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6
疾病名:母儿ABO 血型不合英文名:maternal-fetal ABO incompatibility缩写:别名:母儿ABO 不相容;母儿ABO 不亲和疾病代码:ICD:P55.1概述:母儿血型不合是因孕妇与胎儿之间血型不和而产生的同种免疫(isoimmunization)。
1938 年 Darrow 认识到胎儿血是致病的抗原。
胎儿由父亲遗传而获得的血型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使母体发生同种免疫,产生的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称新生儿溶血病。
这类溶血性疾患仅发生在胎儿与早期新生儿,是新生儿溶血性疾患中相当重要的病因。
该病因与免疫和遗传有关,故可连续数胎均得病。
本病对孕妇无不良影响,对胎儿和新生儿可因严重贫血而死亡,或因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组织发生胆红素脑病。
流行病学:1.发病率 ABO 血型不合的妊娠占妊娠总数的20%~25%,而发生ABO 溶血病者仅占其中的 10%,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①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密度比成人小,因此结合的抗体量少,不引起症状;②胎儿血浆和组织中存在血型可溶物质A 和B,有可能与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结合,阻止抗体对红细胞的作用;③ABO溶血病溶血不多,稍为过多的胆红素,可被新生儿肝脏所清除;④胎儿红细胞抗原膜与成人不同,前者在脂膜内可动,后者固定,但这因素是否可减少溶血病的发生,还不太清楚。
2.胎次与发病的关系 O 型血中抗A(B)IgG 的产生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A 和B 类似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预防接种等)的刺激而引起。
女孩在成熟期前可能已存在这种免疫反应,不像RhIgG 必须由输血或胎盘破损处渗血,经不同血型红细胞刺激才产生,因此AB0 溶血病常发生在第一胎,而Rh 溶血病则多发生在第二胎以上的婴儿。
病因:ABO 血型不合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占96%,也是高胆红素血症常见原因,占 28.6%。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在平时出现血型不合发生溶血一般情况是在输血时,也有时会发生在孕期,特别是在孕期出现abo血型不合就会有很多麻烦,那abo血型不合是怎样的?1、如果孕妇的血型为o型,胎儿父亲的血型为a型或者是b型,又或者是ab型,这时胎儿的血型就会和母亲相同,而且胎儿会平安无事。
2、如果胎儿血型和父亲的血型相同,在母体就会产生对抗胎儿血细胞抗体,而且会经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就容易导致胎儿红细胞遭到破坏,出现溶血的现象。
3、这种情况只有在母亲是型血,父亲是a型或者是b 型,又或是b型的血液,才会有这种溶血现象发生,有可能会在第一胎就发病,并且随着妊娠的次数不断增加,病情也会有所加重。
4、也并不是所有的o型血孕妇怀孕所生的宝宝有溶血病,这有可能是一些宝宝会发病,但有些宝宝不会发病,症状比较轻。
什么是abo血型不合出现血型不合,特别是溶血病的情况,多是会在孕期中发生。
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多会存在一定的危险,那么到底什么是abo血型不合?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1、在女性的妊娠当中,大约有20%到25%情况下出现abo 血型不合,但是在发生胎儿或者是新生儿溶血时,只有2%到2.5%。
2、ab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o型以及ab型。
它们的分类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血型,B血型抗体来分。
如果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就会成为a型,如果有B抗原就会被称为b型。
如果没有ab抗原,就会被称为o型,但如果有ab抗原就会成为ab型。
3、胎儿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密度疏或者是抗原性比较弱,这样就会结合抗体较少,也不容易发生溶血。
如果母体血清中的抗A-IgG或者是抗B-IgG量比较少,所以也不容易引起溶血。
4、胎儿的体液中可能会含有a血型和b血型的物质,可能会有来自母体中免疫性抗体相结合,这样就可以阻止抗体对红细胞有作用。
abo血型不合的病因出现ab血型不合,通常是有一定的原因。
这些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基因血型的染色体存在不和的关系,就导致abo血型不合,容易出现溶血症。
ABO溶血可能在妊娠期间对胎儿造成一系列影响,包括贫血、黄疸等。
