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渝园林发〔2010〕132号重庆市园林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质量标准》(试行)的通知主城各区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为加强对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提高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质量水平,实现居住小区绿化达到生态、美观、适用、环保的标准,现将《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质量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单位将试行的情况及时反馈市园林局。
附件: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质量标准(试行)二○一〇年六月二十九日主题词:园林印发居住小区建设标准通知重庆市园林局办公室 2010年7月6日印制(共印50份)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质量标准(试行)为加强对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提高重庆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质量水平,使居住小区绿化达到生态、美观、适用、环保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城区规划范围内新建居住小区的设计和建设。
非城市地区的居住小区绿化建设可参照执行,已建成的居住小区在绿化改造时也可参照本标准实施。
居住小区内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建设和屋顶绿化建设按照相关规范或指导书执行。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居住小区绿地居住小区内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中(公共)绿地、建筑物周边绿地、道路绿地。
2.2林缘线、林冠线林缘线是指居住小区绿地中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即太阳垂直照射时,地上影子的边缘线);林冠线指居住小区绿地中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轮廓线。
2.3客土指用质地良好、养分充足的非原生土壤或人工土壤来置换拟栽植地点不能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土壤。
2.4土壤理化性状指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总和,反映土壤的肥力水平及其综合性能。
土壤的物理特性主要指土壤质地、结构、水分含量及温度等,土壤化学特性主要是指土壤酸碱度、化学组成、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矿质元素的转化和释放等。
2.5骨干树种指居住小区绿地中重点应用的、能形成小区绿化特色的树种。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1.15•【字号】渝城管局发〔2021〕12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城市管理局,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城市管理局,局机关各处室,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局各直属单位:《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城市管理局2021年度第1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2021年11月15日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以下简称《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镇规划区内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指导全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按照《绿化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实施监督管理,并可依法委托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组织实施。
第四条受委托组织实施园林绿化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公益类的事业单位;(二)具有不少于3人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监督管理人员;(三)具备开展相关工作所需的固定办公场所;(四)具有开展相关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含交通工具)。
第五条受委托单位的监督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园林绿化工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二)具有两年以上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或者管理工作经历;(三)经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培训合格;(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绿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19.07.24•【字号】渝城管局〔2019〕77号•【施行日期】2019.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绿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城管局〔2019〕77号各区县(自治县)城市管理局、民政局,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民发〔2018〕146号)和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渝民〔2019〕14号)文件精神,加强和规范重庆市城市绿地命名管理工作,切实增强城市绿地名称的直观性和指向性,有效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城市管理局和市民政局联合制定了《重庆市城市绿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并经市城市管理局2019年度第11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并实施,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或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给市城市管理局。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民政局2019年7月24日重庆市城市绿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绿地命名管理,规范城市绿地命名、更名工作,实现城市绿地命名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根据《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城市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主要对居民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环境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和附属绿地。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管辖区内城市绿地的命名、更名和废名。
第四条城市绿地命名除应遵循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和《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城市绿地命名应当尊重属地历史和市民情感,体现地域特色,展现时代特征,保持地名相对稳定,坚持人文性、前瞻性、整体性、大众性和专有性。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永久保护绿地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日期】2021.10.13•【字号】渝城管局发〔2021〕10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永久保护绿地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城管局发〔2021〕10号各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城市管理局、规划自然资源局:为全面做好我市永久保护绿地管理工作,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重庆市永久保护绿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年10月13日重庆市永久保护绿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永久保护绿地的管理,发挥永久保护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永久保护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功能、服务功能突出,具有长期保护价值的绿地。
第三条永久保护绿地的管理工作应当按照成熟一批、确定一批、公布一批、保护一批的原则有序实施。
第四条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与市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永久保护绿地的确认工作。
区县(自治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辖区永久保护绿地的管理工作。
区县(自治县)其他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永久保护绿地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永久保护绿地在下列绿地中进行确认:(一)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二)区域绿地;(三)需要永久保护的其他绿地。
城市生态公园、市直管公园、历史名园应当确认为永久保护绿地。
