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有核红细胞与无创性产前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251.48 KB
- 文档页数:4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目与孕周关系研究从孕产妇静脉血中提取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检测方法是产前诊断胎儿遗传性疾病的最佳途径之一。
沈阳市妇婴医院随机选择了30例7-26周的孕产妇,采用Kleihauer染色法標记胎儿有核红细胞。
结果表明,Kleihauer法能检测到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最早期为孕8周,从孕8-20周,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与孕周有显著直线相关性,母体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比例随孕龄增加。
标签:胎儿有核红细胞;产前诊断;孕周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根据诊断方法是否对胎儿构成不良影响的程度分为无创性的和有创性的。
有创性的产前诊断方法包括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胎儿宫内取血等,这些手段虽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胎儿有一定的危害,且有导致孕妇发生流产的可能。
而从孕妇外周血中富集、纯化胎儿细胞或游离DNA,用于产前诊断则属无创性的。
通过胎盘循环进入母体血液的胎儿细胞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是:有核红细胞[1]、滋养层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
研究发现胎儿有核红细胞因为其拥有完整的胎儿基因组、寿命短而不受上次妊娠影响、形态上易于辨认及多种特异的标记可供选择等特点,成为最佳候选[2]。
本研究应用Kleihauer染色法标记胎儿有核红细胞,以初步揭示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目与孕周关系。
1实验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随机选择2006年9月-2007年3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遗传咨询门诊的30例受试者,妊娠7-26周,取孕妇静脉10 ml,枸橼酸钠抗凝。
1例男性胎儿脐血作为阳性对照和3例正常未孕女性及3例正常男性做为阴性对照。
(均来自于沈阳市妇婴医院节育门诊)。
上述样本的采集均获得孕妇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用于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
1.1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初步富集有核红细胞取孕妇静脉血10ml,枸橼酸钠抗凝,经二倍体积PBS(PH7.4)稀释后,轻轻加入到1.085g/ml和1.075 g/ml的Percoll液上,400 g室温离心30分钟,吸取1.075 g/ml和1.085g/ml分离介质之间的细胞层,二倍体积PBS洗3次,每次1200转/分室温离心10分钟。
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宋桂红;田立霞;纪亚忠
【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年(卷),期】2008(27)4
【摘要】根据国外近5年对妊娠妇女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应用于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总结胎儿有核红细胞的特点;简述胎儿有核红细胞在妊娠妇女外周血中出现规律及其富集分离方法;重点介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胎儿有核红细胞,以此对胎儿性别、血型及其可能存在的各种疾病,如21三体、13三体、18三体、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及巨细胞感染等进行诊断,同时可以对病理性妊娠提前筛查:为优生优育和妊娠期健康提供保障.
【总页数】3页(P237-239)
【作者】宋桂红;田立霞;纪亚忠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2.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3.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4.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与FISH分析技术在无创性产前
诊断中的应用分析5.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与FISH分析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第一篇: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有数种方法。
根据采样途径或诊断方法是否构成对胎儿的影响可分为侵入性产前诊断和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前者包括羊膜腔穿刺术、绒毛细胞吸取术及胎儿脐血穿刺等,虽然诊断精确度较高,但可导致流产等并发症,只能在高危孕妇中实施;后者的优点是既能行产前诊断又无危险性,适用于低风险的孕妇大群体筛选,尽早发现和杜绝异常胎儿,达到优生目的。
许多学者致力于利用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
利用孕妇外周血的胎儿细胞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三个关键性技术为(:1)证实母血中存在胎儿细胞和DNA。
(2)建立可靠稳定的方法分离胎儿细胞和DNA。
(3)应用灵敏性、特异性强的技术以微量胎儿细胞和DNA为模板诊断遗传性疾病。
这是最具潜力的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之一。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正常胎盘并非是完善的、细胞透不过的屏障。
在人类正常妊娠当中,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中的胎儿血量估计是0.1~0.3ml。
孕妇血中胎儿细胞的主要类型包括滋养叶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有核红细胞(NRBC)等[1]。
其中最合适做产前诊断的胎儿细胞类型当首推胎儿有核红细胞,理由是:(1)胎儿有核红细胞是单核的,孕早期胎儿血中含量丰富但孕妇外周血中罕见;(2)其表达几种特异的抗原如运铁蛋白受体和特异的胎儿血红蛋白肽链如α链、β链和γ链,作为细胞标记而利于细胞的分类、鉴定和聚集;(3)其在孕妇外周血中的生存期短,不会持续到下一次妊娠[2]。
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早孕时就在母体血中出现,随着妊娠的进展而有所变化。
在不同阶段,在母体血中所能检出胎儿有核红细胞的量亦不同。
陈汉平等运用流式细胞术对61例孕11~34周,21~35岁的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早、中、晚期妊娠时母血中都存在NRBC,孕早期NRBC含量随妊娠的进展呈上升趋势,17、18周左右达高峰,此后成下降趋势。
产前诊断名词解释产前诊断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医学检查和测试,对胎儿进行评估和筛查,以确定其是否患有某种遗传性或先天性缺陷的一种诊断方法。
产前诊断的目的是帮助孕妇和家庭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和风险,以便做出适当的医疗和生育决策。
产前诊断可以帮助检测出胎儿的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和其他先天性缺陷。
