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1
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 人。
事故经过:2004 年11 月29 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 000 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 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
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
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1)要将HSE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2)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深入了解硫化氢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掌握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The greatest test of courage on earth is to bear defeat without losing hear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某石化公司“2005.9.19”中毒窒息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5月11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受伤。
2007年5月11日,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航煤脱臭装置正常生产,柴油加氢装置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进入停工处理阶段:11日柴油加氢装置热氢带油结束,反应系统处于降温降压过程中。
车间技术干部朱某15时30分安排白班人员对V-101罐进行泄压(通过航煤脱臭装置在用的V-206罐泄往低压瓦斯系统管网),操作工按操作卡要求进行泄压操作。
此后3个小时V-101压力逐渐上升至1.0MPa。
在白班与中班的交接班会上,车间技术干部朱某再次口头安排接班班组接班后,对V-101罐进装置新氢阀门进行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阀门内漏或关闭不严的现象;检查完毕后,对V-101罐进行泄压操作,准备对进装置新氢阀门的后法兰处打盲板。
18时30分,车间技术人员周某开具了检维修工作票,通知设备安装公司检修人员准备对该阀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高度4.3米,管径150mm)。
18时43分DCS显示V-101罐压力上升至1.02MPa,当班班长进行泄压作业,当压力卸至0.2MPa时,为了验证进装置新氢阀是否存在关不严或存在内漏现象,他打开进V-101新氢阀门后,又迅速关闭该阀门,随后关闭了V-101罐底的压液阀。
回到操作室后,安排当班操作人员玉某进行V-101罐的泄压操作。
玉某打开V-101罐底压液阀后用对讲机询问内操:目前泄压后压力是否可以?主操答复:可以。
随即返回操作室待命。
检修施工作业班长郭某接到工作票后,办理了高处作业票,于18时50分带领施工人员王某、孟某、吴某、周某等四人来到现场。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案例11991年11月17日,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厂脱制硫车间气柜大班火炬岗位操作员接班后独自去现场,并进行二催化至火炬气液分离罐容-4脱水检查。
因未配戴防毒面具(岗位上备有MP4型防硫化氢的滤药罐的防毒面具)被硫化氢脱水排出的瓦斯中含硫化氢浓度高达1400-2000mg/m3薰倒在距脱水点1.5m处,前来寻找的另一名职工发现后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抢救,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岗位操作员去火炬气液分高罐容-4脱水检查,知道是从事有毒物质作业却不佩戴防毒面具,有章不循违章行为。
2.容-4底脱水管线工艺设计不合理,排水阀后的1.5m管线上就有三个弯头常因杂物堵塞拆、装十分频繁,甚至拆开后未及时恢复而长时间就地排放,留下事故隐患。
案例2:1985年12月9日,某炼油厂催化装臵工艺三班,发生一起在污油池内瓦斯中毒死亡2人的事故。
该装臵为了回收下水道中污油,有一个3×2×2m的污油回收池。
当日19:50,三班班长在操作室安排分馏岗位副操作去回收污油,并详细交待了回收污油时所用的管线和流程。
当时分馏主操作员也在场,便让其徒弟(一外厂代培训人员)去检查一下。
不久,他未和操作室内任何人打招呼,也拿了手电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班长发现主操作师徒二人未回来,便出去查找。
发现二人均倒在污油池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和应汲取的教训:1.这次事故的发生,系代培训人员缺乏安全操作经验,不懂污油池瓦斯的危险性,加上师傅发现后,又缺乏抢救常识所致。
2.污油池瓦斯释放处必须悬挂防中毒安全警示标志,安装硫化氢检测报警仪,操作人员到该区域工作应佩带好防毒面具。
案例3:1985年4月14日,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炼油厂脱制硫车间瓦斯班一名管线工在酸性气管线脱水时,因未戴防毒面具,硫化氢中毒身亡。
当日,两名瓦斯管线工接厂调度电话通知,给酸性气管线脱水。
在操作时,两人均没按规定戴防毒面具,也没有互相监护,而是分开操作。
加氢装置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1987年6月23日,某石化总厂炼油厂加氢装置发生一起火灾爆炸事故,11人烧伤,一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22日加氢装置计划检修结束,进入开工阶段拆除盲板作业阶段,在法兰尚未紧固时,错误的打开装置的瓦斯阀门,瓦斯在扩散过程中被直流电焊机点燃,形成爆炸,造成多人伤亡事故。
操作过程缺乏协调,是酿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5.11”硫化氢中毒事故2007年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其中2人在中毒后从高处坠落。
(一)事故经过: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对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停工检修。
14:50,停反应系统新氢压缩机,切断新氢进装置新氢罐边界阀,准备在阀后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4.3m)。
15:30,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30,新氢罐压力上升,再次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50,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带领四名施工人员来到现场,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和车间一名岗位人员在地面监护。
19:15,作业人员在松开全部八颗螺栓后拆下上部两颗螺栓,突然有气流喷出,在下风侧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其他作业人员立即进行施救。
一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