第六条区县(自治县)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根据永久保护绿地管理工作的要求,与区县(自治县)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协调,拟定辖区范围内新增永久保护绿地的名录和边界,上报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绿地草坪建植和养护技术标准》
的通知
正文:
----------------------------------------------------------------------------------------------------------------------------------------------------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发布《绿地草坪建植和养护技术标准》的
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现批准《绿地草坪建植和养护技术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373-2020,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年12月7日
——结束——。
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为了推进重庆市都市区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进一步规范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下简称《条例》),制订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是指城市工业、民用、商业、市政、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依法按规定建设的绿地。
凡在本市都市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均应执行本规定。
城市建设项目应按《条例》的规定建设足额配套绿地。
配套绿地建设应坚持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竣工的原则。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绿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
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的计算(一)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100%(二)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的计算按本规定第六条执行。
(三)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的计算:1.新开发区、旧城改造和市政、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总面积=(以计算容积率的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内配套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用地面积),其中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用地红线图中确定的道路红线闭合范围的总面积或以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闭合范围的总面积。
2.单位权属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若单位绿化用地面积达到和超过《条例》规定指标的,以单位总面积计算建设用地总面积;若单位绿化用地面积低于《条例》规定指标的,按本款第1目规定计算。
3.如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红线内涉及规划绿地,如该规划绿地参与计算容积率指标但不计算绿地率指标并负责实施的,以规划用地总面积减去规划绿地面积之差额计算该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同时要求规划绿地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指标计算规定(一)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原则:1.配套绿地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中(公共)绿地、建筑物旁边绿地、道路绿地三部分。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一条为了推进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进一步规范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是指城市工业、民用、商业、市政、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依法按规定建设的绿地。
第三条凡在本市主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均应执行本规定。
第四条城市建设项目应按《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的规定建设足额配套绿地。
配套绿地建设应坚持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竣工的原则。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绿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
第五条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的计算(一)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100%(二)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的计算按本规定第八条执行。
(三)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的计算:1.旧城改造、新开发区和市政、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以计算容积率的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用地红线图中确定的道路红线闭合范围的总面积,或以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闭合范围的总面积。
2.如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红线内涉及规划绿地并负责实施的,以规划用地总面积减去规划绿地面积之差额计算该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同时要求规划绿地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
第六条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指标计算规定(一)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原则:1.配套绿地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中(公共)绿地、建筑物旁边绿地、道路绿地三部分。
2.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确定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各类城市绿地(以下简称规划绿地),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不得占用规划绿地。
规划绿地内不得建设与园林绿化无关的项目。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绿地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31•【字号】渝府发[2006]31号•【施行日期】2006.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绿地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06〕31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绿地行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已经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庆市“绿地行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200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重点实施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示范创建、地质灾害治理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大工程,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45万亩,营造林1800万亩,建成自然保护区49个,森林公园58个、风景名胜区57个,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2.23%,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57.5万口,建成大足县和巫山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及黄桷垭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等,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但是,由于重庆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人口、资源、发展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我市生态环境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给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几年是全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如果不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有可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养护办法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养护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10〕28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养护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二十七日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养护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养护(以下简称管护)工作,巩固“森林重庆”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和防灾减灾等综合功能,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城市森林工程建设目标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落实责任主体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含北部新区管委会,下同)应明确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城市园林绿地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
