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95.00 KB
- 文档页数:16
83117 临床医学论文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xx年12月~20xx年12月经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xx年12月~20xx年12月共行神经介入手术治疗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17~72岁,平均(48.0±4.5)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心电图及相关化验室检查等,均无介入手术治疗禁忌证。
其中8例患者为脑血管栓塞,28例患者为动脉瘤,10例患者为脑动静脉血管畸形。
1.2 手术方式神经介入手术方法首先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后,全身进行肝素化,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病变位置,根据病变性质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或溶栓药物注入病灶部位或在狭窄部位置入支架治疗使病灶闭塞或病变血管再通,以达到治疗目的。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评估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询问是否有肝素、抗血小板因子和碘过敏药物过敏史。
术前行CT、MRI、心电图、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血糖等检查。
2.1.2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对该技术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保障[3]。
2.1.3 术前准备(1)备皮:范围包括双侧大腿上部、双侧腹股沟区和会阴部;(2)遵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如造影剂过敏试验及必要时用到的抗生素等;(3)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患者用力大便;(4)术前1~2d进易消化的食物,次日晨禁食禁饮,不禁药(降压药和降血糖药等);(5)选择在左上肢(或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4];(6)遵医嘱静脉微泵泵入血管扩张剂;(7)必要时留置尿管。
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外周纤维环断裂,使椎间盘的髓核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臭氧介入治疗是一种经皮椎间盘注射臭氧气体及麻醉剂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非手术治疗。
在臭氧介入治疗后的围手术期护理中,主要包括术后病情观察、卧床休息、疼痛管理、干预并发症等方面。
首先,术后病情观察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特别关注是否出现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同时,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如术后疼痛、下肢感觉和运动状况等,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其次,卧床休息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术后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久坐,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
在卧床期间,护士应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防止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可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根据个体舒适度选择合适的体位。
疼痛管理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
臭氧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术后疼痛,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同时,可以采用物理镇痛方法,如热敷、按摩等,缓解术后疼痛。
定期评估疼痛效果,并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此外,护士还应关注并发症的干预。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肺部感染、尿潴留、神经损伤等。
护士应及时观察患者的术后切口情况,注意是否有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对于肺部感染的防控,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做好呼吸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转身等动作,预防肺部感染。
综上所述,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后病情观察、卧床休息、疼痛管理、干预并发症等多个方面。
护士应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康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第一,对患者的及时观察十分重要。
在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手术期间,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其他相关症状的变化。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及时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对照患者的病情与手术前后的变化,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护和护理。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包括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情况等。
护士还需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士需要通过耐心的倾听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
第四,密切配合医疗团队。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护士需要与医生、技师等医疗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做好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工作。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在与医疗团队的配合中,护士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共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
第五,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
在护理工作中,特别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护士才能够跟上医疗科技的发展,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护士需要做好患者的观察、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团队配合和自我提升等工作。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护士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的经验体会能够对其他护士在类似工作中有所帮助。
PCI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手术,用于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对于接受PCI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PCI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和术前检查结果,包括心电图、冠脉造影等,以便为手术做好准备。
2.评估患者的心、肺、肾功能、血压、心电图等指标,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
3.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预防麻醉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4.进行身体及精神上的准备,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二、术中护理:1.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室准备,包括准备器械、药品等。
2.协助患者转移到手术台上,确保安全。
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4.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供必要的器械及药品。
5.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6.术中需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注意观察患者对造影剂的耐受情况。
三、术后护理:1.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2.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特别是对造影剂。
3.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如是否出血、感染等。
4.给予患者必要的镇痛、止血、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5.注意术后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活动肢体、呼吸锻炼等。
6.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术后的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血栓药物等。
四、术后康复:1.定期复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2.教育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饮食调理等,以预防再次发生心脏病事件。
3.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焦虑和恐惧。
4.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识别病情改变等。
总结而言,PCI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需要全面的评估、监测和干预。
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熟悉手术器械和药物,具备处理急性并发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