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及思考魏慧莉【摘要】京歌是当代众多新创作歌曲中的一种带有京剧韵味和特色的歌曲形式,是在继承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融入了京剧和民族歌曲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梨花颂》这首京歌曲调精湛,意境悠远.演唱上有它自己独特的技巧和方法,既区别于传统的京剧,又在行腔、韵味上有别于现代民族声乐.【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5)004【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京歌;梨花颂;歌曲分析;演唱技巧【作者】魏慧莉【作者单位】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4.6京歌《梨花颂》是在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原主题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改编的歌曲。
目前关于《大唐贵妃》及其主题曲的介绍和研究都相对甚少,而对这首《梨花颂》的研究则更少。
歌词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由著名的京剧学者、剧作家翁思再先生作词,仅用几句歌词就概括了全剧内容。
原曲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通京剧的杨乃林教授所作,曲调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色,个人主唱与合唱相辅相成,委婉与大气相结合。
旋律的起伏很大,而且朴实、含蓄,多有创新,与词义结合得恰到好处。
从整体上体现出梅派的独特神韵和精髓。
[1]著名声乐教育家鞠秀芳教授改编的版本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梨花颂》作为声乐独唱曲目的音域。
唱腔细腻婉转,在不失原味的同时,更加深了难度,更为完善和抒情。
一、京歌《梨花颂》的曲式音乐分析京歌《梨花颂》具有典雅动听、意境深远、回味悠长、感人肺腑的特点。
[2]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京歌《梨花颂》属于一部曲式结构形态,同时呈现复乐段特征。
一部曲式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梨花颂》包含四个不规整的乐句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合典型中国音乐特征的起承转合的陈述方式。
《国之瑰宝——京剧》第七节京剧传统戏一、【教材分析】新课标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我国国粒一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戏曲》是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戏曲、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被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在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的戏曲中,它更加的系统完善和成熟,也更适应戏剧冲突表现的需要,是很好的处理了音乐与语言关系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不但为大众熟知,而且被世界公认。
因此,我将本单元分为三节课进行。
第一课时内容:概述与欣赏,第二课时内容:感受与体验,第三课时内容:实践与排演。
二、说学情这阶段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
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鉴赏昆曲选段《姹紫嫣红开遍》、京剧短打戏《三岔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国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特征,从而增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审美认知。
(二)艺术表现:通过排演京剧《我站在城楼观山景》,《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帮助学生感受京剧生、旦两个行当的表演风格,积累戏曲表演的惊艳,从而提高学生对戏曲表演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在集体活动中低端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近日,新版《大唐贵妃》在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观众见面。
时隔18年,这部“京海结合”的京剧依然具有生命力,其中的一曲《梨花颂》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填补了20世纪中叶以来新编京剧在唱腔传播方面的空白。
然而,少有人知道梅葆玖先生对《大唐贵妃》的贡献。
旧中出新,新而有根在2000年末于上海举行的一次南北名家演唱会之后,梅葆玖对一位上海市的老领导说:“梅兰芳《太真外传》的唱腔非常好,却由于剧本、舞美等原因没能完整流传,先父梅兰芳生前一直引以为憾。
