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操作评分标准表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项目总分考核要点仪表5分仪表端庄2分,服装整洁3分评估10分核对床头卡、姓名、腕带3分询问、了解患者身体情况1.5分,向患者解释目的1.5分选择适宜穿刺部位2分,评估患者穿刺血管情况2分,操作前5分洗手1分;戴口罩1分备齐用物2分,检查用物效期1分操作中60分核对医嘱2分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3分按使用顺序合理放置用物3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分将药液及输液器备好待用1分,留置针连接输液器2分,排气正确1分穿刺部位下铺垫巾1分,在穿刺处上部10cm处扎止血带1分,正确消毒穿刺部位皮肤(8×8cm)5分,嘱患者握拳1分松动针芯、绷紧皮肤在适当范围内的1/2—1/3处以15—30°角直刺静脉(3分)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至5—10°再进针0.2cm,保证导管与针芯均在血管中(2分)将针尖退入导管内再将导管和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中(2分)穿刺过程中22—24G留置针,最多将针芯回撤2—3mm撤出部分针芯不能重复插入(2分)留置成功后、撤出针芯。
(1分)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贴膜固定,(1分)肝素帽接头高于导管针尖处,并与血管平行(2分)贴膜上注明穿刺日期(1分)正确调节流速(2分)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及位置1分,擦手1分,输液卡上签时间、姓名2分正确冲管无污染2分,正确封管无污染3分观察患者输液前后穿刺部位情况2分有异常及时拔除导管,正确处理3分操作过程中沟通好2分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2分不输液时,尽量避免留置针肢体下垂或用力、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2分及时更换贴膜并记录当时穿刺日期2分操作后5分整理、处理用物方法正确2分,洗手1分,记录签字2分评价10分操作程序流畅3分、流程合理3分,操作熟练4分理论提问5分为患者使用留置针时的健康宣教有哪些?3分(回答不全1.5分)密闭式安全留置针的概念?(2分)(回答不全1分)100静脉留置针用物:治疗盘内备:棉签、止血带、安尔碘、输液器、输液药液、瓶套、输液卡、弯盘、擦手巾1个、垫巾1个、留置针、贴膜。
留置针操作评分表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 评估更换肝素帽、输液接头和三通接头的时间,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
(2) 检查肝素帽、输液接头和三通接头与输液装置系统各部分的吻合情况和紧密性。
(3) 检查肝x帽、输液接头和三通接头内部是否有血液残留,并检查它们的完整性是否良好。
2.操作要点:
(1) 根据治疗和管路维护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辅助装置。
(2) 将肝素帽、输液接头和三通接头与输液器进行无菌连接,并进行常规排气。
(3) 连接输液路径。
(4) 使用肝素帽和输液接头输液结束后,采用脉冲正压式封管方法,在封管液剩余0.5-1mL时边推边关闭导管夹;使用三通接头时,根据需要关闭或移除三通接头。
3.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防止导管滑脱。
(2)指导患者不应随意触碰输液辅助装置,如有液体渗出立即通知护士。
4.注意事项:
(1)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更换输液辅助装置。
(2)保证输液辅助装置连接紧密。
(3)妥善固定输液辅助装置,预防由于重力所致导管脱出。
套管针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项目分值评分细则扣分备注准备质量标准101、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观察静脉情况,选择穿刺部位,解释并取得合作,按需予以便器,并协助排便(4分)。
了解药物性质及疗程。
2、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分)。
3、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置碘伏、无菌棉签、输液器、止血带、弯盘、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无菌透明敷贴、输液贴(每缺一项扣0.5分)。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701-3、正确配制药液,评分细则见静脉输液操作规程(22分)。
4、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住院号、姓名,向病人解释(4分)。
5、检查、核对药液,按常规排气。
检查并拆开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外包装,将输液器上头皮针直接插入肝素帽中,再次排气。
准备好无菌敷贴(3分)。
6、选择静脉,在穿刺点上10cm处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棉签螺旋式消毒皮肤,直径8cm以上,待干(3分)。
7、左右旋转松动针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针座,取下针尖保护套(3分)。
8、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以15—30度角刺入静脉,进针速度慢,见回血后降低到5—10度角,再进针少许(5分)。
9、将针芯后撤0.2—0.3cm,一手固定针芯不动,一手推送外套管。
(5分)10、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
打开输液器的调节器(3分)。
11、固定针座,撤出针芯(3分)。
一次穿刺成功(3分)。
12、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敷贴要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2分)。
13、在输液贴上注明穿刺时间和穿刺者,再次u型固定留置针延长管,y型接口朝外,调节滴速,再次核对(5分)。
(y型开口高于穿刺点)14、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3分)。
15、冲管:生理盐水5ml脉冲式冲管(即推-停-推-停,反复进行)(2分)。
