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14.22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食品中存在着多种重金属污染物,如镉、汞、铅等,这些重金属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
一、食品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食品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其中有些重金属可能会通过污染水源、土壤等途径进入食品链。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如果不依照规定使用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重金属污染。
3. 生活污染:如电子废弃物、废旧荧光灯、口香糖等。
4. 其他来源:一些药物中、某些野生动物和海鲜等中也会存在重金属污染。
二、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危害重金属元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铅:长期食用含有铅的食品,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神经系统损伤、贫血等症状。
2. 镉:长期食用含有镉过多的食品,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
3. 汞:摄入过多汞元素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神经系统损伤等。
4. 铬:高剂量摄入铬对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有损害。
三、如何避免食品中重金属污染为了避免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个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选择正规商家销售的食品,并且查看食品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成分。
2. 注意饮食均衡,经常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的食品,可以促进体内重金属的排除。
3. 避免食用过多的野生动物和海鲜等猪肉大豆等中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食品。
4. 注意环境保护,减少生活垃圾和电子垃圾等排放的重金属污染。
总之,食品中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严重的健康隐患。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好环境保护,选择合格的食品,注意饮食健康,共同为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付出自己的力量。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危害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重金属是指密度较高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进入食品链中并积累在食物中,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等。
工业活动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进入环境中,最终进入食物链。
土壤和水体的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环境中,也会引起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是慢性的、隐蔽的。
首先,重金属对人体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如肝脏、肾脏、心脏等,长期摄入过多的重金属会导致这些器官中毒。
其次,重金属会干扰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此外,重金属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受阻等。
尤其是对孕妇和儿童来说,重金属的损害更加严重。
二、食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存在于水产食品、畜禽产品和农产品中。
1. 水产食品水产品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水体中的工业废水和农药残留,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
而在水产品中,尤其是鱼类,因其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和积累重金属,导致其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这对于海鱼和长江中的鱼类尤为突出,如鳕鱼、鲭鱼、黄鳝等。
过量摄入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鱼类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引发肾脏和神经系统疾病。
2. 畜禽产品畜禽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动物饲料的污染和畜禽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
而肉类中的重金属如铅和镉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此外,鸡蛋中也常常出现汞的污染。
与肉类和鸡蛋相比,乳制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低,但长期过量摄入仍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 农产品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与种植环境和土壤的污染程度密切相关。
特别是一些根茎类和地下果蔬,在生长过程中更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如铅和镉。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重金属污染作为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及影响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密度和高原子量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浓度不断增加,进而对食品安全产生明显影响。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人类活动。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和废气排放,往往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并通过水、土壤、大气等途径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长期摄入含有过高重金属含量的食品,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神经系统损伤、免疫系统紊乱以及肝肾功能受损等。
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对重金属的敏感性更高,容易受到污染物的侵害。
二、常见的重金属污染食品1.水产品:由于水中重金属的积累,许多水产品如鱼、虾、蟹等往往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
特别是淡水湖泊或河流中的水产品,其重金属含量更容易超过安全标准。
2.农产品:农产品接触到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化肥以及污染的土壤,也会导致污染问题。
如蔬菜、水果中的铅、镉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隐患。
