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彩超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27.87 KB
- 文档页数:2
彩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技巧摘要】目的彩超是确诊输尿管结石的首选办法,安全、经济、快速。
掌握探查技巧尤为重要。
方法取2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对结石所在左右输尿管上、中、下三个部位进行检出分析。
结果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3倍。
位于输尿管上、中、下段比例分别为30.2%、9.9%、59.9%,对应的检出率分别为95.89%、79.17%、97.93%。
据此来分享彩超检查的技巧。
结论熟练掌握彩超探查输尿管结石技巧,能提高检出率,快速准确判断结石部位、大小、肾积水程度。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彩超;探查技巧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尿路梗阻和肾绞痛的常见病因。
彩超检查简便、快速、经济,且无痛苦及副作用,为确诊输尿管结石的首选办法。
掌握超声探查技巧,可以快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输尿管结石患者242例,男性182例,女性60例,因肾绞痛、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频或尿急就诊。
本组均经体外震波碎石、非手术治疗、手术取石等证实。
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73例(占30.2%),中段结石24例(占9.9%),下段结石145例(占59.9%),结石大小3~22mm,患者年龄17~76岁。
1.2 方法应用仪器GE彩超(LOGIQ3pro,VolusonS6),探头凸阵,频率3.5-5.0MHz。
常规彩超检查前,受检者充盈膀胱,取多体位扫查肾脏输尿管膀胱,观察有无肾盂积水,并沿肾门、肾盂及输尿管各段走行追踪观察有无输尿管结石,注意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部位。
充分利用彩色血流图。
2 结果本组输尿管结石242例,左侧105例,右侧137例,伴单侧肾结石60例,双侧肾结石15例。
由上表可见,结石在左右输尿管对应位置数量相当;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最多,上段次之,中段最少;男性患输尿管结石远多于女性[1],本案约为3倍。
结石在输尿管上中下段检出率分别为95.89%、79.17%、97.93%,经连续性校正χ2检验(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可知,上段和下段检出率无差异(Ρ>0.05),上下段检出率与中段相比有差异(Ρ<0.05),上下段检出率高于中段检出率。
MRU和IVP检查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检查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输尿管水成像(MRU)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MRU和IVP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20例输尿管梗阻中输尿管结石10例,先天性狭窄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输尿管肿瘤2例,定位诊断准确率相似,定性诊断MRU明显高于IVP。
结论 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对碘过敏检查患者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磁共振输尿管水成像静脉肾盂造影输尿管梗阻【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098-02输尿管梗阻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疾病,确定梗阻的部位、性质以及了解肾脏积水程度等对治疗及预后十分重要。
MRU是利用重T2加权像来检测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图像对比强烈,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为很高信号而周围背景组织为低信号[1],是诊断肾输尿管病变的有效检查手段。
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由肾脏排泄后,再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一种检查方法。
1 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做MRU并同时做IVP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为19至71岁,平均为47岁。
使用800mA岛津数字胃肠机和西门子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
所有病人检查前空腹6小时,禁水4h。
先行腹部IVP检查,在经静脉滴注碘海醇(300I)100ml,10min滴完,常规摄片时间分别在注药后10、20及30min,共三片,对显影不满意者适当加摄延迟片。
后再行常规MRI及MRU成像,扫描前40min饮温开水300 ml左右,扫描前20 min口服速尿20mg。
采用TPSE重T2W序列扫描,体部线圈。
扫描参数:TR:8000ms,TE:160 ms。
