选择部分出来进行展览。
二、作业布置:我们还能做哪种船,动手试一试吧!第 3课时教学内容:12、改进小船教学目标:学会测试并改进自己制作的小船。
教学重点:测试并改进自己制作的小船。
教学难点:根据测试与评议结果改进小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一下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船吧!学生作品展示,教师评议。
二、新课教学1、测试小船能不能平稳地浮在水面上。
把自己制作的小船,放在装满水的盆子里,看一看小船能不能平稳地浮在水面上。
《认识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学习《认识船》这篇教材,培养学生对船舶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对海洋和航海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船的种类、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对航海事业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船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 船的分类及特点;3. 船舶结构及功能;4. 船舶在海洋中的作用;5. 船舶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船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掌握船舶在海洋中的作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海洋和航海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导入课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船舶的兴趣;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船舶的定义、分类和结构,并进行互动讨论;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制作简易船模型或进行船舶结构拼图,加深学生对船舶知识的理解;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船舶知识竞赛或海洋保护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5. 总结回顾:展示学生的制作成果,总结课堂内容,强化学生对船舶知识的记念和理解。
五、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堂课:导入船舶主题,引发学生对船的兴趣,了解船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第二堂课:深入讲解船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互动讨论和小组讨论;3. 第三堂课: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作简易船模型或进行船舶结构拼图;4. 第四堂课:分组进行船舶知识竞赛,加深学生对船舶知识的理解;5. 第五堂课:开展海洋保护主题讨论,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6. 第六堂课:总结课堂内容,展示学生的制作成果,并进行课堂总结与回顾。
六、评价方式: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给予积极反馈;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包括船模型制作和船舶结构拼图;3. 小组合作评价:评定小组合作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意识、分工合作等;4. 知识竞赛评价:组织船舶知识竞赛,评选出表现优异的小组;5.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或任务,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对船舶知识的掌握程度。
认识船的教案5篇有了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确保教学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船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船的教案篇1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教学目标: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能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动脑解决问题。
初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什么地方参观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同学也到了几个地方去参观,我们去看看。
二、新授课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他们到果树园参观,看到了950棵苹果数和1棵梨树。
到动物园,看到了895只鹌鹑,806只鸽子。
到彩蛋制作处,看到了530个动物彩蛋和495个脸谱彩蛋。
)2、看图和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哪种果树多”的问题。
(解决四位数和三位数比较)(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比一比1和950的大小就知道了。
)(2)怎样比较1和950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
(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来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4)比较2356与680的大小。
4、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
解决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就是比较895月806的大小)(2)怎样比较895和806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
(先从高位比,高位数大这个数就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与一个大数进行比较#)(4)比较6390与6590的大小。
三、练习比一比女孩:我摘了122个桃子。
男孩:我摘了97个桃子。
学生写数,然后独立完成比较。
四、教师进行课堂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1>950895>860作业设计同步学习与探究认识船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3,理解数字3的实际意义;2、能够收口一致地点数数字3;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和制作小船教学目标(1)明白制作小船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学会制作小船的步骤。
(3)通过观察图片,说说制作小船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4)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
(5)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6)树立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的观念。
(7)感受手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船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小船的设计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船舶的图片。
教师口述:这只小船真漂亮!让我们也来做一只小船吧!教学过程一、设计小船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材料和工具:纸板、吸管、木块、泡沫塑料、布头、竹签、彩纸、剪刀、小刀、装订机、胶水、双面胶、颜料笔、空纸盒、空瓶子、尺子、线头等。
