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格式:doc
- 大小:109.89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学案设计人:刘素华学校:平泉县第二中学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2、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3、能说出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4、知道人民与公民的区别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学习难点: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三、情景导入:1、我国的国徽中间是,周围是 .2、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四、【基础自学一】:(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3、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怎样体现的?4、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检测一】:1、朱德同志有诗云:锦绣山河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这里的“民”是指( )A.公民 B.人民 C.农民 D.国民2、雷锋曾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这里的“我们”是指( )①工人和农民 ②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③知识分子 ④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A.① B.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A.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公民不享有政治权利B.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C.人民享有权利多,公民享有权利少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公民不参与国家管理4.下面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是:A.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正B.留学北大的韩国女学生C.退休在家的工人老张D.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监狱服役的李某5.在巴基斯坦人质事件中,中国政府要求巴方政府要保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这里的“中国公民”是指:A.在中国拥有财产的人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C.具有中国国籍的人D.从小在中国长大的人【合作探究一】 公民和人民是不是一回事?定义不同:性质不同:范围不同:【基础自学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1、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2、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哪些保障?最重要的是什么保障?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是怎样的?核心、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检测二:.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充分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立法保障B、司法保障C、法律保障D、家庭、学校、社会保障3、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立法保障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司法保障【合作探究二】阅读教材(P6)案例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公民权利的实现,还要靠什么?四、课堂小结(知识框架)五、达标检测:单项选择1、2012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事。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与尊严的生活。
这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标志。
无论是经济、教育、医疗还是社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其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经济繁荣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经济繁荣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这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府聆听人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经济决策过程,例如民主选举、公民议事会等。
这种参与能够确保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人民的真正需求相一致,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
教育普及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教育普及是重要的政策目标。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使得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
此外,人民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教育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医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对医疗保障投入巨大,并为每个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弱势群体,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种医疗保障政策的制定是经过广泛的民意调查和公开透明的程序进行的,从而保证了公平和公正。
人民的参与使得医疗保障政策更贴近实际需求,满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注重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
这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例如开展公民参与决策、社会组织和公民团体的活动等。
政府积极主动地鼓励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人民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关切,为社会稳定和进步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国家加强法治建设,公正司法被充分保障,打击犯罪和维护公共秩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
这一系列措施使得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得以维护。
创新与发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创新与发展是得到极大支持的。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汇报人:日期:•引言•人民当家作主的概念和历史•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目录•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人民当家作主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结论01引言0102主题简介在这样的国家中,民主制度是基础,公民权利得到保障,政府权力受到制约,社会公平正义得到维护。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为主体,人民拥有参与国家事务和决策的权利。
探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对公民的生活、权利和未来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民主制度,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进步。
目的和意义意义目的02人民当家作主的概念和历史人民当家作主是指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和义务。
人民当家作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人民当家作主的概念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断推进人民当家作主的进程,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民主,加强法治,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和实现。
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发展03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公民有权参与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被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协商民主决策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就国家大事和地方重要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政治协商。
公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决策过程,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发表意见,参与民主决策。
030201政治参与03投票表决公民可以通过投票方式,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进行表决,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意愿。
01听证会制度各级政府在制定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时,应举行听证会,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设计《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
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
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1. 情境激发入新课播放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
(附录 2) 引导思考回答: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导入新课。
2. 畅所欲言话主人 (1)讨论交流: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观察硬币上的国徽:理解国徽的内涵。
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范畴这一知识。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治知识点分析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相同的。