作冠状位扫描,成像平面与输尿管走向一致,包及两侧肾脏、输尿管及膀胱,使用脂肪抑制技术,通过最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得到不同角度的图像,必要时可根据梗阻部位行轴位扫描。
输尿管狭窄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输尿管狭窄的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价值。
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狭窄患者89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和尿路造影。
对比观察超声、逆行尿路造影与临床综合诊断的差异,分析不同部位输尿管狭窄的影像学检查价值。
结果超声诊断的符合51例,尿路造影符合77例,其中尿路造影诊断价值更高,p<0.05。
其中超声对肾盂输尿管移行区的诊断价值较高,逆行尿路造影对肾盂输尿管移行区-输尿管末端的诊断价值较高。
结论在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中使用尿路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仍有一定误差,需要给予综合诊断。
【关键词】输尿管狭窄;影像学诊断;尿路造影;超声导致输尿管狭窄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输尿管肿瘤、炎性狭窄、输尿管结石导致的狭窄等[1],且还包括压迫性狭窄及粘连性狭窄等原因。
早期发现患者是否有输尿管狭窄、狭窄的部位等,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并指导临床治疗[2]。
我院本次实验对输尿管狭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狭窄患者89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8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0例,其中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最小为8岁,平均年龄为37.98±7.84岁。
有双侧输尿管狭窄患者4例,单侧输尿管狭窄患者85例。
左侧输尿管狭窄患者51例,右侧输尿管狭窄患者42例。
患者经临床明确诊断,输尿管狭窄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47例,结核性输尿管狭窄13例,手术后粘连导致输尿管狭窄12例,肿瘤8例,其他9例。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和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以患者的输尿管跨髂动脉、膀胱壁作为界限,在检查前所有患者憋尿,在膀胱充盈后做检查,避过使用多体位、多切面扫描输尿管,在检查上段输尿管采用仰卧位,从腹部冠状切面扫描,沿着肾积水肾盂寻找输尿管,在显示出肾盂输尿管连接后,想下纵向扫描到患者的髂嵴水平;检查中段输尿管使用仰卧位,找到髂动脉后沿着髂动脉检查;膀胱壁段输尿管检查中采用仰卧位。
确诊排尿梗阻的标准排尿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确诊排尿梗阻的标准:1.症状与体征(1)尿线变细、排尿困难、尿流中断、淋漓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腹部触诊可发现耻骨上区有膨隆的膀胱,可伴有压痛。
(3)尿道触诊时,可发现前列腺部尿道变形或扩大。
(4)直肠指诊时,可发现前列腺增大、质韧、有触痛。
2.实验室检查(1)尿液分析:可以发现尿液中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情况。
(2)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排尿功能。
(3)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等全身情况。
3.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可以显示患者的骨骼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骨盆骨折、前列腺肥大等问题。
(2)超声检查:可以显示患者的泌尿系统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问题。
(3)CT或MRI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是否存在更复杂的泌尿系统问题。
4.特殊检查膀胱镜检查和尿道镜检查可以发现尿道内的病变,了解尿道狭窄的长度和程度,并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通过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可以了解尿道狭窄的程度和部位。
通过输尿管肾盂造影可以了解分侧肾功能及上尿路有无异常。
通过尿道造影可以显示尿道狭窄的程度和部位。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肾脏、输尿管有无扩张积水,有无结石及其大小,有无肿瘤,同时还可以确定有无残余尿量,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通过X线平片检查可以显示尿路结石的情况,判断尿路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数目,有无阳性结石,判断尿路肿瘤的情况及部位,确定尿路损伤部位和程度,有助于鉴别肾与输尿管损伤及病变情况。
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检查有助于确定梗阻部位及程度,鉴别肾积水与肾囊肿,判断上尿路有无发育畸形和肿瘤等病变。