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包括无创性产前基因组筛查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羊水穿刺术(Amniocentesis)、绒毛膜取样术(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CVS)和胎盘活检等。
无创性产前基因组筛查是一种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胎儿游离DNA,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这种方法具有无创、高准确性和低风险等特点,可以在10周孕龄后进行。
羊水穿刺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它通过向羊水腔内注入一根细长的针进行取样,获得胎儿的羊水细胞,然后进行染色体分析或基因检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准确的结果,但风险较高,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或感染。
绒毛膜取样术是通过取样胎盘的组织,进行染色体分析或基因检测的一种产前诊断方法。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在早期进行,但有一定的流产风险。
胎盘活检是通过取样胎盘组织,进行染色体分析或基因检测的一种产前诊断方法。
它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准确的结果,但风险较高,可能导致胎儿流产。
通过产前诊断,可以检测到孕妇携带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评估胎儿患病的风险,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适当的医疗和生育决策。
对于高风险的孕妇,产前诊断可以帮助她们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或者选择中止怀孕。
对于低风险的孕妇,产前诊断也可以提供心理安慰,让她们更加放心地度过孕期。
然而,产前诊断并不是必要的,它对于每个孕妇和家庭来说都是自愿选择的。
产前诊断的风险和利益需要仔细权衡,孕妇和家庭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自己的决定。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母体血中胎儿DNA检测于君【摘要】目前产前诊断主要通过绒毛取样或羊膜腔穿刺获得胎儿遗传物质,可能会对妊娠妇女和胎儿造成影响.近年来,通过检测母血中胎儿DNA进行非侵人性产前诊断飞速发展,胎儿性别和RhD血型鉴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单基因遗传病和非整倍体的准确诊断也进行了实验论证.相信在未来几年,检测母血中胎儿DNA进行非侵人性产前诊断将在临床上有更广泛的应用.【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4页(P308-311)【关键词】产前诊断;染色体;DNA;非整倍体;性别预选;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实验室技术和方法;细胞遗传学分析【作者】于君【作者单位】250002 济南,济南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围生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的逐渐降低,产前诊断逐渐成为产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临床上胎儿先天性缺陷或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侵入性手段进行,如绒毛取样、羊膜腔或脐静脉穿刺,但这些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都有造成妊娠妇女流产的风险[1]。
因此,近年来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胎儿细胞和胎儿游离DNA存在于母体外周血中,从而使利用母体外周血获取胎儿遗传物质进行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成为可能。
然而,胎儿细胞在母体外周血中含量极少,其有核红细胞占母体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1/105~1/109,而且胎儿细胞在产后几年内长期存在于母体血液中[2],因此,如何富集如此微量的胎儿细胞是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面临的瓶颈。
目前的富集技术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仍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3]。
1997年,Lo等[4]首先在男性胎儿的妊娠母体血浆和血清中发现了胎儿Y染色体特异DNA序列,10 μL血浆或血清中胎儿DNA的检出率高达70%~80%。
然后该研究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到胎儿DNA浓度占母体血循环总DNA的3.4%~6.2%,随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提示从妊娠7周开始就可以在母体外周血中检测到胎儿DNA[5]。
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行无创产前性别诊断的初步研究张荣;刘雨生;郑圣霞;何国平;李庆;童先红【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孕妇外周血中分选出的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进行无创伤性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5例妊娠7~9周的人流妇女的绒毛及外周血20 ml,采用抗-CD45和抗ε链双标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CD45dim的细胞经显微挑选出ε-链免疫荧光抗体阳性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再采用单细胞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以扩增产物为模板,常规PCR检测Alphoid基因片段,确定胎儿性别,与绒毛PCR结果比较.结果抗-ε链、抗-CD45双标记的5例标本流式分选CD45dim细胞后,所有标本均观察到血红蛋白ε链阳性细胞.怀有2例男性和1例女性孕妇的外周血分选出的阳性细胞经MDA和PCR Alphoid基因片段扩增,显示1例全基因组扩增失败;1例诊断为男胎,1例为女性,与绒毛PCR性别检测结果完全符合.结论ε-抗体、CD45双标的CD45dim细胞经流式分选后结合显微操作技术从母血中挑选出ε-血红蛋白阳性细胞,经全基因组扩增可以有效获取足够量的研究模板,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可应用于性连锁遗传疾病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0(012)003【总页数】4页(P204-207)【关键词】胎儿有核红细胞;ε-血红蛋白;流式分选;全基因组扩增【作者】张荣;刘雨生;郑圣霞;何国平;李庆;童先红【作者单位】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中心;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中心;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中心;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中心;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中心;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1+41;R714.52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生育计划的延迟,孕育遗传缺陷儿的风险相应增大,因此开展针对有出生缺陷或遗传性疾病胎儿的产前诊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