3.肉类制品:畜禽饲料、饲养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容易导致肉类制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这对于肉食者来说,尤其是肉食的儿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1.监测和筛查: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的监测和筛查工作,建立严格的检测标准和体系,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源头治理:加强工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降低重金属排放量,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机会。
3.农业管理:提倡有机农业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食品供应商和厂家,同时关注食品安全信息,避免摄入重金属超标的食品。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有何影响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而重金属污染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重金属。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砷等。
这些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它们通常不会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业排放、采矿、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等,使得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含量超出了正常水平,从而进入了我们的食物链,威胁到食品安全。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金属会在农作物中积累。
例如,镉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种植的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吸收过多的镉。
当我们食用这些被污染的农作物时,重金属就随之进入了我们的体内。
长期食用含镉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发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其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水产品的安全。
在受污染的水域中,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可能会积累重金属。
比如,汞污染的水域中,鱼体内的汞含量可能会升高。
人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水产品后,汞会在体内蓄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等。
其三,重金属还会污染畜禽产品。
饲料如果受到重金属污染,畜禽在食用后,重金属会在其体内残留。
比如,铅可以在动物的肝脏、肾脏等器官中蓄积。
当我们食用这些畜禽肉及其制品时,就有可能摄入过量的铅,从而影响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正常功能。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降低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例如,铬污染可能会影响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降低其营养价值。
那么,如何应对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呢?从源头控制是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重金属的排放,规范采矿活动,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度使用含重金属的农业投入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来自正规渠道、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食品汞中毒案例及概况分析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苟林凤学号:2011013587班级:食工114汞的性质汞是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0位。
俗称水银。
元素符号Hg。
物理性质是在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
熔点-38.87℃,沸点356.6℃,密度13.59克/立方厘米。
内聚力很强,在空气中稳定,常温下蒸发出汞蒸气,蒸气有剧毒。
天然的汞是汞的七种同位素的混合物。
汞微溶于水,在有空气存在时溶解度增大。
汞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一般动物植物中都含有微量的汞,因此我们的食物中,都有微量的汞存在,可以通过排泄、毛发等代谢。
化学性质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能和稀盐酸作用在表面产生氯化亚汞膜。
能溶解许多金属,形成合金,合金叫做汞齐。
化合价为+1和+2。
与银类似,汞也可以与空气中的硫化氢反应。
汞具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其金属活跃性低于锌和镉,且不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一般汞化合物的化合价是+1或+2,+4价的汞化合物只有四氟化汞,而+3价的汞化合物不存在。
汞的危害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可使汞从地表经大气﹑雨雪等环节不断循环﹐并可为动植物所吸收。
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明显加重汞对环境的污染。
此种人为污染比重虽不很大﹐但排放集中﹐故危害远较自然污染严重。
含汞污水对江河湖海的污染即可引起公害病﹐如水俣病。
经食物摄入人体的汞量如今已达到20~30 ug/日﹐严重污染地区甚至高达200~300ug/日﹐这给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由于汞富于流动性﹐威胁﹐故汞中毒防治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且易在常温下蒸发﹐故汞中毒是常见的职业中毒。
危害机理毒理学特点金属汞主要经呼吸道侵入﹐皮肤也有一定吸收能力﹐但消化道的吸收甚微﹐尚不到摄入量0.01%。
无机汞盐的吸收取决于其溶解度﹐如硫化汞不易溶解吸收﹐二氯化汞则很易吸收引起中毒。
有机汞的脂溶性较强﹐可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体内。
汞蒸气经肺吸入后﹐除少量以原形被呼出外﹐大多数迅速吸收入血﹐并在红细胞中氧化为二价汞离子(Hg2+)﹐故金属汞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排泄﹑毒性等与Hg2+相似。
如何预防食品被汞污染引言汞是一种有害的金属元素,常见于自然环境中。
当食物被汞污染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
因此,了解如何预防食品被汞污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以帮助您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汞污染的危害。
了解汞污染的来源在学习如何预防食品被污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汞的来源。
汞主要存在于矿石、地表水、土壤和大气中。
工业污染、焚烧和废弃物处理也是汞的重要来源。
汞通过食物链进入我们的食物,从而可能导致食品被汞污染。
选择安全的食材1.选择新鲜食材:选购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
新鲜食材通常含有较低的汞含量。
2.选择低汞含量的鱼类:某些鱼类可能因为汞的积累而成为潜在的汞污染源。
避免过多摄入含汞量高的鱼类,如鲨鱼、旗鱼和吞拿鱼。
而深海鱼类如鳕鱼和鲭鱼通常含汞较低,可以作为选择的优先。
谨慎烹饪食物烹饪食物时,我们还可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汞的摄入。
1. 削皮:对蔬菜和水果进行彻底削皮可去除污染物质,包括部分汞。
2. 削除内脏:处理肉类时,尽量削除内脏,这些内脏通常会积聚较高的汞含量。