输尿管镜检查可以发现并取出尿路结石及确定尿路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5.病史和家族史患者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家族史,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史等,有助于判断病因及制定治疗方案。
6.诊断性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和效果,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科普一下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虽然不是大病,但是疼起来要人命。
有很多人因为这剧烈疼痛以为自己患有不治之症,其实输尿管结石并不可怕,但是由于位置隐蔽十分不易察觉。
一、什么是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主要是在发生肾结石以后,肾部结石向下行走到输尿管,导致输尿管结石。
结石几乎不会一开始就发生于输尿管,但如果输尿管自身发生变形堵塞等疾病,就会发生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患病几率男性大于女性,欧洲人大于亚洲人,在青少年时期不容易发生,但在中老年时期极易发生。
二、结石都有什么类型呢?又都在什么位置?(一)类型结石成分分为两类,一个是包含钙结石,另一个是非包含钙结石。
包含钙结石:如草酸钙结石(最常见的一种)和碳酸钙结石。
非包含钙结石:如磷酸铵镁结石、痛风结石、胱氨酸结石(极少为这种结石)等。
(二)结石的位置输尿管一共有三处狭窄。
第1个主要位于肾盂输尿管的接点处;第2个狭窄存在于输尿管和髂血管接点处;第3个狭窄处于被进入膀胱内壁里面,输尿管狭窄处极其容易卡住结石。
输尿管中段结石:指结石驻足在肾盂到跨越髂血管处的任何位置,因肾盂输尿管连接处与跨越髂血管处,存在先天狭窄,结石易停留在此。
输尿管盆段结石:指结石驻足在髂血管处至膀胱壁的所有地方。
输尿管膀胱段结石:指结石驻足在膀胱膜移动处的所有地方,因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输尿管存在先天性,结石非常容易停留在此。
三、输尿管结石的原因是什么?(一)代谢异常尿路结石的产生是因为新陈代谢形成的,解释道组成也能反映出身体有什么样的疾病。
尿液内常见的成石成分包括钙、草酸、尿酸和胱氨酸等,如果发生人体失调情况,就有可能会促进结石的产生。
(二)局部因素由尿路系统自身问题导致的结石生成,主要有尿路梗阻、发炎和尿路中存在异物是诱发结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梗阻可以导致感染和结石形成,而结石本身也是尿路中的异物,后者会加重梗阻与感染的程度。
(三)药物相关因素药物引起的肾结石占所有结石的十分之一,分为2种:一种为尿液的浓度高而溶解度比较低的药物,包括氨苯蝶啶、硅酸盐和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本身含有结石的成分。
彩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彩超,全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作用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和功能分析的无创性诊断技术。
彩超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彩超在妇产科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妇科常见的妇科疾病诊断,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方面,彩超能够提供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对于妇女的妊娠检查,彩超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胎盘位置、胎儿的性别等信息,对胎儿是否正常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彩超还可以检测宫颈长度和宫颈口开口程度,用于评估妊娠的风险因素,帮助医生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其次,彩超在心脏病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彩超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和运动状态,评估心肌功能、心脏瓣膜的畸形和功能异常等。
彩超还可以实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血液在心脏内的流速和流量,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
此外,彩超还可以用于心脏先天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对于发现心脏畸形、心脏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另外,彩超在肝脏病学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彩超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肝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对肝脏病变如肝硬化、肝肿瘤、肝脓肿等进行评估和诊断。
此外,彩超还可以检测肝脏内血流的速度和方向,帮助评估肝动脉供血情况,对于肝脏血液循环的疾病如门脉高压、肝血栓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彩超还可以检测肝内胆道和胆管的情况,对于胆囊结石、胆管梗阻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彩超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彩超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评估肾脏病变如肾囊肿、肾结石、肾积水等的性质和程度。
