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探究01 探究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实验变量:光.【作出假设】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和实施计划】实验步骤①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
②选用10只鼠妇。
5只放在纸板下中央,另外5只放于玻璃板下中央。
静置10分钟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组数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明亮23313212阴暗87797898【得出结论】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并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若结论不一致,则讨论分析其原因。
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典例01】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若干只鼠妇,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下列关于本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装置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 .实验鼠妇应该放在纸盒的中央C .该实验应多次测量,并取结果的平均值,以便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 .纸盒底部两侧的土质应一致【答案】A【详解】A .该实验装置有光和水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 错误。
B .10只鼠妇应放在实验装置的中间,让鼠妇随机活动,从而可以看出光照是否影响妇鼠的分布,B 正确。
C .该实验应多次测量,并取结果的平均值,以便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C正确。
D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D 正确。
故选A 。
【典例02】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1)对照实验中,探究哪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变量..。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根据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捕捉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围绕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控制变量和合理地设置对照实验。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探究实验,要注意控制探究的条件。
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对照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
3、情感目标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
三、教学方法探究性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动物的情感。
学法指导: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探究,所以应注意对学生探究步骤的掌握,使学生明确必须设置对照,并且只能有一个变量。
四、教具准备: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师:各小组同学都收集了很多的鼠妇,大家是在哪里找到这么多鼠妇的?生:花盆下……师:你了解鼠妇吗?你想探究关于鼠妇的什么问题?生:……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怕光,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生:提出问题:……师:那么下一步请作出假设。
(注意: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1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1.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2.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3. 方法步骤:(1)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多次。
4. 实施计划:实验过程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案2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被列为生物课程内容标准十大主题之首。
在实验课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中寻找有探究应用价值的课题。
本节课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就是以生活常识的探索来引入,使实验教学贴近生活,服务社会,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施―表达交流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增强生态责任感。
一.探究过程(一)课前准备:各小组学生收集有关鼠妇知识的资料,增加对鼠妇的感性认识,观察、寻找教学楼周围鼠妇活动的地点,并捕捉10―16只鼠妇。
(二)提出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从捕捉鼠妇过程中已经了解到鼠妇喜欢生活在花盆、石头、枯枝落叶等下面的阴暗环境,拿开遮盖物时,鼠妇四处乱窜,马上就跑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自然想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
进而提出探究问题: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三)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四)设计并实施试验:学生分组讨论,团结合作,共同设计试验方案。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学生之前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后,对于后面的探究活动才能用已学会的方法、技能进行探究,进而将探究活动作为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我先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然后再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并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并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相互合作的意识,这样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验教学分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中的探究实验。
进入初中,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课程目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
有意识地渗透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作为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对于好奇心极强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爱上生物学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最佳契机。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一)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3.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作出假设,实验中能认真观察,仔细记录,能与小组其他成员很好的合作。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明白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后设计对照实验。
课前准备:每小组准备10只左右鼠妇,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
教学过程:引入探究实验: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我们农村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会爬走了。
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今天通过这个探究实验,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先来了解一下探究的步骤:(一共有六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作出假设的理由: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3.制定计划: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在纸盒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1.全班分成6到8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统计5次时,小组成员可调换分工。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你可以参照下表记录实验数据,这样不容易混淆,一目了然。