为此,我在北京先后改编演出过两次,却都不理想,希望上海有关方面能够帮忙圆这个梦。
”老领导了解相关情况后,对梅葆玖说,能否尝试“京海结合”?在梅葆玖的允诺之下,老领导着手组织创作班子,还提出了八个字的创作原则:“旧中出新,新而有根”。
在案头准备过程中,梅葆玖带来了交响乐伴奏《贵妃醉酒》的录音,其华丽的音响结构激发了我们做一部交响京剧的动机。
剧本初稿出来后,创作组举行讨论会,梅葆玖逐字逐句地推敲唱词和台词。
尤其对那些用新词置换了旧词而仍用梅派老腔的部分,他反复哼唱,协调腔词和平仄。
他对念白也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修改意见,比如《梨园知音》一场,杨贵妃的台词里有称“花脸”者,被他改成“花面”,这既符合历史语境,又念得顺口、听来顺耳。
主题唱段《梨花颂》原本委约了别的作曲家,可当时主要担任配器工作的杨乃林被一句唱词“此生只为一人去”所打动,主动请缨谱曲。
曲调出来之后,我们虽感满意却又不敢拍板,因为原来一些经典梅派唱腔的语汇被他用西洋作曲法重新整合,担心梅葆玖会有不同意见。
梅葆玖由沪返京后,我建议杨乃林去征求他的意见。
梅葆玖反复哼唱以后,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提出降低半个调门,并加了一个小过门,就这样愉快地通过了。
针对外界可能出现的“造魔”之讥,他说:杨乃林把梅派唱腔掰开、揉碎、重新组合有何不可?交响乐参与伴奏,洋为中用有何不可?由此可见他老人家一点也不保守。
梅葆玖后来还告诉我们,自己既酷爱和坚守梅派,又是西洋音乐的爱好者。
京歌《梨花颂》音乐结构及演唱风格研究
《梨花颂》是京剧中著名的唱段之一,由著名京剧表演家梅兰芳所创作。
该唱段以梨花为主题,歌颂梨花的美丽和高雅,具有独特的音乐结构和演唱风格。
一、音乐结构
《梨花颂》的音乐结构由前奏曲、唱腔、花脸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前奏曲以弦乐器的旋律为主,慢慢引出了唱腔的主旋律。
唱腔主要由二字、三字和四字的词句构成,其中以四字词句为主。
花脸是唱腔的高潮部分,通常由乐器短促的音符和表现主题的唱腔构成,使演唱更加动感和激情。
尾声则是唱腔的结束部分,以旋律缓慢渐弱的方式演唱。
二、演唱风格
《梨花颂》是一首表现高雅美丽的女性形象的京剧唱段,演唱风格以婉转、柔美、含蓄为主。
演唱中要注意要有清晰的发音和丰富的音色变化,尤其是在唱高音时,要注意保持音准和稳定的声音。
同时,演唱中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唱腔和旋律技巧,如“闷嗓”、“抖音”、“细抿”等,以表现出梨花的柔美和高雅,
同时也要注意节奏和呼吸的控制。
总之,京剧《梨花颂》具有独特的音乐结构和演唱风格,需要演唱者具备专业的音乐技巧和表演技巧才能完美地呈现出这首经典唱段的魅力。
梨花颂歌词完整版
《梨花颂》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杨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词,属于京歌。
内容直接呼应《大唐贵妃》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主题,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个人主唱与合唱相辅相成,委婉与大气相结合。
歌曲:梅派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
(二黄四平调)
作曲:杨乃林
演唱:梅葆玖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
天生丽质难自弃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只为你霓裳羽衣窈窕影
只为你*衣织就红罗裙
只为你
只为你轻舞飞扬飘天际
我这里款款一曲诉深情
切莫道佳期如梦难觅寻
我分明见你飘飘欲仙展*屏
切莫道云海迢迢星河远
我盼相逢
金风玉露绕祥云
啊……
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
我那无法倾诉的知音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我那无法倾诉的恋人。
《长恨歌》赏析一、杨贵妃的美——羞花之美1、李白笔下的杨贵妃(亲眼所见):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
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
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
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
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
联想,想象。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贵妃)您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传说中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说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比得上。
(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男女幽会之地,汉成帝的宫廷。