3. 蒸煮和炖煮:蒸煮和炖煮食物可以帮助尽量减少汞的损失,而炒煮和烤炸则不利于汞的减少。
存储食物的注意事项妥善存储食物可以帮助减少汞的摄入。
1. 使用密封容器:在冰箱中密封储存食物,可以防止汞从环境空气中进入食物中。
2. 分开存储:避免将含有汞的食物与其他食物混合存储,以免汞传播到其他食材中。
定期检测食品安全尽管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定期检测食品安全仍然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进行食品检测,我们可以确保食物的安全性,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汞污染的问题。
结论食品被汞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
了解如何预防食品被汞污染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选择安全的食材、谨慎烹饪食物和正确存储食物,我们可以降低汞的摄入风险。
此外,定期检测食品安全也是确保食物质量的重要手段。
尽管我们不能完全消除汞的存在,但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汞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食品中的重金属了解食品中铅汞等重金属的危害食品中的重金属:了解食品中铅汞等重金属的危害食品作为人们必需的生活必需品,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营养成分也是来源于各类食品。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食品中的重金属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食品中铅汞等重金属的危害进行深入探讨。
一、铅汞等重金属的来源和主要危害1. 铅汞等重金属的来源铅和汞是常见的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它们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土壤中有机肥料、农药和废弃物的不当使用,导致重金属进入农作物中。
(2)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会将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土壤和水体中。
(3)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可能含有铅和汞,加工过程中的接触和食品贮存过程中的金属迁移也会导致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2. 铅汞等重金属的主要危害铅汞等重金属的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主要危害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铅和汞可累积在人体内,进入大脑,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症状并可能引起智力损害。
(2)肾脏损害:大量摄入重金属会使铅和汞在肾脏中蓄积,造成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等疾病。
(3)免疫系统受损:重金属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摄入过量的铅和汞可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4)生殖系统问题:铅和汞对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摄入超标的重金属会影响生育能力,甚至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二、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和控制1.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监测是必要的。
常用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有:(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量原子吸收光谱来确定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通过分析食品中元素的质谱信号,确定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3)金属测定仪器法:使用特定的金属测定仪器对食品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
食品有毒金属污染及预防摘要介绍了食品中有毒金属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以期为预防有毒金属对食品的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有毒金属;污染来源;危害;预防人体内含有多种金属元素,有些金属元素是人体正常组织成分或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但有些金属元素,尚未证实其具有生理功能,或者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要极少的数量或者人体只可耐受极少的数量,剂量稍高,即可呈现毒性作用,这些金属被称为有毒金属。
其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有毒金属包括铅、镉、汞、砷等。
1 食品中有毒金属的来源1.1 工业“三废”排放和化学品使用污染现代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有些乡镇企业,重效益轻环保。
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并通过动植物的摄食在植物体内累积造成污染。
与一般农药、化肥污染不同,即使这些有毒金属在环境中的浓度很低,但由于其在环境中不易净化,使大气、土壤、水体均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富集,类似于持久有机污染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毒物[1-3]。
1.2 自然环境的本底值高有特殊地质地理条件的地区,在土壤、水体以及空气中某些金属含量较高,致使在此环境中的动、植物体内的有毒金属含量也往往较高。
如高硒地区,不少人毛发、指甲脱落,四肢麻木,皮肤红肿、溃烂,经过分析检验出病因是食物中含超量的硒元素。
1.3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食品加工过程中,因工艺需要加入的食品添加剂品质不纯,或所使用的容器、管道、金属机械等中含有有毒金属杂质可能造成食品污染。
2 食品中有毒金属污染的危害有毒金属进入人体后,多以原型金属或金属离子形式存在,但有些可以转变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
尽管一次大剂量摄入可以引起急性中毒,但大多数属于低剂量长期摄入后在肌体中积蓄造成的食源性危害。
有些金属毒物还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4-5]。
2.1 铅对人体的危害铅主要侵害肾脏、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
常见症状表现主要有贫血、腹痛及便秘和腹泻、关节肌肉疼痛、头昏、失眠、口腔金属味、胃肠炎、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和死亡。
食品中的重金属危害与防控在日常生活中,食品作为人们必需的生活物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对于食品中存在的重金属危害。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重金属危害及其防控措施,以提醒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一、食品中的重金属危害1. 铅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由于食物生产、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可能与铅接触,因此食品中的铅污染问题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长期摄入过多的铅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更为严重。
