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7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展示了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使学生感受到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家乡人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家乡人的优秀品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兴趣,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认识到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地域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认识到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家乡人的优秀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人的品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人的优秀事迹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点评要点。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家乡文化、风俗和人物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人的优秀事迹案例,如勤劳致富、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人的品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人的优秀品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人的尊敬之情。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教学目标】1.从生活在身边的人开始,体会家乡人相互关心、帮助和彼此牵挂的感情。
2.了解为家乡服务的不同行业家乡人的工作并理解、认同、尊重。
3.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从生活在身边的人开始,体会家乡人相互关心、帮助和彼此牵挂的感情。
2.了解为家乡服务的不同行业家乡人的工作并理解、认同、尊重。
【教学难点】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课本【教学过程】一、方言导课,感受乡情师:同学们,你们好,我姓周,你们可以叫我周老师,第一次见面咱们得好好打个招呼,来!这位同学,你好,请问你是哪里人啊?出生在哪里啊?(南昌)师:哦,我出生在丰城,我是丰城人。
那么,我们用自己的家乡话聊聊天好吗?南昌人问,你中午吃了什么会怎么说?谁来说说?哦,是这样的啊!我们丰城人会这样说——师:和南昌话一样吗?是的,不一样。
原来,不同地方的人说不同的家乡话!如果你发现有人和你说一样的家乡话,那他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家乡人。
(板书:家乡人)什么叫“家乡人”啊?你们是南昌人,今天咱们就好好找一找可亲可敬的南昌人!(板书可亲可敬的),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可亲”是什么意思呢?那咱们给“亲”组个词吧!(亲切,亲爱,亲近)(一)了解可亲的身边人——校园篇师:还可以怎么表达?对了,还可以写感谢信、赞美卡亲手送给他,这也是一种特别好的表达爱的方式,老师今天带了赞美卡,要给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你表现最好,老师把赞美卡给你,下课后可以送给你想感谢的人。
(二)了解校园里的其他人1同学们,除了保安,在校园里为我们默默奉献的还有谁啊?出示老师、花工、校医、食堂阿姨的四幅图2小小故事会:这些人当中你最喜欢谁?我们来开个故事会,一起来分享各自的故事吧。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三课,本单元前两课从家乡的环境、物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感受到家乡自然环境对自己的滋养;本课在此基础上,侧重引导学识到家乡的人文环境培育着家乡人的品行。
因此,从物与人这两个综合的维度上形成对家乡家立体的、完整的认识。
家乡人是学生在家乡这个生活圈中共同的群体,本课中对家乡人的认同是帮助学生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与工作情况,知道各种工作的辛苦与贡献,为家乡人感到自豪,并与家乡人建立积极的共存观。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家乡人的工作与自己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人的认同。
其中对家乡人的认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家乡人的了解及对他们劳动的认同;二是对家乡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认同。
【学情分析】1.本课的讲授工具是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进修,学生能够熟悉到自己糊口中央的美好,和当地丰富的物产,开端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但对自己与身边人配合糊口,相偎相依关系的熟悉还不充分。
2.二年级学生对自已所属群体的认同尚处于感知与体察阶段,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意识引导,促使他们主动感知、体察,在人格上对家乡人表示尊重,在心理上对家乡人表示认同,由此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教学目标】1.说出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2.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
3.感受家乡人的可亲可敬,增能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加深对家乡的酷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家乡人产生理解、尊重和认同。
难点:用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恩与尊重。
【讲授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卡通地图、卡通人物贴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生交换:谁能给教师讲讲,今天早晨从出门到现在你都见到了哪些人?(引出身活在我身边的人)师: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能遇到很多人,这些人,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他们就是我们的家乡人。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
2.培养学生爱护家乡的意识和责任感;
3.掌握相关的语言表达和阅读技能。
教学重点:
1.理解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
2.培养学生爱护家乡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家乡人的贡献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和家乡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
1.播放PPT,介绍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
2.听读课文,让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重点掌握生词和短语,比如“慈祥”、“温暖”、“敬业”等。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配对,自由发言,谈论本地有哪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2.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并引导他们回答下列问题:
•家乡人的特点是什么?
•家乡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哪些?