了解和监测ABO溶血、采取适当的医学手段来降低其对胎儿的影响,对孕妈至关重要。
什么是ABO溶血ABO溶血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多见于母亲是O型血。
其他血型不合溶血病比较少见。
其发病机制是母体产生的同种免疫抗体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胎儿对抗体的免疫敏感性,诱发溶血反应。
此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导致黄疸、贫血等症状。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医疗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怀孕期间要做产前检查,主要是检查孕妇的血型、抗体及抗体效价,这样才能降低患病的概率。
孕妇的ABO溶血检测孕妇ABO溶血检测主要是用来检测孕妇体内是否有免疫性抗A和抗B抗体,以了解其对胎儿的潜在危险。
通过检测孕妇的血型和抗体情况,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ABO溶血的风险。
这项检测不仅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也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保障母婴健康。
妊娠期间定期做ABO溶血检测,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ABO溶血对孕妈的影响ABO溶血通常发生在第一胎。
因为孕妇在怀孕前已经有了免疫抗体,这种抗体可能是由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产生的,比如,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中的ABO血型物质,也可能是由感染、注射疫苗等引起的。
一旦这些抗体形成,就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对孕妇和胎儿健康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健康风险当孕妇的血型为O型,而胎儿的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时,母体可能产生免疫性抗A和(或)抗B抗体。
这些抗体通过胎盘传递至胎儿,引发溶血反应。
严重的溶血反应会引起孕妇血液循环障碍,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孕产并发症ABO溶血可能会在产妇的生产过程中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由于溶血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影响胎儿健康溶血反应会对胎儿的大脑造成损害,从而引起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新生儿ABO血解病的诊断是基于临床征兆,实验室测试,以及ABO 存在母亲与新生儿不相容的结合。
ABO不相容性发生在O型血母产下A型,B型或AB型的婴儿时。
母体抗体与婴儿血液组抗原的不匹配会导致婴儿红血球的破坏,导致血解性疾病。
新生儿ABO血解病的临床征兆包括:jaundice,贫血,以及肝病。
Jaundice经常是第一个出现的迹象,其发生是由于红血球的分解增加以及bilirubin释放到血液中。
贫血,或红血球水平低,可导致疲劳,苍白,喂食不良。
肝病,或肝脏和脾脏的扩张,也可能出现在严重病例中。
实验室检测在诊断新生儿ABO血解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直接抗血球素测试(DAT),又称Coombs测试,可以检测出婴儿红血球上是否存在抗体或补充蛋白质。
婴儿血液中高血压的bilirubin水平,称为双溴鲁宾血症,是新生儿ABO血解性疾病中的另一个常见发现。
其他的检测,如完整的血清(CBC)和血液涂片,可以提供婴儿红血球计数,形态学,以及重排细胞计数的信息。
除了临床征兆和实验室测试外,母亲和新生儿间ABO不兼容的存在是诊断新生儿ABO血解病的一个关键标准。
如果母亲有O型血,而婴儿有A型,B型或AB型血,则ABO血解性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产妇的抗体乳头,婴儿的血型,以及其他风险因素。
一个说明新生儿ABO血解病诊断的例子如下:新生婴儿的礼物是黄油、薄饼和劣质食物。
母亲有血型为O型,婴儿有血型为A型。
实验室检测显示,婴儿血液中存在阳性直接抗血球素检测,且比利鲁宾水平升高。
根据这些发现以及ABO不兼容的存在,对新生儿ABO血解病的诊断得到确认。
对新生儿ABO血解病的诊断是基于临床征兆,实验室测试,以及ABO存在母亲和新生儿不相容的结合。
尽早认识和管理这一状况对于防止严重黄麻、贫血和肾上腺素等并发症至关重要。
密切监测和适当治疗可以改善受ABO血解病影响的新生儿的治疗结果。
母婴血型不合是怎么回事,母婴血型不合是怎么发生的,母婴血型
不合是什么原因
母亲和胎儿的血型若是不合,胎儿的红血球就会遭受破坏,从而引起贫血的严重的黄疸,或是胎死腹中,有的婴儿纵使生了下来,也患有严重的黄疸症,甚至还会智能不足。
那具体母婴血型不合是怎么回事呢?
