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7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微生物学》复习题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名词解释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碳氮比;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六大类。
2、营养物质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膜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3、化能自养微生物以为能源,以为碳源,如属于此类微生物。
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基本碳源是,能源是,其代表微生物是________和_______等。
5、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及等方面。
6、液体培养基适用于以及的研究。
7、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及等。
8、琼脂是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它的熔点是_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
9、高氏1号培养基常用于培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常用于培养。
10、培养基的主要理化指标通常有、、和等。
三、判断题(在括号中写上“√”或“×”以表示“对”或“错”)1、培养自养细菌的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一种有机物。
()2、异养型微生物都不能利用无机碳源。
()3、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提供能源的物质。
()4、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5、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之一。
()6、需要消耗能量的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是促进扩散。
()7、按照所需要的碳源、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8、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9、培养基配制好后,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后再灭菌是不会有不良影响的。
()10、EMB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分离大肠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第5章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练习题(A卷)试卷部分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6题,146.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选择(12小题,共13.0分)(1分)[1]参与微生物基团移位运输方式的体系是:A.Hpr;B.酶1;C.酶2;D.Hpr+酶1+酶2 答:()(1分)[2]微生物细胞吸收糖、核苷酸、脂肪酸和腺嘌呤等物质,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主动运输;B.促进扩散;C.基团移位;D.单纯扩散。
答:()(1分)[3]在鉴别性EMB培养基上,在反射光下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的颜色是:A.棕色;B.粉红色;C.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D.无色。
答:()(1分)[4]培养放线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和培养真菌的察氏培养基属于下列培养基中的:A.天然培养基;B.组合培养基;C.半组合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答:()(1分)[5]微生物细胞吸收无机离子、有机离子、乳糖、蜜二糖或葡萄糖,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基团移位;B.单纯扩散;C.主动运输;D.促进扩散。
答:()(1分)[6]根据培养基上呈现菌落颜色的不同而能鉴别大肠杆菌和肠杆菌属几种细菌的培养基是:A.Ashby无氮培养基;B.Martin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EMB培养基。
答:()(1分)[7]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值的变化,可采用的调节方法是: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
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源用量;改变碳氮比。
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
答:()(1分)[8]微生物细胞吸收O2、CO2、乙醇和少数氨基酸分子,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促进扩散;B.单纯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移位。
答:()(2分)[9]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最主要的差异在于:A.营养物质在运输前后均发生分子结构变化,促进扩散变化小,主动运输变化大。
一.填空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碳源___、__氮源__、__能源__、___无机盐___、__生长因子__和¬¬¬¬¬¬¬¬¬¬¬____水___。
2.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提供碳素来源__和__能量来源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糖类_、___有机酸_、__脂类_、__烃__、__ CO2及碳酸盐__等。
3.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蛋白质_、_铵盐_、_硝酸盐__、_分子氮__、__酰胺_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__玉米粉__,它有利于___菌体生长___;迟效N源如__黄豆饼粉__、__花生饼粉_,它有利于___代谢产物的形成______。
4.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__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_、__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_____ 、_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__ 和_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_。
5.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光能无机自养型__、__光能有机异养型__、_化能无机自养型和_化能有机异养型_。
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_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_。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维生素_、__氨基酸_和__嘌呤及嘧啶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__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_、_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_、_为合成核柑、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__。
7.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_、_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_、_物理、化学条件适宜_、_经济节约_和__精心设计、试验比较_。
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_调节培养基的pH值___。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单纯扩散__、__促进扩散__、_主动运输__和___基团移位_,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___主动运输__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过_基团移位__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各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2.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3.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4.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第二章病毒1、解释下列名词:病毒粒子、前噬菌体、溶源性。
病毒粒子: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裹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溶源性:温和噬菌体DNA具有整合入宿主菌染色质DNA中的特性,成为与宿主菌共生的原噬菌体,能随宿主菌的染色质同步复制而传给子代,这种特性称为溶源性。
2、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微生物之处?(作业1)3、简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结构。
4、试用图示说明下列名词之间的关系:病毒粒子、核芯、衣壳、被膜。
(作业2)5、病毒有哪几种对称类型?每种对称类型病毒的形态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6、试以T系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7、病毒是一种致病因子,也是一种具有遗传成分特点的因子,病毒的这种特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作业3)第三章原核微生物1、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2、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3、根据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解释为什么革兰氏染色后G+呈紫色,G-呈红色?4、比较细菌和放线细群体培养特征的异同。
5、以产甲烷菌为例,总古细菌的特点及其与细菌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一般都是以其群体形式进行研究或利用,这必然就要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培养。
能否找到一种培养基,使所有的微生物都能良好地生长?为什么?2、试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谈谈在选择、配制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你们在实验中是如何做的?有何体会?3、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
《微生物学》复习题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名词解释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碳氮比;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六大类。
2、营养物质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膜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3、化能自养微生物以为能源,以为碳源,如属于此类微生物。
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基本碳源是,能源是,其代表微生物是________和_______等。
5、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及等方面。
6、液体培养基适用于以及的研究。
7、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及等。
8、琼脂是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它的熔点是_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
9、高氏1号培养基常用于培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常用于培养。
10、培养基的主要理化指标通常有、、和等。
三、判断题(在括号中写上“√”或“×”以表示“对”或“错”)1、培养自养细菌的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一种有机物。
()2、异养型微生物都不能利用无机碳源。
()3、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提供能源的物质。
