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48.21 MB
- 文档页数:38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学习与掌握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方法。
2、观察根霉、毛霉、草履虫等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绘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镜座、镜筒、转换器、载物台、移动尺、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内置光源或反光镜、光圈等。
三、显微镜的性能1、数值孔径:也叫做镜口率(或开口率),简写为N.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也是判断它们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NA=n·sinα/2,n—物镜与标本之间的介质析射率;α—物镜的镜口角2、分辨率:D可用下式表示:D=0.61·λ/NA,可通过减低波长、增大折射率、增大镜口角来提高分辨率。
物镜分辨力的高低与物象的清晰度密切相关,目镜没有这种性能。
3、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四、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1、显微镜的拿取: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平稳拿取。
2、对光:转换器上的槽孔与弹簧片吻合即表示物镜正对通光孔。
3、视野亮度的调节:调光旋钮(或反光镜的平面与凹面)、聚光镜、光圈。
4、低倍镜观察:低倍镜视野较大,易于发现目标。
在载物台上放置装片,用压片装置固定,调节移动尺,使被观察的标本处在物镜正下方,从侧面观察,上升载物台,使物镜接近装片,用目镜观察并同时下降载物台,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调节旋钮使物像清晰为止。
用推动器移动标本片,找到合适的目的像并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5、高倍镜观察换上高倍镜后从目镜观察,调节光照,使亮度适中,缓慢调节细调节旋钮调至物像清晰为止,找到需观察的部位,并移至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6、将各部分还原,物镜头不与通光孔相对,而是成八字形,将载物台下降至最低,降下聚光器,将内置光源调至最低亮度后关灯或将反光镜与聚光器垂直。
最后用柔软纱布清洁载物台等机械部分,然后将显微镜放回柜内或镜箱中。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报告一、引言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可以放大物体的细节,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在生物学中,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细胞和微生物等微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报告将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观察细菌形态结构。
二、材料和方法1. 显微镜:本次实验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
2. 细菌样本:从实验室中获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样本。
3. 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样品载玻片。
4. 意式染色剂:用于染色处理,增强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三、显微镜使用方法1. 调整光源:打开显微镜后,在透明底座上放置一个白色纸片,调整光源位置和亮度,使得纸片上呈现均匀明亮的白色。
2. 调整目镜:将目镜对准眼睛,调节焦距,使得目视舒适且清晰。
3. 调整物镜:选择合适的物镜,将其转至位置,并调节焦距,使得样品清晰可见。
4. 调整聚光镜:根据需要调整聚光镜的大小和位置,以增强样品的亮度和对比度。
四、细菌形态结构观察方法1. 制作载玻片:在干净的玻片上挤出一滴细菌悬液,在另一个玻片上盖上一张盖玻片,轻轻压紧。
2. 意式染色处理: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浸泡在意式染色剂中,静置5-10分钟。
3. 洗涤处理:用蒸馏水洗涤载玻片数次,直到洗涤后水不再有颜色。
4. 干燥处理:将载玻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五、结果与讨论1.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如球菌呈圆形或半球形,链状菌呈长条状等等。
通过染色处理后观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些形态特征。
2. 观察细胞大小: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测量细菌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细菌大小也不同,如球菌直径一般在0.5-1微米之间,链状菌长度则在数十到数百微米之间。
3. 观察细胞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结构,如某些细菌具有鞭毛、纤毛或胞外多聚物等附属结构。
这些结构对于细菌的运动和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篇一: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1.细菌基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
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
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
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
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
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2、了解油镜的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观察各种染色标本,认识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二、基本原理显微镜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微生物个体微小,难于用肉眼观察形态结构,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对其进行研究和利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是观察微生物最常用的工具。
细菌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个体微小,一般需要使用油镜观察其形态结构。
而油镜头晶片极小,投入光线少,从载玻片透过光线,又被空气折射(空气折光广率1.00、玻璃折光率为1.52),更不易射入镜头内,致使光线较弱物像不清。