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把他们结合起来。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有关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的学问点汇总,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治学问点分析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①国家的产生、国家与阶级的关系:国家是阶级冲突不行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的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展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的本质: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①国家性质的定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国家性质的确定因素: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确定的。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广泛性:a。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此时此刻人民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而且表此时此刻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
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夫,学问分子,社会主义建立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B.真实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此时此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也表此时此刻随着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广阔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②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③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A.对立:民主适用于人民内部。
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B.统一: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根底,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根本原那么之一。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 引言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念和承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
在这样的国家里,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参与机会。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为自己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
2. 政治参与和决策权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治参与和决策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人民可以通过选举投票的方式参与国家政治,并有权对政府的政策、决策提出建议和批评。
政府也会经常与人民进行沟通和听取意见,以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民意的反映。
3. 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平衡。
政府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障人民的就业权和劳动权益。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有效建立和运行,人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相应的福利。
4. 文化生活和教育权益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政府会鼓励并支持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创作,以满足人民的多元化需求。
教育也是人民的基本权益,政府会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教育,确保教育的普及和质量。
5. 社会公平和法治精神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追求社会公平和法治精神。
政府会积极推进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法治精神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按照法律规定的规范行事,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适用的。
6.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
同时,政府也会鼓励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科技创新,以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7. 总结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的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发展。
政府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人民可以享受到和参与到国家治理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优势。
Markdown文本格式文件以标题为。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相关内容: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人权的概念涉及人权的主体、客体、形态、本源四个基本范畴。
人权的主体指的是人权的享有者,具有普遍性。
人权的主体可以是所有的人或者人类,还包含部分个人的集合体、国家意义上的民族。
人权的客体指的是人所享有的权利、尊严和自由。
一是公民权和政治权利,包括生命权、生存权、财产权、安全权等;二是经济权、社会权和文化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知识产权等;三是自决权、发展权、和平权、环境权、自然资源权、民族权利等。
人权客体的范围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保障人权的水平。
人权的形态指的是人权的存在方式和形态,或人权的表现形式。
理论界通常将其概括为三种存在形态,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
应有权利是基于人的本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它是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法定权利是应有权利的法律化。
实有权利是人权主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际拥有的权利。
人权的本源回答是人权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人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人权是历史的产物,是1、在任何社会,人民都可以当家作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都是剥削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被统治地位。
(2)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广大人民才能翻身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有人认为,只有年满18周岁的人才是公民?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培养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的地位;分辨公民和人民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学生准备寻找国徽图案,说明其含义并指出在哪些地方悬挂国徽,为什么?
教学内容
导入:
教师指导学生齐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师:读后你有哪些感受?
师: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树立法制观念,依法自律、依法维权,做一个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合格接班人。
那么,在我国,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有哪些保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活动一
材料一、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材料二、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896票赞成的高票通过了以反对分裂、促进统一为主旨的法律──《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继铁路票价、民航票价听证会后,各地纷纷举行了水价听证会、公交车票价格听证会等,一些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小事”也开始由老百姓自己做主。
材料四、
师问:
1、材料一、二、三共同说明什么问题?
2、猜猜材料四中的建筑是什么地方?这几个建筑有哪些共同点?
这一共同点反映什么问题?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3、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是什么?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被动摇?
学生思考作答并得出结论(学生答第二问时出示准备的国徽图案)
结论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徽图案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活动二
〔3月10日(周末)放学后,几个八年级的同学边走边聊。
〕
学生甲:我爸爸到北京参加人代会去了,妈妈也出差了,走,到我家去玩。
学生乙:我也想去北京参加人代会,多光荣。
学生甲:做梦吧,你现在连公民都不是。
学生乙:虽然我不是公民,我也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就不能参与国家的管理?
学生甲:这我也说不清,反正你没有这一权利。
学生乙:那让我们一起去问问《思想品德》老师吧。
学生甲:好!
请你以老师的身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后回答。
结论2: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等权利;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概念(略);人民与公民的区别(略)。
活动三
阅读教材第6页并回答:
1、小寒作为公民,哪一权利未能实现?为什么?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后作答。
结论3: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活动四
请你连线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
1、你还知道哪些法律?这些法律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有人说,国家每年都出台一些新的法律,这些新的法律让我们越来越不自由。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后作答。
结论4:法律保障──立法保障
法律赋予我们各项权利,可生活中我们的权利常常有被侵犯的现象,那该怎么办呢?
活动五
小品表演:《我是主人我怕谁》
小品内容:学生张某和李某星期天到某个体音像店购买“超女”张靓颖的光盘,出门时,老板将他们拦住,以一张光盘丢失为由,对二人进行搜查。
张某与李某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在老板搜查完毕而又一无所获时,他们回学校叫来一帮朋友将老板狠揍了一顿。
问题:
1、老板是否侵犯了张某和李某的权利?
2、张某和李某的做法对吗?假如你是律师,请你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作答。
结论5:法律保障──司法保障
教师小结:生活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我们国家的法律不仅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还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更要正确行使权利。
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