彩超还可以观察尿路系统的情况,如膀胱、输尿管、尿道等的病变,对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的检测和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彩超具有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信息,为医生提供了有效的临床诊断手段。
浅谈彩超在输尿管囊肿诊断中的价值输尿管脱垂又称输尿管囊肿,输尿管膨出,指输尿管末端呈囊性向膀胱内膨出,膨出的外层为膀胱黏膜,中间为三角区浅肌层的薄层肌肉及胶原组织,内层为输尿管黏膜。
输尿管囊肿可开口于膀胱内或异位开口于膀胱颈或更远端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
胚胎发育期输尿管与尿生殖窦之间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狭窄,也可是输尿管末端纤维结构薄弱或壁间段的行径过长、过弯等因素引起,经尿流冲击后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
早期病例,临床上可无症状,常在诊断重肾畸形时始被发现。
有症状主要是尿路梗阻,引起反复尿路感染。
由于囊肿开口细小,输尿管口持久的梗阻可导致输尿管和肾积水、肾功能丧失、囊肿堵塞膀胱颈而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以及复发性尿路感染。
有时女孩囊肿可经膀胱颈和尿道而脱出于尿道口外,一般可自行复位。
但也可发生嵌顿而成紫色肿物。
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防止反流,处理并发症。
如患侧上半肾功能不良,可作半肾切除。
约有20~25%病例术后仍有症状,此时再处理囊肿。
如患肾功能良好,可作输尿管囊肿切除及防反流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彩超检查可显示膀胱内有薄壁囊性肿块。
静脉尿路造影典型者表现为输尿管末端“蛇头”状膨大,伴或不伴肾输尿管扩张积水,合并重复畸形时亦可显示。
膀胱镜检可见输尿管开口处呈囊状扩张,开口呈针尖样随输尿管蠕动时张时缩。
由于临床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而致误诊。
本文通过介绍2 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说明彩超在诊断该病中的高度特异性;并通过动态观察,确定患者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
胚胎发育期输尿管与尿生殖窦之间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狭窄,也可是输尿管末端纤维结构薄弱或壁间段的行径过长、过弯等因素引起,经尿流冲击后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
早期病例,临床上可无症状,常在诊断重肾畸形时始被发现。
有症状主要是尿路梗阻,引起反复尿路感染。
由于囊肿开口细小,输尿管口持久的梗阻可导致输尿管和肾积水、肾功能丧失、囊肿堵塞膀胱颈而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以及复发性尿路感染。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诊疗常规【概述】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
本病多见于男性,单侧或双侧发病。
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原因有连接部狭窄或瓣膜、高位输尿管开口、迷走血管或纤维条索压迫,阶段性无动力性功能失调等。
本病经肾盂成形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后,它所引起的症状多数可以很快消失,但已扩张的肾盂肾盏绝大多数不能恢复到正常形态,能够恢复正常形态者不足10%。
【临床表现】1间歇性腰腹部疼痛。
2.血尿。
3.尿路感染、高热寒战、败血症等全身中毒症状。
4.消化道症状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
5.高血压可能由于肾集合系统扩张,压迫肾内血管影响肾脏供血,产生肾素所致。
6.尿毒症双肾或孤立肾肾积水晚期引起肾功能不全。
7.肾积水破裂引起的急腹症表现。
【诊断要点】1.超声诊断可以提示肾积水程度和肾皮质厚度,对胎儿肾积水也有诊断意义。
2.IVU可见不同程度的肾盂肾盏扩张,造影剂终止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不显影。
严重肾积水可以患侧不显影。
尚可显示对侧肾盂肾盏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或肾穿刺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
4.CT可显示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在各平面扩张程度。
5.MRU可较好的显示肾盂肾盏扩张而输尿管不扩张,能较清楚的确定梗阻部位,不要求肾功能良好,无需特殊操作。
6.放射性核素肾显像在观察残余肾功能方面较IVU灵敏,有助于肾切除术与肾盂成形术的选择。
预测肾功能的可恢复性和术后随诊,观察肾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
【治疗原则及方案】1.治疗原则(1)解除梗阻,恢复尿路通道。