1、孕妇为O型血,其配偶为A型、B型或AB型者的。
2、O型血孕妇被查出抗A(B)IgG效价较高的。
(>1:64)
3、曾出现过自然流产的,或第一胎已经表现出黄疸病状的。
4、B超检查中,能明显观察到胎儿皮肤以及肝脾发肿的。
母婴血型不合主要是指母婴的血型不一致从而在子宫内就开始破坏胎儿血液中的红细胞,并因此对胎儿产生影响,轻者存在溶血的隐患,严重的会使孕妇生出死婴。
母婴血型不合分为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指O型血的孕妇孕育A型或B型血的胎儿。
RH血型不合:指RH为阳性血的孕妇孕育RH阴性血的胎儿。
这两种血型不合的状况都会引起溶血症,但后者病情大多更为严重。
这种疾病的原因是因为胎儿从父亲身上遗传下来的抗原是母体所没有的。
这种物质会通过妊娠,使抗原进入母体。
于是母亲体内就产生了针对这一抗原的抗体。
这个抗体又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循环,引起胎儿的免疫性溶血。
这种疾病对母亲是无影响的,但是对于胎儿则会引起严重贫血、核黄疸等,甚至导致死亡。
一般溶血较常发生在第二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的相关检测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8-31T11:19:01.9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作者:双滟琦[导读] 对于夫妻血型不合的产妇定期检测血型抗体效价是必要的,有利于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降低HDN的发病率。
绵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621000)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e Disease of New-bom,HDN)是因母体内存在与其胎儿红细胞不合的IgG血型抗体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新生儿溶血症以ABO血型系统最为常见,即ABO-HDN,约占其总数的85.3﹪,死亡率1.4﹪【1.2】。
因此现对我院新生儿科因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有关实验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标本来源 2008.1-2013.7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年龄均为0-7天,血型均为非O型RH阳性共180例,其中A型 115 例,B型65 例男婴91 例,女婴 89例1.1.2 临床指针体征有水肿、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2 方法与试剂1.2.1新生儿血清学检查取新生儿血样3ML3000rpm离心5min,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再用微柱凝胶法做直接抗人球实验、血清游离抗体测试实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筛查及鉴定实验,红细胞抗体放散及测定实验。
所有的实验操作均严格按照《全国检验技术统一操作规程》;3]第三版。
1.2.2产妇的血清学检查 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鉴定、自身不规则抗体及抗体筛查。
当母婴血型不合时,检测产妇血清中IgG抗A或抗B。
1.2.3实验试剂抗A、抗B、抗D试剂均来自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血型、抗人球卡、筛细胞及试剂红细胞均来自瑞士达亚美公司。
1.3.结果判断1.3.11.3.1 新生儿溶血病游离、释放实验的判断患儿血浆或红细胞放散液中检测到针对其红细胞的抗体为阳性结果。
母儿血型不合与新生儿溶血症【概述】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
人类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母儿血型不合,有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两大类型母儿血型不合。
当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抗体当此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循环时,可使其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症。
这对孕妇无影响,但病儿可因严重贫血、心衰而死亡或因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细胞引起核黄疸而死亡,即使幸存,其神经细胞和智力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等都将受到影响。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和Rh型两大类,其他如MN系统也可引起本病,但极少见。
ABO血型不合较多见,病情多较轻,易被忽视。
Rh血型不合在我国少见,但病情严重,常致胎死宫内或引起新生儿核黄疸。
【病理生理】ABO血型不合,多见于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母亲为胎儿的A型或B型抗原致敏而产生IgG抗A或IgG抗B免疫抗体,分子量较小,极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
ABO血型抗原广泛存在自然界中,母体极易在无意中得到刺激而致敏,所以ABO血型不合可发生在第一胎妊娠时。