学生活动:选择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设问: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船的结构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然后集体回答。
答案:桅杆、船头、船尾、甲板、船舱、船舷、帆。
教师设问:船的种类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然后集体回答。
答案:竹筏、有篷的木船、帆船、蒸汽轮船、客轮、货轮、打捞船、破冰船、科考船、航空母舰等。
教师口述:接下来,同学们,你们要各自设计一种船,把船的样子画下来,并标出每部分所用的材料。
师生活动:学生设计,教师指导,并选择设计较好的作品讲评。
二、制作小船师生活动:展示别人做好的小船以及制作小船的过程,供学生参考。
学生活动: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制作小船。
教师活动:在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讲评。
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教师活动:把学生中完成较好的作品,选择部分出来进行展览。
第1课时教学内容1、养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新课教学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第2课时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新课教学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第3课时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新课教学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第4课时教学内容4、水。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特点,初步掌握水的分辨方法,了解水的用途。
教学重点:水的分辨方法。
教学难点:水的用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秋天的郊野,湖水清澈,空气新鲜,让人流连忘返,关于水和空气,我们知道多少?雨后,草叶上挂满了水珠,说一说,水有什么特点?新课教学认识水的特点:水有固定的形状吗?观察一杯水,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改进小船-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小船。
2.学生能够探究小船的浮力原理,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水的位移量相等的规律。
3.学生能够应用学习到的知识,改进小船的设计,使其能够更加稳定地在水上行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船浮力原理的探究和改进设计的实践。
2.教学难点:如何将浮力原理应用到小船的设计中,如何通过实践改进小船的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问题:“大家是否尝试过做一艘小船,让它稳稳当当地在水中航行呢?”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船会在水中浮起来。
2. 实验探究(25分钟)1.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材料,包括塑料杯、小木棍、纸片、胶水等,让学生按照图纸设计制作一艘小船。
2.学生将小船放在水中,观察小船浮起来的现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船为什么会浮起来?3.教师为学生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感性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水的位移量相等的原理。
4.学生回答询问:“为什么好像有的小船比较稳定,有的小船一浮就翻呢?”5.学生通过交流、实验,探究小船的重心对于小船稳定性的影响。
3. 拓展实践(20分钟)1.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改进小船设计。
学生可以在小船底部加入附重物、拉上鲨鱼鳍或使用其他方法使小船更加稳定。
2.学生进行实验,检验改进小船设计的效果。
4. 总结反思(10分钟)1.学生在思考,为什么小船可以浮起来,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小船稳定性?2.学生分享自己的改进经验,展示小船改进过程和效果。
3.教师进行总结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归纳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资源1.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材2.塑料杯、小木棍、纸片、胶水等制作小船用的材料3.视频教学辅导五、教学评价1.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和小船改进实践,掌握了小船浮力原理及改进设计实践的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交流、总结等途径,深化了对小船浮力原理及改进设计实践的理解。
人教版(鄂教)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2)了解一些水培植物。
2.过程与方法:(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出一些水培植物。
(2)尝试栽种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植物。
(2)培养勤劳的意识。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学生:水,土壤,阳光,肥料。
二、新课教学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水里,土里。
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学生:小草,小树,小花。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学生发言,老师总结:花盆、营养土、陶粒、喷水壶、铲子,石头等。
4.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1)加土放一块石头在花盆底下,用铲子往花盆里加土;(2)移栽挖个洞,将植物种进去,把附近的土拍结实;(3)浇水给植物浇水;(4)做标签做好标签,记录植物的名称和种植人的姓名。
5.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下来。
(1)盆栽植物不宜浇水过多;室内摆放盆栽植物的浇水应坚持“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的原则,切勿零星浇水或浇水过多。
(2)盆栽植物不宜施肥过多或不足:盆栽植物长期不施肥或施肥不足,会引起叶黄的现象;施肥过多,盆栽植物吸收不了把根系烧伤,不能吸收水份也会导致叶黄凋落。
通常室内盆栽植物施肥选择在春季末施一次稀薄肥,夏季、秋季每隔周施一次稀薄肥,切勿多施浓肥。
(3)盆栽植物光照不宜过多或光照不足:要视盆栽植物的生长特性而定光照不宜过多或光照不足。
一些性喜阳光的盆栽植物,如石榴、杜鹃花、月季等长期将其摆放在光照过弱的地方,会致使植物逐渐衰弱,叶薄而黄,不开花或少开花。
第 1课时教学内容:1、养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二、新课教学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第 2课时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第 3课时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第 4课时教学内容:4、水。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特点,初步掌握水的分辨方法,了解水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