5.得出结论: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只在花盆或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可以找到鼠妇了。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验证过程:1.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选择2.实验材料:涂成黑色的培养皿,鼠妇(10只),盖板3.实验装置:用盖板盖住培养皿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接受灯光照射,使培养皿的一半处于黑暗中,另一半处于明亮处.·得出结论:支持假设,鼠妇不喜光,趋于黑暗·分析:本次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但并不明显,原因有以下三点:1.不能保证完全给鼠妇创造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2.不能保证除了光的刺激外,鼠妇不受到其他任何刺激;3.不能避免鼠妇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若注意了以上几点,实验结果会更理想.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
它们身体大多长卵形,背腹扁平,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咀嚼式;为甲壳动物中惟一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分布到海拔4 700米的高地。
鼠妇种类较多,第一触角短小、后七对胸肢变成步足,特别是腹肢的呼吸等都是对陆地生活适应的结果。
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物的场所,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陆上生活。
鼠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动物,此实验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从而理解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并尝试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学会正确表达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本实验从准备到实施周期比较长,特别是在收集和用鼠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涉及对鼠妇的保管和饲养,下面将自己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对鼠妇的保护和饲养做一介绍。
1.收集。
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教师告诉学生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教学目标:
1、知道探究实验六个环节
2、能正确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试验计划、得出结论
一、正确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放在窗外的花生种子,部分被雨水淋湿了,三天后发芽了,未被淋湿的没有发芽。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2、暑假阳台上的茉莉花十天没人管,死亡.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二、制定试验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行性原则
1、探究土壤湿度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①此试验的变量是:
②提出问题:
③做出假设:
④制定实验计划:
材料用具:
装置:
方法步骤:
2、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①此试验的变量是:
②提出问题:
③做出假设:
④制定实验计划:
材料用具:
装置:
方法步骤:
3、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①此试验的变量是:
②提出问题:
③做出假设:
④制定实验计划:
材料用具:
装置:
方法步骤:。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2. 通过观察,了解光对鼠妇生命活动的影响。
3.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2. 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合理推理。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用具:鼠妇、活性炭、玻璃制助手、灯泡、黄色滤光片、圆珠笔水彩笔、细胞计数板等。
2. 实验环境:实验室。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介绍“光”的概念,以及说明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引出本次探究的主题: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 实验探究
(1)实验一:探究夜间光照对鼠妇行为活动的影响
1. 将鼠妇放入实验箱内,观察其行为活动。
2. 开启灯泡照明,观察其行为活动。
4.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夜间是否需要光照。
1. 将鼠妇放入玻璃制助手内。
2. 分别在玻璃制助手内放入白光、黄光和红光三种颜色的滤光片,观察鼠妇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反应。
1. 给鼠妇描绘一个正方形,使其形状大小符合鼠妇的视觉印象。
2. 在正方形内部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观察鼠妇的视觉敏感度。
3.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 讨论总结
在实验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中总结出光对鼠妇生命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1. 本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光对鼠妇生命活动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然而,在实验中,如何把握实验参数,如何发现实验结果,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及影响因素。
2. 探究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鼠妇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节肢动物,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
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这些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保护鼠妇生活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鼠妇、湿润土壤、干燥土壤、透明玻璃板、不透明纸板、温度计、湿度计、实验容器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温度计、湿度计、秒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鼠妇分为光、湿度、温度三个实验组,每组10只鼠妇。
2. 光实验:在实验容器中分别放置湿润土壤、干燥土壤,一侧用透明玻璃板覆盖,另一侧用不透明纸板覆盖,形成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3. 湿度实验:在实验容器中分别放置湿润土壤和干燥土壤,观察鼠妇对土壤湿度的适应情况。
4. 温度实验:在实验容器中放置湿润土壤,分别调节温度为20℃、30℃、40℃,观察鼠妇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动情况。
5. 数据记录与分析:观察记录鼠妇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情况,分析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实验结果:在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较少;在黑暗环境中,鼠妇数量较多。
说明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更倾向于生活在阴暗环境中。
2. 湿度实验结果:在湿润土壤中,鼠妇数量较多;在干燥土壤中,鼠妇数量较少。
说明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更适应湿润环境。
3. 温度实验结果:在20℃和30℃环境下,鼠妇活动较为活跃;在40℃环境下,鼠妇活动明显减少。
说明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更适应温和的温度环境。
六、实验结论1. 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有显著影响。
2. 鼠妇更倾向于生活在阴暗、湿润、温和的环境中。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光、湿度、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有重要影响。
在保护鼠妇生活环境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鼠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目的: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通过探究活动明确外界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的习惯。
重点难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实验过程:
1.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选择。
实验中的变量为光,
所以除了光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才会减少实验误差。
2.实验材料:托盘(四周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1个,湿润的土壤盖住托盘2cm为宜,鼠妇(每
组10只,分为两组,个体差异不大为宜),盖板
3.实验装置:用盖板盖住二分之一托盘,托盘放入10只鼠妇,一半接受灯光照射,另一半托盘
处于黑暗中。
4.实验分组:全班分为16个小组,其中8个做阴暗环境的实验,另外8组做明亮环境的实
验。
相近的两组做不同的实验,但是相近两组的土壤必须选择同一个地方的,
使其湿润度接近,以减少实验误差。
5.实验结束后,全班范围内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分析原因。
探究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一个有光的组够不够?
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生活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其他因素呢?
3.、设计多少只鼠妇合理呢,1只行吗?
4、实验一次够不够?
5、观察多久?多久观察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