16、封管:将头皮针针尖退至肝素帽尾端,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待余液至0.1-0.2ml时,用小夹子卡住延长管再拔针(2分)。
17、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再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内,打开套管针小夹子,回抽见血液后,进行脉冲式冲管,分开注射器,连接输液装置,完成输液。
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评分标准一、目的为规范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和滞留时间,制定本评分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评分标准适用于所有需要接受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和执行该操作的护理人员。
三、评分方法操作前准备(10分)操作过程(70分)操作后处理(20分)四、评分表----内容----条目----要求----分值--------:-:----:-:----:-:----:-:--------操作前准备----1.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等信息,与医嘱或输液单一致----2------------2.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感等,并征得患者同意----2------------3.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输液药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型号、规格和材质的静脉留置针----2------------4.准备无菌操作包和其他物品----按照规范要求,准备无菌操作包(包括无菌手套、无菌棉球、无菌纱布、无菌胶布等),以及消毒液、止血带、注射器、针头等物品,并检查其完整性和有效期----2------------5.洗手和戴手套----按照七步洗手法或六步洗手法,彻底洗手并擦干;戴上无菌手套,并注意保持手套的清洁和完整----2--------操作过程----6.选定穿刺部位和方向----选择肢体远端静脉为首选,避免关节处或有伤口、瘢痕、炎症等异常情况的部位;选择穿刺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或成30°-45°角----5------------7.消毒穿刺部位----用消毒液浸湿棉球,从穿刺部位向外呈放射状擦拭三次,每次换新棉球;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等待消毒液干燥----5------------8.绑扎止血带----在穿刺部位上方10-15厘米处,用止血带绑扎患者肢体,使止血带紧度适中,不影响动脉血流,也不使静脉过度充盈;绑扎时间不超过3分钟----5------------9.固定穿刺部位----用一只手轻轻按压穿刺部位的远端,使静脉充盈和突出;用另一只手握住注射器,将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向穿刺部位的近端缓慢穿刺----5------------10.确认穿刺成功----当针头进入静脉后,观察注射器内是否有血液回流,如果有,则表示穿刺成功;如果没有,则轻轻调整针头的位置和角度,直到有血液回流为止----5------------11.拔出针芯----当穿刺成功后,用一只手按住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翼,用另一只手拔出针芯,并将其放入专用的锐器回收盒中----5------------12.松开止血带----当拔出针芯后,立即松开止血带,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或血肿等情况----5------------13.连接输液管路----将静脉留置针的接头与输液管路的接头对接,并旋紧;打开输液开关,观察输液是否顺畅----5------------14.固定静脉留置针----用无菌胶布将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翼粘贴在皮肤上,并在胶布上写上留置日期和时间;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并用胶布固定;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流或移位----10------------15.观察患者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后,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10--------操作后处理----16.清理操作区域----将使用过的物品分类处理,如无菌物品放入专用的垃圾桶中,锐器放入锐器回收盒中等;清理操作区域,保持整洁----5------------17.更换手套和洗手----脱掉手套,并按照规范要求重新洗手和擦干----5------------18.记录操作情况----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操作的日期、时间、部位、型号、规格、材质等信息,以及患者的反应和处理情况等----5------------19.教育患者和家属----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如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碰撞或拉扯输液管路,定期更换敷料和消毒穿刺部位等,并告知如何识别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渗漏、脱落等,并告知及时连系护理人员----5----五、附件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评分表:一份用于记录护理人员执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过程和得分的表格,可以作为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的依据。
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评分标准一、评分目的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静脉输液或给药的方式,操作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为了规范和提高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的水平,制定本评分标准,作为对操作者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价的依据。