另一方面ABO 血型不合虽然较多见,但临床不一定发病,这与胎儿体液中存在的A型或B型物质中和母体免疫抗体,以及可能由于胎儿红细胞的抗原较少,被破坏的胎儿细胞所产生的胎红素亦少并能很快被胎儿肝脏清除有关。
Rh血型不合,一般第一胎不发病,发生于孕妇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
胎儿的Rh阳性抗原经胎盘到达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Rh抗体,此抗体经胎盘再回到胎儿,造成溶血。
在Rh血型5种抗原中,抗原性最强为D抗原,引起溶血的发病率亦多,故临床将有D抗原存在者都定为Rh阳性。
由于胎儿循环中含有大量母体免疫抗体,抗体一部分被吸附在红细胞上,一部份呈游离状态存在于血清中。
被吸附在红细胞上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加速红细胞破坏。
以上情况发生愈早,程度愈严重,对胎儿各器官的影响亦愈明显,造成危害愈大。
母婴Rh(c)抗原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关键词:母婴血型不合抗-c抗体新生儿溶血1.病例简介产妇,汉族,28岁,孕3产2。
2001年3月怀孕45天后不慎流产。
2002年5月妊娠38+4周在外省乡镇医院产下1男婴,2天后出院。
回家发现婴儿面部赤黄,呈进行性加重,吮奶量减少,一周后送省级医院,血生化报告:血清胆红素429μmol/L,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治疗后虽存活但智力低下。
2007年3月,该产妇孕38+3周,送标本到我院行产前血型血清免疫学检查。
结果:血型A型,CCDee,抗体鉴定检出IgG抗-c抗体,效价16。
第二天剖宫产下1男婴,新生儿皮肤黄染,水肿、血清胆红素233.6μmol/L,立即送我院查新生儿溶血病(HDN):血型A型,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强阳性,游离试验、放散试验阳性,抗体鉴定检出IgG抗-c抗体,效价8,证实为Rh新生儿溶血病,具体报道如下。
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试剂与方法抗A、抗B标准血清(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20060702);抗D血清(德国Biotest,1110108);抗-C、抗-c、抗-E、抗-e标准血清、谱细胞、筛选细胞(上海市血液中心,LOT 20070117);凝聚胺介质试剂(珠海贝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070118);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卡、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西班牙DianaGel)。
血型血清学试验操作参照文献[1]2.2血型鉴定母亲 A,CCDee;父亲A,CcDee;患儿A,CcDee 2.3母亲产前血型血清免疫学检查2.3.1抗体筛选与鉴定母亲血清与筛选细胞Ⅰ~Ⅲ号反应,Ⅰ号(CCDee)细胞阴性,Ⅱ(ccDEE)、Ⅲ(CcDee)号细胞阳性。
抗体鉴定后发现母亲血清与谱细胞在室温、37℃盐水介质中均不凝集,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与含有c抗原的谱细胞均凝集,与不含c抗原的谱细胞不凝集,与自身细胞不凝集。
根据谱细胞格局用排除法鉴定出母亲血清中存在IgG抗-c抗体,在凝聚胺介质中效价16。
abo血型不合是什么意思abo血型不合是什么意思在出现血型不合的情况时,特别容易有溶血病的现象发生,而且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孕期中,出现溶血病时,就会有一定危险。
abo血型不合到底是什么意思?1、女性在妊娠当中,会有20%到25%的孕妇有abo血型不合的情况发生,但出现血型不合的时候,有胎儿发生溶血症时的几率大约有2%到2.5%左右。
2、在ABO血型系统中包括a型血,b型血,o型血以及ab型血。
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a血型以及b血型抗体来进行分类,但是红细胞膜上如果存在a抗原就会被分为a型,如果存在b抗原将会被区分为b型。
没有存在ab抗原的情况,就分为o型,但存在ab抗原就分为ab型。
3、如果在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密度疏松或者抗原性很弱,这时就会有很少的抗体结合,也不会发生溶血的情况。
但如果母亲的血液中有抗A-IgG或是抗B-IgG量较少时,也不会发生溶血的现象。
4、在胎儿血液中可能会含有a血型以及b血型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都会和母体中的免疫性抗体相结合,但也会阻止抗体对红细胞的作用,所以不会有溶血症发生。
abo血型不合的原因在孕期中出现abo血型不合时,这其中是有原因,大多数的情况是因为基因的血型,染色体存在不合,这样就很容易出现abo血型不合的情况,也很容易有溶血症的现象发生。
abo血型不合时,有哪些原因呢?1、在abo血型中,对染色体基因,会根据遗传的分离定律,还有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搭配。
胎儿血型有可能会和母亲的血型有不同现象,但如果胎儿母亲之间血型不合,就会发生同种免疫,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出生的胎儿或者新生儿有溶血的现象。
2、abo溶血症通常会发生在血型为o型的母亲生的a血型婴儿中,其次也会发生在有血型为b型的婴儿中。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有o型血母亲有抗A-IgG或是抗B-IgG数量比A型血的母亲或者是b型血的母亲量高,而且a抗原通常会比b抗原性能强。