(一)公共投资建设绿地。
由公共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园、社区游园、道路、城市生态隔离带等公共绿地或由地方人民政府采取租赁等形式(土地权属、性质不变)建设的城市园林绿地,由各区县(自治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管护。
(二)社会投资建设绿地。
社会单位在各类建设中配套建设的附属绿地或由社会单位(个人)认建、认养的各类绿地由社会单位(个人)负责管护。
(三)其他投资建设绿地。
由社会单位(个人)与政府联建或社会单位建设后移交给政府的城市园林绿地,按建设协议约定各自承担相应的管护责任。
二、实施分级管护(一)根据城市园林绿地的性质、位置和景观要求,将城市园林绿地管护划分为一级管护和二级管护。
其中,城市公园绿地、城市主干道两侧及转盘(节点)等重要位置的绿地按照一级要求管护,其余绿地按照二级要求管护。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第一条为了推进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进一步规范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是指城市工业、民用、商业、市政、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依法按规定建设的绿地。
第三条凡在本市主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地的规划建设,均应执行本规定。
第四条城市建设项目应按《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的规定建设足额配套绿地。
配套绿地建设应坚持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竣工的原则。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绿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
第五条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的计算
(一)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100%
(二)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的计算按本规定第八条执行。
(三)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的计算:
1.旧城改造、新开发区和市政、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以计算容积率的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用地红线图中确定的道路红线闭合范围的总面积,或以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闭合范围的总面积。
2.如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红线内涉及规划绿地并负责实施的,以规划用地总面积减去规划绿地面积之差额计算该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同时要求规划绿地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
第六条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指标计算规定
(一)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原则:
1.配套绿地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中(公共)绿地、建筑物旁边绿地、道路绿地三部分。
2.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确定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
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各类城市绿地(以下简称规划绿地),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不得占用规划绿地。
规划绿地内不得建设与园林绿化无关的项目。
且不得计入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
3.配套绿地面积指垂直投影面积,不得按山坡地的表面积计算。
4.旧城改造建设项目需进行集中绿化建设的实际可配套绿地面积以施工图设计阶段审查意见为准,不得再行降低。
5.各种类型的运动场地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6.建设用地内的游泳池、消防水池,以及城市规划控制的自然溪河等水体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7.城市道路绿地(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绿化用地)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项目内部道路绿地应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二)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的计算:
1.配套绿地面积:距多层及以下建构筑物外墙1米起算,距高层建筑物外墙1.5米起算。
如建筑物底层架空的内部绿化与外部绿地联为一体的自架空底层建筑物外墙基起算绿地面积。
2.建设用地内集中(公共)绿地中的游憩道路、园林景观构筑物用地、硬质铺装(含植草砖铺地)、组织景观的水体(含用地内可保留的池塘)、小型儿童游乐场地等可以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其中人工景观水体面积不得大于配套绿地面积的10%;绿化种植面积(含景观水体)面积不得小于集中(公共)绿地面积的80%,小于80%的按实际绿化种植面积计算。
3.硬质铺地内种植的乔木,采用树阵方式集中种植的、单株胸径大于10厘米、株(行)距3—4米、绿化覆盖总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按树冠实际覆盖面积70%计入绿地面积;其余的按1.5平方米/株计入绿地面积。
4.建设用地范围内项目内部道路的行道树按本款第3项规定计算。
5.用于室外停车或消防通道的植草砖铺地及其缝隙内的少量绿化不计入配套绿地面积。
居住(小)区内种植乔木的室外停车场,按本款第3项规定计算。
第七条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地下架空的规定:
(一)旧城改造项目和城市中心区建设项目确因条件限制,经市园林局批准后,配套绿地可部分架空,架空面积不得大于规定配套绿地总面积的70%。
(二)新区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原则上不得架空,居住(小)区如确因条件限制需要架空,经市园林局批准后,配套绿地可部分架空,架空面积不得
大于规定配套绿地总面积的50%。
第八条新建居住小区集中(公共)绿地的规定:
小区集中(公共)绿地是小区配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满足下列规定:
(一)集中(公共)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合理布局,乔灌草结合,适地适树,植物种植用地面积不得低于集中(公共)绿地总面积地的80%。
(二)集中(公共)绿地用地面积应满足居住小区人均不小于1.2平方米,且不低于居住区建设总用地面积的10%。
(三)单块集中(公共)绿地应符合以下要求:面积大于400平方米、宽度大于8米,并可布置一定的游憩活动设施。
第九条地下架空平台绿化冲抵集中绿化面积的规定
(一)地下架空平台绿化是指全地下或半地下建构筑物顶层上面具有一定覆土深度的绿化形式,其中半地下的应与城市道路相联系,至少有一面与城市道路标高基本一致,并具有公共性。
城市建设项目地下架空平台绿化应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化景观质量,并有利于附近居民休憩活动,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二)地下架空平台绿化经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定后,可按不同情况、不同比例冲抵集中绿化面积。
地下架空平台绿化面积计算范围从地上建筑物垂直投影线外1.0米起算,其中的道路、硬质铺装、运动功能水体、非园林景观构筑物等不得计入。
种植土层深度指种植土的实际深度,不包括架空平台屋顶板、防水层和排水层构造厚度,其中防水层和排水层总厚度一般按30厘米计。
具体按以下办法折算冲抵:
1.种植土层深度≥于1.5米的,按实际种植面积的10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
2.种植土层深度≥1.0米、小于1.5米的,按实际种植面积的6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
3.种植土层深度大于0.4米、小于1.0米的,按实际种植面积的2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
(三)地下架空平台绿化冲抵集中绿化面积的城市建设项目,其配套绿地和架空平台绿化的绿化工程,必须完成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报市园林局批准后方可实施绿化工程;必须实行绿化工程质量监理和竣工核定制度。
第十条屋顶绿化面积冲抵集中绿化面积的规定
多层建筑(六层以内且建筑高度小于24米的建筑)屋顶绿化,绿化种植土层深度大于0.3米、宽度大于4米、面积大于80平方米、并便于人们使用的,经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定后,可按其实际绿化种植面积的2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但冲抵的比例不得大于规定指标的10%。
第十一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十二条主城区以外的区、市、县参照执行,应结合当地实际,依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和本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市园林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