二、评分对象本评分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护士助理等。
三、评分方法优秀:18-20分良好:16-17分及格:14-15分不及格:低于14分四、评分内容1. 操作前准备2. 穿刺部位选择和消毒3. 穿刺操作4. 留置针固定和包扎5. 操作后处理具体评分项目和标准如下:---评分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操作前准备 ---1. 洗手并戴无菌手套<br>2.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br>3.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并征得同意<br>4.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和长度<br>5. 准备好相关器材和药物 ---------穿刺部位选择和消毒 ---1.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的穿刺部位<br>2.避免选择有静脉曲张、瘢痕、感染、水肿等异常情况的部位<br>3. 避免选择上肢动脉穿刺或放置动脉导管的同侧部位<br>4.使用75%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按照由内向外旋转的方式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大于穿刺部位<br>5.消毒后等待皮肤干燥,不要吹气或用手触摸 ---------留置针固定和包扎 ---1.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防止感染<br>2.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上,防止移位或脱落<br >3.根据患者活动情况和输液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和位置<br>4. 在固定材料上标注留置针的型号、长度、穿刺日期和时间、操作者姓名等信息<br>5.观察患者对留置针的耐受性和舒适度,调整固定材料的松紧度 ---------操作后处理 ---1. 清理操作现场,处理好废弃物<br>2.脱去手套并洗手<br>3.向患者说明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如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和通畅,避免碰撞或拉扯,及时报告不适症状等<br>4.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留置针的型号、长度、穿刺部位、穿刺次数、输液或给药内容、患者反应等 ------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评分表静脉留置针操作记录表静脉留置针更换记录表静脉留置针:一种可在静脉内长期留置的导管,由塑料制成,一端有尖锐的穿刺针头,另一端有连接输液管或注射器的接口。
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评分标准一、目的为了规范和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制定本评分标准。
二、合用范围本评分标准合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医护人员。
三、评分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由专业人员对操作者进行现场评估,根据评分表中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打分,每项满分为5分,总分为100分。
评分等级如下: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四、评分表----项目----标准----得分--------:------:------:----------1.手卫生----1.1在操作先后、接触患者先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先后、无菌操作先后、接触患者体液先后进行手卫生<br>1.2手卫生方法正确,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者酒精擦手液<br>1.3手卫生时间不少于15秒-----------2.个人防护----2.1根据风险评估,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br>2.2 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正确,避免污染自己或者环境<br>2.3使用后按规定处理个人防护用品,如丢弃、消毒、清洗等-----------3.准备工作----3.1 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无误<br>3.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允许<br>3.3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型号和部位,避免受损或者静脉瘘的血管<br>3.4 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如消毒棉球、止血带、注射器、药物等<br>3.5 摆好操作台和废物回收桶,保持操作区域清洁-----------4.消毒技术----4.1使用75%酒精棉球或者碘伏棉球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br>4.2消毒范围为穿刺部位为中心的5cm×5cm区域<br>4.3消毒方向为由内向外画圈<br>4.4 消毒次数不少于三次<br>4.5消毒后等待皮肤干燥-----------5.穿刺技术----5.1 绑紧止血带,使静脉充盈<br>5.2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静脉,避免滑动<br>5.3 用另一只手持针头,以15-30度角度刺入皮肤和静脉<br>5.4观察针头后端有无回血,如有则推进针头约0.5cm<br>5.5用一只手固定针头,另一只手将导管沿针头方向推入静脉<br>5.6拔出针头,按压穿刺口,松开止血带-----------6.固定技术----6.1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口,避免污染<br>6.2使用透明敷料或者胶布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避免移位<br>6.3使用胶布将导管与输液管连接处固定,避免脱落<br>6.4固定后检查导管和输液管的通畅,调节输液速度<br>6.5在敷料上标记留置日期和更换周期-----------7.