比喻,衬托。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译文】牡丹与贵妃都如此美丽动人,使君王直笑着看,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恨意,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2、白居易笔下的杨贵妃(贵妃死后约50年后写):生前:天生丽质难自弃:倾国,凝脂(点面结合)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比)仙后: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曲(美人走路也舞蹈)。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比喻)生前的美,明艳之美,娇艳照人。
浅谈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处理作者:孟福强来源:《成长》2019年第11期摘要:文章通过对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实践,提出了在咬字、声调旋律、“梅派”唱腔、京剧发展现状等方面的见解。
运用自身演唱实践,影响身边声乐同行对京剧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京剧、学习京剧、推广京剧、繁荣京剧。
关键词:京歌;《梨花颂》;唱腔京歌《梨花颂》是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具有典型的梅派风格。
歌词内容与主题相呼应,曲风温婉大气,唱腔雍容华贵。
《梨花颂》是梅派经典曲目《贵妃醉酒》和《太真外传》的结合体,歌曲完美的展示了梅派唱腔的优雅委婉,融入京剧经典体态和手势,充分体现出中国戏剧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1 京歌《梨花颂》歌曲介绍《大唐贵妃》取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梅兰芳的名剧《太真外传》和白居易的词《长恨歌》。
歌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良和创新,由著名剧作家翁思再作词,杨乃林作曲,讲述了唐明皇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唱出了两人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思念惋惜。
1.1 歌词内容简介《梨花颂》歌词来源于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歌词朗朗上口,记录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和命运,圣洁白色的梨花是二人爱情的象征,杨贵妃对爱情忠贞痴情,也许是因为太过于坚守忠贞,最后把自己的生命葬送在安史之乱这场战争之中。
而唐玄宗也因沉浸于杨玉环的美貌和两人的爱情而荒疏了朝政,使得唐朝由繁荣盛世变成日渐衰败。
《梨花颂》一曲纪念了两人的爱情悲剧,同时让后人在演唱时感到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
1.2 曲式结构分析《梨花颂》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歌曲主要运用了平稳的级进音程,表现出歌曲幽怨哀伤情感的基调。
《梨花颂》属于一部式的曲式结构,展现出了复乐段特征。
一部曲式是曲式结构中最小的结构。
此曲包含有四个乐句是不规整,符合中国独具特色的“起承转合”音乐特征,同时还融合体现了西方典型的结构形态。
2 《梨花颂》演唱技巧北宋沈括曾经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说道:“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自中又声”。
漫谈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潘世敏【摘要】@@ 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是京剧戏坛上的"礼花",它的出现是对传统京剧的大胆改革,熔经典与时尚于一炉.该剧创作的总原则是"旧中见新,新中有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诸多新元素,如庞大的演出阵容,辉煌的交响伴奏,华丽的服饰,还有伴唱、伴舞以及灯光舞美的大制作,但京剧的唱腔、扮相及主奏乐器的"三大件"没有变,保留了京剧的原汁原味,从而使梅派艺术重现了华光风采,体现了古典与现代完美的结合【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3页(P63-65)【作者】潘世敏【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是京剧戏坛上的“礼花”,它的出现是对传统京剧的大胆改革,熔经典与时尚于一炉。
该剧创作的总原则是“旧中见新,新中有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诸多新元素,如庞大的演出阵容,辉煌的交响伴奏,华丽的服饰,还有伴唱、伴舞以及灯光舞美的大制作,但京剧的唱腔、扮相及主奏乐器的“三大件”没有变,保留了京剧的原汁原味,从而使梅派艺术重现了华光风采,体现了古典与现代完美的结合中国戏曲是一种特殊的戏剧形式,我一直很喜欢;京剧又是我们的国剧,我更是情有独钟。