四、家庭作业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人,写一篇关于家乡人的文章。
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语言和格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了解到家乡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听读课文,学习生词和短语,以及课堂练习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认为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学习家乡人的品质和行为,培养学生在家庭、班级、社会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标1.了解可亲可敬家乡人的品质和形象。
2.理解珍惜清洁、安全、和谐的家园。
3.掌握走路、过马路等交通安全规则。
4.培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维护生命的意识和行为。
5.学习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人的品质和形象。
2.掌握交通安全规则。
3.了解动物保护和环保问题。
三、思路教学3.1 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自己家乡的照片或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家乡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地方。
3.学生们畅想自己如何能够让家乡更美好。
3.2 讲解(10分钟)1.教师以“家乡人”为主题,通过课件、图画、视频等形式讲解家乡人的品质和形象,如勤劳、朴素、乐观、友好、热情、有爱心等。
2.通过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可亲可敬的好家乡人。
3.3 操作(3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等讲解交通安全规则,如正确过马路、遵守红绿灯、不乱扔垃圾等。
2.通过游戏、模拟过马路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3.讲解动物保护和环保问题,如不打击虫子、不追捕小鸟、不乱扔垃圾等。
4.通过观察、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4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出自己今天的收获,从而引导学生总结体会,加深记忆。
3.5 作业(5分钟)1.请学生完成课堂笔记。
2.请学生绘制家乡人的形象或写下对家乡人的感悟。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程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家乡人的品质和形象,了解交通安全、动物保护和环保问题,并且在活动中进行体验,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同时,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可亲可敬的好家乡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调查寻访、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家乡人的生活。
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情感与态度】体验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感受家乡人的可爱,知道家乡的名人,学习他们的精神和优良品质,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感激与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家乡优秀人物的了解,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体验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难点】感受家乡人带给自己的微笑和温暖。
三、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案例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教师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父老乡亲》。
(课件)环节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课前听的这首歌让你想到了哪些人?是啊,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亲人,他们和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往往比亲人还要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板书)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1.教师提问:什么是家乡人?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家乡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我们现在生活在哪里?(山东省))家乡人就是指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我们的“老乡”。
2.教师引导学生用家乡话和老师同学打招呼,(这个小嫚儿真俊,咱两个说两句?你叫什么名?是哪个村地?你长地着像谁?嫩妈给你买什么过年衣裳?)读家乡儿歌。
(拉大锯,扯大槐,老娘门前扎戏台。
不用帮,自己来。
老娘不给饭吃,进屋偷把盐吃,咸舍了,齁舍了,哈口凉水压压吧。
(课件)师:看,乡音就是这么的淳朴,这么的亲切,家乡人总是这么的可爱。
(二)我身边的家乡人1、教师引导: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能遇到很多家乡人,他们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
你们瞧!(课件出示学生常见的人与画面)你看到了哪些家乡人?他们在忙什么呢?(学生交流)2、师:是的,家乡人在各行各业劳动着,他们勤劳而又淳朴(板书:勤劳淳朴)。
常言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家乡人时常会给我们带来微笑和温暖。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家乡人的特点和品质,通过讲述身边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人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人的品质和特点,培养自己的家乡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和品质,知道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之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人的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人和家乡有更深的感情,激发他们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和品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人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家乡人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吗?家乡有哪些特点?”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家乡人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乡人的品质和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二年级《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三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情景—“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和“可敬的家乡人”,通过讲述“我与家乡的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让学生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的意识。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2.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为家乡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4.能用不同方式感谢帮助我们的家乡人。
教学重点: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身边人的工作,量力收集家乡的名人名事。
2.教师准备:丽江古今名人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家乡人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常常给予我们帮助,带给我们微笑,温暖着你、我、他,这些人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生活在我身边的人活动一:我身旁家乡人的故事(展示课件)1.这些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做了些什么?2.你的生活里还有这样的人吗?(讨论、交流、说一说)3.小结:这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在无私地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建设祖国出着自己的一份力,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二:1.面对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示感谢呢?2.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为家乡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他们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在这里老师收集了几个代表性的名人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三、了解可敬的家乡人1.走近古代名人。
家乡除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外,还有一些古代现代的名人,(课件展示)你知道这些古人吗?2.走近现代名人:出示课件名人:宣科、和志刚、和志强,简介他们事迹,让学生了解并谈谈在你眼中他们是什么样的人?3.你能找到这样的家乡人,来介绍说一说。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人民勤劳、善良、热情的品质。
2.理解家乡人民在养育、维护家园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像家乡人一样,努力学习,为家乡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家乡人民的品质,并理解家乡人民的贡献。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感情,努力学习,为家乡作出贡献。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5分钟)1.导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印象吗?”2.导师带领学生看图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3.2 新授课内容(20分钟)1.学生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的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导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和短语,并让学生跟读。
3.导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品质和他们对家乡的贡献。
4.导师鼓励学生表达对自己家乡的喜爱和感情。
3.3 操练环节(20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几个问题:–家乡人民的伟大之处是什么?–我们应该向家乡人民学习哪些品质?–我们可以为家乡做些什么贡献?2.导师指导学生将小组讨论的成果整合到自己的学习笔记中。
3.4 反思和总结环节(10分钟)1.导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自己对本次学习的掌握程度。
