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教学设计

一中初中部潘慧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到咱们学校,一是来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诗歌,再一个是来交朋友的,大家愿意交我这个新朋友,大朋友吗同学们真友善啊!希望这节课后我们能成为好朋友!作为朋友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石壕吏》,作者是杜甫。板书课题、作者。

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谁来说说。我认为杜甫是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写了几句话:一页战乱频仍的历史。一种颠沛流离的人生。一个沉郁顿挫的声音。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一部彪炳史册的诗歌。咱七下课外古诗词中就有一首杜甫写的诗,是《江南逢李龟年》,学生背诵。我发现大家很善于积累,那《石壕吏》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咱们一起走进石壕村去看看。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听清字音、节奏

我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两点:听清字音,听清节奏。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认真听,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词在课本上注音。

学生交流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词,出示需要强调的字词,齐读两遍。

节奏听清了吗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下面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找个同学来试试,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齐读。

3、自读课文,解诗意、理情节

要想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内容,首先需要理解诗意,下面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不用逐字逐句翻译,能读懂就行。引用关键语句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故事情节。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引用文中的关键语句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情节。开端:有吏夜捉人。发展:听妇前致词。高潮:请从吏夜归。结局:独与老翁别。

三、品味赏析

1、品吏

看来故事我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的题目是《石壕吏》,找出文中描写石壕吏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我读出了的差役。温馨提示:我从(句子)中,读出了差役的,因为。

学生发表看法

诗中直接写差役的只有这两句话,大家想想老妇的致词是对谁说的那你能发挥想象,补出差役和老妇的对话吗

发挥想象补出对话

差役:你家的男人哪里去了快交出来!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差役: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

老妪:室中更无人。

差役: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在哭吗

老妪:惟有乳下孙。

差役:孩子的母亲呢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差役:我不管!今天总得交个人出来!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让学生试着补充,教师出示补充的内容让学生先试着读读,看能读出差役的呼和怒吗找两个同学读

真可谓“差役呼怒不休步步紧逼,老妇悲痛苦啼声声泣血”啊,怎一个“逼”字了得!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形容差役,你觉得哪个字更合适怒。板书:观差役之举——怒。

2、品妇

老妇苦啼了哪些内容呢读课文第三节,说一说我读出了的老妇。

温馨提示:我从(句子)中,读出了老妇的,因为。

我从“三男……长已矣”中,读出了老妇的悲痛,因为老妇一共有三个儿子,都被抓了,而且两个刚刚战死,还有一个也是唯一活着的儿子,也只是暂且活着,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古人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其中尤以“老年丧子”为最痛,想想老妇她说这番话时该是何等的悲痛啊,请大家用自己的声音读出老妇的悲痛。自己试着读读,放开声音。我找个同学试试。

“室中更无人……无完裙”老妇的儿媳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可见家里是怎样的贫穷,真可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啊。

&

“老妪力虽衰……备晨炊。”老妇年老体衰,面对声声逼问不抓到人誓不罢休的差役,别无选择,只能前往河阳服役。

听了老妇的致词,不难看出,老妇苦在老年丧子,痛不欲生。苦在媳无完裙,食不果腹。苦在体衰应役,命运凄惨。哪个字最能概括老妇的感受:苦。板书:听老妇之言——苦。

咱们用自己的声音读出老妇的苦不堪言。作者对差役不着一字而怒呼尽现,这种明妇暗吏的构思实在是巧妙至极!

面对差役的声声逼问,老妇诉说着自己无尽的悲苦,字字滴泪,声声泣血。这位苦不堪言的老妇被差役抓走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

昨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都在。时隔一夜,物是人非,老妇被捉。一个“独”字道出了诗人无尽的同情与担忧。大家想想差役捉走的仅仅只有老妇吗诗人同情担忧的仅是这一家人吗全村的人,天下人。足见诗人的忧民情怀,他仅仅是为民担忧吗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形式危在旦夕,唐王朝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抓人补充兵力,平定叛军。

你觉得诗人还担忧谁国家。这也正是杜甫的伟大之处,既忧民又忧国。板书:感诗人之情——忧。

因为杜甫的诗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记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所以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四、合作朗读

现在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石壕吏》,真正走进了杜甫,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师生共同配合朗读全诗。

石壕吏

*

杜甫

(全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老师)吏呼/一何怒!

(男齐)一何怒!

(老师)妇啼/一何苦!

(女齐)一——何——苦——!

(女独)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女齐)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女独)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女齐)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