3、如果孕妇是属于a型血,出生的新生儿属于b型血或者ab型血。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ABO血型系统中,孕妇多为O型,父亲及胎儿则为A、B或AB型。
胎儿的A、B抗原即为致敏源。
Rh血型中有6个抗原,分别为C、c、D、d、E、e,
其中以D抗原性较强。
致溶血率最高,故临床上以抗D血清来检验。
当
母亲或新生儿红细胞与已知的抗D血清发生凝集,即为Rh阳性,反之则
为阴性。
Rh阴性的孕妇,偶亦可被其他抗原致敏而产生抗体,如抗E抗
C抗体等,从而发生母儿血型不合。
胎儿红细胞正常不能通过胎盘,仅在妊娠或分娩胎盘有破损时,
绒毛血管内胎儿红细胞才能进入母体,并根据进入的量、致敏次数,
影响到抗体产生的多少及最后引起胎婴儿溶血的轻重等。
血型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有IgG、IgM两种。
IgG分子量小(7S
-r球蛋白),为不完全抗体(胶体介质抗体或遮断性抗体),能通过
胎盘;而IgM 分子量大(19S-γ球蛋白),为完全抗体(盐水凝集抗体),不能通过胎盘。
Rh、ABO血型抗体能通过胎盘起作用的是IgG.。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
一、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症(ICD-10: P55.100)/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P55.101/新生儿ABO溶血性贫血P55.102/新生儿溶血症P55.900 行光疗99.83或换血治疗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黄疸出现早,达到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2.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型多为O型,婴儿血型为A型或B型。
3.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下降、网织和/或有核红细胞升高、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等溶血依据;改良法直接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治疗: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有低蛋白血症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但不推荐作为常规治疗。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5.胆汁淤滞症的监测:监测直接胆红素和肝脏酶学。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症(ICD-10: P55.100)/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P55.101/新生儿ABO溶血性贫血P55.102/新生儿溶血症P55.90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外周血血细胞涂片,网织红细胞计数;
(3)血清胆红素、肝肾功能、电解质;
(4)患儿及其母亲血型鉴定;
(5)改良法Coombs(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抗体释放试验。
2.如需行换血,则要完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光疗和换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1.光疗注意事项:
(1)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执行;
(2)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3)注意监测体温,光疗特别是荧光灯管光疗时可因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发热;
(4)光疗中注意保护患儿的双眼和会阴部;
(5)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2.换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1)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儿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执行;
(2)严格掌握换血指征,必须签署换血同意书。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胆红素、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血清胆红素稳定下降,结束光疗24-48小时后,胆红素仍低于需要临床干预的黄疸标准。
2.血红蛋白稳定。
3.患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增加理想。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高胆红素血症进一步加重的其他情况,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如发生胆红素脑病,需要其他相关检查及处理,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二、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ICD-10: P55.101)
行光疗99.83或换血9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