2.导师鼓励学生分享对家乡人和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3.导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四、作业1.撰写一篇《我爱我的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爱和感谢,讲述自己在平凡的事情中对家乡的贡献。
2.学生整理和完成课堂笔记。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虽然简单,但让学生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2.导师要注重词汇和短语的解释,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
3.引导学生喜欢家乡不仅是口头上的,更要让学生付出行动来为家乡做出贡献。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2)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期的优秀人物事迹,培养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感知家乡人的可亲可敬,树立为家乡服务的决心。
4.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明白这些可爱的家乡人值得敬佩。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家乡不同时期的优秀人物事迹,培养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2.难点培养尊重家乡人和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评比表。
2.学生准备走访不同阶层的家乡人,了解他们的事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欣赏、诵读古诗《回乡偶书》。
2.讨论:你感受到什么?3.学生回答:浓浓的乡情把家乡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二)生活在我身边的人1.师:生活中,身边很多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
你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呢?2.生思考,分成小组共同分享。
3.师:刚才我们所说这些人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但是还有一些人素未谋面,可是却在为我们做着贡献。
(课件出示:停电了,电工排查后为我们送上电;我们订奶后在家门口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送外卖的叔叔不顾严寒酷暑为我们送来外卖)4.师:你想怎样向他们表达你的感谢呢?5.大家共同讨论,找到很好的方法向这些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感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知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都在互相温暖着对方,都在为他人默默付出,从而懂得感恩。
】(三)可敬的家乡人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吗?你们知道他们的事迹吗?2.课件出示家乡名人及其事迹。
3.学生观看家乡名人事迹。
4.小结:这些可爱可敬的家乡人在无私地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建设祖国出着自己的一份力,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5.师: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调査吧!说说可敬的家乡人是谁,上榜理由是什么,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现的。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知道为家乡做贡献的重要性,并通过寻找这些名人来深入地了解家乡人。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目标】1.说出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2.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
3.感受家乡人的可亲可敬,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家乡人产生理解、尊重和认同。
难点:用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恩与尊重。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调查表、卡通人物贴等【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我们共同生活在莒南这块热土,莒南就是我们的家乡,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我们的家乡人。
观察周围的家乡人,回想自己和家乡人的交往的事情,并进行记录整理.二. 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主题切入,唤醒生活师:课前老师让大家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贴板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谁来说一说?(预设)生1:爸爸妈妈天天接我上学,我感觉很温暖。
生2:老师和同学们常常让我感觉很温暖。
生3:快递员把快递送到我家门口,我感觉很温暖。
生4:交警叔叔在我们上学放学的时候,帮助疏导交通,送我们过马路,我感觉很温暖。
师:是呀!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人,生活在他们的身边,让我们感觉既温暖又卡福.2.活动引领,体验生活活动:亲切的家乡人孩子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我们没见过面的人,但是也带给我们温暖,你发现他们的身影了吗?师:在小组内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同学们交流的非常认真,可以汇报了吗?谁来说?生:上次我们小区停电,是电路工人来小区维修的,很快家里就来电了,我心里特别高兴,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但他给我带来了温暖。
师:是呀!不仅是电路工人,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需要各行各业的维修人员,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付出,还有谁来说?生:我们小组发现,默默无闻的家乡然还有环卫工人,他们起早贪黑,把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
师:你说的真好?他们是怎样起早贪黑的呢?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付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生:妈妈为了我的健康给我订了牛奶,每天一大早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送牛奶的人该起得多早啊!师:你想知道吗? (播放视频)他的付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还有想说的吗?生:我通过新闻知道,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莒南县中医院的刘贤宝医生,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抗击疫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材通过讲述家乡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敬身边的普通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人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尊重他人的认识和实践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敬身边的普通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3.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敬身边的普通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
2.故事教学法:讲述家乡人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交礼仪。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材料,包括家乡人的真实故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礼品、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家乡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家乡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和优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家乡人的故事,学会欣赏和尊敬他们。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乡人的了解和尊重他人的认识。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知识与能力】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身边家乡人的生活。
2、感受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了解家乡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3、感知家乡人的可亲可敬,树立为家乡服务的决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去调查、寻访了解家乡人的生活,感受其可亲可敬之处。
【重点】了解家乡人的生活,明白他们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体会他们的可亲,能尊重他们,培养尊重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难点】懂得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家乡人交往,明白怎样向家乡人表示尊重。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收集身边熟悉的家乡人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活动。
1、交流什么是家乡人。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我们都是哪里人?我们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我们都是家乡人,老师是你们的家乡人,你们也是老师的家乡人。
师:在前面几课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我们美丽的家乡荣昌,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荣昌的美丽景色,一起回顾荣昌著名的物产。
2、学生欣赏荣昌美丽风景图片。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荣昌的景色美吗?这些荣昌名小吃你们都吃过吗?爱吃吗?(生答)我们一起生活在坏境幽美的荣昌,吃着香喷喷的家乡美食,你们觉得幸福吗?(生答)我们真幸福呀!但是你们知道吗?今天的家乡是由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建设起来的,他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付出奉献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让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讲授新课。
活动一:走近身边的家乡人。
(一)走近身边熟悉的家乡人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很多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
(出示课件教材58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8页,我们一起观察图片,想想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生答)2、师:同学们猜猜,这位小朋友为什么喜欢王阿姨给他理发?(生答)王阿姨和蔼可亲,技术也好,他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大家都很喜欢她理发,听说她生病了,小朋友就会关心她,希望她快点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