(2)保护肾功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肾脏2.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度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盏正常、肾皮质正常)和二度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盏轻度扩张、肾皮质正常)无继发病变,用超声诊断作定期观察。
(2)三度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正常)和四度肾积水(肾盂扩张、肾盏明显扩张、肾皮质变薄),可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手术或其他各种肾盂成形手术。
CTU与 MRU对输尿管梗阻性扩张的诊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MRU、CTU对输尿管梗阻性扩张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为输尿管梗阻性扩张并进行MRU检查的患者42例,进行CTU检查的51例,其中进行MRU和CTU的患者为15例,CTU后处理技术有:多层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MRU主要采用MIP后处理技术。
结论:MRU无创、无射线损害,比较安全,适合孕妇、儿童及造影剂过敏者;CTU是泌尿系增强扫描,图像更全面、清晰,CTU比MRU对输尿管梗阻性扩张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更高。
关键词:MRU;CTU;输尿管梗阻性扩张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作息的异常,再加上饮食不规律等原因,输尿管类及属于泌尿科的病例逐渐增加,作为辅助科室的影像检查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泌尿道梗阻扩张指的是自肾集合管系统至尿道的任何部位的排尿障碍,泌尿道梗阻扩张可分为梗阻扩张和非梗阻性扩张两大类,引起输尿管梗阻性扩张可分为:输尿管内的病理性结石、输尿管壁炎症或肿瘤的侵犯、输尿管外血管的病理改变、纤维粘连、浸润压迫的腔外肿瘤性改变等[1]。
梗阻性扩张的临床症状明显,尿频、血尿、腰疼等症状为初始,及时发现和就诊,严重者可通过手术减轻病症。
1、研究资料1.1 CTU的研究资料输尿管梗阻性扩张患者51例,CTU检查所用的是德国西门子双源CT和美国GE optina多层螺旋CT机,其中女19例,男32例,年龄阶段为18-84岁,平均年龄为51±4.7岁,临床症状的多以血尿、腰疼、排尿困难等。
经过临床医师的临床诊断和影像诊断医师的审核其中排除置管术后,有输尿管结石22例,输尿管扩张积水13例,输尿管良恶性肿瘤 6例,创伤性狭窄4例,炎性狭窄6例。
1.2 MRU的研究资料输尿管梗阻性扩张患者42例,MRU检查所用的是飞利浦3.0T,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4±5.4岁。
临床症状多以尿频、尿急、血尿、排尿困难、肾积水、尿后疼痛等为主者23例,以腰痛、尿石症术后等为主者19例。
浅谈彩超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我院由彩超诊断输尿
管梗阻原因并经手术、病理及体外震波碎石术等方法证实的128例患者进行了回
顾性分析。
结果输尿管结石101例,输尿管狭窄5例,输尿管囊肿9例,原发性输
尿管癌2例,输尿管周围肿瘤压迫4例,宫颈癌、膀胱癌浸润输尿管口共6例,输尿
管息肉1例,诊断正确率92.18%。
结论彩超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对临床诊治具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尿管梗阻彩超诊断
为了探讨彩超在分析输尿管梗阻原因中的价值,对由彩超诊断输尿管梗阻原
因并经手术、病理及体外震波碎石术等证实的12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28例均为住院治疗的患者,男77例,女51例,年龄2-78岁,
临床主要表现:腰部酸胀痛或绞痛、血尿,部分患者疼痛向下腹部或腹股沟部放射,
伴尿频、尿痛。
1.2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ALOKA SSD25500型、ALOKA SSD24000型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受检者适当充盈膀胱,最好空腹时检查,采用俯卧位、侧卧位
或仰卧位多切面扫查,观察肾及输尿管积水程度,有无结石,肿块以及大小、部位、
形状、回声、血流等。
具体探查方法:从上至下,在扩张的输尿管远端寻找梗阻原因。
输尿管上段即腹段,俯卧位经背部肾区纵向扫查或侧卧位经侧腰部作肾脏冠状
切面扫查,并适当加压探头和嘱患者深吸气,显示积水的肾盂、肾盂输尿管移行部、扩张的输尿管,再缓慢移动探头沿输尿管长轴纵行探查,可显示扩张的输尿管至髂嵴;输尿管中段即盆段,仰卧位在肾门向下追踪扫查,分别可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
外侧,寻找左侧或右侧扩张的输尿管,并向下移行追踪扫查至两侧髂总动脉分叉处
前方寻找扩张的输尿管,仔细观察第二狭窄部有无异常回声团;输尿管下段即膀胱
壁段,下段可由上述中段扫查方法向下连续观察,也可以膀胱无回声区为透声窗直
接扫查,探头在耻骨联合上方作横切、斜切扫查,可显示扩张的膀胱壁段输尿管开
口于膀胱液性暗区内,彩色多普勒可见输尿管口喷尿现象。
个别患者因肠气较多,
输尿管显示不清时,可清洁灌肠后复查。
2 结果
本组128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101例,彩超诊断92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
接部狭窄5例,彩超诊断4例;输尿管囊肿9例、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周围肿瘤
压迫4例、宫颈癌/膀胱癌浸润输尿管口共6例、输尿管息肉1例,彩超诊断正确。
本组彩超诊断输尿管梗阻病因正确者119例,诊断正确率92.18%(118/128) ,其中输