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学习困难以及行为问题等。
2. 镉镉是另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危害物质,存在于土壤、水中以及肥料中。
食物生长在受到镉污染的土壤中,易于吸收镉,从而进入人体。
过量摄入镉会导致慢性中毒,症状包括肾脏损害、骨质疏松以及癌症等。
特别是含有镉的食品,如养殖动物的内脏器官(肝脏、肾脏等)以及一些海产品,长期过量食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3. 汞汞是一种极具毒性的重金属,在食品中的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物排放和环境汞的蓄积。
一些大海鱼类,尤其是长寿鱼种,如鲨鱼和旗鱼等,往往含有较高的汞含量。
过量摄入汞会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对于孕产妇以及婴幼儿来说,摄入过多的汞会导致神经发育障碍,甚至影响胎儿健康。
二、食品中重金属的来源1. 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肥料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
农药和肥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可能会渗入到土壤和水源中,进而被农作物吸收。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选择绿色、无毒的产品,是预防食品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水中常含有重金属物质,如果废水处理不当或者排放超标,会导致环境中重金属的累积。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业废水的监管和处理,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三、食品重金属污染的防控措施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制定标准并加强执行力度。
食品中的重金属危害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其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危害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它们常常以微量存在于食品中,但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从食品污染的原因、重金属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品污染的原因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有三个来源:环境污染、农药使用和工业加工。
首先,环境污染是重金属进入食品链的主要途径之一。
重金属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进入作物,进而被人们食用。
其次,农药的使用也会导致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增加。
一些不合格的农药往往含有重金属成分,过度使用或者不当使用会使农产品受到污染。
此外,工业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引入重金属污染。
二、重金属的危害重金属的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举例来说,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长期摄入过量的铅会损害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发育,尤其对儿童的影响更为明显。
另外,汞也是一种有害的重金属,暴露在高浓度的汞中会导致中毒症状,影响肌肉协调和记忆力。
镉是另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摄入过量可能导致肾脏受损,引发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三、重金属危害的预防措施为了降低食品中重金属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管,控制工业废弃物和污水的排放,减少重金属污染源。
其次,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农药管理,合理使用农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重金属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公众选择安全的食品。
总之,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我们应该加强重金属监测和管控,落实责任,加强环境治理,控制农药的使用,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食品中重金属的危害,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微量重金属元素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它们虽然在体内的含量非常微小,但生理功能独特。
一、砷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动物肌体、植物中都可以含有微量的砷,海产品也含有微量的砷。
由于含砷农药的广泛使用,砷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如以砷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过量添加至牲蓄食用的饲料中,就易使牲蓄体内积砷,食用了这种牲蓄的肉制品后,就容易造成中毒。
砷侵入人体后,除由尿液、消化道、唾液、乳腺中排泄外,就蓄积于骨质疏松部、肝、肾、脾、肌肉、头发、指甲等部位。
砷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长时期的少量侵入人体,对红血球生成有刺激影响,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还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规定砷含量最高(粮食)为0.7毫克/千克,鲜乳为0.2毫克/千克。
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二、铅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重金属,它对神经系统、骨骼造血功能、消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等均有危害。
特别是大脑处于神经系统敏感期的儿童,对铅有特殊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低下发病率随铅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升高。
儿童体内血铅每上升10微克/100毫升,儿童智力则下降6—8分。
为此,美国把普遍认为对儿童产生中毒的血铅含量下限由0.25微克/毫升,下降到0.1微克/毫升。
世界卫生组织对水中铅的控制线已降到0.01微克/毫升。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量限量国家标准规定铅含量最高(豆类)为0.8毫克/千克,鲜乳为0.05毫克/千克,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对铅中毒的预防。
1、来自生活环境中的土壤和尘埃,玩具和学习用具,家庭装修用劣质油漆和印刷油墨,用铅壶或含铅的锡壶烫酒、饮酒,滥用含铅的丹药或偏方等。
2、食物中的铅,某些饮料、劣质食品、中草药等。
某些罐装食品,由于用铅焊接缝而导致食物含铅量增加;含铅量高的食品主要有用含铅量高的容器加工成的爆米化,加入氧化铅以加快其成熟的松花蛋,大街小巷叫卖的“白馒头”也有一部分是用含铅等杂质的硫磺熏蒸而成。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控措施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围绕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以及当前的防控措施展开阐述。