当在镜头和载玻片之间滴加香柏油后,由于香柏油折光率为1.515,与玻璃相近,可消除光线通过玻璃与物镜间空气时发生折射现象,避免光线损失,使亮度和清晰度都得到了提高,几乎可以看清所有细菌。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1)标本及试剂:微生物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
(2)仪器及其他用具: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实验步骤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有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组成。
A.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调节器(粗调螺旋)和细调节器(微调螺旋)等部件(图1-1)普通光学显微镜机械部分各部件的构造与功能见表1-1B.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由反光镜、聚光镜、物镜、目镜、虹彩光圈等组成,光学系统使标本物像放大,形成倒立的放大物像。
表1-2普通光学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构造与功能2)普通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
从镜箱中取镜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以防反光镜及目镜脱落被摔坏,将显微镜放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
端正坐姿,镜检时两眼同时睁开,单目显微镜一般用左眼观察,用右眼帮助绘图或做记录。
双目显微镜用双眼观察。
②使低倍镜与镜筒呈一直线,调节反光镜,让光线均匀照射在反光镜上,电光源显微镜打开照明光源,并使整个视野都有均匀的照明。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1)人的眼睛只能识别大小为㎜的物体。
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
我们用它可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结构。
中学最常用的是光学显微镜,为了正确操作、妥善保管和维护显微镜,使之延长使用年限,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一台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局部,注意比拟和识别。
〔一〕、显微镜的根本结构:显微镜构造很复杂,种类很多,但根本结构是由机械和光学两大局部构成,现分述如下:1、机械局部:它是为光学局部效劳的部件,包括以下九局部:、镜座: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园形的局部,起稳定和支持镜身作用。
、镜柱: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
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
、镜臂:弯曲成马蹄形的局部,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
、载物台: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
台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
、镜筒:和镜臂上方连接的园筒局部。
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长度是160-170毫米。
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有一个可转动的园盘,叫物镜转换器〔或叫物镜旋转盘,固着在镜筒下端,分两层,上层固着不动,下层可自由转动。
转换器上有2~4个圆孔,用来安装不同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
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
、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为镜壁上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
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细调焦距。
、倾斜关节:镜柱和镜臂交界处有一个能活动的关节。
它可以使显微镜在一定的范围内后倾〔一般倾斜不得超过45°〕便于观察。
但是在使用临时封片观察时,禁止使用倾斜关节,尤其是装片内含酸性试剂时严禁使用,以免污损镜体。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菌体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放线菌、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及真菌孢子类型,学习生物图的绘制。
3、学习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75%二甲苯、吸管、烧杯,香柏油,擦镜纸、吸水纸、浮游生物网示范片: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青霉、曲霉、根霉、梨头霉、毛霉。
三、实验原理(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原理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1、机械装置(1)镜筒: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
单筒有直立式和后倾斜式(倾角为45o)。
双筒都是倾斜式的,并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
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
(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三个孔或四个孔。
不同规格的物镜旋转安装在各孔上,在显微镜不使用时,旋下物镜,用护盖盖住。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多数)或圆形的平台,中间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一个夹片,右端夹片固定,左端夹片可旋转,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用以标记玻片的位置),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片。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有弧形和折形两种。
移动显微镜时用手握住镜臂进行移动。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和方形,具有一定的质量,支撑整台显微镜,马蹄形的镜座在其上有一可旋转的反光镜。
(6)调节器:调节器包括粗螺旋调节器和细螺旋调节器。
可调节物镜与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2、光学系统及其光学原理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目镜目镜一般有10×、16×两种,高级的显微镜还有5×和20×。
目镜上标有:N.A.1.25、100×、“OI”、160/0.17、0.16等字样,其中:N.A.1.25为数值孔径,100×为放大倍数,“OI”(即Oil immersion )表示油镜、160表示镜筒长,0.17表示要求盖波片的厚度,0.16为工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