两名监护人员立刻前往车间呼救,车间一名工艺技术员和两名操作工立刻赶到现场施救,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从脚手架坠地,两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
其他赶来的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送往乌鲁木齐石化职工医院抢救。
(二)事故原因分析:经初步分析,事故的原因是:当拆开新氢罐边界阀法兰和大气相通后,与低压瓦斯放空分液罐相连的新氢罐底部排液阀门没有关严或阀门内漏,造成高含硫化氢的低压瓦斯进入新氢罐,从断开的法兰处排出,造成作业人员和施救人员中毒。
防范措施:(1)认真排查存在有毒物质的环节,做好现场标识标志和检测工作,对查出的可能有中毒的隐患,要认真落实整改防范隐患,必须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伤亡事故
【事故概况、经过】
2004年8月10日14:40,山西省某民营化工厂碳酸钡车间的3名工人对脱硫罐进行清洗,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1名工人先下罐清洗,一下去就昏倒在罐中,上面2名工人见状立即下去救人,下去后也立即昏倒。
此时,车间主任赶到,戴上防毒面具后下去救出3名中毒工人,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于15:30左右送到医院抢救。
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抢救无效2人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1)用人单位没有对工人进行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工人缺乏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是导致这起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没有严格的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工人盲目作业。
【对策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
2、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用人单位要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工作;
3、建立并执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与体系。
在中毒事故发生后,能正确快速进行应急救援。
硫化氢油品罐区中毒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近年来,因H2S中毒导致人员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行业频繁发生,以下是2个典型案例。
(1)1992年12月8日8时20分,兰州炼油总厂某装置南侧的含硫污水管线的主干线进行人工挖掘时,7人下到沟内,从东侧一下水井边开始一字向西排列作业。
因违反了下水井管理的有关规定,为掏水、排水方便,将下水井盖打开,在井的西方向又打掉了一个长约1m的“V”形缺口。
由于含硫污水排放的不均衡,从“V”形缺口处处溢的H2S沉积、蔓延至施工人员作业处,至9时40分造成最东面的3人倒下,接着另2名民工也被熏倒,施工人员下到沟内救人,也倒下。
最终造成6名民工中毒,经现场和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2003年1月1日7时30分,因停电事故,至使沧州分公司焦化、重整加氢、空压站等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全面紧急停工,大量燃料气涌向气柜和火炬。
为防止气柜上升过快,在控制室内气柜入口气缸阀未关的情况下,一操作人员到现场关气柜入口阀,在操作过程中,气柜水封突然被瓦斯气冲破,使大量的含硫(事后化验气柜内燃料气中的H2S含量为9%)燃料气连同凝析油、含硫污水急剧冲出,在距气柜15m处,将该操作人员熏倒,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另外3名现场和操作人员轻度中毒。
从上述2起事故可以看出,在含硫化氢区域的工作人员中毒危险是时刻存在的。
那么,油品罐区作为此类生产区域,是日常作业直接接触H2S较频繁的场所,应如何避免H2S中毒事故的发生呢?油品区是乙烯厂主要裂解原料——石脑油的接收、储存和输送场所,直接接触H2S的作业环节较多,也是易发生H2S中毒事故的地点。
1加强培训,增强自身防范意识1.1认识H2S中毒特点通过培训使职工熟练掌握H2S中毒及救护知识,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其危害、性质和特征,尤其是充分认识人对H2S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 3。
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升高成正比,当浓度>1000mg/m 3后,反而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弱。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近日某石化公司承包商在清洗作业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中毒。
因此,相关单位及企业要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和作业过程,严防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
事故通报2017年11月18日,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再生单元塔系统贫富胺液(甲基二乙醇胺)换热器进行清垢作业时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中毒死亡,6人中毒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承包商清洗人员在清洗换热器管束时,未按照清洗方案中确定的程序和清洗剂进行清洗,违规使用磷酸作为清洗剂。
在清洗过程中,工人直接将磷酸等化学物质倒在换热器的管束上,与换热器壳程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
由于未按方案要求配齐防护用品和准备应急物资,导致在临时操作平台上作业的3人中毒倒入清洗罐,6人中毒受伤。
2012年以来因硫化氢中毒导致的较大事故2012年2月16日,甘肃白银乐富化工2012年2月16日,反应釜内加热三混甲酚和五硫化二磷产生的硫化氢气体从反应釜轴头泄漏,引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工人在进入脱色清液罐清理活性炭作业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气分装置局部施工检修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在泵作业井中从事甲硫醇钠管道堵塞维修作业,发生硫化氢、甲硫醇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工人进入好氧池检查空气管道和喷头故障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二硫化碳二车间进行冷却池内冷凝管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随后因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
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相关推荐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04 年11 月29 日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 人。