()4、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5、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之一。
()6、需要消耗能量的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是促进扩散。
()7、按照所需要的碳源、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8、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9、培养基配制好后,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后再灭菌是不会有不良影响的。
()10、EMB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分离大肠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第五章微生物营养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长因子:2.选择培养基(seclectedmedia):3.基础培养基二、填空题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和等。
2.碳源物质为微生物提供和,碳源物质主要有、、、、等。
3.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其主要作用是、。
4.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5.根据,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6.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7.根据碳源、能源和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A.兼养型B.异养型C.自养型D.原养型5、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为电子供体。
A.CO2B.H2C.O2D.H2O6.用来分离产胞外蛋白酶菌株的酪素培养基是一种()。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7、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一般为()。
D.5%8.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9.水分子可通过()进入细胞。
A.主动运输B.扩散C.促进扩散D.基团转位10.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主动运输B.扩散C.促进扩散D.基团转位四、是非题1.某些假单胞菌可以利用多达90多种以上的碳源物质。
10.在促进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对被运输物质具有较高的专一性,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种物质。
五、简答题1.能否精确地确定微生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为什么?2.为什么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因子?3.以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4.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5.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培养基pH值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解决方法。
檬酸盐试验。
9.简述什么是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六、论述题1.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3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第5章 微生物的代谢第6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7章 病毒第8章 微生物遗传第9章 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10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第11章 微生物的生态第12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第13章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第14章 感染与免疫第15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柯赫提出的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是( )。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A.巴斯德原则B.柯赫定律C.菌种原则D.免疫原理【答案】B【解析】柯赫在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①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③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④配制培养基及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2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发明者是( )。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A.巴斯德B.柯赫C.列文虎克D.别依林克【答案】B3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A.C源B.N源C.生长因素D.A,B,C都提供【答案】D【解析】牛肉膏富含水溶性糖类、有机氮化合物、维生素、盐等,可以为微生物提供C源、N源和生长因子。
4某种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 )。
[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A.拮抗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B项,共生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专【解析】性的和紧密的结合,是协同作用的进一步延伸。
C项,寄生指一个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寄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获得营养,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
D项,捕食指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整理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一、选择题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A. 光能自养B. 光能异养C. 化能自养D. 化能异养2.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A. 构成细胞物质B. 提供能量C. A,B 两者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A. 碳素物质B. 氮素物质C. 水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A. 酵母菌B. 蓝细菌C. 苏云金杆菌6. 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B. 光能有机异养C. 化能无机自养D. 化能有机异养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B. 所需碳源不同C. 所需氮源不同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A. 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B. 需要消耗能量C. 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A. 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 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C. 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1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A. 微量元素B. 氨基酸和碱基C. 维生素D. B,C二者1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 生长因素B. C 源C. N 源1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A. 单纯扩散B. 促进扩散C. 主动运输D. 基团转位13. 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A. 10%B. 30%C. 50%D.70%14.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A. C 源B. N 源C. 生长因素D. A,B,C 都提供15. 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 葡萄糖B. 纤维素C. NaClD. 叶酸16. 蓝细菌和藻类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B. 光能有机异养C. 化能无机自养D. 化能有机异养17. 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以有机物为碳源属于()型的微生物。
第十一授课单元一、教学目的:此章为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使学生了解六大营养要素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功能和供给形式、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主要方式、选用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培养基的种类。
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六类生长要素及其功能, 掌握微生物营养类型特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微生物的营养与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第一节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及营养要求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要求:重点介绍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要素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功能和供给形式。
并通过实例介绍如何根据碳源、氮源的不同筛选工业微生物菌种。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介绍根据碳源和能源划分的四种营养类型,即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 使学生了解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要素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功能和供给形式;主要通过平时常见的培养基为例加以说明。
2. 根据碳源、能源的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四种基本营养类型:就微生物而言, 地球上几乎没有不被微生物所利用的一种物质, 但就其一类微生物来说, 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则是有一定范围的.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能源的不同, 可分为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两类.自养微生物靠无机营养而活, 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 还原二氧化碳为有机物(细胞物质), 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或无机物的氧化.异养微生物不能在完全无机物的环境下生长, 主要碳源来自有机物, 但可以固定二氧化碳, 它的合成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 例如: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以CO2或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光能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但生长需要一定的有机营养物化能自养型:以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以CO2或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依赖于有机营养物质难点:根据碳源、能源的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四种基本营养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