前一阵朋友推荐了这部新京剧《大唐贵妃》,还开玩笑地对我讲:“这部戏有三个多小时,但你肯定不会感到boring,保你满意!”确实如朋友所讲,戏剧一开场、人物一亮相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京剧的如此动听,舞台的如此辉煌,阵容的如此强大,贵妃的雍容华贵,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在视听上带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可谓是一饱耳福又一饱眼福。
我想,看过的朋友肯定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都会赞不绝口。
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在《太真外传》、《贵妃醉酒》等经典梅派名段的基础上,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使用新式的手段重新编排的一出戏。
《梨花颂》读后感800字梅寒的《梨花颂》,一开篇就借京剧《大唐贵妃》的唱词,把舞台的戏剧和戏剧人生完美的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情绪高涨。
主人公梨花的命运轨迹,也在这唱词和柔美的唱腔中清晰地往前延伸。
这是一段古老的浪漫爱情。
“梨花是春山的舅舅,也是春山娘死前给他定下的儿媳妇。
”在春山家生活跌入低谷之时,她挑起了整个家庭的担子。
她吃苦耐劳,研读供在戏校学习的春山完成学业,把爱情无怨无悔的献给了他。
面对春山魂的游移,她一夜白头。
我们仿佛看到,一段真挚的感情感情生活在失衡中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令人叹惋。
爱情本是男女双方共同建设的互相合作新家,任何一种失衡都会使其变为两条平行横向的铁轨,没有交集。
生活的艺术,既是物质水平,认知水平的平衡,也是感情的平衡。
失衡,则意味着失落恐惧,梨花与青山都是痛苦的昭示者。
付出青春与汗水的梨花,得不到自己的爱,天平的失衡而使其一夜白头。
只有感恩不是爱恋,尊敬也不是爱情,付出爱情的春山,维系的是一种良心与报答,就算在一起生活,这其中的苦涩会在意料之中。
梨花没有错。
春山就有错吗?梨花春山开放式的爱情,是中国人的人生缩影,古老的令人清醒。
中国的女性,勤劳,隐忍,全身心投入对家,对丈夫的爱,这有利于婚姻的稳固,但未必是爱情的前兆。
这源于中国的夫妻关系文化。
由于封建人文的影响,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之类的观念很能满足男性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再加以男权社会,社会时空舞台几乎不能给女性留下说台词的时空,男子站在高高的山巅,女人行走在在幽深的峡谷社会的共识,女性青年人是承担者的同时又同时又必须是依附者,做小鸟依人的男青年,总是男性找到自己保护者的伟大感。
中国有神女峰,望夫石,这些美丽的民间故事便是及寓言有力的论证。
当然,中国式的不婚爱情,忠贞内敛,含蓄淡泊,承载着中国人丰富的心理内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但“恩“”爱”不分,也让爱情的当事人付出了沉重的人生代价。
爱情需要守恒,如此才能保有应有的温度拌成与鲜度。
Northern Music 79Theatre Dramaturgy 戏剧戏曲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分析鲍振宇(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京歌,是京剧与歌曲相融合的产物,是具有明显京剧音乐元素和唱腔特点的歌曲。
本文主要结合京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以及在演唱时的体验,对《梨花颂》进行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以便深入探究其风格特点和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梨花颂;京歌;演唱分析;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京歌《梨花颂》简介词作者:翁思再,1948年7月16日出生。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京剧学者、剧作家。
江苏吴县人,出生于上海的海关世家。
有《大唐贵妃》以及中日合作的舞剧《杨贵妃》等。
学术著作有《京剧丛谈百年录》《余叔岩研究》《余叔岩传》。
论文有《王元化<京剧与传统文化>注跋》《在梅派和梅兰芳体系之间》《京剧音韵新解》以及《<大唐贵妃>的文化产业尝试》等。
2008年5月1日应《百家讲坛》之邀主讲《梅兰芳》。
曲作者:杨乃林,男,1954年6月11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
1954年6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自幼与父亲学习京胡;1970年5月至1977年3月,山西省京剧院京胡演奏员;1977年3月至1981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1981年7月至今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
《梨花颂》为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
大唐贵妃是关于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梨园始祖唐明皇,和他的妃子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结合梅派剧目《贵妃醉酒》及《太真外传》而成。