尿管结石的诊断正确率约为91.08% (92/101)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诊
断正确率约为80. 00% (4/5) 。
3 讨论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富有弹性的管状器官,长约25-30cm,上端起自肾盂,下端终
止于膀胱[1]。
管腔自上至下逐渐变细,平均为0.5-0.7cm。
输尿管全长分为腹段(上段)、盆段(中段)和膀胱壁段(下段)[2]。
正常人的输尿管由于管腔细,位置深,又受胃
肠道气体的干扰,超声不易显示,但当输尿管受阻,其管腔扩大时,超声较易显示[3]。
输尿管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征象。
引起输尿管梗阻的原因甚多,常见有输尿管结石、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癌、输尿管周围肿瘤压迫、宫颈癌/膀胱癌浸润输尿管口、输尿管息肉、输尿管囊肿等。
输尿管结石是输尿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4]。
彩
超检查可直观准确地显示扩张的输尿管,并能追踪扫查发现病变,明确梗阻原因。
因不同梗阻病因的组织结构不同,其声像图表现也不同,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梗阻,绝大部分患者梗阻部位以上的输尿管扩张,直径在7mm以上。
各种梗阻原因的诊断要点如下,①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腔内见团状强回声,与管壁分界清楚,其后伴声影,部位多发生在输尿管狭窄部,尤以第三狭窄部最多见,结石部位以上输尿管扩张伴合并肾盂积水,完全梗阻时患侧输尿管开口处无喷尿现象;②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可单侧或双侧,最常见的部位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声像图仅显示近端管腔明显扩张,远端逐渐狭窄而又未显示有异常回声团者,可考虑有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可能;③输尿管癌:扩张的输尿管远端见管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出现团块时与管壁分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团块回声强度较结石低,后无声影,CDFI能显示其内部有血流信号,对输尿管肿瘤,超声能显示肿块形态、大小、结构及局部输尿管壁浸润程度[5];④输尿管周围肿瘤压迫:可见输尿管扩张移位,其周围有肿瘤声像显示;⑤输尿管囊肿:在输尿管末端膀胱腔内呈囊肿样膨出,囊壁菲薄,与输尿管相通,有节律性的膨大与缩小改变[6] ,文献中也有输尿管囊肿无节律性增大或缩小改变的报道[7];⑥输尿管息肉:在扩张的输尿管远端腔内见与管壁相连的团状高回声,后无声影,局部管壁不增厚,无僵硬感,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⑦宫颈癌、膀胱癌浸润输尿管口:有宫颈癌、膀胱癌和输尿管癌的声像图表现,CDFI显示有丰富血流信号。
本组对输尿管梗阻病因的彩超诊断正确率92.18%(118/128),与国内文献报道[8]93.2%相近,误诊率7% ,其中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正确率约为91.08%(92/101),误诊率8.91%;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诊断正确率约为80. 00%(4/5) ,误诊率20.00% ,其余病因的彩超诊断都正确。
本文结果表明,彩超检查对输尿管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率很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分析本组输尿管梗阻的彩超检查误诊的原因有:①不伴输尿管扩张的中上段小结石,尤其是在非急性疼痛发作期,追踪扫查较难;②肥胖患者、胃肠道气体内容物干扰,影响输尿管显示;③检查技巧也是影响诊断的因素之一, B超医生要熟悉输尿管的扫描技巧,提高对输尿管扩张追踪扫查寻找梗阻病因的意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彭裕文.局部解剖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36.
[2]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120-1121.
[3] 刘兰芬,张素阁,王惠.急诊超声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138-144.
[4] 戴显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87-488.
[5] 谢新伟,李莉莉,杨明红.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囊肿合并肿瘤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9) : 650.
[6]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学出版社,2001: 1062-1065.
[7] 王贤明,王玲,贺袆.超声诊断双输尿管畸形并末端囊肿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7) : 583.
[8] 王正滨,袁梅,侯四川,等.超声显像对输尿管下端梗阻病因的诊断评价[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04, 1 (4) : 178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