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习理论的流派与争论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3
各章习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10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第2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与分类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第12章个别差异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13章学习动机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第15章网络媒体与多媒体第7章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返回补充习题说明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五、判断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5.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6.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7.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六、问答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和分类五、判断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4.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学习理论本文话题:学习理论心理学家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治疗认知学生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内在规律如何、具体过程怎样、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
古今中外,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心理学家的哲学基础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形成了众多流派。
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派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
几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同时,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式塔学派。
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
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
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
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
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
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
学习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
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趋平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无规则的知觉痕迹在保持期间向一个更熟悉的标准的原有记忆痕迹还原,遗忘了许多细节。
锐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知觉对象的某个突出特征在保持期间变得更加突出和集中,强调某突出的细节。
情境性学习: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对知识与学习的一种看法,认为知识不是个人的认知结构,而是随着时间而发展的社会团体的创造。
社会团体的习俗(practices of community)——相互作用和办事的方式以及该团体所创造的工具——构成了该团体的知识。
学习意味着变得更有能力参与那些实践和应用那些工具。
第3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3.1 复习笔记一、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1.唯物主义或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唯物主义或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尤其是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约1650~1850年间,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代表人物有洛克、贝克莱、休谟等。
他们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惟一源泉。
(2)经验主义理论包含反思观。
反思观可以用来解释从抽象、推理和演绎中得到的知识。
例如,人们从广泛经历的不同例子中抽象出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形成一类事物的概念。
2.唯心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唯心主义或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相对,又称唯理论。
它认为,经由先天的理性作用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而且由理性获得的知识,远比由感性知觉获得的知识高级、明确。
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康德、笛卡儿、柏拉图、孟子等。
3.现代学习论流派演变概况鲍尔和希尔加德的《学习论》(1987)介绍了学习理论的12种重要派别。
把它们分成两个阵营:“行为与联想论”和“认知与组织论”。
属于前一阵营的派别有桑代克联结主义、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说、赫尔的系统行为论、人类联想学习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以及新近的行为主义论。
属于后一阵营的派别有格式塔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论、信息加工理论和新近的认知建构理论。
二、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哲学来源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两者都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学习的决定作用。
联想主义者不否认人的意识和思想的存在。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否认把人的意识和思想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前者以人作为研究的被试,后者为了避免意识,多用动物作为研究的被试。
1.人类联想学习的研究(1)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艾宾浩斯是用严格的实验方法研究哲学家们提出的联想规律的第一人。
同时,他还开创了用无意义音节进行系列学习与记忆研究的先河。
他精心地控制联想形成的条件、持续的时间以及联想得以再现的方式。
实验结果表明:①音节长度越长记忆越困难;②背诵无意义音节要比背诵有意义的材料难得多;③保持间隔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无意义材料的遗忘先快后慢,并据此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