事故经过:2004 年11 月29 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第一文库网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 000 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 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
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
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1)要将HSE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硫化氢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
因此,乐观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开硫化氢中毒尤为必要。
下面,先看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漏,9点15分,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
班长发觉后,马上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
在救人过程中,因所戴防毒面具不能防硫化氢,故也被熏倒,造成两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这起事故是职工巡检时没有实行必要的防范措施,班长施救时错戴了防毒面具所致。
2.2000年1月21日,某厂催扮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处理。
按规定,应先将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上,再将酸性水泵的出口阀和出口排凝阀打开排液。
但是,操作人员未关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就打开水泵出口阀和排凝阀排液,排放过程中又无人监护。
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完后,汽提塔内压力为0.23MPa、浓度为68%的硫化氢气体经过进料管线从酸性水泵的排凝阀处排出,快速充满整个泵房。
此时约10点零5分,2名女工正在泵房内打扫卫生,马上被硫化氢气体熏倒,中毒窒息。
10点10分左右被人发觉,马上进行抢救,抢救中又有7人不同程度地中毒,2名女工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人送医院观看治疗,幸好无险。
事故的直接缘由是当班操作工在脱水排凝时未将酸性水向汽提塔管线上的阀门排入泵房。
这是一起性质严峻的违章操作事故。
仅这两起事故,对于在含硫化氢设备区域工作的人们来说,无疑就是一个足够的警示。
那么,在此类区域作业应如何避开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呢?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对策:1.在含硫化氢设备区域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需接受硫化氢中毒及抢救学问的训练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通过训练培训,使职工懂得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是剧烈的神经毒物,从而全面把握硫化氢的危害、性能和特征。
硫化氢无色,有臭蛋味。
人对硫化氢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起初硫化氢臭味的增加与浓度的上升成正比,但当浓度超过100mg/m3之后,反而随着浓度的上升而减弱。
某炼油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警惕硫化氢中毒!案例PPT请拿走!丨案例作者:《班组安全》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2日事故案例2014年4月7日5时30分左右,某炼油厂承包商在拆卸低压瓦斯系统管线盲板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故经过2014年4月7日3时左右,某炼油厂承包商作业人员开始拆卸DN900低压瓦斯系统管线盲板法兰螺栓。
3时30分左右,法兰螺栓已全部拆除,达到盲板抽出条件,在抽取盲板期间,DN900的阀门法兰间隙处发生爆燃,治安消防中心接报火警后,消防人员立即出警。
4时40分,现场明火被扑灭。
由于该低瓦线为主系统管线,DN900阀门密封不严,仍有瓦斯气泄漏,现场指挥部决定继续进行现场抢修,要求作业人员佩戴呼吸器和硫化氢报警仪,上平台消除漏点。
5时30分左右,承包商作业人员杨某和孙某、权某A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携带硫化氢报警仪上到15 m高处平台上,到达盲板处后,硫化氢报警仪开始报警。
杨某在平台上指挥吊车作业,孙某和权某A配合。
5时50分左右,随后赶到的权某B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爬上作业平台,此时,孙谋和权某A的呼吸器开始报警,两人先后下平台到地面更换气瓶,权某B下到脚手架西边,配合杨某把8字盲板、垫片放进两片法兰之间。
权某A先返回平台,站在平台上配合作业,打手电照明。
孙某返回平台后,下到脚手架东边,准备上螺栓,调整了一下呼吸器。
杨某指挥吊车吊管道,进行法兰对位。
几分钟后,权某A突然发现孙某晕倒在脚手架外面。
杨某和权某B马上过去拉住孙某,防止其坠地,2人合力把孙某拉进脚手架内侧,这时孙某恢复知觉,突然把呼吸器的面罩摘除,并说了一声“憋死了”,随即又失去知觉。
6时50分左右,消防队员利用软担架、吊车将中毒人员孙某从15 m 高的脚手架救到地面,并紧急送到医院,7时30分,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由于作业人员空气呼吸器佩戴不规范,面罩与头部不能紧密贴合,面罩没有完全与外界隔绝,含硫化氢的外界空气进入面罩内,导致作业人员吸入硫化氢气体中毒晕倒。
2004 年11 月29 日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 人。
事故经过:
2004 年11 月29 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
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 000 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 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
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
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
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
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
1)要将HSE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
保作业安全进行。
2)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深入了解硫化氢等危险化学品的
危险特性,掌握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3)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等处于完好状态,充分认识阀门内漏的危害。