该剧歌舞并重,歌词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是能从整体上体现梅派神韵和精髓的剧目,此剧意境深远,感人肺腑,回味悠长。
二、京歌《梨花颂》的音乐本体分析《梨花颂》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一部曲式,同时呈现出复乐段的特征。
A宫民族调式,非方整性结构,这部作品的旋律线条为波浪型,起伏不大,旋律舒缓,曲调婉转、优美。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京歌《梨花颂》的演绎分析陈静溪(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62)【摘要】京歌《梨花颂》是在京剧中加入了一些现代的新型元素,是一种新型创作的作品。
其使得民族唱法和传统戏曲之间相互融合,迸发出了新的艺术特色。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演唱《梨花颂》时,应该用何种发声方法和技巧来演绎出选段的京剧风味。
【关键词】发声;咬字与行腔;韵味【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讲述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悲歌的《梨花颂》选自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由杨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词。
作为现代音乐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作品,笔者认为演唱《梨花颂》时,应该有独特的处理方法,使其既不失传统京剧的风味,又能与现代民族声乐相结合。
一、发声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被老师们提及的一种发声方式是横隔肌以及后腰、后背都要给予足够的气息支持,并且要求气息可以做无限的延伸。
基于此,并结合众多京剧研究者、表演者的经验以及笔者的实践与练习中,笔者认为,在发声时上腭必须保持抬起的状态,打开胸腔,把字“放入”胸腔内,与横膈膜充分对抗,让整个声音贯穿其中。
声音的走向要具有管道感,要求声音紧贴后咽壁,小舌抬起,呈现“打哈欠”的状态,声音的位置要集中,勾住眉心,在换字时也要保持哼鸣的感觉,始终保持在一个点上。
在演唱《梨花颂》时,笔者建议将京剧传统发声方法融入其中,结合当今的民族唱法,演唱者在声音上更加具有张力、气息的控制上更加游刃有余,形成一种和谐自然的演唱风格,在提高对作品的掌控能力的同时,保留有作品的“京味”。
二、咬字及行腔谈及咬字及行腔技巧,必须论述何为字的音节。
字的音节可以分为字头即声母的发音,字腹和字尾即韵母的发音。
例如在《梨花颂》中,“梨花开,春带雨”中的“花”字,字头是h,字腹是u,字尾是a。
“梨”则是字头是l,字尾是i。
在演唱过程中,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行腔过程中,也要相互连接,相互过渡,不可脱节。
《梨花颂》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的《梨花颂》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梅寒的《梨花颂》,一开篇就借京剧《大唐贵妃》的唱词,把舞台的戏剧和戏剧人生完美的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气氛。
主人公梨花的命运轨迹,也在这唱词和柔美的唱腔中清晰地往前延伸。
这是一段古老的爱情故事。
“梨花是春山的姐姐,也是春山娘死前给他定下的媳妇。
”在春山家生活跌入低谷时,她挑起了整个家庭的担子。
她吃苦耐劳,供在戏校学习的春山完成学业,把爱情无怨无悔的献给了他。
面对春山心的游移,她一夜白头。
我们仿佛看到,一段真挚的感情在失衡中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令人叹惋。
爱情本是男女双方共同建设的家园,任何一种失衡都会使其变为两条平行的铁轨,没有交集。
生活的艺术,既是物质水平,认知水平的平衡,也是感情的平衡。
失衡,则意味着失落痛苦,梨花与青山都是痛苦的承载者。
付出青春与汗水的梨花,得不到自己的爱,天平的失衡使其一夜白头。
只有感恩不是爱情,尊敬也不是爱情,付出爱情的春山,维系的是一种良心与报答,就算在一起生活,这其中的苦涩会在意料之中。
梨花没有错。
春山就有错吗?梨花春山式的爱情,是中 ___爱情缩影,古老的令人清醒。
中国的女性,勤劳,隐忍,全身心投入对家,对丈夫的爱,这有利于婚姻的稳固,但未必是爱情的温床。
这源于中国的.婚姻文化。
由于封建文化的影响,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之类的观念很能满足男性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再加以男权社会,社会舞台几乎没有给女性留下说台词的时空,男子站在高高的山巅,女人行走在在幽深的峡谷成为社会的共识,女性是承担者的同时又同时又必须是依附者,做小鸟依人的女子,总是男性找到自己保护者的伟大感。
中国有神女峰,望夫石,这些美丽的传说便是及有力的论证。
当然,中国式的婚姻爱情,忠贞内敛,含蓄淡泊,承载着中国人丰富的心理内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但“恩“”爱”不分,也让爱情的当事人付出了沉重的人生代价。
歌曲《梨花颂》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作者:吴艳萍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4期摘要:《梨花颂》是一首经典的京歌作品,由翁思再作词,杨乃林作曲。