操作结束----7.1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如疼痛、出血、红肿等<br>7.2向患者告知留置针的护理要点,如保持干燥、避免碰撞、及时报告异常等<br>7.3 清理操作区域,处理废弃物,进行手卫生<br>7.4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药物名称和剂量等-----------总分--------五、附件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评分表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图静脉留置针护理记录表六、专属名词及注释静脉留置针:一种可在静脉内长期留置的导管,用于输注药物或者液体穿刺:用针头刺入皮肤和血管的操作导管:一种细长的管状器械,用于插入体内的通道或者器官输液管:一种连接导管和输液瓶或者袋的软性管子,用于输送液体敷料:一种覆盖伤口或者穿刺口的材料,用于保护和吸收分泌物胶布:一种粘性的带状材料,用于固定敷料或者器械七、艰难及解决办法艰难: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或者静脉不充盈解决办法:选择患者上肢外侧的静脉,如前臂或者手背;轻拍或者按摩穿刺部位;绑紧止血带但无非紧;让患者活动手指或者握拳艰难:穿刺时浮现血肿或者血流不止解决办法:即将拔出针头,按压穿刺口至少5分钟;选择另一个部位重新穿刺;检查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或者使用抗凝药物艰难:导管插入艰难解决办法:轻轻旋转针头,调整角度或者深度;检查针头有无弯曲或者阻塞;使用润滑剂或者局部麻醉剂;问询患者有无疼痛或者不适艰难:留置针发生滑脱或者脱落解决办法:重新固定导管和输液管,调整敷料和胶布;检查输液速度和压力是否适当;避免患者过度活动或者拉扯输液管;定期更换敷料和胶布艰难:留置针发生感染或者血栓解决办法:及时发现并处理穿刺口的红肿、渗液、热感等症状;按规定更换留置针和输液液体;使用无菌技术操作;赋予抗生素或者抗凝药物。
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评分标准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工具,其操作技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为了规范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水平,特制定以下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20 分)1、护士准备(5 分)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 分)熟悉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血管情况(3 分)2、用物准备(10 分)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或无针接头、贴膜、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消毒用品(碘伏、酒精)、止血带、棉签、输液药品、弯盘、治疗巾(5 分)检查用物的有效期、包装是否完好(3 分)按医嘱准备好输液溶液(2 分)3、患者准备(5 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3 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2 分)二、操作过程(70 分)1、选择血管(10 分)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易于固定的血管,避开关节和静脉瓣(5 分)在穿刺部位上方 10cm 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5 分)2、消毒皮肤(10 分)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皮肤,直径大于 8cm,消毒 2 次(5 分)待干后,用酒精脱碘(5 分)3、穿刺(20 分)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药品(5 分)去除针套,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2 分)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在血管上方以 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少许(8 分)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5 分)4、固定(15 分)抽出针芯,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8 分)将输液器与留置针连接,调节滴速(5 分)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输液药品(2 分)5、整理用物(5 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2 分)清理用物,洗手,记录(3 分)三、操作后处理(10 分)1、观察(5 分)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3 分)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滴速是否符合要求(2 分)2、健康教育(5 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如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等(3 分)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2 分)四、评分要点1、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无污染(10 分)操作前洗手,消毒范围及方法正确(3 分)穿刺过程中避免跨越无菌区(3 分)贴膜固定时无张力粘贴,保持无菌(4 分)2、操作熟练,动作轻柔,穿刺一次成功(20 分)操作流程熟练,步骤正确(10 分)穿刺手法正确,减少患者痛苦(10 分)3、与患者沟通有效,体现人文关怀(10 分)操作前、中、后与患者沟通良好,语言亲切、态度和蔼(5 分)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5 分)4、用物处理正确,符合院感要求(10 分)垃圾分类处理正确(5 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5 分)五、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留置针的适用范围和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