一、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像铅、汞、镉、铬等重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然而,工业生产、农业用药和人类活动不当等原因造成了重金属污染进一步严重化。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以下是其主要危害:1. 急性中毒:摄入食品中带有高含量重金属的食物会导致急性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 慢性中毒:长期摄入微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危害,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如肝脏、肾脏等。
3. 神经毒性: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引起头晕、嗜睡、抽搐等症状。
4. 癌症风险:部分重金属被确认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以上是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点和危害,接下来将介绍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控措施。
二、1.加强监管和法规的制定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限制。
并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2.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是食品生产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生产管理,避免重金属污染。
-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遵循使用说明,定期检测土壤和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 轮作休耕:采用合理的轮作休耕措施,有助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3.加强食品加工和贮存管理- 严格选择食品原料: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严格把关,选择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原料。
- 控制加工环境:加工企业应加强对加工环境的控制,减少重金属的接触和渗透。
- 规范贮存条件:规范食品的贮存条件,确保食品的安全。
4.加强消费者教育和知识普及加强对消费者关于重金属污染的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粮油产品铅汞污染现状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各地因重金属造成的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山东邳州砷污染事件、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已造成了两人死亡、500余人尿镉超标、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集中爆发了七起重大砷污染事件,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身心健康。
贵州省万山镇曾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汞矿产地,长年来排放均未经过处理,当地6万总人口中,目前至少有200余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汞中毒症状者。
,国土资源部称,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一份《危害全球环境的化学物质和化学过程清单》。
在这份清单上,排在前四位的化学物质依次是镉、铅、汞和二氧化碳。
一、铅汞污染源及危害性一)铅汞污染源(1)大气中重金属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
(2)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施用含有铅、汞、镉、砷等的农药和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过磷酸盐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Hg、Cd、As、Zn、Pb,氮肥中铅含量较高,其中As和Cd污染严重。
经过对菜园土地、粮棉地的调查,施肥后Cd、Hg的含量升高。
生产农用塑料薄膜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Cd、Pb,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都可以造成污染。
(3)水源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城市污水、大量的工业废水涌入河道。
含有的重金属离子污水扩散到其它水系。
近年来污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60年代至今,污灌面积迅速扩大。
金属Hg、Cd、Cr、Pb、As等就逐渐增高,(4)污泥施肥河道污泥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汞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1)污染来源
汞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行业,可通过废水、废气、废渣等途径污染食品。
另外,用有机汞拌种,或在农作物生长期施用有机汞农药均可污染农作物。
除职业接触外,进入人体的汞主要来源于受污染的食品。
据我国对各类食品中汞的化学形式研究,发现水产品中的汞主要以甲基汞形式存在,而植物性食品中的汞则以无机汞为主。
水产品中特别是鱼、虾、贝类食品中甲基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例如,日本的水俣病,由于当地水域受汞污染,经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使鱼体内汞含量高达20~60mg/kg,为生活水域汞含量的数万倍。
(2)对人体的危害
微量汞对人体不致引起危害,但进入体内的数量过多,则会损害人体的健康。
汞由胃肠道吸收与其存在形式有关。
金属汞很少由胃肠道吸收,故其经口毒性极小。
二价无机汞化物在胃肠道内的吸收率为1.4%~15.6%,平均为7%。
吸收后经血液转运,约以相等的量分布于红细胞和血浆中,并与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巯基结合。
二价无机汞化物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主要由尿和粪排出。
有机汞的吸收率较高,如甲基汞的胃肠道吸收率为95%。
血液中的汞90%与红细胞结合,10%与血浆蛋白结合,并通过血液分布于全身,血液中汞含量可反映近期摄人体内的水平,也可作为体内汞负荷程度的指标,通常以0.5μmol /L(100μg/L)作为正常值上限。
甲基汞脂溶性较高,易于扩散并进入组织细胞之中,主要蓄积于肾脏和肝脏,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大脑对甲基汞有特殊的亲和力,其浓度比血液浓度高3~6 倍。
甲基汞也可随头发的生长而进入毛发,血液中浓度与头发浓度之比为1:250。
毛发中甲基汞含量与摄入量成正比,因此发汞值可以反映体内汞的水平。
甲基汞主要由粪排出,由尿排出很少。
一般认为血汞在200μg/L 以上,发汞在50μg/g 以上,尿汞在2μg/L 以上,即表明有汞中毒的可能。
汞由于存在形式的不同,其毒性亦异,无机汞化物多引起急性中毒,有机汞多引起
慢性中毒。
有机汞在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平均为70 天左右,而在脑内半衰期为180~250 天。
甲基汞可与体内含巯基的酶结合,成为酶的抑制剂,从而破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病理损害主要为细胞变性、坏死,周围神经髓鞘脱失。
中毒表现起初为疲乏、头晕、失眠,而后感觉异常,手指、足趾、口唇和舌等处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共济失调、发抖,说话不清,失明,听力丧失,精神紊乱,严重者可因疯狂痉挛而死。
(3)食品中汞的允许限量我国食品卫生标准(GB2726—1994)规定,食品中汞允许限量为(≤mg/kg):鱼和其他水产品0.3(其中甲基汞为0.2),肉、蛋0.05,粮食0.02,蔬菜、水果、薯类、牛奶0.01,油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