乐曲融合了传统民族唱法与京剧梅派唱腔的特点,曲风委婉却又不失大气[2]。
《梨花颂》描绘了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
想要完整的对这两首曲子进行二次创作,就必须对作品情感表达与曲式结构有着充分的了解。
因为关于这两首作品的资料相对匮乏散乱,导致许多歌者在做再创作前的准备时无从下手,所以本文将对自己和其他学者的理解和观点作出整理分析,希望能够为演唱这两首歌曲的歌者提供参考,这也将是本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梨花颂》艺术特征演唱歌曲《梨花颂》出自新编京剧《大唐贵妃》,是其中的主题曲,由作曲家杨乃林作曲,翁思再填词创作出,是一首典型且经典的京歌。
唱腔应用了京剧中最主要的声腔之一,二黄调[1]。
二黄调的特点为,稳定、厚重、深沉、平和,是时长应用于抒情唱段的唱腔,同时加入了梅派唱腔的特点,委婉却不失大气。
歌词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言简意赅、合辙押韵,寥寥几句歌词便概括了全曲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毫不匮乏。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表达了剧中的大唐贵妃杨玉环和唐玄宗李隆基都是爱好梨园、喜爱曲艺的人,为剧情内二人的情感阐述打下了基础。
而“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一句说明了杨贵妃对玄宗的用情至深。
“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这一句描写了杨贵妃沉鱼落雁的美貌,哪怕是玄宗一国之帝王都无法抗拒。
本文研究的是姜哲新配钢琴伴奏版的《梨花颂》,他杰出的创作能力使得这一版的《梨花颂》既具有京剧民族感的特性,又融合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和作曲手法,这种中西结合的曲风也体现出了国粹所具有的兼容性。
歌曲《梨花颂》的音乐特征歌曲《梨花颂》在曲式结构上属于单一部曲式,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一种结构。
《梨花颂》采用民族调式 A 宫调。
结合曲式进行音乐本体和演唱分析:乐曲前奏部分采用了旋律先现的手法,将主旋律主题乐句弹奏一遍,起到了引导观众的作用,同时对表演者起到确定调性音高的预备作用,也给予表演者一个“起范儿”的准备时间。
浅析京歌《梨花颂》的演唱京歌《梨花颂》是作曲家谭盾创作的一首男声合唱曲,以极具诗意和情感的唱词及婉转动人的旋律,描述了梨花盛开时的美景和人们对梨花的歌颂之情。
该曲在演唱时通常以男声合唱形式呈现,每一声部都有独特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京歌《梨花颂》的演唱,探究其中的表现技巧和情感表达。
京歌《梨花颂》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是节奏感和韵律的掌握。
整首曲子的旋律轻快流畅,富有节奏感,这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准确把握节奏,让旋律流畅自然地呈现出来。
韵律的处理也非常重要,梨花的美景需要通过音乐来表现,演唱时要注重歌词的抑扬顿挫,让每个音符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京歌《梨花颂》的演唱还需要注重声音的控制和表现技巧。
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通透与清晰,以及音色的表现。
梨花盛开时的美景需要通过声音来营造,演唱者需要用柔和清澈的声音来表现梨花的柔美和婉约。
还要注重声音的力度和音高的处理,表现歌曲中的高潮部分和转折部分,让整个演唱过程充满动感和情感。
京歌《梨花颂》的演唱还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舞台演绎。
这首曲子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深入理解曲目的意境和情感,将自己融入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对梨花的赞美之情。
在舞台演绎方面,演唱者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来增强演唱的表现力,让观众在听觉上和视觉上都能感受到梨花的美丽和音乐的魅力。
京歌《梨花颂》是一首极具诗意和情感的男声合唱曲,演唱时需要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掌握,声音的控制和表现技巧,以及情感的表达和舞台演绎。
只有将这些要素融合到一起,才能演绎出一首完美的《梨花颂》,将美妙的音乐和悠远的诗意带给观众。
梅派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二黄四平调) 梨花颂曲谱
作曲:杨乃林演唱:梅葆玖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
贵妃醉酒(4张)只为你霓裳羽衣窈窕影只为你彩衣织就红罗裙只为你只为你轻舞飞扬飘天际我这里款款一曲诉深情切莫道佳期如梦难觅寻我分明见你飘飘欲仙展彩屏切莫道云海迢迢星河远我盼相逢金风玉露绕祥云啊…… 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我那无法倾诉的知音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我那无法倾诉的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